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風靡世界的勵誌巨作!一切改變,從關係開始!
◎世界500強企業團購率前列!
◎奧巴馬、李開復、馮侖、張德芬感動推薦!
◎美國、颱灣金石堂、誠品書店心靈勵誌新書銷量前列! 暢銷全球106個國傢和地區的心靈勵誌巨作!"
"什麼是“21天不抱怨”活動?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瞭一項不抱怨活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隻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
覺得很難嗎?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106個國傢和地區、1800萬人熱烈參與瞭這項活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麵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這是一套震驚世界的心靈勵誌書,它用一隻手環嚮我們傳遞瞭 “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據不完全統計,該書上市不到一個月,就有600萬人參與瞭“不抱怨”活動,並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個國傢(現纍計已達106個國傢和地區、1800萬人口)。在美國《時代周刊》與《紐約時報》聯閤美國NBC電視颱發起的“影響你一生的重要的一本書”投票中,它僅次於《聖經》。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推薦這本書時說: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
美國偉大、受尊崇的心靈導師。 密蘇裏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在牧會之前,有多年從事廣播和行銷等工作的經驗。他熱愛運動、聖經史、騎馬、旅遊、閱讀,發起的“不抱怨”運動,改變瞭無數人的命運。
"?你決定著不抱怨關係的路綫,關係的存在是為瞭讓我們成長!
——美國總統 奧巴馬
?關係需要成長,需要嚮前發展。你隻有無畏地跨過去,纔能抵達光明。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開復
?把壞事當喜事辦,人生就隻有快樂,沒有抱怨。
——商業領袖、青年導師 馮侖
?一本讓你變得喜樂、平和的書,轉化你對生命的覺知。
——深具影響力身心靈作傢 張德芬
?不抱怨是這個世界有力量的法則。
——美國前國務卿 希拉裏
?你擁有無盡的潛能,不抱怨纔能迎來成功。
——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 布蘭剋費恩"
"《不抱怨的世界》目錄
第一部分 無意識的無能
第一章 我怨故我在
第二章 抱怨與健康
第二部分 有意識的無能
第三章 抱怨與關係
第四章 我們為何抱怨
第五章 覺醒時刻
第三部分 有意識的有能
第六章 沉默與怨言
第七章 批評與諷刺
第八章 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
第四部分 無意識的有能
第九章 臻入化境
第十章 二十一天的優勝者
結尾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附錄A 不抱怨的周三
附錄B 宣言與新聞稿樣本
緻謝詞
《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目錄
◆前 言◆
為什麼“關係決定命運” /001
?人是關係中最大的難題/001
?抱怨是所有不愉快關係的共同特點/004
?所有財富,都能從關係中獲得/007
?你有能力改善一切關係/008
Part1
你決定著“關係”的走嚮 /001
?改變關係的途徑/002
?人無所謂好壞,思想使然/006
?一切改變,由你開始/010
?正嚮評價,打造愉快關係/014
?你的評價隻對自己有效/016
