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

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平平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工程
  • 失效分析
  • 零部件
  • 案例分析
  • 机械设计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维修
  • 故障诊断
  • 工业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13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695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失效分析行业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本书提供了60个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分析案例,希望对初涉失效分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本书首先对作者在失效分析工作中的心得进行总结,随后按照多种零部件的失效原因将全文划分为五个章节,从设计,冶金,冷、热加工,装配,使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阐述。本书案例多采用四步走形式:实例简介、测试分析、失效原因和改进方案,结构上简洁明了,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包含中国中车戚墅堰所多年经验,抛开大量基础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引起失效的因素分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穿插知识点进行讲解,为读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失效分析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60个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分析案例,这些案例多涉及铁路与汽车领域的零部件,大多数为狭义的失效分析范畴,希望对初涉失效分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本书首先对作者在失效分析工作中的心得进行总结,随后按照多种零部件的失效原因将全文划分为五章,从设计,冶金,冷、热加工,装配,使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阐述。本书案例多采用四步走形式:实例简介、测试分析、失效原因和改进方案,结构上简洁明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主要供初涉失效分析领域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作为参考,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专业学生学习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失效分析的基础知识
1.2失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1.2.1失效分析思路
1.2.2失效分析方法
1.3失效分析的难点与不足
1.4本书的研究内容与案例结构
1.4.1研究内容
1.4.2案例结构
第2章设计因素为主引起的失效
案例1铝型材模具开裂
案例2楔形块断裂
案例3轴套开裂
案例4活塞杆断裂
案例5花键轴断裂
案例6套圈开裂
案例7电刷盖铝壳对比
案例8中间环开裂
案例9轴承端部螺栓断裂
第3章冶金及材质因素为主引起的失效
案例10花键轴表面磁痕
案例11压溃体开裂
案例12密封环断裂
案例13主动齿轮齿面缺陷
案例14机车齿轮开裂
案例15大型齿轮心部缺陷
案例16从板开裂
案例17闸片托开裂
第4章热加工因素为主引起的失效
4.1铸造缺陷为主引起的失效
案例18铁裙开裂
案例19悬挂梁开裂
案例20轴箱体开裂
案例21销座开裂
4.2锻造缺陷为主引起的失效
案例22车轴断裂
案例23牵引杆开裂
案例24轴承滚柱表面裂纹
案例25连杆断裂
案例26毂裂纹
4.3焊接及补焊缺陷为主引起的失效
案例27摇臂开裂
案例28碳钢焊板开裂
案例29转向架开裂
案例30模具开裂
案例31悬挂梁开裂
案例32弯轴表面缺陷
4.4热处理相关的失效
案例33从动齿轮环油槽裂纹
案例34棒料开裂
案例35钩舌盘开裂
案例36轴承圈表面缺陷
案例37模具开裂
案例38车轴断裂
案例39齿轮轴断裂
案例40主动齿轮断裂
案例41尾框和扁销断裂
案例42缸套淬火缺陷
第5章冷加工及装配因素为主引起的失效
案例43机车轴箱弹簧断裂
案例44空调风机支架开裂
案例45杠杆圆销表面缺陷
案例46垫圈断裂
案例47压溃体开裂
案例48从动齿轮断齿
案例49套管开裂
案例50螺栓表面缺陷
案例51从动齿轮齿面缺陷
第6章环境及使用因素为主引起的失效
案例52铝散热器泄漏
案例53导辊表面缺陷
案例54齿轮表面缺陷
案例55气阀杆断裂
案例56凸轮轴齿轮断齿
案例57大齿轮端面开裂
案例58轴承振动报警
案例59轴承内圈开裂
案例60螺栓断裂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国的失效分析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在失效分析、预测及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方面,已编辑出版了大量的教材、专著及技术丛书。对培养失效分析专门人才和提高失效分析人员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者作为失效分析工作者,将一些典型的案例罗列总结成册,主要目的如下:
  1)失效分析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综合多个学科的全方位新兴学科。目前,国内院校尚未对相关专业进行系统培养,大多从业人员都是参加工作以后从零开始积累,这样势必造成初学者在较长时期内掌握的仍是较为零散的知识点。作者认为案例教学对于初学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初学者可以快速地了解该行业产品的基本失效类型;另一方面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学习,初学者在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上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2)失效分析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消除”失效。通常,金属材料机械零部件的生命周期包括:设计,选材,冷、热加工,装配,使用,维修,失效等诸多过程,而每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产品在流转过程中常存在一些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最终导致失效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通过对产品各种失效类型的总结,并提出预防、改进措施,使设计和维护部门得到警示和借鉴,作为工作的指导或参考,对于今后的设计、工艺改进、加工、维护及使用等众多方面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失效的再发生。
  3)一份完整的失效分析报告,即是一个小型项目,包括前期策划、信息采集、分析测试、总结并提出预防措施等多个步骤。每份报告的完成,也必将使项目组成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作者将之前所有的工作总结成册,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也希望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目前,关于失效分析方面的著作越来越多,且大多按产品进行分类,这样有助于工作者对某类产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作者认为按失效原因进行分类、统计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其原因如下:
  1)失效分析多附属于检测机构,对于委托者而言,其大多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直接的失效原因,以完成责任判定。
  2)金属材料机械零部件产品的制造过程大多较为接近,对于初涉失效分析的工作者,按失效原因统计更容易构建整体框架,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思路。
  3)经过长期的失效原因统计,可罗列出问题比例较高的某类原因并进行重点改进,从而将故障率大幅降低。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尤其是对长期从事失效分析工作的人员,可能会造成博而不精的影响。因此,本书主要供入门级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承蒙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笃撰写序言。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李爱东、罗宁、吴建华等前辈的具体指导,卢南雁、潘安霞、梁会雷、王群、任立文、石磊、文超、夏少华、曹渝等同志也提供了许多的帮助,还得到该公司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四川大学沈保罗教授和重庆义扬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李志义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妥与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者

