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内藤誼人(内藤谊人) 著,袁斌 译 著,袁斌 译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认知行为疗法
  • 实用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行为改变
  • 心理技巧
  • 生活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00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584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0
字数: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初入职场的人,希望提高自己心理技巧的人。

作为心理学家,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剖析80后、90后的年轻职场人应该具备的交流技巧、心理素质和心态准备,提供了简明清晰、易操作的55个职场必备技巧和案例说明,使年轻人在该掌握的年纪学会职场规矩、礼仪和做事方法,不会因为不得法而枉费青春,并加以练习,经过多年的职场历练后成功成为职场达人。

内容简介

为了让三四十岁的你不感到苦恼和困扰,本书从20岁时应该学会的交流技巧,确保自己职场地位的心理战术,让十年后的你成为成功者的心理作战,20岁时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成为受众人好评之人的心理技巧五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年轻人在职场和生活中必须学会和了解的*小限度的规矩、礼仪和工作方法。其建议可适用于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读者。

作者简介

内藤谊人

心理学家,立正大学特邀讲师,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出版了大量心理学著作,其具有实践性的、具体的心理建议深受读者好评,同时也拥有数量众多的追随者。


袁斌,云南昆明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喜爱日本历史、文学与文化,曾译有东野圭吾、横沟正史、太宰治等多位作家的多部作品。

目录

第1 章 20 岁时应该学会的交流技巧 1
为何要学会构筑人际关系的技巧 2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生的影响 6
人际关系需要长期磨炼 9
自己动手创造机会 12
别对对方抱有期望 16
尽快抛弃“还有下次”的天真想法 19
主动问候对方 23
切勿轻易背叛他人 26
学会对话的基础 30

IX
一定要把话说完整 34
“口是心非”的技巧 37
趁着年轻,学会“请客” 40
第2 章 确保自己职场地位的心理战术 47
做“职责以外”的事 48
不要对上司分派的任务口吐怨言 52
以“不能让人认可自己的能力”为耻 55
随时做好接受重任的准备 59
准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62
养成爱惜物品的习惯 65
切勿吐露内心的怨言 68
找出上司身上的优点 71
在他人开口前行动 74
失误一次就会降低评价 77
X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
第3 章 让十年后的你成为成功者的心理作战 85
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好学者” 86
时刻不忘学习 89
从失败中有所得 92
要感谢凡事都不会立刻出现成果 95
为自己准备一份奖励 99
立志做个善于关心他人的人 102
从他人身上偷师学艺 106
用提问来取悦对方 109
要学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113
寻找一个能够同呼吸共命运的伙伴 116
只有“阿谀奉承”之人才能成功 120
第4 章 20 岁时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 127
逃避不如正面碰撞 128

XI
学会发现乐趣 131
增加兴趣爱好的多样性 135
自我评价越苛刻越好 138
学会勤勤恳恳 141
趁着年轻,莽撞一些 144
学会为他人着想 147
永远保持一颗新人的心 150
学会控制心中的怒气 153
尽情展现你的洁癖 156
让你轻松学会巧妙地夸奖他人的诀窍 159
第5 章 成为受众人好评之人的心理技巧 165
向你心中的VIP 献媚 166
做一名“最佳配角” 169
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况 172
为不起眼的事感到开心 175
切勿三心二意 177
XII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
把工作当成“运动”、“游戏” 181
学会面不改色地撒谎 184
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188
做个另有图谋的人 191
学会分辨场面话和心里话 194
设法保持联系 197
后记 205

