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

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伊绯 著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民国史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上海
  • 历史影像
  • 老照片
  • 历史研究
  • 纸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707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731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共分为旧案重温、新民拾遗、书林微言、纸上心迹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王国维《观堂集林》疑案、王国维的墓志铭、严复三改《天演论》、曾朴自传《雪昙梦》、梁启超龙年历险记等。

目录

旧案重温
王国维《观堂集林》疑案
王国维的墓志铭
严复三改《天演论》
曾朴自传《雪昙梦》
梁启超龙年历险记

新民拾遗
鲁迅纠错梁启超
章太炎与淞沪抗战
徐志摩与《浮士德》
林语堂谈“我的信仰”
徐澄宇纠缪章太炎
俞平伯误会李辰冬

书林微言
周越然藏书冰山一角
叶德辉的苏州书话
黄秋岳其人其书
陈垣稿本发现记
梁实秋“译莎”八种

纸上心迹
刘文典落选中研院——兼及王叔岷“评刘文典《庄子补正》”
萧红书评在清华
胡适曾印“盗版书”——《现代英国戏剧八种》的翻印及其他
郑振铎与《古本戏曲丛刊》
“星期标准书”简考

精彩书摘

  《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
  对变法失败的伤悼,乃至对时局人事的灰心,使得严复虽然仍以译著西方学说为己任,但毕竟在参政议政的行事上多了几分小心谨慎。戊戌变法之后,他也试图从颇有公共影响力的翻译家兼评论家身份,向着埋首著述、不问世事的专业学者身份悄然转变。远离政治,闭门著书,系统译介西方经济学说及逻辑学理论,成为他当时的志业所在。但不久,义和团运动的到来,让天津的时局也混乱起来,他只得避居上海。“庚子国变”之际,由于参与了唐才常等组建的“国会”,严复竞成为通缉要犯,更为狼狈不堪,只得逃到上海的租界里暂避一时。
  到1905年,53岁的严复壮心已死,呈现出一位专业学者的态度,不但推掉了一些抨击时局、针砭时弊的讲学、讲演与学会等种种社会活动,还屡次告诫家人要谨慎处理人际关系与应对时局。
  他在给其长子严璩的信中就明确提到,“吾儿方及壮年,家贫亲老,此后职宜与世为缘,岂宜更蹈汝父覆辙,邀其谤毁?吾非望汝媚世阿俗,然亦甚不愿吾儿为无谓之忤俗。吾前者即缘率意径行,于世途之中不知种下多少荆棘,至今一举足辄形挂碍……”云云。这是作为父亲的严复之谆谆劝诫,又何尝不是他此刻的夫子自道呢?于此,就更能充分理解,严复为什么会在1905年“商务版”《天演论》正式出版之际,干脆将“例言”中的那一整段文字完全删除。
  ……
纸江湖:1898-1958,一段光影交织的百年回响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的陈列,不如说是一扇穿越时光的窗。它精心挑选并呈现了从1898年到1958年,这六十载光阴在中国社会留下的斑驳印记。我们并非直接叙述事件的起承转合,而是借由那一帧帧定格的影像,捕捉历史的脉搏,还原时代的呼吸。 这套书,旨在唤醒沉睡的记忆,让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遗忘的瞬间,重获生命。我们相信,每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每一幅精心雕琢的画作,都承载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温度与情感。它们是沉默的证人,诉说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折射出宏大历史叙事之外的细微之处。 从暮色四合到黎明初现:影像中的时代缩影 1898年,当旧时代的余晖尚未完全散去,新世纪的曙光已在远方隐隐闪烁。照片中的人们,可能还穿着象征着过往的服饰,但他们的眼神中,或许已流露出对未来的好奇与迷茫。在这些影像的早期部分,我们可以窥见晚清的最后一抹身影:古老的街巷,熙攘的人群,以及那些在传统与变革夹缝中生存的个体。马车与人力车并行,传统的士绅阶层与新兴的知识分子交织,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时代氛围油然而生。 步入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的炮火虽然远去,但革命的余韵仍在社会各层面蔓延。摄影技术开始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瞬间。这些影像,或许是革命党人在筹划秘密集会时的严肃面孔,或许是新式学堂里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又或许是普通市民在街头巷尾的日常劳作。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与探索,也记录着中国社会在剧烈动荡中的种种尝试。 风起云涌的年代:记录时代的瞬息万变 1920年代至193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走向衰落,国民政府逐渐崛起,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如潮水般涌来。在这个时期,影像记录了更多元化的社会图景:繁华都市的摩天大楼与古老庙宇的对比,新式服装与传统服饰的混搭,西学东渐带来的文化冲击与融合。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的脚步正在加快。火车在铁轨上轰鸣,汽车穿梭于街头,电灯照亮了夜晚。同时,民族危机的阴影也日益加深。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那些前线将士的英勇身影,后方人民的坚韧不拔,以及无数普通人在战火中的挣扎与抗争,都被定格在照片之中。这些影像,是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也是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有力证据。 浴火重生与新中国的曙光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为这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像记录下了新中国成立时的举国欢腾,也记录下了建设者们在艰苦条件下辛勤劳作的身影。 从工人们在工厂里挥洒汗水,到农民们在田间播种希望;从孩子们在学校里快乐学习,到人们在集会上表达对新生活的憧憬。这些影像,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它们展现了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中,如何凝聚力量,走向复兴的艰辛历程。 跨越时代的旁白:解读历史的温度 “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并非简单地堆砌图片,而是试图通过精心挑选的影像,串联起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们关注的,是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是那些人物眼中的情绪,是那些场景所蕴含的时代信息。 本书中的“旁白”,并非是冰冷的技术性说明,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解读。它们试图在影像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引导观者深入理解画面所传达的意涵。这些旁白,或是对历史背景的简要梳理,或是对画面细节的深度挖掘,或是对人物命运的温情回溯。它们力求以一种平实、真诚的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感受历史的温度,理解时代的变迁。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书影”的方式,能够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让那些远去的时代,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重现光彩。这本书,是一次对过往的回望,也是一次对未来的启示。