《工程材料失效分析实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剖析了各类工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遭遇失效的典型案例,旨在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系统、详实的失效分析方法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内容严禁模仿或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工程实践中的真实困境与解决方案。 核心内容概述: 1. 失效模式的分类与识别: 宏观失效形态: 详细阐述断裂(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蠕变断裂)、磨损失效(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腐蚀失效(点蚀、缝隙腐蚀、均匀腐蚀、电化学腐蚀、晶间腐蚀、氢脆)、塑性变形失效、蠕变变形失效、疲劳蠕变协同失效等。 微观失效机制: 深入解析导致宏观失效的微观过程,如裂纹萌生与扩展、晶界滑移、位错运动、相变、氧化还原反应、点缺陷聚集等。 失效判据: 介绍常用的失效判据,如屈服准则、断裂韧性、疲劳寿命模型、蠕变寿命模型等,并探讨其在实际失效分析中的应用局限性。 2. 失效分析的通用流程与方法: 案例收集与初步评估: 强调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包括失效部件的使用环境、工作载荷、运行时间、维修记录、材料信息等,以及现场勘查的关键点。 宏观检查与形貌观察: 引导读者如何通过肉眼或低倍显微镜观察失效区域的表面特征,如断口形貌、腐蚀产物、变形迹象等,并初步推断失效类型。 显微组织分析: 详细介绍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在观察材料微观结构、缺陷(如夹杂物、气孔、裂纹、析出相)及失效断口形貌中的作用。 成分分析与腐蚀产物鉴定: 讲解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如何用于确定材料成分、腐蚀产物成分,为推断腐蚀机理提供依据。 力学性能测试: 阐述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蠕变试验等如何用于评估材料在失效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 应力分析与环境因素考量: 介绍有限元分析(FEA)等数值模拟工具如何计算部件应力分布,以及环境因素(温度、湿度、介质成分、腐蚀性气体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失效机理推断与验证: 结合所有分析结果,逻辑严谨地推断失效的根本原因,并通过模拟试验或理论计算进行验证。 预防与改进措施: 提出针对性的材料选择、设计优化、工艺改进、防护措施及定期检测等建议,以防止类似失效的再次发生。 3. 典型失效案例精析: 金属材料失效: 钢铁部件: 轴承的疲劳断裂、齿轮的磨损失效与点蚀、管道的应力腐蚀开裂、焊接接头的脆性断裂、高温蠕变断裂、回火脆性引发的断裂、氢致开裂等。 铝合金与镁合金部件: 航空航天结构件的疲劳与应力腐蚀,汽车发动机部件的氧化与腐蚀,电子封装材料的封装应力失效。 铜及铜合金部件: 电器连接件的接触腐蚀,换热器管的晶间腐蚀,水管的热腐蚀。 镍基合金与钛合金部件: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蠕变与氧化,化工设备中的抗腐蚀材料失效。 高分子材料失效: 聚合物的紫外老化、热氧化降解: 塑料制品户外使用时的脆化、粉化。 溶剂侵蚀与应力开裂: 密封件、管道在特定化学介质下的溶胀、溶解或开裂。 疲劳与磨损: 橡胶密封件、传送带的动态疲劳与表面磨损。 填充剂与增强体的作用: 复合材料中界面失效、纤维拔出等。 陶瓷材料失效: 脆性断裂: 陶瓷轴承、刀具在冲击载荷下的断裂。 热冲击断裂: 陶瓷耐火材料在剧烈温度变化下的开裂。 化学腐蚀: 陶瓷涂层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的失效。 复合材料失效: 界面脱粘与纤维断裂: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结构件在冲击或弯曲载荷下的失效。 层间剪切失效: 层合板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环境老化: 湿热、紫外线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 分析工具与技术进阶: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 用于更精密的元素分布和定量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AFM): 观察纳米尺度形貌和力学特性。 应变片与全息干涉技术: 现场应力监测与形变分析。 加速寿命试验设计: 预测长期服役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 全场应变测量与裂纹扩展监测。 本书特色: 案例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每个失效案例都配以详细的背景信息、分析过程、失效机理推断以及最终的改进建议,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大量采用显微照片、宏观断口照片、示意图和数据图表,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失效现象和分析结果。 覆盖面广,实用性强: 涵盖了金属、高分子、陶瓷、复合材料等多种工程材料,以及机械、航空、化工、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 方法系统,逻辑清晰: 详细介绍失效分析的通用步骤和常用技术,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分析思路。 注重细节,严谨求实: 强调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应基于客观证据,避免主观臆断。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于机械工程师、材料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设备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和研究生。掌握本书内容,将有助于提高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诊断能力,优化产品设计,延长设备寿命,降低失效风险,从而提升整体工程效益。

