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能源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取材于新能源材料领域关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和作者等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的阐述了什么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结构和应用,重点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石墨烯的性质以及二者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全书共13章,内容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各种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应用,着重介绍了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电极材料的制备过程、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下篇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着重介绍了基于石墨烯的电极材料的制备过程、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本书力求在详尽介绍锂离子电池、静电纺丝技术和石墨烯的基础上,并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深入探讨了静电纺丝技术应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制备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使更多人能够认识静电纺丝技术和石墨烯,并了解其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制备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可供能源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新能源、材料等专业的师生参阅。
内容简介
本书共13章,内容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各种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其中第1章~第8章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应用,着重介绍了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电极材料的过程、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9章~第13章介绍了石墨烯性质、结构和应用,着重介绍了石墨烯的电极材料的制备过程、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参考价值,可供能源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锂离子电池的概述/001
1.1锂离子电池/003
1.1.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003
1.1.2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004
1.1.3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特点/006
1.1.4锂离子电池常见的正极材料/008
1.1.5锂离子电池常见的负极材料/010
1.1.6锂离子电池电解液/012
1.1.7锂离子电池的应用/013
1.2纳米材料/014
1.2.1纳米材料简介/014
1.2.2纳米材料的特性/015
1.2.3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017
参考文献/021
第2章静电纺丝技术原理与应用/025
2.1静电纺丝技术/027
2.1.1静电纺丝技术简介/027
2.1.2静电纺丝技术原理/028
2.2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030
2.2.1生物医学领域/030
2.2.2光、电、磁学领域/031
2.2.3催化领域/032
2.2.4传感领域/032
2.2.5工业领域/035
2.3静电纺丝技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中的应用/035
参考文献/039
第3章一维V2O5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043
3.1引言/045
3.2一维V2O5正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方法/045
3.2.1一维V2O5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045
3.2.2一维V2O5正极材料的表征/046
3.2.3一维V2O5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046
3.3一维V2O5纳米材料的结构表征和形成机理/047
3.3.1具有不同形貌的V2O5纳米材料的合成示意/047
3.3.2具有不同形貌的V2O5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047
3.3.3具有不同形貌的V2O5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049
3.3.4具有不同形貌的V2O5纳米材料的热失重分析/051
3.3.5具有不同形貌的V2O5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052
3.4一维V2O5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053
3.5结论/060
参考文献/061
第4章多孔Fe2O3纳米管的可控制备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065
4.1引言/067
4.2多孔Fe2O3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方法/068
4.2.1多孔Fe2O3纳米管的制备方法/068
4.2.2多孔Fe2O3纳米管的表征/068
4.2.3多孔Fe2O3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测试/069
4.3多孔Fe2O3纳米管的结构表征和形成机理/069
4.3.1多孔Fe2O3纳米管的形貌分析/069
4.3.2多孔Fe2O3纳米管的结构分析/071
4.3.3具有不同形貌的Fe2O3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074
4.3.4多孔Co3O4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表征/075
4.4多孔Fe2O3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表征/076
4.5结论/079
参考文献/080
第5章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合成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083
5.1引言/085
5.2Co3O4/TiO2异质结构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方法/085
5.2.1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制备/085
5.2.2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表征/086
5.2.3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电化学性能测试/087
5.3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表征和形成机理/087
5.3.1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形貌分析/087
5.3.2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结构分析/088
5.3.3金属氧化物/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形貌和结构分析/092
5.3.4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形成机理/095
5.4Co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电化学性能表征/096
5.5结论/100
参考文献/101
第6章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合成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105
6.1引言/107
6.2Fe3O4/TiO2异质结构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方法/107
6.2.1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制备/107
6.2.2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表征/108
6.2.3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电化学性能测试/108