它邀请您一同走进“纸江湖”,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倾听那些跨越百年的时代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见《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这本书,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历史的厚重感。“纸江湖”三个字,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报纸、杂志、书籍,它们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时代的见证。那个时代的“江湖”,或许就隐藏在泛黄的纸张之间。1898到1958,这恰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时期,从晚清的余晖到新中国的曙光,充满了无数的故事和传奇。“书影旁白”的提法,更是引人遐想,它暗示着作者并非直接叙述历史,而是通过解读那个时代的“书影”——那些文献、图像、甚至是电影,来为我们“旁白”,讲述历史的细节和人物的命运。这种叙事方式,给我一种感觉,仿佛是有人在历史的长河边,轻轻地为你讲述着那些被时光淹没的细节,让你以一种更加沉浸、更加个人化的方式,去感受那个时代。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这本书的书名时,便被它深深吸引了。首先,“纸江湖”这个词,就自带一种古朴而又充满故事感的氛围,它让我联想到那个年代的报刊杂志、书籍文献,它们如同时代的缩影,承载着历史的印记。“1898~1958”这个时间跨度,更是点明了本书所涵盖的宏大历史背景,这六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时期之一,充满了变革、冲突与新生。“书影旁白”的提法,则暗示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它不是直接呈现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通过对那个时代“书影”——也就是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书籍、影像的解读,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娓娓道来。这种“旁白”式的讲述,更加注重细节的挖掘,情感的传递,以及历史人物的真实写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聆听那些被遗忘的声音。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就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元素。首先,“纸江湖”这个词就极具画面感,它唤醒了我对那个年代的想象,一个充满市井气息、但也暗流涌动的时代,或许隐藏着无数传奇故事。接着,时间跨度“1898~1958”更是点明了其宏大的历史背景,这六十年间,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王朝的覆灭到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一个承载了无数变迁与奋斗的时期。而“书影旁白”这个词,则暗示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它不像传统的史书那样直接陈述,而是通过对“书影”的解读,以一种相对客观而又富有情感的“旁白”形式,带我们走进那个时代。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泛黄的书页,是那些记录着时代声音的手稿,是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历史真相。这种“旁白”式的讲述,或许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更深地理解历史的复杂与人物的命运,如同置身于一个老友的娓娓道来,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厚度。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首先,“纸江湖”这个词,就很有意境,它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的手写信件、报纸期刊,甚至是泛黄的书籍,它们构成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图景,也记录着无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1898到1958,这六十年,是中国近代史最波澜壮阔的时期之一,经历了王朝更迭、战乱动荡、社会转型,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戏剧性。而“书影旁白”这个提法,更是别出心裁,它暗示了作者并非直接讲述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那个时代的书籍、影像等“书影”的解读,来为我们“旁白”,讲述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节和故事。这是一种更加温和、也更加深入的叙事方式,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联想,去感受历史的温度。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作者在案头堆积如山的史料中,仔细梳理,然后以一种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方式,将那些被遗忘的片段,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和事件的堆砌,而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故事。这本书的书名《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恰恰给了我这种感觉。它没有直接给出历史的结论,也没有刻意去描绘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而是透过“书影”这个概念,仿佛在电影的幕后,通过旁白的声音,为我们讲述着尘封的往事。“纸江湖”,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和江湖的侠气,它或许指的是那个时代的书籍,也或许是指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如同江湖儿女一般,演绎着各自的悲欢离合。“1898~1958”,这六十年,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是旧的秩序崩塌,新的力量崛起的年代。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书影”来串联起这个时期的历史,又是如何通过“旁白”来赋予这些故事生命。这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叙事手法,它给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历史的解读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刻。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带我“穿越”的书籍情有独钟,而《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这个书名,无疑就预示着这样一次令人期待的旅程。首先,“纸江湖”这三个字,就充满了年代感和人文气息,它勾勒出一个由文字、图像构建的时代图景,一个充满故事的“江湖”。1898到1958,这六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其关键的时期,充满了变革、冲突与新生,每一年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无数值得探究的故事。而“书影旁白”这个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同于直白的史实陈述,而是通过解读那个时代的“书影”——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的书籍、报刊、甚至是一些被遗忘的影像资料,来为我们“旁白”,讲述历史的细枝末节。我仿佛已经能想象到,作者是如何在浩瀚的资料中,提炼出那些最动人的“书影”,然后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旁白”方式,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人性的光辉。