用户评价

评分

“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这个书名自带一种权威感和实用性。 我一直觉得,机械设计和制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品的可靠性和长寿命,而失效分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这本书,听上去就像是一本“实战宝典”,它用60个真实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机械零部件可能遭遇的各种“不幸”,以及如何从这些“不幸”中学习,并找到解决之道。 我想象着,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失效案例博物馆”,每一个展品都讲述着一个关于材料、设计、工艺、使用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述失效的“过程”。 比如,一个金属零件为什么会突然断裂?是原材料的内部缺陷?还是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微小的裂纹不断扩展?书中是否会展示宏观断裂面的照片,以及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微观形貌? 我也期望书中能够强调“典型”二字所蕴含的意义。 那些被选入书中的60个案例,想必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能够涵盖机械零部件失效的常见原因和主要类型。 这样,我就能够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建立起一个关于失效模式的知识框架。 最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让我能够更加敏锐地识别潜在的失效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为机械产品的安全、可靠运行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 title 传递出一种非常务实的风格,"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这预示着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一直认为,理论固然重要,但只有与真实世界的案例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动力和效果。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每一页都承载着一个鲜活的工程事故,背后是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的思考和实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宝库,里面收藏了60个关于“失败”的故事,而这些“失败”恰恰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我对那些“典型”二字尤为看重。这意味着书中收录的案例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涵盖机械零部件失效的主要类型和常见原因。 无论是疲劳断裂、腐蚀失效、磨损失效,还是过载断裂、材料缺陷等等,我都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它们的详尽解读。 想象一下,翻开书页,看到一个因为设计缺陷导致疲劳断裂的轴的故事,书中会详细分析应力集中点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裂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这种直观、具体的呈现方式,远比枯燥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论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 我也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分析工具和方法的介绍,例如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应力分析、腐蚀速率测定等技术。 这样,我就能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案例,还能主动掌握分析失效原因的“利器”。