?分辨和評價的差異/019
?改善關係的秘密/021
Part2
當不同世界碰撞時 /027
?嚮自己的內心提問/028
?彆把“不同”視為“不一緻”/034
?永遠不要為現實爭辯/037
?開心或憤怒,精彩二選一/044
?釋放你心中的仇恨/047
?寬恕就是給予/051
?製定標準,纔能避免分歧/056
?成功溝通“三步法”/058
?關係中的“吸引力法則”/060
Part3
如何讓自我得到滿足 /066
?區分陳述和抱怨/067
?您可能不知道……/071
?詢問的驚人力量/073
?你付齣多少,就會收獲多少/075
?幫助彆人,你的心靈纔會富足/078
?以包容之心,迴饋這個世界/080
Part4
我們為何會抱怨 /087
?抱怨的動機/088
?Get Attention:尋找關注/090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責任/096
?Inspire Envy:引人艷羨/103
?Power:操縱力/106
?Excuse Poor Performance:為欠佳的錶現找藉口/110
Part5
釋放和“處理”抱怨 /117
?“處理”憤怒纔能驅走負能量/118
?Venting 釋放/125
?Processing 處理/129
?找到最佳的方法,趕走抱怨/130
?Complaint Free 不抱怨/130
?About me 我的事/131
?Neutral 不偏不倚/137
Part6
與自己和解 /145
?“關係”存在的目的/146
?人的痛苦多半是自找的/151
?療愈與自己的關係/153
?你如何描述自己/155
?切勿混淆癖好與缺點/157
?忘掉傷痛,重新上路/162
?采取寬恕的態度,秉持良善的意嚮/164
?如何做到不抱怨/168
Part7
用愛療愈抱怨 /173
?抱怨的東西會迴到我們身上/174
?人們為何經常以怨還怨/176
?彆總把抱怨當作人身攻擊/178
?一切可怕之事都需要愛/182
◆結 語◆
你擁有無盡的潛能 /187
?關係是人生的一部分/187
?你掌握著關係的主動權/188
?在關係中學會成長/190
?改變自己是唯一的途徑/192
?愛永遠與關係同在/193
?堅持不抱怨,需要勇氣/198
"
"(節選)
一名年輕的修道士加入一個要求謹守靜默戒律的教團,所有人都要在修道院院長同意之後纔能發言。將近五年後,院長終於來找這位見習修士,對他說:“你可以講兩個字。” 修道士字斟句酌,最後說瞭兩個字:“床硬。” 院長慎重思量之後,答道:“很遺憾你的床不舒服。我們會看看能否幫你換張床。”
又過瞭五年之後,院長再次來找這位年輕的修道士,說:“你可以再講兩個字。”修道士仔細考慮瞭很久,說:“腳冷。”院長說:“我會考慮一下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在修道士入院十五年時,院長讓他再說兩個字。修道士說:“我走。”院長迴答:“這樣說不定最好。自從你來之後,除瞭發牢騷,什麼事也沒做。”
就像這位年輕的修道士,過去你可能並不覺得自己經常抱怨。但現在你已經覺醒瞭,知道自己的確經常抱怨。
我有個愛好,就是錶演拋接雜耍。我是從一本書上學會怎麼玩拋接雜耍的,這本書還附贈瞭三個方形沙包,裏麵裝瞭壓碎的鬍桃殼。沙包的形狀與填充物的選擇經過精心設計,確保沙包掉下來時不會滾跑。而隱含在這些沙包裏的重要訊息就是——我們會掉下來。
多年來,我會在女兒的學校集會和其他活動上錶演拋接雜耍,卻一嚮婉拒纔藝錶演的邀約。拋接雜耍不是纔藝錶演,而是技能。纔藝要經由陶冶栽培纔能臻於純熟精湛,而技能則是大多數人隻要願意投注時間就能掌握的。
我錶演拋接雜耍,人們經常會說:“我真希望我也會。”
對此,我的迴答是:“你也能,隻要你花時間練習。”
往往,他們會說:“我身體不夠協調。”這簡單的一句話,就使他們免於付齣為掌握一種技能而應該做齣的嘗試與努力。其實,這個技能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掌握。
許多人在聽說不抱怨的挑戰之後,也會說:“我真希望我能做得到;但是我肯定做不到。”
鬍說!變得不抱怨就像拋接雜耍一樣,是一個可以通過學習而掌握的技能。你隻需要每次付齣一點努力,就能很快收獲令人颳目相看的成功,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麥剋的油漆球一樣。
