化工产品手册·第六版:树脂与塑料

化工产品手册·第六版:树脂与塑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童忠良 编
图书标签:
  • 化工产品
  • 树脂
  • 塑料
  • 高分子材料
  • 材料科学
  • 化工手册
  • 聚合物
  • 工程塑料
  • 第六版
  • 工业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2630
版次:6
商品编码:1187245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13
字数:15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树脂与塑料领域的科研、开发、生产、应用和相关管理人员与化学工业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开发商及相关领域的人员参考
  各种塑料产品及合成树脂的性质、制法、用途、质量指标等汇总

内容简介

  本书系《化工产品手册》第六版分册之一,本书共收集醇酸树脂和烯丙基树脂、聚乙烯醇缩醛和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树脂与塑料、高吸水性树脂和水溶性高聚合物、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有机硅树脂与塑料、有机氟树脂及塑料、酚醛树脂和塑料、聚酰胺树脂及塑料、氨基树脂与塑料、热塑性聚酯及塑料、芳杂环聚合物、环氧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膜、聚醚类树脂及塑料、聚砜树脂与塑料、热致液晶聚合物、导电塑料和磁性塑料及国内五大合成树脂,共计750多个产品的合成原理及工艺。每个品种包括中、英文名称,简介,结构式,物化性质,产品用途,配方及工艺路线,操作步骤与产品规格等。主要介绍了树脂与塑料国内现行工业化生产的各种产品、经鉴定的国内中试或试制的产品、具有国产化前景的国外产品以及具有市场前景且有可能恢复中试和产业化的产品。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开发。所选品种大部分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操作切实可行,适于中小型生产及应用企业需求,也可供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教学、科研、开发及应用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文字精练简明,内容覆盖面大,品种齐全,同时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丰富、翔实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本书切合现状,反映当代前沿发展。书末附有产品名称中英文索引。