精彩书摘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
  为何要学会构筑人际关系的技巧“拿到各种证书,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有了各种证书,凡事都会方便一些。”许多20岁的年轻人都会心怀这样的想法,开始学习并报考各种技能证书的考试。
  这种想要学习上进的姿态,确实令人称道。
  但是,我个人却对“为了拿到某证书而学习”的这种做法并不感冒。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证书中,有许多都是“即使拿到证书也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这类证书都包括哪些了),所以即使拿出精力去学,也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
  技能证书也和蔬菜一样,存在“时令性”。
  比方说,我们知道有一种证书叫做“国家建造师证书”。泡沫经济时期,这种证书的考试曾经是超级大热门,考生甚至超过了40万人。而到了今天,参加这种考试的考生只剩下20万人左右了。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如今泡沫经济破灭,想要取得这种技能证书的人,就只剩下那些当真对此赖以为生的房地产界的业内人士了。
  即使那些如今依旧走红吃香的技能资格,10年后、20年后,是否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呢?我想这应该很难做到吧。
  我这么说,倒也并非彻底否定所有的技能资格考试,但是,从“努力过后是否一定能够有所成果”这个问题出发,我个人并不推荐参加技能资格的考试。
  从这一点出发,人际关系技巧的情况又如何呢?人际关系方面,是绝对不会出现“没有任何用处”的情况的。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与人之间,都必然需要交流与往来。构筑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不存在“时令性”的。从没有哪种构筑人际关系的技巧会在10年后变得再不需要。
  的确,随着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发展,有人指出“人际关系也开始出现了转变”,但是,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却没有任何的改变。
  能够巧妙地表扬对方的人,相应地也比较容易获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总能守时守约的人,在商界中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不论社会与时代如何变化,这条基本原理恐怕都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20岁时应当学会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技巧。
  这项技术和能力,不论到了何时,走到何地,都会发挥效用。
  “怎样才能让他人感到开心?”“怎样才能让他人感到愉悦?”“怎样才能让他人感到满足?”在此,作者希望各位读者能够贪婪地把这些具体方法全都学会。我敢保证,《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中的技巧在你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洛莱因·戴克博士曾以在各个领域取得过巨大成功的男女为对象(男子平均年龄42岁,女子平均年龄39岁),向他们提出“你成功的理由何在”的问题。
  其结果,不论男女排在第一位的成功原因都是“人际关系”,而其中更有75%的人承认,“因为人际关系没有问题,所以事业才得以一帆风顺”。
  20岁,该学的东西有很多。
  但是,如果我问起“在如此之多的该学的东西中,请选出尤为必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构筑人际关系的技巧”吧。只要掌握了构筑人际关系的技巧,在职场、情场,乃至整个人生,所有的一切都能变得一帆风顺。
  总而言之,一定要积极地去与人交往。
  这,难道不正是他人对20岁的年轻人的最大要求吗?
  ……

前言/序言

  前 言

  本书讲述了年轻读者在20 岁时绝对要学会的心理技巧。

  不管是在艺术界、体育界,还是在商界中,都有一定要抓住眼前机会的“直觉”。知道这一点的人和不知道这一点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本书为何要着眼于“20 岁”呢?难道30 岁就不行吗?40 岁是否就不适合了?从结论上来说,必须要20 岁才行。其原因就在于,如果不在20 岁时学会这些重要的技巧,那么到了30岁、40 岁时,经常会出现“为时已晚”的情况。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听说过“临界期”这个词?磨炼某项技术,拓展某种能力,是存在最适合的时期的。如果白白浪费了那段时间,学习就会无法顺利进行。这就是临界期。

  比方说,在罗猴出生3~6 个月的这段临界期里,将它与其他同伴隔离开来的话,即使之后再把它放回群体中,它也无法与其他猴子一同玩耍,无法与母猴进行交配。如果错过了在这宝贵的临界期中学习的机会,那么之后的学习就会变得极为困难。

  人也同样存在临界期。普遍认为要学习一门语言,熟悉掌握绝对的音感, 3 岁之前的时期是最为适合的。当然了,虽然3 岁以后也同样能够学习外语、磨炼音感,但学习的进展就不会那样顺利了。

  商务人士也同样存在临界期。这个临界期,就是20 岁。如果不在20 岁的时候学会与他人交流相处的方式方法,到了30 岁的时候,就会为此吃尽苦头。20 岁时做不到的事,是不可能在30 岁的时候突然变得能够办到的。所以社交技能最好还是在20 岁的时候彻底掌握。

