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徐灵胎 著,罗琼 校
图书标签:
  • 中医药
  • 本草学
  • 神农本草经
  • 医古文
  • 传统医学
  • 药物学
  • 古籍
  • 养生
  • 中医经典
  • 药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46076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12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为清代名医徐灵胎所著,初刊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此本共一卷。书前有徐氏自序,次列《凡例》,后接目录及正文。其中正文收录一百种药物,依目次分上、中、下三品排列。其中上品63种,中品25种,下品12种。各品级下,录栽该品所收药物经文(《本经》条文取自《大观本草》),每句经文下为徐氏注文,并在各药后另加按语 详析每味药之性味、主治、功效、药理,而产地、异名因难定其实,故.而一概不录。
徐氏认为前人本草注述之作,“只释其所当然,而未推测其所以然”.故而编著此书,以达到“辨明药性,阐发义蕴,使读者深识其所以然。因此悟彼,方药不致误用”的目的。徐氏为崇古派的代表,书中阐述病理、生理妊然援引《内经≥,并推崇张仲景用药之义。同时徐氏突出运用了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及取象比类等思维方式阐述。以此本内容观之,本书可视为阐述本草药用机制与用药规律之著作。《四库全书提要》对此书评价为:“凡所笺释,多有精意,较李时珍《本草纲目》所栽发明诸条,颇为简要”。
此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清半松斋刻本《徐氏医书六种》为底本,《四库全书》为校本,以期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参考的读本。

目录

上品
丹砂
云母
石钟乳
矾石
丰卜硝
滑石
赢余粮
紫石英
五石月旨
扁青
菖蒲
菊花
人参
甘蕈
干地黄

菟丝子
牛膝
柴胡
……
中品
下品

精彩书摘

麦门冬
味甘,平。主心腹结气,解枯燥之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补续胃中之阴气。赢瘦短气。补胃则生肌,清火则益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后天足则体健而能耐饥也。
麦冬甘平滋润,为纯补胃阴之药。后人以为肺药者,盖土能生金,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气润肺,自资其益也。
车前子
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专利下焦气分。除湿痹。湿必由膀胱出,下焦利则湿气除。久服,轻身耐老。气顺湿除,则肢体康强也。
凡多子之药皆属肾,故古方用入补肾药中。盖肾者,人之子宫也。车前多子,亦肾经之药。然以其质滑而气薄,不能全补,则为肾腑膀胱之药。膀胱乃肾气输泄之道路也。
木香
味辛。主邪气,辟毒疫温鬼,气极芳烈,能除邪秽不祥也。强志,香气通于心。主淋露。心与小肠为表里,心气下交与小肠,则便得调矣。久服,不梦寤、魇寐。心气通则神魂定。
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薏苡仁
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专除阳明之湿热。下气。直达下焦。久服,轻身益气。阳明气利则体强而气充也。其根下三虫。除阳明湿热所生之虫。
薏苡仁甘淡冲和,质类米谷,又体重力厚,故能补益胃气,舒筋除湿中虚,故又能通降湿热使下行。盖凡筋急痹痛等疾,皆痿证之类。《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薏苡为阳明之药,故能已诸疾也。
泽泻
味甘,寒。主风寒湿痹,凡挟水气之疾,皆能除之。乳难,乳亦水类,故能通乳也。消水,使水归于膀胱。养五脏,益气力,水气除则脏安而气生也。肥健,脾恶湿,脾气燥,则肌肉充而肥健也。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皆涤水除湿之功。能行水上,水气尽,则身轻而入水不没矣。
泽泻乃通利脾胃之药,以其淡渗能利土中之水,水去则土燥而气充,脾恶湿故也。但湿气必自膀胱而出,泽泻能下达膀胱,故又为膀胱之药。
远志
味苦,温。主咳逆,气滞之咳。伤中,补不足,心主营,营气顺则中焦自足。除邪气,利九窍,辛香疏达,则能辟秽通窍也。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心气通则精足神全矣。倍力,心气盛则脾气亦强,而力生也。久服,轻身不老。气和之效。
远志气味苦辛,而芳香清烈,无微不达,故为心家气分之药。心火能生脾土,心气盛,则脾气亦和,故又能益中焦之气也。
龙胆
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治肝邪犯肾之寒热。惊痫邪气,肝火犯心之邪。续绝伤,敛筋骨之气。定五脏,敛脏中之气。杀蛊毒。除热结之气。久服,益智不忘,收敛心中之神气。轻身耐老。热邪去而正气归,故有此效。
……

