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进入口传心授的中医学习现场
一起跟随任之堂主人诊病辨证抄方
本书为任之堂系列医学图书之一,是在任之堂学习中医的弟子的跟师心悟,记录了任之堂师徒的临床实践与思辨,以期读者能够分享任之堂师徒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新的思考、收获和认识。受民国名医祝味菊和徒弟陈苏生师徒质难之作《伤寒质难》的启发,本书采用师徒问答的写作形式,将弟子们平时跟诊所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老师的解答,融合在一问一答之中。语言文字平实易懂,内容贴近临床,通过实际病案,解读中医理论,对很多问题的阐释更为深入透彻。
董雪峰,1976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化州县文楼镇。200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班。毕业后在广州市某三甲中医院工作,2012年辞职,跟随湖北十堰任之堂主人余浩老师学习两年余。2015年12月,在深圳宝安西乡开办中医馆“董古医堂”,意在临床实践中,尽褪浮华,求其古朴。
1.不孕不育另有因,生活习惯成元凶 / 1
水果伤阳生湿,多吃不利于孕育
气逆不降难怀孕
2.陈萝卜缨,降气化痰的好药 / 3
被遗忘的咽喉科良药:陈萝卜缨
酒肉生活毁人生
痰热结于心下用小陷胸汤
欲望最能消耗人的气血
3.孩子生病,多由于家长之错 / 8
儿童斑秃脱发,食积惹的祸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就是孩子的太阳
4.冬令养生,养其收藏之道 / 11
冬泳耗阳,逆天折寿
秋冬养阴,指的是要顺应秋冬敛藏之气
5.兴阳要穴:大椎穴 / 13
大椎不保,咳嗽不好
大椎穴宣阳,既能散寒,也能透热
6.气机循环从不独行独往 / 16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17
8.吃对中药也能改善患者的坏脾气 / 18
调其气血,则能改其脾气
攻坚汤中的王不留行
9.鸡屎藤是个好药,但也不能乱用 / 21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鸡屎藤
什么时候不能用鸡屎藤
10.肺脾阴虚兼有湿邪用淮山、薏米这个药对 / 23
淮山健脾养肺脾阴精
脾虚有湿兼脾阴虚用淮山、薏米
湿热伴阴虚证的辨治
11.三棱、莪术化瘀攻积走胃肠 / 26
右关脉郁伴舌下静脉曲张明显,可用三棱、莪术
12.乳香、没药活血通络走肝胆 / 28
乳香、没药流通气血效果非常好
乳香、没药入药后,会使得药汤变得很难喝
_乳香、没药药性平和,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伤正气
左关脉郁伴舌下静脉曲张明显可用乳香、没药
张锡纯对乳香、没药的理解和运用
13.郁金、香附化肝胆瘀滞 / 35
齿痕舌是肝胆气血瘀滞的表现
香附性燥伤肝血
14.木蝴蝶、凤凰衣、木贼草治疗小儿咳嗽 / 36
木蝴蝶能疏肝和胃
木贼草能通表理气,善治咳嗽
久咳不愈,用凤凰衣
15.通肠药物大集合:用得好可事半功倍 / 39
通便实战之精亏无以运化
16.补而不滞是补法大道 / 44
17.双膝盖以下凉,应从小肠入手治疗 / 46
小肠不通如何判断
任之堂治疗咳嗽的常用思路
我对“辛甘化阳”的理解
18.调和寒热阴阳的半夏泻心汤 / 52
冬季人多患阳气上浮
典型的上热下寒舌象
19.临床运用黄芪建中汤的关窍 / 56
黄芪建中汤应用之扶正为先
黄芪建中汤应用之黄精、熟地为何要九蒸九晒
20.杏苏五藤饮化经络湿毒 / 61
21.脉之胃神根 / 62
枯木逢春
22.丹参槟榔饮泻心肺浊气 / 67
丹参槟榔饮和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区别
23.典型的冲气不降脉象 / 70
冲气不降脉象具体是怎样的
气血不足,慎用针灸
竹茹是降冲气良药
虚证便秘,香蕉不宜
24.肺亢则发落 / 72
肺亢脱发用桑叶
不能入眠但又无烦躁为气亢在肺表
25.气陷也会打嗝 / 74
气陷打嗝用桂枝、黄芪温阳补气
气陷咳嗽用升陷汤
26.平脉辨证治疗怪病 / 75
气冲逆则喉痉怪叫
错补阴气则耗阳气
阳衰则阴化为浊气
27.葶苈子泻至高之气 / 80
葶苈子和麻黄、细辛的区别
28.注重手诊助辨证 / 82
指甲上缘淡白提示心肺气血不足
指甲过长提示肝气盛
小手指指甲细小,提示肾精不足
指背色青,提示督脉虚寒
四缝穴脉络瘀曲,提示胃肠瘀阻不通
29.脸上老年斑多,提示心经有瘀滞 / 87
30.跌伤疼痛久不愈,从筋论治 / 89
治筋伤要穴:阳陵泉
31.全息针法治疗手指挛缩 / 90
“剑指”舒发阳气
道可道,非常道
32.神奇的余氏阴阳九针 / 93
全息对应关系
阴阳九针治疗手不能叉腰
亢久必虚
余氏阴阳九针之飞龙在天
郁阳得宣热痛除
33.余氏阴阳九针之通天彻地 / 100
小结穴的妙用
脉亢越伴有肩颈不适,治从太阳
34.脉亢越伴有失眠多梦,治从少阳 / 105
35.脉亢越伴胃胀打嗝,治从阳明 / 106
36.活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双手亢越脉的辨治 / 107
简单易学的人迎寸口脉法
道法自然理解人迎寸口脉法
37.赵绍琴肾炎方是治疗阳气郁闭、化热生瘀的良方 / 111
巴戟天和白蒺藜的妙用
见证肾炎方的应用
38.邪实阳郁之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115
芒硝的妙用
临床运用芒硝泄热需要注意什么
39.气滞阳郁之四逆散证 / 119
枳实以实破实
什么时候能用四逆散
40.再探四逆散及邪实阳郁证 / 121
外疏内泄治阳郁
41.正虚阳郁,结合舌象辨证很重要 / 124
舌面为阳为腑,舌底为阴为脏
42.阳郁代表方升降散 / 126
浊邪重郁热深,用升降散
我对升降散的理解
43.湿阻阳郁用当归拈痛汤 / 128
湿阻阳郁的脉象特征
长夏季节多湿阻阳郁证
44.六种阳郁证要区别辨治 / 131
45.浅谈中医治疗肿瘤的思路 / 133
找到邪气的出路
启动内心的力量
减少先天精气的消耗
保护后天之气
46.肝与脾胃的关系:脾胃浊气能传于肝 / 137
瘀血是果,不是因
延胡索也能治腰痛
47.肝与脾胃的关系:肝气既能疏土,其邪亦能传于土 / 14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8.肝与胃肠的关系:肝与大肠别通,肝浊从肠道排 / 142
肝胆疾病甚至各种恶性肿瘤,都和胃肠有很大关系
百补不如一通
49.中焦运转的重要性:从中焦之轮来解读逍遥散 / 144
当归芍药散也能调中焦
50.中焦运转的重要性:为何不用逍遥散? / 146
逍遥散证脉象特征
郁金、香附治证脉象特征
51.中焦运转的重要性:中焦运转则瘀浊毒气均能化 / 148
焦三仙,平淡中出神奇
52.肠道与肿瘤的关系:肠闭则浊生 / 151
神奇的麦芽
衣着暴露招疾患
53.脾胃与肿瘤的关系:平治肺癌之守中气为先 / 153
怎样从脉象判断肿瘤病情变化
治疗肿瘤如打仗,要把根据地建设好
54.肿瘤治疗实战思路总结:肝、脾胃与肠道是关键 / 156
肠道是人体排浊的重要通道
肝与脾胃在肿瘤的产生和转化中起关键作用
55.治病只能愈疾,治“心”才能救人 / 158
