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鉴定手册》是在大量收集国内外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科研实践编著而成。全书以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委会推荐的分类方案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了必要的补充。全书共分6章,全面阐述了侵入岩、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煌斑岩、碳酸岩、黄长岩、混染岩等的分类命名方案、一般特征(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定名原则和产状)及其各大类中具代表性岩石变种的特征描述。同时,对各大岩石类型的岩石组合及与大地构造环境关系,进行了总结,为火成岩成因和演化历史提供参考资料。书中还对埃达克岩、石陨石作了简要介绍。
为了配合文字说明,作者精选了1026张彩色图片。图片包括我国新疆:1951年喷发的火山岩、珠穆朗玛峰7800m采集的花岗岩以及西太平洋、南海深海海底打捞的标本,丰富了岩石类型,增加了岩石鉴定的直观性和比照性,是本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火成岩鉴定手册》是为地质调查人员、科研人员和地质院校师生提供的一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火成岩鉴定工具书。
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岩浆及其火成岩
一、岩浆
二、火成岩
第二节 火成岩的物质成分
一、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二、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第三节 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一、火成岩的结构
二、火成岩的构造
第四节 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一、侵入岩的产状和相
二、火山岩的产状和相
第二章 火成岩分类和命名
第一节 国际地科联推荐的火成岩分类方案
第二节 作者推荐的火成岩分类方案
第三节 火成岩岩石的命名原则及矿物生成顺序的确定
一、火成岩岩石的命名原则
二、火成岩中矿物生成顺序的确定
第三章 侵入岩类
第一节 侵入岩的矿物分类
第二节 超镁铁质侵入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纯橄榄岩
(二)橄榄岩
(三)辉石岩
(四)角闪石岩
第三节 辉长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辉长岩
(二)苏长岩
(三)橄长岩
(四)斜长岩
(五)二长辉长岩
(六)辉绿岩
(七)碱性辉绿岩
第四节 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类主要岩石组合
一、层状侵入体
二、蛇绿岩套
三、环状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类杂岩体
四、碱性玄武岩或金伯利岩中的超镁铁质岩包体
第五节 闪长岩一正长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闪长岩类
(二)正长岩类
(三)二长岩类
第六节 花岗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英云闪长岩
(二)花岗闪长岩
(三)花岗岩
(四)碱长花岗岩
(五)碱性花岗岩
(六)紫苏花岗岩
(七)结构分类命名的花岗岩
(八)花岗伟晶岩和细晶岩
第七节 花岗质岩类的岩石组合与构造环境
一、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组合
二、大陆碰撞环境花岗岩组合
三、大陆裂谷伸展环境花岗岩组合
四、洋脊斜长花岗岩组合
五、太古宙花岗岩
第八节 似长石侵入岩类
一、霓霞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二、似长石辉长岩类和似长石闪长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三、霞石正长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第四章 火山岩类
第一节 火山岩的分类
一、矿物成分分类
二、化学成分分类——TAS分类
第二节 超基性火山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苦橄岩
(二)玻基辉橄岩
(三)麦关奇岩
(四)科马提岩
(五)苦橄玄武岩
第三节 玄武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玄武岩
(二)拉斑玄武岩
(三)粗玄岩
(四)碱性橄榄玄武岩
(五)高铝玄武岩
(六)玻基玄武岩
(七)细碧岩
四、共生组合及其形成环境
第四节 安山岩类一粗面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安山岩类
(二)粗安岩类
(三)粗面岩类
第五节 流纹岩和英安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流纹岩
(二)碱长流纹岩
(三)碱流岩
(四)英安岩
(五)粗面英安岩
(六)流纹英安岩
(七)石英角斑岩
(八)玻璃质岩石
四、中酸性火山岩的共生组合及形成环境
第六节 似长石火山岩类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似长石岩类
(二)碱玄岩类
(三)响岩类
(四)含似长石粗面岩一粗安岩类
四、共生组合及形成环境
第七节 次火山岩
一、分类命名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玄武玢岩
(二)安山玢岩
(三)粗面斑岩
(四)流纹斑岩或英安斑岩
(五)次闪长玢岩
(六)次花岗斑岩和次花岗闪长斑岩
第八节 火成岩组合与构造环境关系小结
第五章 火山碎屑岩类
第一节 火山碎屑岩一般特征及分类
一、火山碎屑岩一般特征
二、火山碎屑岩分类
第二节 正常火山碎屑岩类
一、普通火山碎屑岩
(一)集块岩
(二)火山角砾岩
(三)凝灰岩
二、熔结火山碎屑岩
(一)熔结集块岩和熔结角砾岩
(二)熔结凝灰岩
第三节 火山碎屑熔岩类
一、集块熔岩和角砾熔岩
二、凝灰熔岩
第四节 火山-沉积碎屑岩类
一、沉火山碎屑岩
二、火山碎屑沉积岩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六章 特殊岩石类型
第一节 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
一、金伯利岩的分类及一般特征
二、钾镁煌斑岩的主要特征
三、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一)斑状金伯利岩
(二)细粒金伯利岩
(三)金伯利角砾岩
(四)岩球金伯利岩
(五)凝灰状金伯利岩和凝灰状金伯利角砾岩
(六)橄榄石钾镁煌斑岩
(七)白榴石钾镁煌斑岩
(八)金云母钾镁煌斑岩
第二节 煌斑岩
一、分类
二、一般特征
三、主要岩石类型
(一)云煌岩和云斜煌岩
(二)闪斜煌岩和闪正煌岩
(三)拉辉煌岩
(四)橄辉斜煌岩
(五)棕闪煌斑岩
(六)碱煌岩
(七)黄长煌斑岩
第三节 碳酸岩类和黄长岩类
一、碳酸岩类
二、黄长岩类
第四节 混染岩
一、岩浆与围岩、捕虏体的就地同化混染作用产物的一般特征
二、深部同化混染作用产物的一般特征
第五节 其他岩石简介
一、埃达克岩
二、石陨石
索引
矿物代号
主要参考文献
