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

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娟,王荷花 编
图书标签:
  • 血液病学
  • 鉴别诊断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血液系统疾病
  • 诊断学
  • 内科学
  • 医学参考
  • 疾病诊断
  • 病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185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48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 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进行编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 一,从血液病常见的每个症状、体征或目前常用的实 验室检查异常结果人手,归纳并分析具有相同表现的 不同血液疾病种类和各自的特点;第二,从细微的区 别中找出鉴别诊断要点,这对减少漏诊和误诊意义重 大;第三,结合典型病例展示,演绎和归纳科学的、 独特的、高效的临床思维。
  本书在编写时力求深入浅出、方便阅读,同时尽 可能反映血液病诊断的新进展和实践经验,帮助血 液病学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初入血液病学领域的临床医 生建立科学和快捷的临床诊断思维方式,正确掌握和 充分运用所获得的血液病诊断信息,及时正确地诊断 血液系统疾病。这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血液病学鉴 别诊断专著。

目录

第1章 正常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思路
第2章 大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思路
第3章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诊断思路
第4章 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的诊断思路
第5章 网织红细胞升高的诊断思路
第6章 外周血见破碎红细胞碎片的诊断思路
第7章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诊断思路
第8章 间接胆红素升高的诊断思路
第9章 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的诊断思路
第10章 增生性贫血的诊断思路
第11章 乳酸脱氢酶升高的诊断思路
第12章 血清铁蛋白增高的诊断思路
第13章 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思路
第14章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思路
第15章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思路
第16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思路
第17章 淋巴细胞增多的诊断思路
第18章 血小板增多的诊断思路
第19章 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思路
第20章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思路
第21章 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思路
第22章 长期发热的诊断思路
第23章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思路
第24章 轻度脾大的诊断思路
第25章 中重度脾大的诊断思路
第26章 肝大的诊断思路
第27章 纵隔肿块的诊断思路
第28章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思路
第29章 骨髓涂片见分类不明细胞的诊断思路
第30章 骨髓涂片见噬血细胞的诊断思路
第31章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诊断思路
第32章 多种免疫球蛋白升高的诊断思路
第33章 血清蛋白电泳见M峰的诊断思路
第34章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见浓染条带(M蛋白)的诊断思路
第35章 血清IgM升高的诊断思路
第36章 骨髓浆细胞增多的诊断思路
第37章 刚果红染色阳性的诊断思路
第38章 血管性紫癜的诊断思路
第39章 PT延长、APTT正常的诊断思路
第40章 PT正常、APTT延长的诊断思路
第41章 PT、APT均延长的诊断思路
第42章 PT、APTT和TT均延长的诊断思路
第43章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思路
第44章 易栓症的诊断思路
第45章 骨髓坏死的诊断思路
第46章 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思路
第47章 高钙血症的诊断思路
第48章 多发骨质破坏的诊断思路
第49章 血液病相关精神神经系统异常的诊断思路
第50章 多发性骨髓瘤伴碱性磷酸酶升高的诊断思路
第51章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诊断思路
第52章 JAK2基因突变阳性的诊断思路
第53章 血液系统疾病肺问质性改变的诊断思路
第54章 CD19+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断思路
第55章 B细胞淋巴瘤伴浆细胞分化的诊断思路
第56章 CD5阳性淋巴瘤的诊断思路
第57章 CCND1阳性血液肿瘤的诊断思路
第58章 IgH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的诊断思路
第59章 TCR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的诊断思路
第60章 Ki-67高表达的诊断思路
第61章 流式细胞学检出CD138阳性细胞的诊断思路
第62章 染色体13q-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思路
第63章 8号染色体三体阳性的诊断思路
第64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诊断思路
第65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转氨酶升高的诊断思路
附录 实验室常用检查参考值