附:癌症患者应如何调整心态 / 161
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一本尘封的古籍,等待着有缘人去开启。当我真正翻阅它时,就被作者所营造出的那种深邃而又亲切的氛围所打动。师徒间的问答,并非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节和智慧的闪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中医的根”的探讨。师傅反复强调,中医的精髓在于对人体的整体认识,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他告诫徒弟,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症状,而要深入探究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他甚至会引用古老的哲学思想,来解释医学原理,将医学与哲学、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记得,有一次徒弟问及如何治疗一种罕见的疾病,师傅并没有直接给出治疗方案,而是让徒弟去思考,这种疾病在自然界中是否有类似的现象,人类又是如何适应和应对的。通过这种跨领域的思考,徒弟最终找到了治疗的关键。这种“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学无止境”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医学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和智慧的启迪之书,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就被其独特的书名所吸引,仿佛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向年轻的学徒传授着生命的奥秘。“任之堂师徒问答录”,光是听名字,就让人充满了好奇。作者在内容编排上,可谓匠心独具,他将深奥的医学理论,通过师徒间的问答,以一种极为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治未病”的理念。师傅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是强调如何通过日常的调理,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他会教导徒弟,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饮食和作息,如何通过情志的疏导,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他甚至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这些养生之道。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冬令进补”的讨论,师傅并没有仅仅列举一些滋补的药材,而是引导徒弟去感受冬天的寒冷,然后将这种力量融入到自身的调理中。他强调,养生不仅仅是身体的保养,更是精神的滋养。这种将自然之道与人体健康相结合的理念,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这本书,让我不再将养生视为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将其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让我看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点滴的努力,逐渐实现的。
评分第一次捧起这本书,就被它那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书页的质感,字体的排版,都透露着一股沉静而内敛的风格,仿佛一本珍贵的古籍,承载着岁月的智慧。作者在设计“师徒问答”这一形式时,可谓匠心独运。它打破了传统医学著作的刻板印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的人物对话之中,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代入进去,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的“任之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养生之道”的探讨。师傅并没有教导徒弟那些高深莫测的养生秘诀,而是从最基本的生活细节入手,比如如何合理饮食,如何规律作息,如何调理情志。他反复强调,养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他甚至会将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巧妙地融入到养生理论中,让这些道理更加深入人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师傅用一个关于“水滴石穿”的比喻,来阐述坚持养生的重要性。他告诉徒弟,不要指望通过一两次的调理就能彻底改变身体状况,而是要像水滴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耐心和毅力去滋养生命。这种朴实而富有哲理的教诲,让我对“养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任之堂师徒问答录”,光是看名字,就让人联想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身边围着一群求知的年轻人,在暮色四合的庭院里,就着几盏昏黄的灯光,进行着一场场关于生命的探讨。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医学知识,通过师徒间的对话,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治愈”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的意义。师傅在回答徒弟关于各种疑难杂症的问题时,常常会引导徒弟去关注病人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甚至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他认为,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这种 holistic 的医学观,在如今越来越强调“对症下药”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我记得有一次,徒弟问及如何治疗一种顽固的皮肤病,师傅并没有直接给出药物的建议,而是让徒弟去了解病人是如何发现这个疾病的,他的日常饮食和作息是怎样的,以及他最近是否经历了什么精神上的打击。