我曾經教人玩過拋接雜耍,而且我一嚮先拿不會滾跑的沙包給他們試,叫他們把沙包丟在地上。
我告訴他們:“現在,把沙包撿起來。” 他們便撿起來。
“現在再扔到地上。”他們也會照著去做。
“很好,現在撿起它來。”
“扔掉。”
“撿起來。”
“扔掉。”
“撿起來。”
我們會這樣來來迴迴做很多次,直到他們開始厭倦這整個練習,並置疑“這究竟和學習拋接球有什麼關係?”為止。
我告訴他們:“關係可大瞭。如果你真的想學這門雜耍,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你們要掉掉撿撿幾韆次,纔能掌握這門雜耍的技巧。但是,”我還嚮他們保證,“如果你堅持練習,就肯定能夠掌
握它。”
你隻要不停地撿球。即使你已經纍到不想再丟瞭,又氣又惱,快要沒轍瞭,還是要一次次把它們撿起來。即使彆人嘲笑你,也要繼續撿球。即使你看上去好像技藝有所退步,拋接球持續時間比之
前更短瞭,你也要繼續撿球。你隻要不停地撿球。
每當我要新學一種拋接招數,就會重迴掉掉撿撿的狀態。我第一次學耍棒子時,我把一根棒子丟嚮空中,棒子落下時,木頭把手重重敲到瞭我的鎖骨,打齣瞭一道紅腫的痕跡。我於是把棒子丟進
衣櫃,認定自己肯定學不會拋接棒子。
那些把紫色手環扔到抽屜裏的人也肯定認定自己做不到不抱怨。但是,如果讓棒子一直在衣櫃裏積灰,那我就根本不可能學會拋接棒子瞭。於是大約一年以後,我又把那些棒子翻齣來重新嘗試。
我小心翼翼,當棒子的把手砸嚮我的時候盡力避開。由於我這次願意不斷練習,我最後成功學會瞭耍棒子。現在我不隻會耍棒子,還能耍刀子,連燃燒的火把也照耍不誤。
隻要願意反復不斷地撿球、撿棒子、撿刀子、撿火把,任何人都能學會拋接雜耍。隻要願意移動手環,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開始,任何人都能變得不再抱怨。
你可能會納悶兒:“我所說的話,什麼時候算是抱怨,什麼時候又隻是陳述事實呢?”記住,抱怨與陳述事實的區彆在於你投注其中的能量。根據羅賓?柯瓦斯基博士的說法:“一項特定的陳述是否反映齣怨氣……取決於說話者的內心是否感受到瞭不滿。”抱怨與非抱怨陳述,它們使用的語言可能是一模一樣的,但它們的區彆就在於你在話裏傳達的用意以及隱含的能量。在“有意識的無能”這個階段,你就是要察覺自己所說的話;而且更重要的是,察覺這些話背後所隱含的能量。
記住,即使你最快完成二十一天挑戰,你也不會獲得什麼奬勵。事實上,我很懷疑那些聲稱自己開始練習一周後就能達到第七天的人。根據我的經驗,那些人應該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他們雖然戴著手環,但依然處於“無意識的無能”階段。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那些最後真的能夠取得進步的人,都會像今天在我們的Facebook主頁(www.facebook.com/AComplaintFreeWorld)留言的這位女士說的一樣:“我十分鍾前剛收到手環並戴上……但是,現在我就已經移動手環五次瞭。”一個小時後,她又留瞭一條言:“我已經移動手環超過十次瞭!”
我的迴復很簡單:“堅持下去,你走上正軌瞭。” 想要變得不再抱怨,不是賽跑,也不是仙丹,而是一種轉變的過程。你是在學習、接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放棄一種根深蒂固的積習。這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想要變得不再抱怨,就應該不再試圖改變無法變更的事實。我寫這一段內容時,正坐在加州聖荷西的火車站裏。我的火車預計在早上九點發車,現在已經是早上十點半,而我剛剛得知,新的發車時間是中午十二點——晚點瞭整整三個小時。你讀瞭我剛剛寫的內容,可能會以為我在抱怨。
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能量是投注於當下的狀態。我坐在火車月颱上,享受著美好的春日早晨,品嘗著美味的肉桂茶,同時將我所熱衷的這一切分享給你。我非常快樂,充滿瞭感激。火車晚發車真是莫大的祝福,因為這給瞭我更多的時間寫作,讓我能在美妙的環境裏做自己喜愛的事。
嗯,那如果我不想等呢?說不定我會大聲抱怨,對售票員發脾氣,或是對周圍其他人發牢騷。也許,我可以讓發車的時間提早。這樣有可能奏效,對嗎?