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参加了一场非常详尽的“考古”训练。它没有直接告诉我,看到一块岩石,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它的名字,或者它来自哪里。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讲解“为什么”以及“如何”。它就像是在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去做一个侦探,去收集线索,去分析证据。我记得书中关于岩石“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鉴定方法,从宏观的肉眼观察,到微观的显微镜分析,每一个步骤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开始尝试着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身边的一些岩石上,虽然我的工具有限,技术也还很生疏,但那种自己动手去尝试、去验证的过程,真的很有成就感。它让我明白,所谓的“鉴定”,其实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化的过程,需要耐心、细心和专业的知识。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地图,它并没有直接把宝藏送给你,而是给了你一张非常详细的地图,告诉你如何一步一步去寻找宝藏。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岩石的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一种科学的探究精神。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找到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严谨”。我是一个对地质学领域几乎零基础的普通读者,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得拿出百分之百的精力去理解每一个术语,去琢磨每一个公式。它没有试图用太多的比喻或者通俗化的语言来降低阅读门槛,而是直接深入到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结构、形成年代等等硬核知识。一开始我有点跟不上,特别是那些冗长的化学式和密密麻麻的图表,让我一度想放弃。但是,我坚持了下来,而且越往后看,越觉得它好在“严谨”上。因为它的严谨,所以它提供的知识是可靠的,是经得起推敲的。我开始意识到,要真正“鉴定”一样东西,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观察。书中对各种岩石的分类、划分以及它们各自的典型特征的描述,都非常系统和完整。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描述与我平时在野外或者博物馆里看到的岩石样本进行对比,虽然还不能完全做到精准识别,但那种“有点懂了”的感觉,确实很令人兴奋。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让你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能鉴定”的书,而是一本让你“读完之后,会开始学习如何鉴定”的书。它的价值在于开启了我的求知欲,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入的知识领域。
评分这本书,坦白说,我拿到手的时候,本来是冲着封面那张色彩斑斓的晶体图片来的,想着大概是一本图文并茂、能让人快速认识几种常见宝石的书。结果翻开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鉴定”这两个字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这块石头值多少钱,或者能不能做成项链。相反,它像是带我走进了一个微观世界,让我开始思考这些“石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特别喜欢它里面关于矿物形成环境的描述,那些关于高温高压、岩浆涌动、火山喷发之类的篇章,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场史诗级的地球演变大片。我甚至可以想象自己身处地壳深处,看着熔融的岩石慢慢冷却,然后凝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书里那些细致入微的图解,把我平时看到的、摸到的那些不起眼的石头,一下子变得神秘起来。我开始怀疑,我那些放在窗台上、当作装饰品的鹅卵石,可能都藏着一段古老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鉴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背后蕴含的是对地球地质历史的深刻理解,是对物质形成过程的耐心探索。我原本只是想找一本“速成指南”,结果却被引导进入了一个需要时间去品味、去钻研的领域,这倒有点出乎意料,但也更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是给你答案,而是教你如何去寻找答案,如何带着好奇心去观察这个世界。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并不是我一开始想象中的那种“拍照识石”的工具书。我本来以为拿到手,就可以对着一块石头,然后这本书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有什么价值。但它完全不是这个路子。它更像是在教你“内功心法”,而不是直接给你“招式”。我发现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的内在结构”。一开始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觉得这些内容跟我想要的“鉴定”好像关系不大。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体会到了它的深意。它让我明白,要想真正地“鉴定”一样东西,就必须先理解它的“来龙去脉”,理解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书中的那些关于“岩浆冷却速率”、“结晶环境”以及“后期改造”的描述,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却像是在讲述一个生命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背后可能蕴含着地球亿万年的历史。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认识“鉴定”这个词,它不再仅仅是给物品贴标签,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鉴定,是建立在对事物根源的探究之上,是需要时间和智慧去沉淀的。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本需要你慢慢品读、反复琢磨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大于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枯燥乏味的专业书籍,只适合地质专业的学生或者研究人员阅读。但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我发现它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它并没有上来就讲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或者物理过程,而是从“岩石的语言”这个角度出发,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它试图教会我们如何去“读懂”岩石,去理解它们所蕴含的信息。书中的一些例子,比如通过岩石的颜色、纹理、颗粒大小来推断它的形成环境,这一点对我来说尤其有启发。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平时见到的各种岩石,不再只是把它当成一块冰冷的石头,而是开始尝试去“听”它们在讲什么。书中关于岩石“故事”的描述,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温度,它不仅仅是一本科学手册,更像是一本讲述地球生命史的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一些特殊岩石形成过程时的生动描写,虽然是科学的描述,但却充满了画面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鉴定一件东西,可以如此有趣,可以如此充满探索的乐趣。它打破了我对科学书籍刻板的印象,让我觉得原来学习硬核知识,也可以如此富有诗意。
评分还可以,就是当时买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是从北京发货的。
评分还好吧。。。。。。。。
评分还可以,就是当时买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是从北京发货的。
评分好书, 服务好, 到货快,给力, 好评! ! !
评分专业指导书,买了很多
评分内容很丰富,包装很完美,物流很快,快递小哥很热情,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很实用,就快递包装很简陋,容易损坏。
评分好
评分挺好挺实用,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