评分

刚拿到这本《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光是封面的设计就足够让人惊艳。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搭配上古朴的字体,瞬间就把我拉回到那个动荡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总觉得,书名里的“纸江湖”三个字,就蕴含着无穷的意味,它不仅仅是纸张上的故事,更是一段段被时间和记忆定格的江湖剪影。1898到1958,这整整六十年的跨度,横跨了中国历史上最剧烈的变革时期。我想,这本书定然会像一本沉甸甸的相册,里面珍藏着那个时代的面孔,那些故事,那些我们或许只能在历史书里窥见的模糊身影,却在这本书里有了鲜活的生命。它像是一扇窗,让我能窥探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那些普通人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从封面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和呈现方式上的匠心独运,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是解读一本书最直接的入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这“书影旁白”究竟会讲述怎样一段段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

评分

这本《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的书名,就像是一个精巧的引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总觉得,“纸江湖”这个词,不仅仅是书名,更是一种意象,一种对那个时代文化的隐喻。它可能包含着那个年代的报刊、书籍、剧本,甚至是人们通过纸张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共同织就了一个时代的“江湖”。而“1898~1958”这六十年的时间跨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充满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动。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书影旁白”这个表述,它仿佛预示着,本书并非直接讲述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通过对那个时代留下的“书影”——那些文字、图像的解读,来进行“旁白”,从而讲述历史。这种叙事方式,似乎更加注重挖掘历史的细节,更加侧重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那个时代,让读者在看似轻松的阅读中,体悟到历史的厚重与复杂。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一股清流,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提供了一个沉淀和回望的机会。我一向对历史题材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喜欢那些能够触及时代肌理、反映个体命运的书。书名《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史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江湖恩怨小说,而是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1898到1958,这个时间段,经历了晚清的衰败,辛亥革命的曙光,北洋军阀的混战,抗日战争的烽火,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在这巨大的时代变迁中,一定涌现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又或是荡气回肠的故事。而“书影旁白”这个词,更是引发了我的无限遐想。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直接叙述,而是通过某种介质,通过对“书影”的解读,来诉说旁白,这种叙事方式本身就充满了艺术性和探索性。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那个时代的面貌,让我们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感受历史的温度。

评分

拿到《纸江湖-1898~1958书影旁白》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讲述历史细节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个书名,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纸江湖”,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它可能暗示着那个时代的书籍、报刊,甚至是文化现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江湖”。而“1898~1958”的时间跨度,则将故事锁定在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而又充满转折的时期,它见证了旧时代的瓦解和新时代的孕育。更令我着迷的是“书影旁白”这个概念。它不像直接的历史记述,而是通过对“书影”——那些被时代留下的文字、图像的解读,来呈现历史的侧面,用“旁白”的形式,娓娓道来。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手法,它允许作者以一种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去挖掘和呈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旁观者,静静地倾听历史的声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