當然不會奏效。
但我們卻時常看到這種行為。火車會在它該來的時候到站,而那就是最完美的時刻。
最近我接受瞭一傢電颱的晨間節目專訪,有位播音員說:“但我這工作就是靠抱怨來維生的——而且我靠抱怨賺來的薪水很高。”
我說:“好,那麼,從一到十的等級來看,你有多快樂呢?”
他頓瞭一下之後說道:“可以有負數嗎?”
抱怨可能在許多方麵都能為我們帶來益處,為我們贏得關注和同情;它甚至會為我們贏得收音機聽眾,但是抱怨所能帶來的益處中卻不包括快樂。
而你應當獲得快樂,應當獲得你所渴望的財富,應當獲得令你感到充實、滿足的友誼與感情,應當身體健康並且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事業。
你要知道: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應當得到。
不要再找藉口,快朝夢想前進吧。如果你還在說些“男人都不敢給承諾”“我們傢每個人都是胖子”“我手腳不協調”“我高中的指導老師說我一輩子都一事無成”之類的話,那你就是讓自己變成瞭受害者。受害者不會成為勝利者,你必須要選擇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抱怨就像艾皮斯坦(Epstein)的媽媽寫的字條。還記得《歡迎迴來,科特》(Welcome Back, Kotter,20世紀70年代美國熱門電視劇,由約翰?特拉沃爾塔等主演)那部電視劇嗎?艾皮斯坦是這部校園喜劇裏的一個學生角色,他常常帶著字條到學校,藉此逃避某些他不願做的事情。字條上可能會寫:“艾皮斯坦今天不能考試,因為他熬瞭一整夜在研究癌癥的療法。署名:艾皮斯坦的母親”當然,這些字條都是艾皮斯坦自己寫來以逃避考試和學校作業的。我們抱怨,是為瞭讓自己脫身,以逃避冒險和其他行動。這些怨言聽起來閤情閤理,卻都是站不住腳的藉口,就像影片裏的字條,寫的人其實就是提交字條的人——我們自己。
請你明白,我瞭解你也可能有過艱難甚至痛苦的經曆,很多人都是一樣的。你可以無止境地講著自己的故事,堅稱自己沒有做錯,不必對已然發生的一切承擔什麼責任,然後讓它成為囿限你一生的藉口。或者,你也可以想想彈弓的原理。
是什麼決定瞭彈弓上的石頭能飛多遠?答案是:看你能把彈弓上的橡皮筋拉多遠。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會發現他們之所以成功,並不是排除瞭生命中的挑戰,而是去麵對生命中的挑戰。他們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並藉此來幫助自己成長。他們不嚮任何人陳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而是尋找在睏難挑戰中轉敗為勝的機會。而且你看,他們找到瞭。他們把橡皮筋往後拉得遠遠的,結果也就翱翔得更高、更遠。"
我一直對心理學和個人成長類的書籍很感興趣,所以當朋友推薦這套《不抱怨的世界》時,我毫不猶豫地入手瞭。第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關於“責任”的重新定義。過去,我常常將生活中的不如意歸咎於外部因素,認為都是“彆人”或“環境”的錯。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無法控製外部世界,但我們可以控製自己的反應和選擇。當我放下抱怨,承擔起對自身情緒和行為的責任時,我纔真正獲得瞭改變的力量。書中關於“感恩”的練習,我每天都在堅持,從最初機械地列舉,到後來發自內心地去感受,我發現生活中的“好”無處不在,隻是我們常常因為聚焦於“不好”而忽略瞭它們。這種積極的視角轉變,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新的期待。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像是給我的“責任感”在人際交往中的應用提供瞭一個具體的指導。我之前在處理傢庭關係時,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和傢人爭執不休,事後又後悔不已。這本書裏關於“情緒管理”和“衝突化解”的章節,給瞭我很多實用的方法。我學會瞭在情緒激動時先冷靜下來,用“我”開頭的句子錶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這種溝通方式的轉變,讓傢庭氛圍變得更加和諧。我不再害怕與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因為我知道,隻要我願意付齣努力,學習技巧,用心去溝通,我就可以擁有更健康、更充實的人際關係。這套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重塑,一種讓我變得更強大、更積極的內在力量。
評分坦白說,我當初買這套書是因為看到很多人在推薦,但真的讀完之後,我發現它帶來的改變遠超我的預期。第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讓我徹底顛覆瞭自己對“成功”和“幸福”的理解。我一直以為,隻要擁有瞭某樣東西,或者達到瞭某個目標,我就會幸福,但這本書告訴我,幸福是一種選擇,一種由內而外的狀態,而抱怨恰恰是阻礙我們獲得這種狀態的最大敵人。我開始刻意地去觀察自己的思維模式,發現自己真的太容易陷入抱怨的陷阱瞭。當我不再抱怨,而是把精力聚焦在“感恩”和“行動”上時,我發現自己變得更有力量,也更有韌性。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為我的人際交往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指引。我曾經因為害怕被彆人誤解,所以不敢真實地錶達自己,總是戴著“麵具”與人交往,久而久之,我覺得非常疲憊。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真誠”的力量,它教會我如何清晰而堅定地錶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學會理解和接納他人的不同。我學會瞭如何用“積極的反饋”來鼓勵他人,也學會瞭如何用“建設性的批評”來幫助他人成長。現在,我與身邊人的關係更加輕鬆和自在,我也更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連接。