评分

“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这个书名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工程实践中无数次令人扼腕的教训,也映照着工程师们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身影。我一直认为,学习他人的失败,比学习他人的成功更加直观和深刻。因为失败往往暴露了我们认知上的盲点,指明了需要改进的方向。这本书,正是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想象着,每一页都可能是一个工程师的“血泪史”,一个案例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实验、计算和争论。书中对“失效”的解析,我期待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更要深入到根源的探究。 比如,一个轴承的早期失效,是因为材料内含有过多的杂质,还是因为润滑不良,抑或是安装时的预紧力不当?书中是否会通过微观形貌分析,来揭示导致失效的微观机制?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示一些具体的分析过程和实验数据,例如断口形貌的照片,应力-应变曲线,或者腐蚀产物的成分分析。 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失效的发生过程,学习到分析的逻辑和方法。 另外,“典型”这个词也让我充满了期待。它意味着书中收录的案例并非孤例,而是能够代表一类或几类普遍存在的失效问题。 这样,当我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快速地联想到书中的案例,从而借鉴其中的经验,少走弯路。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听起来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我理解,机械系统是由无数个零部件组成的,而每一个零部件的失效,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的停摆,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一份重要馈赠。 我想象着,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一个庞大的“机械医院”的档案室,里面陈列着60份最珍贵的“病历”。每一份病历都详细记录了一个零部件是如何“生病”的,它的“症状”是什么,以及最终是如何被“诊断”并“治愈”的(或者说,如何避免再次发生)。 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呈现“典型”这两个字的。它是否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失效案例?比如,是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部件,还是工业生产线上的重型机械? 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受力条件,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失效模式。 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这种多样性,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机械零部件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强调“分析”的重要性。失效分析不仅仅是找出原因,更重要的是从中提炼出经验教训,并将其转化为改进设计、优化工艺、规范操作的指导。 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坏”,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不让它再坏”。

评分

“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这个书名就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力量。 在机械工程领域,失效分析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它往往意味着设备已经出现问题,需要工程师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侦破”真相。 这本书,听上去就像是为这些“侦探”们提供了一本“破案指南”。 我想象着,当我拿起这本书,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机械病理学”的大门。 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病历”,它详细记录了零部件的“病症”,包括外观的改变、性能的下降,以及最终导致的功能丧失。 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对失效的“诊断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比如,工程师是如何通过外观检查、无损检测、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来一步步逼近真相的?书中是否会展示具体的实验数据和分析图表,例如应力-应变曲线、断口形貌照片、材料成分分析结果等? 我也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将失效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改进措施。 比如,如果发现某个零部件是因为材料强度不足而失效,那么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就是选择更高强度的材料,或者优化热处理工艺。 如果是因为设计上存在应力集中,那么就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以消除或减弱应力集中。 相信通过学习这60个“典型”案例,我能够对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更有效的分析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为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做出贡献。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透露出一种非常实在、解决问题的导向。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直击痛点,给出清晰的答案。失效分析,在我看来,就是机械工程领域中最重要的“止损”环节之一。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学习这方面知识的迫切需求。 我想象着,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故障手册”,只不过它不只是列出故障现象,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故障的“前世今生”。 每一个“典型案例”,都像是一次“手术记录”,详细记录了零部件是如何“生病”的,医生(工程师)是如何“诊断”的,以及最终是如何“治疗”的(或者说,如何防止复发)。 我期待书中能够对各种失效模式进行详尽的阐述,例如疲劳、蠕变、腐蚀、磨损、塑性变形等等,并且提供清晰的图例,让我能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快速识别不同的失效形态。 我还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常用的失效分析方法和技术,例如金相分析、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展示这些方法的应用过程。 这样,我就能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学习到一套分析问题的“工具箱”。 我相信,通过学习这60个“典型”案例,我能够显著提升对机械零部件失效的理解能力,从而在未来的设计、制造和维护工作中,能够更加主动地规避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评分

