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哈佛大学毕业生写的逻辑入门书。
★ 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绝密利器,先后荣获"美国总统图书奖"、"国际图书奖"、"年度教育图书奖"!
★ 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教学主管20年教学经验总结。
★ 一套完整而实用的逻辑推理概念,囊括50个逻辑推理法则,帮助你用逻辑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 一套针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阅读理解和逻辑分析题解题思路,并辅以40多道实战题目供你反复练习。
★ 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绝密利器,先后荣获"美国总统图书奖"、"国际图书奖"、"年度教育图书奖"!
★ 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教学主管20年教学经验总结,全球英文写作的标杆之作!
★ 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整理出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
★ 详尽的例题分析,13道实战练习巩固所学,运用对比讲解让每个原则更加简单易懂、轻松上手!
★ 教你如何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学生应试的必备读物,商务人士不可或缺的充电课程!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大约两千五百年前,苏格拉底创建了一套方法,通过一系列探问,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苏格拉底方法",来获取问题的答案,并对这些答案进行推断。通过这种方式,他就可以找出各种复杂现象背后的关键问题,揭开很多貌似有理实则荒谬的说法背后的真相。这套方法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逻辑推理"
本质上来说,逻辑推理是一个"收集信息、评估信息的过程"。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首先要占有充分的信息,而要想占有充分的信息,首先需要提出正确的问题。所以那些擅长逻辑推理的人,往往也比较善于提问,收集相关信息,并用"正确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一过程。
本书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提炼出一套更有用、更完整的逻辑推理概念,帮助读者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涵盖的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商务人士,都可以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内容,让日常写作变成一项信手拈来的简单任务,从而使学习生涯和职业道路走得更加轻松。
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任职于Kaplan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前言 / 01
引言 / 03
第1章 感知和思维模式
选择性感知 / 003
世上到底有没有"偶然现象"这回事? / 005
四种典型思维方式 / 007
第2章 如何进行创意思考
水平思考法 / 015
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 / 020
思维导图 / 024
魔鬼代言人 / 027
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 / 028
头脑风暴 / 033
重述问题 / 038
推销创意 / 040
第3章 如何做决策
利弊分析法 / 046
矩阵分析法 / 051
决策树 / 060
概率树 / 063
加权排序法 / 065
效用分析法 / 070
沉没成本 / 073
假设测试法 / 074
囚徒困境 / 081
第4章 如何进行论述分析
什么是论述 / 088
分析论述 / 089
五个常见的推理漏洞 / 094
逻辑推理大练兵 / 106
第5章 掌握逻辑
"只要……就……"陈述 / 122
"NSMA"陈述 / 124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126
逻辑等同陈述 / 127
逻辑推理大练兵 / 129
附录
附录Ⅰ 逻辑漏洞 / 137
附录Ⅱ 避免不恰当的推论 / 145
附录Ⅲ 类比 / 147
附录Ⅳ 如何做决定:10 个常见权衡取舍思考 / 152
附录Ⅴ 阅读理解 / 159
附录Ⅵ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163
附录Ⅶ 题目解答 / 176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前言 / 001
第1部分 结构
原则1. 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003
原则2. 分解事物/009
原则3. 使用转折词/015
原则4. 回顾六大基本写作结构/020
原则5. 整合相似事物/027
第2部分 风格
原则6. 支撑所说内容/033
原则7. 让你的例证个性化/046
原则8. 保持简洁/054
原则9. 砍断长句/059
原则10. 删除不必要的词/062
原则11. 使用主动语态/070
原则12.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074
原则13. 使用平行句式/079
原则14. 利用句式变化/089
原则15. 选择恰当的语气/094
原则16. 保持文章性别中立/102
