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

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格丽特·薇尔丝(Margaret Willes) 著
图书标签:
  • 图书史
  • 文化史
  • 阅读史
  • 书籍
  • 文明
  • 知识
  • 历史
  • 五百年
  • 西方图书
  • 出版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504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96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我们这个廉价纸皮书和宏伟书城的时代,轻易就会忘记,直到晚近,图书都是珍贵品。那些买不起书的人不得不去借阅、共享、搜购二手书,或通过遗产继承,或听别人朗读。《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考察了16世纪至今图书获取与阅读的历史,重点研究了读者与其藏书之间的关系。玛格丽特·威尔斯细心选取五百年来的私人与公共藏书——它们大多数存留到了今天——借以呈现多种多样的拥书者与借书者,从乡绅到朴实的农民,从摄政时期有闲的贵妇到工人阶级的男女。
  书中的塞缪尔·皮普斯、托马斯·杰斐逊、约翰·索恩爵士、托马斯·比伊克,以及丹尼斯和埃德娜·希利,个个都是贪婪的读书人。通过对他们所藏图书的分析,玛格丽特·威尔斯调查了图书贩售的方式,关于书商和出版商的营销手段,她也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洞见。对喜欢图书和阅读的人,尤其是嗜书者来说,这本书,连同书中丰富的插图,一定会带来可观的知识、乐趣和启发。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威尔斯(Margaret Willes),曾在牛津大学玛格丽特夫人府研读现代史与建筑史,担任过三家伦敦出版公司的编辑,后来获任全国托管协会发行人,创办了协会自有的出版社。在出版许多艺术图书和画册之余,她还撰写了《童年记忆》(Memories of Childhood),《乔治时代生活即景》(Scenes from Georgian Life)等著作。耶鲁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她的三部专著:除了这本《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外,还有《英国园丁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Enghsh Gardener)和《英国工人阶级的花园》(The Gardens of the British Working Class)。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有书自有黄金屋:哈德威克的贝丝与卡文迪什家族的藏书
第二章 搜奇索隐,怡然自乐:塞缪尔·皮普斯的藏书
第三章 无远弗届:三座乡野图书馆
第四章 国父与馆父:托马斯·杰斐逊的藏书
第五章 建造一座图书馆:约翰·索恩爵士的藏书
第六章 小闲书?乔治时代的事实与虚构
第七章 稀与奇:查尔斯·温的藏书
第八章 普通读者:劳工男女的藏书
第九章 革命的儿女:丹尼斯·希利和埃德娜·希利的藏书
附录 英镑等值换算表
注释
延展阅读
索引