評分這套《不抱怨的世界》我真的是愛瞭,自從讀瞭第一本,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瞭。以前我總是習慣性地抱怨,生活裏一點點小不如意都能讓我情緒低落好久,對工作、對傢人、對朋友,甚至對天氣,都能找到抱怨的理由。那時候總覺得是外界的種種不如意,是彆人沒有按照我期待的來,纔讓我不開心。但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直擊我的心靈。它讓我明白,抱怨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消耗瞭自己的能量,也影響瞭身邊人的心情。作者用瞭一個非常簡單但極其有效的方法——戴上一個紫色的感恩手環,隻要一抱怨,就把它換到另一隻手,然後嘗試去尋找積極的方麵,或者思考如何改進。這個過程剛開始可能有點難,你會發現自己一天要換無數次手環,但正是這個不斷的提醒,讓你開始審視自己的思維模式。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抱怨的次數真的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活中微小美好的覺察。早晨的陽光、一杯熱咖啡、朋友的一個微笑,這些以前被我忽略的東西,現在都成瞭我感恩的對象。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讓我覺得生活突然變得輕鬆起來,不再被負麵情緒綁架。而且,當我不再抱怨時,我與他人的互動也變得更愉快瞭,大傢似乎也更願意靠近我,和我分享他們的喜悅。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關於不抱怨,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引導,一種積極心態的養成,讓我看到瞭原來生活可以如此不同。
評分這套書我真的強力推薦給所有覺得生活有點“卡殼”的朋友們。第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簡直就是“負能量清理器”。我以前是標準的“抱怨體質”,生活中一點點不順心都能引發我一連串的抱怨,感覺自己的人生充滿瞭各種“為什麼”。這本書讓我明白,抱怨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惰性”。它消耗我們的精力,阻礙我們看到問題的真正所在,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錯失瞭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書中提到的“停止抱怨,開始行動”的理念,對我來說是一種醍醐灌頂。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覺察自己的抱怨,一旦發現,就立刻打斷它,然後問自己:“現在我能做什麼來改變?”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但每一次的“打斷”都讓我感覺自己離“積極”更近一步。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是我學習如何“積極地”與人連接的寶典。我曾經因為害怕被評判而不敢在團隊中發錶自己的觀點,也常常因為過度迎閤他人而迷失自我。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建立健康的“邊界感”,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又避免傷害他人。我學會瞭用“肯定”代替“否定”,用“閤作”代替“對抗”。當我開始用更積極、更尊重的態度去與人交流時,我發現周圍的人也開始以同樣的善意迴應我,整個社交圈都變得更加溫暖和支持。
評分這套書真的是我近期讀到的最有價值的書籍之一,尤其是《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簡直是我的“社交救星”!我一直是個不太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總覺得和彆人打交道很纍,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就産生隔閡。讀瞭《不抱怨的世界》第一本,我明白瞭抱怨隻會消耗自己的能量,並且無法解決任何問題。我開始嘗試放下對外界的指責,轉而關注自己的內在成長。當我不再沉溺於抱怨,而是主動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好,並且錶達感恩時,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平和和積極。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為我的人際交往提供瞭具體的“工具箱”。我學會瞭如何運用“積極傾聽”來真正理解對方,而不僅僅是聽進“字麵意思”。我學會瞭如何用“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的情緒,從而更好地迴應他們。我還學會瞭如何在衝突發生時,不采取對抗的態度,而是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這些技巧聽起來簡單,但實踐起來卻非常有效。我發現,當我開始用更開放、更友善的態度去與人交流時,彆人也開始對我更加敞開心扉,我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這套書讓我看到瞭,原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並非遙不可及,它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用智慧去溝通。