第3部分 可读性
原则17. 利用排版和设计/109
原则18. 运用可读性工具/113
原则19. 使用标题和提要/118
原则20. 回顾和修改文章/121
附录 练习参考答案/125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五个常见的推理漏洞
法则22 人们在推理时常出现的五个推理漏洞:把橘子跟苹果做比较;以偏概全;对相关的证据视而不见;混淆因果关系;在执行计划时没有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通常说到推理漏洞时,大都指的是那些跟我们所做的假设相关的漏洞。在这五个常见的推理漏洞中,D1个是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即把两个虽然不同,但逻辑上却相等的事物进行对比。一般来说,我们会把苹果跟苹果进行比较,橘子跟橘子进行比较,而不会把二者混淆,否则就是犯了此类错误。
第二个是代表性假设漏洞,也就是所谓的"以偏概全"。当我们使用的例子可以代表整个群体时,我们的论断就会得到强化;反过来,当我们的例子不足以代表整体时,它就会弱化我们的论断。
第三个是"好证据"假设漏洞。当我们不经验证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证据有效时,就会容易出现这种漏洞。通常来说,那些比较客观、相关、精确、真实的证据有利于强化我们的论述;而主观、不具代表性、不精确的论据则只会弱化我们的论述。
第四个是因果假设漏洞。当我们错误地做出因果假设,或者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认定一件事会导致另外一件事时,就会犯这种错误。
第五个是实施假设漏洞,当我们没有预料到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瓶颈,或者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计划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落实时,我们就会犯这种错误。
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
我们会根据人物、地点、事物或环境来进行各种比较或类比。所谓类比,就是当两个(或多个)事物拥有某些相似点时,我们就会将其进行对比,并假设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会相似。生物学家在做实验时就经常会做类比,他们会把在动物身上得到的实验结果放在人类身上。比如说,他们在小白鼠身上实验某种药物时发现了某种并发症,就会认为人类在使用这种药物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并发症。
有时人们会对人的性格进行类比。比如说,当我们发现儿子跟父亲或女儿跟母亲有某些类似之处时,我们就会认为这对父子或母女之间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之处。
有时人们会将不同时间段的事件或情况进行类比。比如说,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都会借鉴本公司之前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做法。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原则1 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先写总结,开门见山。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写作类别多为说明文,包括报纸文章、大学论文、商业备忘和书信。说明文通常解释且总结一个主题或事件。从策略上来讲,写一篇说明文,总结或结语一般放在开头而非结尾。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这样,读者就不必猜测作者的中心思想。
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说服,而小说或其他创造性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启发或娱乐。就小说和其他创造性写作而言,延迟给出总结无伤大雅(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比如意外的结尾。但是,说明文在写作时不宜向读者隐瞒结论,应开门见山地给出,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经验丰富的写作指导老师在纠正学生写作时,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把总结放在文章的开头,而不是结尾处。老师们常常会让学生写一篇任意主题的短文,完成以后走到每位学生面前,在完全不看学生到底写了什么内容的情况下,直接圈出*后一句挪到文章开头。因为老师们知道,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写的*后几行文字包含了文章结论。这个技巧被称作"BLOT"或"bottom line on top",即末行上移。在*后进行总结是人处理事务的本性,也合乎逻辑。但是,说明文的写作重点应该自上而下,采用倒三角结构,倒三角形上端的宽基座就相当于文章开端给出的总结论。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亨利·胡弥多尔(HenryHumidor)先生买了一盒雪茄,因为这盒雪茄太过名贵,所以亨利决定投保。保单中约定,一旦雪茄因为任何意外——尤其是火灾——而损坏,保险公司须支付15000美元赔偿金。
一个月后,亨利抽完了所有雪茄,随后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在索赔申请中,亨利宣称这些名贵雪茄毁于“一系列小型火灾事故”。保险公司拒绝支付,理由很明显:亨利只是正常地使用雪茄。
于是,亨利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并轻而易举地打赢了官司!