  在这个时间段里,如果能够尽可能多地和人接触,不去有意地区分自己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留意训练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那么即使到了30 岁、40 岁,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困惑了。

  工作也一样。怎样才能让自己鼓起干劲?怎样才能让自己工作轻松?怎样才能事半功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适合时期,同样也是在20 岁前后。

  “我已经30 岁了,是不是就不行了?”“我已经40 岁了,还有办法补救吗?”或许,也有这样的读者。

  的确,人是具有充分的可塑性的,未必到了三四十岁就再也无法改变了。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一旦过了30 岁,那么人就很难再改变自己了。

  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nAging)的安东尼奥·特拉查诺博士曾在其研究结果中表明,人一旦过了30 岁就再难改变了。与之类似的研究可谓不胜枚举。

  我认为,学习新事物、让自己成长的最佳时期,也就是所谓“商务人士的临界期”,就是20 岁。常言道“趁热打铁”。毫无疑问,锻炼自我,让自己不断成长的最佳时期正是20 岁。因此,我才会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有效地度过自己的20 岁。为此,作为具体的实践指南,各位读者若能在本书中找到启示,那就是我的荣幸。

  我自己已经年近40 岁。虽然30 岁的时候,我也曾经学习过不少的东西,但心中却也时常会萌生“可恶,要是我能在20 岁就学会这些事该多好”的想法。

  眼下还依旧处在20 岁的各位读者,各位的面前是无限的可能性。

  为了将这些可能性释放出来,我们必须在20 岁时学会只有20 岁时才能学到的东西。如此一来,等到各位到了30 岁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我心中的这种懊悔了。那么接下来,就请各位读者陪伴我,一同走到本书的最后吧。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解锁潜能,重塑自我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迷失、焦虑,或者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无论是人际关系的困境、工作上的瓶颈,还是内心的挣扎,都可能让我们身心俱疲。我们渴望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理解自己,驾驭情绪,并积极地影响周围的世界。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正是为你而来。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规则或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以一种极其务实、操作性强的方式,为你揭示那些深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理规律,并教授你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规律,从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积极的转变。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技巧”,它强调的是可学习、可实践的方法,让你能够像掌握一项新技能一样,去学习和运用心理学原理,从而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一、 深入洞察自我:认识你思维的盲点与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创造者,然而,我们往往不自觉地被一些思维模式所束缚,它们像无形的枷锁,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行动。本书将引导你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帮助你辨识并打破那些阻碍你成长的思维定势。 看见你的认知扭曲: 你是否经常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是否容易夸大负面信息,而忽视积极的方面?或者习惯性地将他人的行为解读为针对自己?书中会详细讲解常见的认知扭曲,并提供一系列练习,让你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不健康的思维习惯,并学会用更客观、理性的视角来审视现实。例如,当你面对一次失败时,是立刻将自己定义为“彻底的失败者”,还是能够从中提取经验教训,并认识到这只是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这本书将教会你如何做到后者。 理解情绪的本质与作用: 情绪并非洪水猛兽,也并非毫无意义。它们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是我们内心需求的表达。《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将帮助你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根源,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你将学会如何区分“情绪”与“事实”,避免被强烈的情绪所裹挟,而是能够平静地观察它们,并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例如,愤怒的情绪背后可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而焦虑可能提示我们需要对未来进行更周全的准备。通过书中教授的方法,你将能够更智慧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让它们成为你前进的动力,而非绊脚石。 发掘你的内在动力与价值: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本书将引领你探索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动机,帮助你找到驱动你前进的强大内在力量。你将学会如何设定清晰、有意义的目标,并将它们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你会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建立起坚实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创造想要的生活。 二、 提升人际智慧:建立更和谐、更有效的沟通 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然而,沟通中的误解、冲突以及难以拉近的距离,常常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挫败。《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将为你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你构建更健康、更积极的人际网络。 掌握积极倾听的艺术: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接收信息,更是用心去理解对方。书中将详细阐述积极倾听的核心原则,包括专注、共情、非评判以及适时的回应。你将学会如何真正地“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如何通过眼神、姿态和语言表达你的关注,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这不仅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更能极大地增进彼此的信任。 