通过这些看似与疾病本身无关的细节,师傅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案。这种深入的、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望闻问切”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医术,更是传递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让我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的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低调而有内涵,没有张扬的色彩,却散发着一种沉静的智慧光芒。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作者以师徒问答的形式,将一些复杂的医学理论,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未病先防”的理念。师傅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如何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是更加强调如何通过日常的调理,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他会教导徒弟,如何通过观察季节的变化,来调整饮食和作息,如何通过情绪的管理,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他甚至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这些养生之道。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春季养肝”的讨论,师傅并没有仅仅列举一些食物,而是引导徒弟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然后将这种生命力融入到自身的调理中。他强调,养生不仅仅是身体的保养,更是精神的滋养。这种将自然之道与人体健康相结合的理念,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这本书,让我不再将养生视为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将其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让我看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点滴的努力,逐渐实现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装帧设计所吸引,古朴典雅,仿佛一件艺术品。翻开书页,一种温润而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位智者的书房,聆听他与徒弟们关于生命、关于健康的对话。作者在构思“问答录”这一形式时,运用得非常成功,它巧妙地将零散的医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充满逻辑的体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辨证施治”的阐述印象深刻。师傅并没有简单地讲解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引导徒弟去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从中找出病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他强调,每一个病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治疗也必须是个体化的。他鼓励徒弟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要拘泥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治疗失眠的案例,徒弟提出了一些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案,但师傅却并没有立刻肯定,而是引导徒弟去关注病人的生活压力、工作环境,甚至是家庭关系。最终,通过调整病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失眠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这种“治病求本”的理念,让我看到了中医的智慧,也让我对“整体观”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之书,它让我看到了医者职业的崇高,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让人一看就觉得分量十足,书页泛着温和的米黄色,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的年代。作者在构建“师徒问答”这一形式时,别出心裁,他没有生硬地罗列理论,而是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对话之中,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身参与到一场关于生命的探讨。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医者的责任”的论述。师傅反复强调,医者不仅要医治身体的病痛,更要安抚心灵的创伤。他教导徒弟,要以一颗悲悯之心去对待每一个病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减轻他们的痛苦。他甚至会讲述一些关于医德的典故,来激励徒弟。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白求恩精神”的案例,师傅借此来阐述医者的奉献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将医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医学的崇高,也让我对“仁者爱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不仅仅学习到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医者应有的情怀和担当。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医术,不仅仅在于技术的高超,更在于内心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就有一种低调却又不失内涵的美感,一看就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作品。