前言/序言


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 简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与梦想,是文明传承的基石。然而,我们今天触手可及的浩瀚书海,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它们是如何被发现、被整理、被重新认识的?《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将带您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揭示过去五百年间,那些被遗忘的经典如何重见天日,那些失落的知识如何重塑我们的认知,以及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鲜活生命。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图书编目或图书馆学的枯燥论述,而是以生动详实的史料为笔触,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图书发现史”画卷。我们聚焦于那些关键的历史时刻、杰出的学者、以及不懈的寻访者,他们以非凡的毅力与洞见,穿越时空的迷雾,将散落的文献、残缺的手稿、以及尘封的智慧重新凝聚。 跨越时代的寻觅 从15世纪末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涌动,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对古代文明的系统性发掘,《读书为上》将带您回顾一系列改变人类知识版图的重大发现。我们将审视: 古籍的重生: 欧洲的学者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整理、翻译中世纪被遗忘的希腊罗马文献,为近代的科学与哲学奠定了基础。梵蒂冈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旧址,以及欧洲各大古老大学的藏书楼,都曾是学者们孜孜不倦的寻宝之地。 东方智慧的回归: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中国、印度、中东等地的古籍通过各种途径流传到西方,其中许多珍贵典籍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也纠正了西方对东方文明的片面认知。例如,某些失传的中国哲学典籍在日韩或东南亚的发现,其意义不亚于重塑一座失落的城市。 考古的馈赠: 19世纪末以来,考古学的蓬勃发展更是为图书发现史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埃及的莎草纸文献,到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再到中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这些地下宝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承载着大量前所未见的文献资料,改写了我们对古代社会、宗教、文学乃至语言的理解。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些发现过程中的艰辛与辉煌。 关键人物与动人故事 本书将深入剖析那些在图书发现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们可能是: 孜孜不倦的学者: 像艾萨克·牛顿,他不仅是科学巨匠,也曾花费大量精力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的数学文献;或者像严复,他引进西学,却也同样重视对中国古籍的梳理和阐释。 大胆的探险家与收藏家: 他们深入人迹罕至之地,冒着生命危险,只为寻觅那些被历史遗弃的珍贵文本。比如,斯坦因在敦煌的发现,至今仍是学术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默默无闻的整理者: 许多图书的重见天日,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图书馆员、校勘家、翻译家。他们花费一生心血,让古老的文字得以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将讲述他们是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文化隔阂、政治动荡,甚至盗墓贼的威胁,一次又一次地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图书碎片拼凑起来。每一个故事都充满戏剧性,展现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敬畏。 发现的意义与深远影响 《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不止步于罗列发现的事实,更着力于探讨这些发现的深远意义: 重塑认知: 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哲学思想、历史事件,都是在新的文献被发现后,才得以被重新解读和修正。例如,某些古代天文记录的发现,就对我们理解古人对宇宙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文化交流的桥梁: 图书的发现与传播,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融合,打破了固有的偏见,也催生了新的思想火花。 历史的镜鉴: 通过对古代图书的发现,我们得以更清晰地窥见历史的真相,理解先人的智慧与困境,为当下提供宝贵的借鉴。那些曾经被遗忘的教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具有警示意义。 知识体系的构建: 图书的系统化发现与整理,是现代学术体系得以建立的重要前提。它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研究素材,推动了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展。 为什么阅读《读书为上》? 这本书将带给您: 一场知识的盛宴: 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些隐藏在文献背后的精彩故事。 一次智慧的启迪: 感受学者、探险家们为求知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从中汲取力量。 一种全新的视角: 重新审视我们所拥有的书籍,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与文化价值。 《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是一部关于追寻、关于守护、关于传承的书。它提醒我们,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等待着被开启。阅读本书,您将不仅是了解一段历史,更是体验一次与人类智慧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拓展了我对“图书发现”的认知边界。我原以为“发现”更多是指考古出土的古籍,或者是一些失传文献的重现。但这本书显然比这更宏大。它所说的“发现”,恐怕也包含了新的书籍形式的出现,比如期刊、报纸,甚至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电子书和数字图书馆。每一次科技的进步,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改变,似乎都伴随着图书形态的演变和传播方式的革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如此多元的图书发展历程,有机地串联起来的。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我们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改变,但在当时却具有里程碑意义?比如,扉页的设计、索引的出现、目录的规范化,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是否也在这本书的“发现史”之列?我期待着它能揭示出,这些“发现”是如何一步步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给我的感觉是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它可能从最古老的书籍形态讲起,然后逐步过渡到印刷术的兴起,再到近代图书馆的建立,最后可能还会触及到数字时代对图书发现的影响。每一个章节,似乎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篇章,但又紧密地与前后文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我特别期待它在讲述某个重大发现时,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技术条件以及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它可能不仅仅是告诉你“什么被发现了”,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被发现”、“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被发现”,以及“这次发现意味着什么”。这种深度的挖掘,才能真正让我们理解图书发现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我必须说,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时间线式的编年体,而是更侧重于以主题和代表性事件来展开。这样一来,即使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也能很快抓住重点,理解核心内容。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图书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比较分析。比如,它可能对比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图书传播与中国古代的图书传播,揭示出不同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对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方式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我能从中看到,人类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虽然形式各异,但精神却是相通的。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作者将散落在五百年历史中的无数碎片,巧妙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图书发现全景图。