学会同理心与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冲突的产生源于我们无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将教授你如何运用同理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通过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你能够更温和、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在家庭、职场以及朋友关系中都至关重要。 掌握有说服力的表达技巧: 无论是在会议上发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说服他人,清晰、有逻辑且富有感染力的表达都至关重要。本书将为你揭示不同情境下的沟通策略,包括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如何有效地组织论据、如何运用非语言沟通来增强说服力,以及如何在保持礼貌的同时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你将学会如何在不动声色中影响他人,建立合作,并达成共识。 化解冲突,建立积极关系: 冲突在所难免,但化解冲突的方式却能极大地影响关系的走向。书中会提供一系列成熟的冲突管理技巧,包括识别冲突的根源、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进行沟通、学习妥协与协商,以及如何修复破裂的关系。你将学会如何将冲突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而非情感的消耗。 三、 掌控生活节奏:提升效率,实现高效能人生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保持专注,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平衡工作与生活,是许多人面临的巨大挑战。《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将为你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心理学工具,帮助你重拾对时间的掌控权,提升工作效率,并找到内心的平静。 克服拖延症,立即行动: 拖延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时间杀手”。本书将深入剖析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提供多种克服拖延的有效策略。从分解任务、设定明确的截止日期,到利用奖励机制、建立积极的行动习惯,你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告别“明日复明日”的困境。 提升专注力,远离干扰: 在充满诱惑和干扰的环境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显得尤为珍贵。书中会介绍一些科学的专注力训练方法,帮助你屏蔽外界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上。你将学会如何创造有利于专注的工作环境,如何利用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正念练习来提升思维的清晰度。 建立健康的习惯,塑造更好的自己: 习惯是塑造我们行为模式的基石。本书将引导你理解习惯养成的科学原理,并教授你如何有效地建立积极的习惯,戒除不良的习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循序渐进,你将能够逐渐重塑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坚持早起、规律运动、健康饮食等,从而拥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健康的身心。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现代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并调节负面情绪,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系列科学的减压方法,包括放松技巧、积极思考练习、以及应对压力源的策略。你将学会如何识别压力的早期迹象,如何及时有效地疏导不良情绪,从而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与韧性。 提升决策能力,做出明智选择: 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我们常常需要做出各种决定。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些心理学工具,帮助你更清晰地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并做出更明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你将学会如何识别决策中的常见陷阱,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直觉,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四、 持续成长与自我实现:构建面向未来的强大内心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不仅关注当下的改变,更着眼于你长远的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它将为你提供一套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框架,帮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精彩。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面对挑战,你是选择退缩,还是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本书将帮助你培养“成长型思维”,让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而不断提升。你将学会如何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如何拥抱未知,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 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 我们内在的自我对话对我们的情绪、行为乃至人生轨迹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将教授你如何识别并改写那些消极、自我贬低的内心声音,用积极、支持性的语言来鼓励自己。你将学会如何成为自己最忠实的支持者,在困难面前给予自己最坚定的力量。 激发创造力,拥抱创新: 创造力并非少数人的天赋,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培养的能力。书中会提供一些激发创造力的实用方法,帮助你打破思维定式,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产生新颖的解决方案。你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如何进行头脑风暴,以及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构建坚实的心理韧性: 生活充满了起伏,强大的心理韧性能够帮助我们在逆境中迅速恢复,并在压力下保持积极。本书将为你提供构建心理韧性的关键要素,包括培养乐观情绪、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设定现实的目标以及保持灵活的思维方式。你将学会如何将挫折转化为力量,并在风雨过后更加强大。 