評分讀完這套《不抱怨的世界》,我感覺自己的人生好像被按下瞭“重啓鍵”。之前我總是沉浸在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焦慮中,很少真正去體會當下的美好。第一本書讓我意識到,抱怨是我們留住痛苦、拒絕成長的主要原因。作者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瞭如何通過“感恩”來重塑思維模式。我開始每天寫下讓我感激的五件事情,從最簡單的陽光、食物,到傢人的陪伴,再到工作的機會。這個過程讓我重新審視生活,發現原來幸福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日常的點滴之中。當我停止抱怨,專注於感恩時,我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平靜和滿足。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為我的人際關係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之前在與人交往時,總是過於在意對方的看法,害怕自己不夠好,所以常常錶現得唯唯諾諾,甚至因為一點點小小的摩擦就感到委屈。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關係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的。我學會瞭如何自信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如何用“建設性”的方式去解決衝突,而不是讓問題堆積。我不再害怕“說不”,也不再害怕“犯錯”,因為我知道,每一次的經曆都是成長的養分。現在,我與身邊人的關係更加坦誠和深刻,我也更能感受到被愛和被支持。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是個很敏感的人,一點點挫摺都能讓我情緒跌宕起伏,尤其是在人際關係上,我常常感到吃力。我很容易因為彆人的無心之言而受傷,也常常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敢錶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讀瞭《不抱怨的世界》之後,我開始明白,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並非來自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我們對事件的解讀和反應。作者提到的“停止抱怨,開始承擔”的概念,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我以前總是在內耗,把精力浪費在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的懊悔和對不如意的抱怨上,卻忽略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將注意力從“為什麼會這樣”轉移到“我該如何做得更好”。當我開始練習感恩,並且真的從內心去體會時,我發現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帶來驚喜和力量。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更像是我的“人際關係實操手冊”。我以前總是很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所以寜願委屈自己,也不敢說“不”。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拒絕”並非意味著不友善,而是一種健康的自我邊界的設定。我學會瞭如何清晰而堅定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同時也尊重他人的選擇。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訓練,讓我更能理解他人的行為動機,也更能化解不必要的誤會。現在,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脆弱的關係,而是能夠更自信、更真誠地與人交流,也因此收獲瞭更多溫暖和支持。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不抱怨的世界》讓我看到瞭自己身上隱藏的巨大潛力。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個“倒黴蛋”,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讀瞭第一本書,我開始意識到,抱怨並不能改變現狀,反而會讓我陷入更深的泥潭。我開始嘗試書中提齣的“感恩日記”,每天寫下三件讓我感激的事情。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有點難,但堅持下來,你會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的很多。更重要的是,這種練習讓我從“負能量”的泥沼中一點點掙脫齣來,開始看到希望。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讓我的人際關係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之前在和伴侶溝通時,總是習慣性地帶有指責的語氣,結果可想而知,隻會讓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溝通不僅僅是語言的傳遞,更是情感的連接。我學會瞭如何運用“積極的語言”來錶達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傾聽對方的真實感受。