评分

这本书的气场,刚拿到手就扑面而来,厚重,沉甸甸的,不像那些轻飘飘的畅销书,它有种历史的积淀感。封面上那几个字,“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念出来都带着点古朴的韵味。我一直觉得,书的封面和名字,就是它的第一张名片,而这本书,这张名片就足够吸引人驻足。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图书”这个载体,更是“发现”的过程,这背后蕴含着多少智慧的火花,多少文化的传承,多少人类对知识的渴求,想想就让人心潮澎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五百年里,人类是如何一次次地“发现”书籍的,每一次发现又意味着什么?是印刷术的革新?是古籍的重现天日?还是新的知识体系的诞生?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画面:灯火阑珊的书斋,满脸皱纹的老学者,满怀好奇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与书籍结缘,又是如何将这份缘延续下去,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捧着这本书,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连接。这本书,注定是一次关于知识、关于历史、关于人类文明探索的奇妙旅程。

评分

我被书中对那些“隐秘”的图书发现者的描绘所深深吸引。我们知道那些伟大的作家、思想家,但那些默默无闻的抄写员、校对员、印刷工,甚至是一些大胆的收藏家,他们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这本书似乎有意去挖掘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人物和故事,将他们重新带回聚光灯下。我能想象,这些“隐秘的发现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如何让那些珍贵的知识得以保存和流传。他们可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的行动,却影响了整个文明的进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时代的图书发展,都不是少数精英的功劳,而是无数人的共同努力,是社会整体知识追求的一种体现。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甚至有些个人化的口吻,引导我们进入那个充满求知欲的世界。我能感受到,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分享他对书籍和知识的深厚情感。他可能花了无数时间在古老的图书馆里徜徉,与泛黄的书页对话,从中汲取灵感。书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被讲述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那些为知识奔走呼号的人,那些为了传播智慧而付出的努力,都让我肃然起敬。我喜欢这种带有温度的讲述方式,它让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让遥远的过去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图书的发现,更是关于发现图书的人,关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知识的不懈探索。

评分

最令我着迷的是,这本书似乎在尝试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类为何如此热爱书籍?为何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从未停止过对书籍的追寻和发现?这本书所描绘的五百年,不仅仅是技术和传播方式的演进,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成长。每一次图书的“发现”,都意味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得到提升,对文明的传承得到保障。它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书籍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图书”,更是关于“人”本身,关于我们作为智慧生命的本能驱动,关于我们对知识的永恒渴望。它让我更加坚信,读书,永远是向上生长的力量。

评分

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打磨,仿佛作者就是穿越回了那五百年,亲眼目睹了书籍的诞生和传播。读到关于早期抄本的描述时,我能想象出那些修道士在寒冷昏暗的房间里,一笔一划,虔诚而专注地抄写经文的场景。那些纸张泛黄,墨迹晕染的古籍,每一页都凝聚着多少心血和汗水。再到后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那简直是颠覆性的变革!我能想象到,当第一批活字印出来的书籍呈现在人们眼前时,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知识的传播速度瞬间被点燃,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有了向更广阔天地扩散的可能。这本书没有枯燥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我能感受到,每一次图书的“发现”,都伴随着一场知识革命,一次思想的解放。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原来它背后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如此波澜壮阔的变革。

评分

当我读到书中关于知识传播效率提升的章节时,我深有感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在过去,获取一本书,尤其是稀有的书籍,是多么的艰难。它可能需要跋山涉水,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代价,甚至可能涉及政治风险。这本书通过回顾历史,让我更加珍惜现在触手可及的知识。每一次图书形式的革新,每一次传播渠道的拓展,都是人类为了让知识更自由地流动而付出的努力。它让我思考,在今天,我们是否也面临着新的“图书发现”的挑战?比如,如何在高科技时代,有效地区分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让知识变得更加普惠和易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没有使用过于学术化的术语,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时,是带着一颗热爱书籍、热爱知识的心。他对每一个时代的图书发展,都充满了敬意和好奇。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会耐心细致地向你讲述他所了解的一切,并且会适时地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你自己去思考。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愉快。它不是那种死板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充满生命力的著作,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并且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

评分

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

评分

图书史最近几年非常热门而有进展的学术领域

评分

书还不错,出版社选题有特色

评分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吗?”

评分

书还没有看呢,看完再好好评价!!!!!!!!!!!!!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折扣也不错

评分

读书为上:五百年图书发现史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还没有看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