《改变你一生的心理技巧(修订本)》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行动指南”。它不会让你在阅读后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鼓励你积极地去实践书中所学。每一章都充满了具体的练习、案例分析和反思性问题,旨在帮助你将这些心理学技巧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切切实实地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最终重塑你的人生。 无论你是想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表现,还是希望更好地理解自己,驾驭情绪,这本书都将是你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份开启你内心强大潜能的钥匙,一份指引你走向更充实、更幸福生活的地图。翻开它,跟随书中的智慧,开始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与蜕变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会留意作者的“真诚度”。很多心灵鸡汤类书籍,读起来总感觉作者在“表演”成功,用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读者。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截然不同。作者在介绍一些他自己曾经失败或挣扎的经历时,坦诚得让人有些意外。这种不完美和真实感,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书中关于“拒绝的艺术”那一章,讲得尤其到位,它没有教你如何去讨好所有人,而是教你如何体面且坚定地划清界限,维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边界。这种关注个人核心价值的论述,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这本书读下来,最深刻的体验不是学到了多少新“招数”,而是对于“做一个完整、有界限的自己”这件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它更像是一剂温和却有力的“精神疫苗”,帮助你抵御外界无休止的索取和干扰。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知识点层层递进,逻辑链条完整得令人赞叹。初读时,你可能会觉得有些章节的论述略显晦涩,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捕捉到其中的精髓。但当你读到中后部分,那些之前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突然间像散落的珍珠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心智地图”。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引用跨学科的案例,从经典的实验到现代的商业决策,无不为他的理论提供了坚实的佐证。我个人最受益的是关于“习惯重塑”的那一部分,它没有贩卖“立刻改变”的焦虑,而是提供了一个渐进的、可操作的框架,教我们如何通过微小的、可控的改变,最终绕过意志力的巨大消耗,实现长期的行为优化。读完后,我不再对那些宏大的目标感到望而却步,因为我知道,我现在只需要关注眼前这个小小的“启动开关”该如何设置。这是一种由内而外带来的力量感。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只停留在表层的“如何更自信”或“如何更快乐”这类口号上,而是深入到了人类行为动机的最深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人性问题时的那种不动声色的洞察力。例如,书中对“防御机制”的剖析,细致到了每一个微表情和潜意识的闪避动作,让我不禁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进行这种“行为解码”的游戏。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奇特,它让你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一种新的“视觉”来观察周围的人群,仿佛置身于一个透明的实验室,观察着各种变量如何影响着他人的反应。当然,这种观察需要极大的自控力,因为当你开始看穿别人的“小把戏”时,如何保持平常心,不至于变得疏离和傲慢,也是书本后面章节留给读者的一个深刻思考题。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让你在理解世界的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成为“这个世界观察者”后的责任和挑战。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实的封面吸引住了,感觉像是在捧着一本充满了智慧和力量的宝藏。我通常对这类书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太多浮夸的标题和空洞的内容,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学术气息和严谨态度。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看完前三分之一,因为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深入,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速成秘籍”,而是需要你停下来,反复咀嚼,甚至在某些章节需要对照着其他资料去理解。他不仅仅是在告诉你“该怎么做”,更是在追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挖掘,让我这个习惯了浅尝辄止的读者感到非常震撼。特别是关于认知偏差的那几个章节,简直像是醍醐灌顶,以前总以为自己看问题很客观,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被无数个看不见的陷阱困扰了这么久。这本书更像是为你配备了一套高精度的显微镜,让你能看清自己思维运作的每一个微小齿轮,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虽然有时会让人感到不适,但无疑是通往真正成长的必经之路。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纯粹是朋友极力推荐,当时我正处在一个事业的瓶颈期,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缺乏那种驱动力。刚开始翻阅时,我注意到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多年观察和实践的心得。其中有一段关于“情绪锚定”的论述,描述得极其生动,我瞬间联想到了自己好几次因为小事而陷入的长时间低落状态。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成了可以被具体操作的步骤。它没有给我提供一个“万能钥匙”,而是教我如何自己去铸造开启不同锁孔的钥匙。我试着在接下来的几次重要谈话中运用了书中提到的几种“非对抗性引导”技巧,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对方的态度明显软化,沟通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在人际互动中占据主动,但又不愿采用强硬手段的人来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南。它强调的是理解与影响力的平衡艺术。

评分

好看,受益匪浅,应该再早点买~

评分

评分

评分

好看,受益匪浅,应该再早点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好看,受益匪浅,应该再早点买~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