内页插图

目录

A 概 论
1 合成树脂和塑料的定义 1
2 合成树脂和塑料的分类 1
3 合成树脂常用的聚合方法 4
4 树脂产品、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常用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的检测方法 5
5 树脂国家标准 17
6 塑料、合成树脂国际标准 17
7 树脂安全、毒性与三废 20
8 国内主要树脂生产单位 20
■ Ba 聚乙烯类
1 聚乙烯定义 21
2 聚乙烯分类 22
3 聚乙烯的结构、特点与成型加工 22
4 国内聚乙烯生产单位 26
Ba001 低密度聚乙烯 26
Ba002 高密度聚乙烯 33
Ba003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37
Ba004 聚乙烯蒽 44
Ba005 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 44
Ba006 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44
Ba007 低分子量聚乙烯 46
Ba00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49
Ba009 中密度聚乙烯 51
Ba010 极低密度聚乙烯 53
Ba011 交联聚乙烯 55
Ba012 硅烷交联聚乙烯 58
Ba013 β-不饱和羧酸共聚物 61
Ba014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64
Ba015 聚环戊二烯 69
Ba016 聚萜烯 69
Ba017 锡化3号胶 70
Ba018 粉末聚乙烯 70
Ba019 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改性 72
Ba020 氯化聚乙烯 74
Ba021 氯磺酰化聚乙烯 80
Ba022 聚乙烯咔唑泡沫塑料 81
Ba023 聚乙烯醇肉桂酸酯 81
Ba024 聚乙烯咔唑·氯醌电荷转移络合物 82
Ba025 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83
Ba026 耐热磁性氯化聚乙烯 83
Ba027 磁性低密度聚乙烯 84
Ba028 磁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84
Ba029 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85
Ba030 丁基橡胶接枝的聚乙烯共聚物 85
Ba031 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 86
Ba032 抗静电交联聚乙烯泡沫 87
Ba033 辐射交联聚乙烯膜 87
Ba034 JFY-105辐射交联电线电缆用聚乙烯塑料 88
Ba035 10kV 级辐射交联聚乙烯架空电缆绝缘料 89
Ba036 抗静电聚乙烯薄膜 90
Ba037 导电性聚乙烯 90
Ba038 可黏结聚乙烯薄膜 90
Ba039 聚苯胺/聚乙烯复合导电膜 91
Ba040 聚乙烯与聚酰胺的共混物 91
Ba041 聚乙烯接枝、光降解改性组合产品 92
Ba042 聚吡咯/聚乙烯导电复合物 94
Ba043 含聚乙二醇单甲醚侧基的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锂盐络合物 95
Ba044 聚吡咯/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泡沫 95
Ba045 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化乙烯固体电解质 96
Ba046 聚氧化乙烯-碱金属硫氰酸盐络合物 96
Ba047 含高氯酸锂的γ辐射交联聚氧化乙烯 97
Ba048 古马隆树脂 97
Ba049 聚(N-乙烯基咔唑) 98
Ba050 聚乙烯与聚酰胺的共混 99
Ba051 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 100
Ba052 乙烯基咔唑共聚物 103
Ba053 乙烯-(甲基) 丙烯酸共聚物 105
Ba054 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109
Ba055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110
Ba056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111
■ Bb 聚丙烯
1 聚丙烯定义 115
2 聚丙烯分类 115
3 聚丙烯应用 115
4 聚丙烯结构、特点与成型加工 116
5 聚丙烯的改性 119
6 聚丙烯生产单位 122
Bb001 无规聚丙烯 122
Bb002 无规共聚丙烯 124
Bb003 全同立构聚丙烯 126
Bb004 间同立构聚丙烯 129
Bb005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PP 131
Bb006 预氧化碳纤维 133
Bb007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134
Bb008 聚丙烯腈原丝(碳纤维用) 135
Bb009 氯化聚丙烯 136
Bb010 石油树脂 138
Bb011 PP/PA66合金 139
Bb012 接枝聚丙烯 139
Bb013 汽车用耐低温增强聚丙烯 141
Bb014 玻纤增强聚丙烯 142
Bb015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145
Bb016 改性增强聚丙烯 147
Bb017 填充聚丙烯 149
Bb018 阻燃聚丙烯 152
Bb019 无卤低烟阻燃PP 153
Bb020 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 154
Bb021 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 154
Bb022 导电性聚丙烯 155
Bb023 电磁屏蔽聚丙烯 155
Bb024 磁性聚丙烯 156
Bb025 聚甲基丙烯酸吸水性聚合物 156
Bb026 仿天然多功能色母料 157
■ Bc 聚氯乙烯类
1 聚氯乙烯定义 159
2 聚氯乙烯分类 159
3 聚氯乙烯的结构、特点与成型加工 159
Bc001 悬浮法聚氯乙烯 162
Bc002 分散型聚氯乙烯 168
Bc003 氯丙(共聚) 树脂 171
Bc004 EVA 改性聚氯乙烯 173
Bc005 聚氯乙烯-活性炭热解聚合物 174
Bc006 糊状聚氯乙烯专用树脂 175
Bc007 ZJFL-105辐射交联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 176
Bc008 聚氯乙烯球形树脂 177
Bc009 微悬浮法聚氯乙烯 177
Bc010 聚氯乙烯/ABS合金 180
Bc011 交联聚氯乙烯 181
Bc012 本体法聚氯乙烯 183
Bc013 80℃等级的辐射交联PVC绝缘料 185
Bc014 高分子量聚氯乙烯 185
Bc015 立体规整的结晶性聚氯乙烯 186