“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于机械工程奥秘的好奇。 我总是觉得,伟大的工程成就背后,一定隐藏着无数次对失败的深刻反思。 这本书,听上去就像是一份珍贵的“教训集合”,它将60个真实的“失败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们的经验,避免重复犯错。 我想象着,当我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由金属、应力、温度、化学腐蚀等元素构成的复杂世界。 每一个案例,都可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工程事故,可能是因为一个微小的设计疏忽,一个制造过程中的小瑕疵,或者是一个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最终导致了价值连城的设备报废。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描述失效的过程,从肉眼可见的宏观形貌,到微观的断口特征,再到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化。 这样,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失效的“发生机制”。 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解决方案”的启示。 毕竟,失效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是为了让机械设备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 我相信,这本书里的60个案例,就像是60堂生动而宝贵的“工程课”,它将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机械工程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自带一种厚重感和实用性。 我一直对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坑”很感兴趣,而失效分析正是了解这些“坑”的最佳途径。 我相信,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理论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案例集”,用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机械零部件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以及为什么会失效。 我脑海里已经构筑了阅读这本书的场景:我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这本书,仿佛一位侦探,正在审阅一份份“案件报告”。 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侦探故事,需要我去理解“案发现场”的细节,分析“嫌疑人”(零部件)的“犯罪动机”(失效原因),最终找出“罪魁祸首”。 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呈现失效的“症状”,比如零部件的变形、开裂、磨损、腐蚀等,并辅以高质量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失效的形态。 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对失效的“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从材料、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比如,一个看似简单的疲劳断裂,可能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应力集中点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表面缺陷,甚至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 我相信,通过学习这60个“典型”案例,我不仅能认识到机械零部件可能遇到的各种“麻烦”,更能从中学习到如何避免这些“麻烦”的发生,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最关心的痛点。 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而零部件失效则是影响可靠性的首要因素。 我相信,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剖析失效的本质,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 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我坐在电脑前,一边翻阅着这本书,一边对照着自己正在处理的工程问题。 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我可能遇到的情况。 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失效机理”的深入讲解。 比如,当一个零部件发生腐蚀时,是电化学腐蚀还是化学腐蚀?腐蚀的速率如何?最终是如何导致零部件失效的?书中是否会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腐蚀产物形貌等信息进行分析? 另外,“典型”这个词也让我充满了期待。 我希望书中的案例能够覆盖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不同材料的零部件,从而为我提供更广泛的视野。 比如,从航空发动机的高温部件,到汽车传动系统的齿轮,再到化工设备的耐腐蚀泵,不同工况下的失效特征必然是迥异的。 我相信,通过学习这60个“典型”案例,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失效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材料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行为,优化设计方案,改进制造工艺,最终为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典型60例",光是这个标题就勾起了我对机械领域深入探索的兴趣。我一直对那些让机械设备“生病”的原因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微小裂痕、疲劳累积,或者是不当的操作,最终导致了曾经坚固可靠的零部件轰然倒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能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这些“病因”。 我想象着,在每一天的阅读中,我都会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一个个真实的失效案例,仿佛置身于实验室,亲手触摸那些破损的金属,用显微镜观察断裂的纹理,听着工程师们一丝不苟地分析数据、推断原因。 我期待着,书中那些“60例”不仅仅是冰冷的图文,更是一段段引人入胜的“破案故事”。每一个案例背后,都蕴含着工程师的智慧、经验和不懈的努力,他们如何从看似零散的现象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材料选择,甚至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避免犯错”的教科书,一本关于“如何让机械更长寿”的指南。 我对书中那些图文并茂的分析过程特别期待,希望能够清晰地看到失效的形态,了解各种失效模式的特征,并从中学习到判断和分析的方法。 这样,在未来我接触到类似的机械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评分

此书不错,作为失效分析科普书,值得一看。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比较好

评分

很实用的书,对工作有帮助

评分

图书角图书,非常棒

评分

书籍包括了许多实际的案例,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

非常不错,技术性的书还是很好的!!!

评分

一本不错的书,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好好消化。

评分

图书角图书,非常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