6.3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表征和形成机理/109
6.3.1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合成/109
6.3.2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形貌分析/110
6.3.3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结构分析/112
6.4Fe3O4/TiO2次级异质结构的电化学性能表征/113
6.5结论/124
参考文献/124
第7章一步电纺技术制备Fe2O3/TiO2套管结构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127
7.1引言/129
7.2Fe2O3/TiO2套管结构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方法/130
7.2.1Fe2O3/TiO2套管结构的制备/130
7.2.2Fe2O3/TiO2套管结构的表征/131
7.2.3Fe2O3/TiO2套管结构的电化学性能测试/131
7.3Fe2O3/TiO2套管的结构表征和形成机理/131
7.3.1Fe2O3/TiO2套管结构的形貌分析/131
7.3.2Fe2O3/TiO2套管结构的结构分析/134
7.3.3Fe2O3/TiO2套管结构的形成机理/136
7.4Fe2O3/TiO2套管结构的电化学性能表征/137
7.5结论/141
参考文献/142
第8章石墨烯的结构与应用/145
8.1石墨烯概述/147
8.1.1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147
8.1.2石墨烯的合成方法/148
8.2石墨烯的应用/155
8.3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164
8.4改性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167
参考文献/170
第9章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175
9.1引言/177
9.2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方法/178
9.2.1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制备/178
9.2.2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表征/179
9.2.3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179
9.3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合成机理/179
9.4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结构表征/181
9.5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结构表征/187
9.6结论/192
参考文献/192
第10章氮、硫双掺石墨烯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195
10.1引言/197
10.2氮、硫双掺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198
10.2.1氮、硫双掺石墨烯的制备/198
10.2.2氮、硫双掺石墨烯的表征/198
10.2.3氮、硫双掺石墨烯的电化学测试/199
10.3氮、硫双掺石墨烯的结构表征/199
10.4氮、硫双掺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测试/204
10.5结论/208
参考文献/209
第11章氮掺杂多孔碳/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213
11.1引言/215
11.2氮掺杂多孔碳/锡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215
11.2.1氮掺杂多孔碳/锡材料的制备/215
11.2.2氮掺杂多孔碳/锡材料的表征/216
11.2.3氮掺杂多孔碳/锡的电化学测试方法/216
11.3氮掺杂多孔碳/锡的结构表征/217
11.4氮掺杂多孔碳/锡的电化学性能表征/221
11.5结论/224
参考文献/225
第12章GeO2-RGO超薄片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研究/227
12.1引言/229
12.2GeO2-RGO片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230
12.2.1GeO2-RGO片状复合材料的制备/230
12.2.2GeO2-RGO片状复合材料的表征/230
12.2.3GeO2-RGO片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测试方法/230
12.3GeO2-RGO超薄片状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231
12.4GeO2-RGO超薄片状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232
12.5GeO2-RGO超薄片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236
12.6结论/240
参考文献/241
第13章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243
13.1引言/245
13.2柔性锂离子电池/245
13.3钠离子电池/252
13.3.1钠离子电池简介/252
13.3.2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253
13.4开展的钠离子电池相关工作/257
参考文献/266
前言/序言
《深海探秘:未知生命的奇幻漂流》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探索、生存与奇迹的宏大史诗,将读者带入地球上最神秘、最未知的领域——深海。故事的主人公,年轻而充满热情的海洋生物学家艾莉亚,接受了一个破纪录的挑战:驾驶一艘由她参与设计的先进深海探测器,前往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那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个未被完全探索的边疆。 艾莉亚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从踏入深海的那一刻起,她就面临着来自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未知生物的潜在威胁。探测器在穿越漆黑、寂静的深渊时,一次突如其来的海底地质活动,导致了通讯中断,并使探测器偏离了预设航道,坠入了一个前所未见的、被黑暗和高压所笼罩的未知海底洞穴系统。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艾莉亚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隐藏着古老秘密的奇幻生态系统。这里的生物形态千奇百怪,色彩斑斓,完全超出了人类已知的任何分类。它们利用自身独特的生物发光能力,在永恒的黑暗中营造出令人惊叹的光影世界。她目睹了以化学能为食的微生物群落,见证了巨大而温顺的巨型腕足生物,甚至发现了可能拥有自我意识的、由能量体构成的奇特生命形态。 在求生之外,艾莉亚对这些未知生命的强烈好奇心驱使她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记录。她利用探测器仅存的设备,小心翼翼地采集样本,记录生物的行为模式,试图理解它们如何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繁衍生息。她发现,这些生命并非如人们想象般脆弱,而是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适应了极致的环境。它们拥有独特的生理结构、新陈代谢方式,以及一套复杂的社会互动规则。 旅途中,艾莉亚并非孤身一人。她与一个在海底生存了数个世纪、依靠自身特殊能力与环境共生的智慧生物种族产生了联系。这个种族,形态如同流动的光,他们用一种她只能通过心灵感应才能理解的语言与她交流。他们向她展示了关于海洋深处更深层的秘密,包括那些可能影响整个地球生态平衡的古老力量,以及他们种族如何扮演着维持这个隐秘世界和谐的关键角色。 随着艾莉亚逐渐解开这个隐藏世界的面纱,她也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抉择。是仅仅满足于科学的发现,还是肩负起保护这个脆弱而珍贵的生态系统免受外界干扰的责任?她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对这个未知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终,在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冒险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后,艾莉亚设法修复了探测器,并带着丰富的资料和难以置信的经历,重返了人类世界。然而,她所见证的奇迹,她所获得的启示,将永远改变她对生命、对地球,以及对宇宙的认知。 《深海探秘:未知生命的奇幻漂流》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科学探索的小说,它更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挑战,对生命多样性的赞颂,以及对我们与自然界之间深刻联系的哲思。它将带领读者潜入最深的黑暗,点亮最璀璨的奇迹,在一次史诗般的漂流中,发现那些潜藏在世界之巅以下的,令人震撼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