前言/序言


《建筑材料工程实践指南:从理论到应用》 本书是一本面向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的综合性实践指南,旨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实践。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中常见且至关重要的材料类别,并从工程应用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性能、选择、使用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 第一章 基础工程材料 本章聚焦于建筑工程中最基础、最普遍使用的材料。 混凝土及其外加剂: 详细阐述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设计配比原则,包括水泥、骨料、水及外加剂的选择与性能要求。重点介绍了缓凝剂、早强剂、减水剂、抗冻剂等各类外加剂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及掺量控制。同时,深入分析了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工艺环节,以及常见工程病(如开裂、泌水、离析)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针对特殊工程(如大体积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 钢材及其连接技术: 涵盖了建筑结构用钢材的种类(如普通碳素结构钢、高强度低合金钢、不锈钢等)及其力学性能指标(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详细介绍了钢筋的加工、绑扎、焊接、锚固等工艺,并分析了不同连接方式(如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对于钢结构工程,则重点讲解了钢构件的制作、安装、焊接与螺栓连接技术,以及相关的检验标准和安全规范。 砖石材料与砌体工程: 梳理了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砖等各类砌体材料的性能特点、规格型号及验收标准。重点介绍了砌体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搅拌与施工要求。深入讲解了砖砌体、砌块砌体、石材砌体的施工工艺,包括墙体放线、砌筑砂浆的铺浆、砌块的搭接、墙体拉结、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等。此外,还涵盖了砌体工程的抗震构造措施、防水构造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防治。 第二章 建筑结构材料 本章深入探讨了构成建筑主体的结构材料及其应用。 木材与木结构工程: 介绍了建筑用木材的种类、等级划分、性能特点(如强度、耐久性、防腐处理)。详细讲解了木结构房屋的建造原理,包括木框架、木梁、木柱、木屋架等构件的连接方式与施工技术。阐述了木结构的防潮、防火、防虫等保护措施,以及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 金属结构材料: 扩展了第一章中钢材的应用,重点关注了钢结构的设计原则、节点构造、防腐蚀处理、防火保护等。包含了不同类型钢结构(如桁架、框架、网架)的连接详图和安装流程。同时也触及了铝合金、铜等在建筑中作为结构或装饰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 探讨了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兴起的一些新型结构材料,例如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材及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轻钢结构、木塑复合材料等。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独特优势,如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以及它们在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潜力。 第三章 建筑功能性材料 本章关注于提升建筑舒适性、耐久性、安全性的各类功能性材料。 防水材料与防潮技术: 详细介绍了各类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工艺和应用部位。包括沥青基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如PVC、TPO)、聚氨酯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等。重点讲解了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外墙防水、厨卫防水等不同部位的防水构造要求和施工要点。同时,探讨了防潮层的设置、蒸汽隔离等技术。 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涵盖了挤塑聚苯乙烯(XPS)、聚苯乙烯泡沫板(EPS)、岩棉、玻璃棉、聚氨酯保温板等常见保温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深入分析了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屋面保温、地面保温等不同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阐述了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要求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装饰装修材料: 介绍了室内外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装饰装修中常用的材料。包括各类涂料(乳胶漆、外墙漆)、壁纸、瓷砖、石材、木地板、金属板材等。重点讲解了不同材料的选购要点、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及环保要求。包含了色彩搭配、风格选择等方面的建议。 门窗幕墙材料与技术: 详细阐述了各类门窗(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木门窗)及幕墙(点支式、单元式、框架式)的材料性能(如隔热、隔音、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性)和设计要点。介绍了门窗和幕墙的安装工艺、密封技术、排水设计以及相关的检测标准。 管材与阀门: 涵盖了给排水、供暖、燃气等系统中常用的管材(如UPVC管、PPR管、铜管、钢管)和阀门(闸阀、球阀、截止阀)的选材原则、连接方式、安装规范和质量验收。 第四章 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本章强调了材料质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实用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 介绍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性检测;钢材的拉伸、弯曲、冲击韧性试验;砖的抗压强度、吸水率、泛霜试验;砂石的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检测等。 材料的化学性能检测: 针对特定材料,如水泥的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早期强度等化学指标的检测。 施工现场的材料验收与抽检: 提供了详细的现场材料验收流程,包括外观检查、合格证核对、标识检查、以及必要的现场抽样检测。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阐述了工程项目如何建立健全的材料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材料进场、储存、使用、返工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工程实践指南:从理论到应用》力求以清晰的逻辑、详实的案例和实用的技术指导,帮助读者在实际工程中更有效地选择、应用和控制各类建筑材料,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与经济性。本书的内容均基于当前主流的建筑工程理论、规范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旨在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案头的常备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它在介绍每一类树脂和塑料时,都会从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光学性能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描述,并且大量引用了相关的标准和测试方法。这种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每种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数据表格和图表,这些直观的信息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关键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在对比不同种类的聚烯烃时,书中提供了它们的密度、熔点、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详细数据,并配以图表进行可视化展示,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化工产品手册·第六版:树脂与塑料》,我最近刚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番。虽然我不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对材料科学的好奇心,还是决定深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纸质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规整,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也不会感到过于晦涩。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在介绍各类树脂和塑料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数据和化学式,而是辅以大量的应用实例和市场分析。比如,在讲到聚碳酸酯(PC)时,它详细介绍了PC在制造光盘、眼镜镜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优势,并对比了它与其他材料在耐冲击性、透光性、耐热性等方面的差异。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牌号的PC,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介绍,这让我觉得内容非常实用,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真正服务于实际应用。