前言/序言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医书,它以其严谨的条目、精炼的论述,以及对古代本草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在中国医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并非单纯的药材汇编,而是对《神农本草经》中精选的一百种重要药物进行的深入解读与阐释。 其内容聚焦于这些药物的“本”(性味归经),“能”(功效主治),“法”(炮制方法),以及“附”(临床应用或配伍禁忌)等方面,力求详尽而不冗余,精准地还原古代医家对这些药物的认识和运用。书中对每一种药物的性味,如寒、热、温、凉,以及甘、酸、苦、辛、咸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并追溯其主要入药的经络,为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在功效主治部分,《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不仅列举了传统认知中的主要病症,更深入探究了药物在不同病症下的具体疗效,以及针对特定人群的适用性。例如,对于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会详细说明其补益的脏腑、气血,以及对久病体虚、年老衰弱等情况的疗效;对于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则会区分其清热的重点在于哪种邪气,以及对热毒疮疡、暑湿病等疾病的治疗机理。 书中对药物炮制的论述尤为可贵。炮制是中药治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不仅记录了常见的蒸、煮、炒、炙等炮制方法,还可能根据药物的特性,提及更为精细的炮制工艺,例如“净制”、“切制”、“炮制”的具体要求,以及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物功效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对于学习者掌握如何最大化药物疗效,规避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书中还可能包含“附”的内容,这部分通常是对药物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可能包括药物的别名、产地、形态特征、采收季节,以及在临床实践中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或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关系。这些信息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药物,并在实际用药时更加得心应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的医学价值,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本草学发展脉络的窗口。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窥见古代医家如何观察自然,如何认识药物,如何将其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以及中医药学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传承和发展的。它是一部承载着智慧与经验的经典,对于中医药的研究者、学习者,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本书以其质朴而深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的中医药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医药历史一直很感兴趣的初学者,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入手了这本书,结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以一种非常严谨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娓娓道来。书中关于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的描述,配合那些手绘的插图,简直如同置身于药材的原产地,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常用药材的起源故事的挖掘,这让原本枯燥的药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些药物的文化内涵。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中医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古老技艺,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发展、演变的活态文化。它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宝库,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医药世界的浓厚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一种“品味”。每一页都像是在与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对话,他的话语不急不缓,却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药材之间配伍禁忌的阐述,这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他们严谨负责的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古人坐在案前,一丝不苟地研磨药材,认真地记录下每一次的实践心得。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那些古老的方剂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历史的沉淀,是无数先辈智慧的结晶。

评分

从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的朋友那里,我听说了这本书,抱着好奇的心态买来一读。起初,我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即便是没有中医基础的人,也能大致理解。书中的案例和描述,往往能联系到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病症,读起来很有代入感。虽然有些概念和现代医学的解释不太一样,但我能体会到古人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的朴素的治疗原则。这本书让我对中医产生了一丝兴趣,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让我觉得中医离我并不遥远。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草药爱好者,平时就喜欢在野外辨识各种植物。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馈赠。它所收录的这些药用植物,很多都是我曾经在山野间擦肩而过,却未能准确辨识的。书中的图片和描述,精准地捕捉了这些植物最显著的特征,从叶片形状、花朵颜色到果实形态,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它们在传统中医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采集和炮制方法,这对我进行更深入的药用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本书,再次走进山林,对照着书中的内容,去重新认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植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我的辨识能力和运用水平。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仅是药物的知识,更是古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哲思。我能感受到那些在简陋条件下的先贤们,如何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实践,去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去寻找能够治愈病痛的良方。书中所阐述的药材功效,虽然与现代医学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和对整体性的关注,至今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让我思考,在追求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遗失了一些宝贵的传统智慧?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指南,引导我回归自然,关注身心的和谐,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仅记录了古代的药物知识,更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与疾病斗争、探索生命奥秘的缩影。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凝聚着古人的心血和智慧。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代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医疗水平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它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常常在阅读时感叹,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古人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也让我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在医学领域早期的探索和积累,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在那个时代是极为难得的。书中的药材分类、性味归经的论述,体现了古人严谨的科学精神和高度的概括能力。我惊叹于古人能够如此精准地描述药材的疗效,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药物。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反映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史料,它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自豪感。它也让我思考,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否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去探索更高效、更自然的治疗方法。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沉甸甸的手感,纸张的质地也相当考究,泛着古朴的色泽,光是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静的仪式感。封面上的烫金工艺,勾勒出祥云和草本植物的图案,既有祥瑞之意,又点明了书籍的主题,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古老智慧的厚重。翻开书页,那种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仿佛能穿越时空,闻到古人采集药材时的气息。每一页的排版都十分用心,文字清晰,注释到位,甚至连插图的线条都显得格外细腻,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收藏古籍和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就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宁静的书卷气。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也彰显了出版方对传承经典的那份敬意。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医学典籍,它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智慧”的书。书中所介绍的许多药材,不仅仅是用于治疗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书中提到的某些植物,不仅可以作为食材,还具有保健养生功效。这让我意识到,古人早已将对自然的认知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学习一套古老的生活哲学,它教我如何去观察自然,如何去理解自然,如何去利用自然,从而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健康。这种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特质,是我认为本书最宝贵之处。

评分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拓展我视野的经典著作。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药物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书中对药材的药理作用的描述,虽然与现代药理学有所差异,但很多观点至今仍有其合理性和研究价值。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现代科学的框架内,而应该学习和借鉴古人的智慧,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这本书为我的学术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索充满了期待。

评分

当明经络,须识扶阳,住世之法,大病宜灸,扶脾阳。托华佗知名而作。

评分

正版好书物美价廉值得拥有

评分

包装完整,快递很及时给力,价格很亲民,性价比很高,效果不错,总体很满意,赞(●—●)

评分

图书质量很好,物流很快,服务很好!

评分

大家之作,良师益友,拜读受益

评分

此书要慢慢看,对经络和血位知识很多。

评分

速度快,质量也非常好,值得信赖!

评分

速度快,质量也非常好,值得信赖!

评分

好书应接不暇,忙里偷闲来看书,希望有所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