在结案陈词时,法官也认为亨利的索赔有点无理取闹。但他认为,既然保单上清楚地写着雪茄是可以投保的,而且还可以投火灾险,同时并未清晰地界定哪些“火灾”将不予理赔,那么保险公司就应该履行保单义务,赔偿亨利。
保险公司懒得上诉,直接赔亨利15000美元了事。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亨利刚拿到支票,还没来得及兑换现金,就被警察带走了——因为警方接到举报,认为亨利有纵火嫌疑!在法庭上,警方拿着保险公司提供的纵火记录,也就是亨利的索赔文件,进行指控,认为亨利有故意纵火行为,而且不止1次,足足有24次!结果法庭判亨利入狱24个月,并处罚金24000美元。
——欢迎来到奇妙的逻辑世界!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那些具备出众写作技巧的学生和青年作家,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更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不断地使用。那么,这些反复使用的原则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本书中,即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
写作包含四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它们如同保持椅子稳固的四条腿。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风格是写作的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内容;可读性与表达方式、写作材料的视觉愉悦感和易读性等有关;语法包括措词等,与语言表达形式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有关。本书阐述了上述前三大支柱;第四个支柱,即语法,在《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The Little Gold Grammar Book)中作了全面论述。考虑到写作的普遍性,本书适合的读者范围较大,包括各行各业的写作爱好者:高中生和大学生可以将本书作为补充性学习材料;商务人士可以将本书作为职场的充电课程;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读者,也可以通过本书回顾基本的写作原则和规律,相信会受益匪浅。
让我们开始吧。
重新认识“表达”的力量 在我过往的认知里,写作和表达更多是一种天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让我明白,清晰、有力的表达,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门可以学习、可以掌握的技能。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地探索表达的奥秘。它不仅仅教我如何组织句子,如何选择词语,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构建逻辑,如何清晰地呈现观点,如何让我的文字更有感染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结构化思维”的强调,让我明白,一篇好的文章,首先需要一个清晰的骨架,然后才能填充血肉。它提供的各种写作模板和实用技巧,都非常接地气,可以直接应用到我的实际写作中。我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去修改我之前的一些文章,发现效果立竿见影。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变得清晰明了,原本松散的论点变得紧密连贯。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感受到表达的力量,感受到自己能够通过文字,更有效地去影响他人,去传递自己的思想。这本书让我不再畏惧写作,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一种能够连接你我,传递思想的桥梁。
评分让逻辑成为生活中的“常备药” 不得不说,我以前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很多时候做决定都凭着一腔热情,事后也常常后悔。这本书,就像是给我配了一剂“逻辑常备药”,让我在冲动的时候,能够多一份冷静和理智。它没有用复杂的术语来吓唬我,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逻辑学的核心概念一一呈现。从基本的演绎推理,到如何识别谬误,再到如何构建有力的论证,它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看到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分析一个新闻报道的偏颇之处,如何判断一个说服性广告的可信度,甚至是如何在与人争论时,保持理性和客观。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能够更快地抓住问题的本质,也更不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它不仅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让我学会了如何更理性地去分析,去判断,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是知识,更是一种面对生活和挑战时的信心和底气。
评分思维的“工具箱”,让表达更精准有力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常常会因为无法清晰、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而显得含糊不清,甚至词不达意。这本“红色写作书”简直就是我一直寻觅的“思维工具箱”。它没有简单地教我一些写作技巧,而是从更根本的层面,帮助我理解“表达”这件事的本质。书里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构建清晰的论点,如何组织段落,如何让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我特别受益于它关于“受众分析”的部分,让我意识到写作不仅仅是自我表达,更是与他人沟通的过程,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组织内容。而且,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框架和模型,比如如何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如何写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发现我的文章结构变得更加清晰,论点也更加突出,读起来也更流畅了。以前写东西,常常会陷入“想到哪写到哪”的困境,现在,我能够更有预见性地去构思,去安排,使得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也让我对语言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在工作汇报、邮件沟通,甚至是日常交流中,都能够更自信、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评分一次关于“思考”的奇妙旅程 收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只是觉得名字挺有意思的,想买来翻翻看。没想到,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种非常轻松愉悦的方式,带我走了一趟关于“思考”的奇妙旅程。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会思考的,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很多时候只是在“想”,而不是在“思考”。书中对于“清晰思考”的定义,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逻辑谬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思维习惯,比如容易被情绪左右,或者轻易接受未经证实的信息。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是如何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以及如何避免被误导。它教会我如何质疑,如何辨别,如何在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秘籍”,而是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一种可以被不断实践和应用的思维方式。每一次阅读,我都会有新的收获,感觉自己的大脑被打开了新的维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思维的启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我所处的世界。
评分一本能点燃思维火花的书 这套书,准确来说是这本“蓝色逻辑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常常陷入思维死胡同的人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聪明的人,但很多时候,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总是会感觉像是在原地打转,抓不住重点,甚至会因为思考过程过于混乱而感到沮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思考的道路。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学术著作,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用非常亲切、生动的语言,一步步地引导我去理解逻辑的本质。我尤其喜欢它里面那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如何分析一个广告的宣传手法,或者如何辨别网络上的谣言。这些例子让我立刻就能感受到逻辑思维的实用性,不再觉得它是个抽象的概念。书中的一些小练习也非常有意思,完成它们的过程,就像是在玩一场益智游戏,既能锻炼思维,又能带来成就感。我常常会在工作之余,或者睡前抽出点时间来阅读,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以前,我可能在思考问题时,凭感觉居多,现在,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条理地分解问题,如何辨别前提的真伪,如何构建有效的论证。这不仅仅是学习了一种方法,更是培养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清晰,也更有信心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