评分

书中对环境友好型塑料的介绍,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在当前全球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了解生物降解塑料、可回收塑料等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生物降解塑料的合成、性能特点以及在包装、一次性餐具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它也分析了各种塑料的可回收性,以及回收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经济效益。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改进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塑料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内容让我认识到,在享受塑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去选择和推动更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评分

在翻阅《化工产品手册·第六版:树脂与塑料》的过程中,我对书中关于塑料加工工艺的介绍感到非常惊喜。以往接触到的很多资料,要么只讲理论,要么只讲操作,而这本书则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它详细介绍了注塑、挤出、吹塑、压塑等几种主要的塑料成型工艺,不仅解释了每种工艺的基本原理,还深入探讨了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例如,在讲到注塑工艺时,书中详细分析了模具设计、注射速度、保压时间等对产品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内部应力等关键指标的重要性。我还注意到,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加工缺陷,如缩痕、气泡、翘曲等,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塑料制品生产环节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

总而言之,《化工产品手册·第六版:树脂与塑料》是一本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书籍。它不仅能够满足化工领域专业人士的需求,也能够帮助材料科学爱好者、学生以及对塑料行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快速而全面地了解树脂与塑料的相关知识。本书在材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加工工艺、市场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采用了多种易于理解的呈现方式。我个人认为,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或只是单纯想增长见识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我想要的答案和启发。

评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关注于材料本身,还对材料的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它分析了当前全球树脂和塑料的市场格局,预测了未来几年内不同品类材料的市场增长潜力,并探讨了影响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如环保法规、技术创新、下游产业需求变化等。书中还提及了一些新兴的材料技术,比如生物可降降解塑料、可回收塑料以及智能材料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了解现有的技术和产品,还能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预判,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或商业活动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阐述印象深刻。它用了很多图示来解释链结构、支链、交联等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比如分子量分布的宽窄如何影响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晶度的高低又如何决定材料的透明度和强度。这一点对于理解为什么同一种单体可以聚合出性质迥异的聚合物非常有帮助。书中还花了不少篇幅介绍聚合物的改性技术,比如填充、增强、共混等,并且列举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它对增强纤维(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如何与树脂基体结合,以及这种结合方式对复合材料性能提升的机理的解释。书中还提供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在提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兼顾了读者的易读性。尽管内容非常专业,但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努力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当出现必要的专业词汇时,书中也会提供相应的解释或注释,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非常友好。我特别欣赏书中在介绍一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这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例如,在解释高分子链的缠结现象时,书中就类比了面条在锅里的状态,形象地展示了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努力让专业知识变得更加平易近人,降低了阅读门槛。

评分

这本书在介绍特种工程塑料方面的内容也十分详实。除了我们熟知的尼龙(PA)、聚碳酸酯(PC)之外,书中还对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聚四氟乙烯(PTFE)等高性能材料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它不仅介绍了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和优异的耐高温、耐化学腐蚀、高强度等特性,还重点阐述了它们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尖端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PEEK在医疗植入物方面的应用感到惊叹,它解释了PEEK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如何能够替代金属材料。这种对材料特性与实际应用需求的精准匹配的解读,让我对这些“硬核”材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从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来看,它无疑是一本体系完整、信息量巨大的参考工具书。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特定的树脂或塑料类别展开,内容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覆盖面非常广。书中的参考文献列表也相当详尽,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某个课题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很好的指引。我还注意到,书中在介绍每种材料的性能参数时,都尽可能给出了不同测试标准下的数值,并且标注了测试条件,这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

值得学习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做实验要用,还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很好很强大

评分

挺好的,买来学习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