前言/序言


《疾病疑难解析:精准诊断的临床路径》 在浩瀚的医学知识海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表现,医生常常面临挑战,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病因,为患者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疾病疑难解析:精准诊断的临床路径》 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系统、详尽的疾病诊断思路和方法,助力提升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和效率。 本书并非罗列疾病条目,而是聚焦于“诊断”这一核心环节,深入剖析不同疾病之间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异,引导读者建立起严谨的鉴别诊断逻辑。本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个主要临床科室的常见及少见疑难疾病,力求全面而深入。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临床路径”的设计理念。 每一章节都以一个或一组具有高度鉴别诊断难度的临床场景为起点,例如:不明原因发热、多系统受累的疑难病例、罕见症状的解读等。作者并非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与分析,引导读者逐步缩小诊断范围。 第一部分:症状驱动的诊断思维。 这一部分着重于如何从患者最直观的症状入手,构建初步的诊断框架。例如,在“发热”这一章节,本书不会简单地列举引起发热的疾病,而是会深入探讨发热的特点(如稽留热、弛张热、不规则热)、伴随症状(如咳嗽、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以及这些特征可能指向的病理生理机制。通过对不同类型发热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学习如何根据发热的动态变化和伴随症状,快速排除大部分常见疾病,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性更大的方向。 第二部分:检查协同的鉴别策略。 在初步的临床判断之后,各种辅助检查的解读至关重要。本书强调如何根据临床假设,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手段,并如何综合解读各项检查结果,以达到鉴别的目的。例如,对于“腹痛”,本书会分析不同部位、性质、放射的腹痛可能预示的器官病变,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病史和体征,优先选择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或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更重要的是,本书会详细讲解各项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典型表现,帮助读者避免对单一检查结果产生过度解读,实现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的有机结合。 第三部分:模式识别与大数据启示。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诊断学的发展,疾病的诊断正变得越来越“可视化”和“分子化”。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经典的影像学模式(如X线、CT、MRI上的特定征象)来识别特定疾病,并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除了传统的影像学解读,还会涉及对特定影像学征象背后病理改变的分析,以及部分疾病的基因突变或特定蛋白表达在早期诊断和鉴别中的意义。 第四部分:罕见病的疑案侦破。 罕见病因其发病率低,常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挑战。本书专门开辟章节,聚焦于一些临床表现复杂、易与常见病混淆的罕见病。作者将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蛛丝马迹,结合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家族史梳理以及特异性检查,最终锁定罕见病诊断。这部分内容旨在培养读者对罕见病的警惕性,学习一套“侦破”罕见病的系统思维。 第五部分:专科交叉的挑战与融合。 许多疾病的表现并非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涉及多个系统。本书将深入探讨多学科交叉疾病的诊断难点,例如,同时表现为肾脏和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或同时累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病变。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从整体观念出发,整合不同专科的知识,构建全面的诊断模型。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理论联系实际。 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通过真实的病例讨论,生动地展现了鉴别诊断的思维过程。每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分析,不仅解释了疾病的诊断过程,更揭示了作者的诊断逻辑和思路。这些案例的选材广泛,既有经典病例,也有近年来临床实践中的新挑战。 《疾病疑难解析:精准诊断的临床路径》 适合于各级临床医生,包括全科医生、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及其他专科医生,以及医学生和临床研究人员。本书将帮助读者: 建立科学的诊断思维模式: 学习如何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有条理地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 提升临床决策能力: 掌握如何权衡各种检查结果,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拓宽医学视野: 了解不同疾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疾病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应对临床疑难杂症: 掌握处理复杂、罕见疾病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在面对任何疾病时,都能胸有成竹,遵循一条清晰、有效的诊断路径,最终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精准把握,为生命的健康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给我带来了久违的“静心阅读”体验。我是一名基层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血液系统疾病,有时真的会感到力不从心。翻开《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第一感觉是排版清晰,逻辑性很强。它不像那些浩如烟海的专著,上来就抛出大量复杂的机制和研究,而是直击要害,从临床表现出发,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在面对一个贫血患者时,书里会先列出最常见的几种原因,然后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要点、体格检查的特殊体征以及基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一步步缩小范围,最终指向可能的确切诊断。我尤其喜欢它在“鉴别诊断”这一环的设计,常常会把相似的疾病放在一起对比,列出它们的异同点,并给出一些关键的鉴别线索,这对于我这种经验尚浅的医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贴近临床实际,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感觉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查房,受益匪浅。

评分

对于我这个在血液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临床医生来说,市面上同类型的书籍并不少见,但《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逻辑,在我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没有刻意去追求学术的深度和前沿的突破,而是将重心放在了“鉴别诊断”这个临床医生最核心、最常用的技能上。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推理游戏”,作者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带领我们一步步地抽丝剥茧,寻找疾病的真相。我尤其欣赏它对那些“容易混淆”的疾病的辨析,常常能点出一些我之前忽略的细微差别,或者提供一些我未曾想到的鉴别思路。有时候,我会在遇到疑难病例时翻阅这本书,它总能给我一些新的启发,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病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也让我对自己的临床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在科研领域稍有涉猎的医生,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许多科研导向的书籍那样,上来就强调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复杂的分子机制,而是回归临床,从最基础、最实用的鉴别诊断入手,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我最欣赏它的地方是,它能够将看似零散的临床信息,通过逻辑推理,整合成一套完整的诊断流程。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它不仅是我的案头必备,更是我学习和提升临床技能的重要工具。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简明”并非内容的缺失,而是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是作者将深厚的临床经验浓缩成一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诊断方法论,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的医生,我深知一本好的参考书对于日常工作的重要性。《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无疑是我最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真正做到了“简明”二字,将复杂的血液病知识,通过清晰的逻辑框架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是一本堆砌大量理论知识的书,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中的诊断思路。书中的鉴别诊断部分,常常能够迅速地引导我理清思路,避免走弯路。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疾病时,都会详细列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鉴别要点,这使得我在面对患者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问诊和检查。而且,书中穿插的图表和流程图,更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我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核心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让我能够更专注于与患者的沟通和治疗。

评分

坦白说,初次拿到《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的医学书籍良莠不齐。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且高效的鉴别诊断模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疾病,而是从临床症状出发,逐步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和判断。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常见但容易混淆的血液病的详细对比分析,这些对比非常到位,能够帮助我迅速抓住关键的鉴别点。有时候,当我面对一个棘手的病例,感到无从下手时,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一些切实的线索和方向。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临床的生动性,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它让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老前辈,循循善诱地将自己的诊断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