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作者以师徒问答的形式,将一些晦涩的医学理论,以一种极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医者仁心”的探讨。师傅并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良医在面对病患时的思考过程,如何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如何安抚焦虑的病人的对话,师傅并没有直接给出“药方”,而是引导徒弟去理解病人内心的恐惧,然后通过温和的言语和细致的观察,一点点化解对方的疑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医术不仅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温暖人心,修复生命中的裂痕。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学医的人阅读,对于任何从事服务行业,或者希望提升自己沟通和共情能力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我耳边低语,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我常常在思考,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有那份耐心和细致,去倾听、去理解、去关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反思契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每一次互动中所应秉持的态度。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让人在阅读中不自觉地陷入沉思,并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搬一张藤椅,泡一杯热茶,然后静静地聆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作者在构建师徒对话时,展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将复杂的医学理论和深邃的哲学思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探讨,师傅并没有简单地解释“病因、病机、治则”,而是通过对几个典型的病案的分析,一步步带领徒弟去领悟其中的精髓。他强调,辨证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个体差异。这种“形散神不散”的写作手法,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聪慧而又略显稚嫩的徒弟,在师傅的引导下,一点点拨开迷雾,看到真相。书中关于“医道”的讨论,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师傅不止一次地强调,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他教导徒弟,要以病人的利益为重,要常怀感恩之心,要不断学习,永不满足。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却是在无数次的实践和思考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尤其欣赏师傅对待错误的态度,他不会因为徒弟的失误而严厉责骂,而是引导他反思,从中吸取教训。这种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教育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信任。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之书,它让我看到了医者职业的崇高,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古朴而又充满智慧的韵味,沉甸甸的书页翻开,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置身于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学堂之中。作者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师徒间的问答呈现出来,既有严谨的学术探讨,又不失生活化的生动气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医者仁心”的论述,它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问答场景,展现了良医在面对病患时的思考过程,如何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如何安抚焦虑的病人的对话,师傅并没有直接给出“药方”,而是引导徒弟去理解病人内心的恐惧,然后通过温和的言语和细致的观察,一点点化解对方的疑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医术不仅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温暖人心,修复生命中的裂痕。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学医的人阅读,对于任何从事服务行业,或者希望提升自己沟通和共情能力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我耳边低语,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我常常在思考,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有那份耐心和细致,去倾听、去理解、去关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反思契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每一次互动中所应秉持的态度。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让人在阅读中不自觉地陷入沉思,并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质量很好,在京东买书太划算了
评分做个爱读书的人,投资自己,收获颇多。
评分书的内容很好,对中医知识又有了更多了解,正在学习中
评分很早就想买了任之堂的书籍非常适合没有古文基础的阅读!
评分任之堂系列,非常值得拥有。
评分送货速度一如既往地快速,工作人员态度也很好,信任京东!任之堂的新书,一直比较期待!
评分物流给力,送货的师傅态度好,书是正版,准备看了
评分书是正版,有点薄………
评分也不错的一本书,很受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