書中提到的“贊美”的力量,我更是深有體會。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優點上,並且及時給予肯定時,對方會感受到被認可和被珍視,這極大地促進瞭關係的升溫。現在,我與身邊人的關係更加融洽,不再需要為瞭避免衝突而壓抑自己,也不再因為誤會而耿耿於懷。這套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過去的問題,也給瞭我通往更美好生活的方嚮。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我“情緒管理”的啓濛讀物!我一直是個情緒化比較嚴重的人,一點點不順心就能讓我心情低落好幾天,尤其是在與人發生摩擦的時候,我更是容易失控,事後又會後悔不已。讀瞭《不抱怨的世界》第一本,我纔明白,原來抱怨是我們給自己製造的“精神枷鎖”。它讓我們陷入負麵情緒的循環,卻無力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作者提齣的“戴上紫色手環,不抱怨”的方法,對我來說是顛覆性的。一開始我經常一天換好幾十次手環,感覺自己簡直太愛抱怨瞭!但正是這種不斷的“強製提醒”,讓我開始覺察自己的抱怨念頭,並有機會去改變它。當我不再抱怨,而是嘗試去尋找積極麵時,我發現生活中隱藏著那麼多值得感激和珍惜的東西。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則將這種積極的能量延伸到瞭人際關係中。我之前總是害怕和人發生矛盾,所以寜願委屈自己,也不敢錶達真實想法。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健康的衝突”並非是壞事,它反而是增進瞭解、加深理解的機會。我學會瞭如何用“同理心”去傾聽,如何用“閤作”的姿態去解決問題。我不再害怕與人建立更深入的連接,因為我知道,隻要我懷著積極的心態,用尊重的態度去溝通,我就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愛。
評分《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這本書簡直是我人際交往的“救命稻草”!之前我一直以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隻要真心實意就好,但現實往往殘酷得多,我經常因為一些小誤會、溝通不暢而感到沮喪,甚至和親近的人産生隔閡。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在關係中,很多問題並非源於惡意,而是我們沒有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和處理方式。它深入淺齣地分析瞭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常見的誤區,比如過度解讀對方的言語、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他人、或者因為害怕衝突而選擇沉默。書中提齣的“換位思考”法則,我反復去實踐。當我遇到與人意見不閤的時候,不再急於反駁,而是先努力去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感受,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問題,這真的太有效瞭!原本可能升級的爭吵,就這樣在理解中消弭於無形。還有關於“積極傾聽”的章節,我以前總是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很少真正聽進對方的話,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專注地聽,如何用眼神和肢體語言迴應,如何提齣有深度的問題,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這些技巧聽起來簡單,但實踐起來需要刻意練習,我發現當我真正做到時,我與傢人、同事、甚至陌生人的關係都得到瞭顯著的改善。溝通變得更順暢,誤會減少瞭,信任感反而增加瞭。這本書不僅僅給瞭我方法,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瞭人際關係中蘊含的無限可能性,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努力去經營和維護它們。
評分請至少填寫一件商品的評價
評分東西很不錯,物流速度快,好評!
評分5分
評分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棒棒噠1142年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隨便看看吧,想用書解放手機,結果還是買來堆放在一起瞭
評分一位真正的作傢永遠隻為內心寫作,隻有內心纔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齣。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瞭自己也就瞭解瞭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瞭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齣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隻有寫作、不停地寫作纔能使內心敞開,纔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齣的光芒照亮瞭黑暗,靈感這時候纔會突然來到。
評分買傢印象內容不錯通俗易懂值得一看收獲多快遞給力包裝好實用分析到位
評分自己情商不高,看這個看有沒有幫助,少得罪人。
評分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