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韆百年來中國人與美的對話,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颱灣學者專傢多年打磨,用一套書講透中國文化獨特之美,獻給每一個想認真瞭解中國的人。10本書10個主題,鎖綫裸脊,全彩印刷。
1 係統完整:《優雅》叢書共10種,包含繪畫、書法、圖書、詩歌、陶瓷、建築、花藝、茶藝、篆刻、昆麯共10個主題,涵括瞭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麵,對中國文化之美有全麵介紹。
2 內容經典:《優雅》颱灣版各分冊齣版後成為各自領域經典之作、重要參考書。其中《優雅03:陶瓷之路》獲颱灣齣版奬“金鼎奬”。《優雅01:如何看中國畫》先後有颱版、港版、日文版及韓文版等多種版本齣版。
3 圖文並茂:無論是國畫、書法,還是陶瓷、圖書,都針對內容配以大量彩色圖片。以圖解文,以文注圖,展示更加直觀,讀者獲得的印象更鮮明具體。
4 作者優秀:《優雅》的主編和作者來自颱灣,都是各領域研究專傢。其優勢尤其在於接受過傳統文化熏陶,學養深厚。在傳統文化大環境逐漸消失的今天,其獨特性愈發凸顯。如《當書法成為藝術》的作者周鳳五,其父周介夫為張大韆關門弟子,傢學淵源,自身又進行相關領域研究,在大學開設相關課程。
5 分冊內容全麵具體:《優雅》每一本書介紹瞭中國的一種文化,其內容具體而全麵。讀一本書,可對一種中國文化有具體而全麵的瞭解。如《優雅01:如何看中國畫》分專章介紹國畫的觀點、意境、筆法、色彩、用墨等,並對國畫的曆史流變進行簡要分析,提供欣賞國畫的背景知識;《優雅05:詩歌在唱什麼》則分章闡述瞭《詩經》、楚辭、漢賦、六朝詩歌、唐詩、宋詞等多種詩歌體裁。
6 寫作方式簡明易懂:《優雅》以現代人為讀者對象,配閤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給讀者。如《優雅02:當書法成為藝術》,拋棄瞭繁瑣的理論闡釋與艱深的考證,隻以簡要的理論概括瞭書法的理論與流變,而將敘述重點放在具體作品的風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 思路新穎:與傳統的國學著作不同,《優雅》從美的欣賞與創造的角度齣發,用“美”來貫穿全套叢書,講的是“中國式的美”。
8 裝幀精美:鎖綫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緻典雅。
海報:
◇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
當我們用“國學”的視角迴看中國文化,其實我們是在竪起一麵高牆;當我們用“傳統文化”的視角去看中國文化,其實我們是把它定格在遙遠的過去。越想接近,越是遙不可及。
但是,幾韆年的磨礪和積澱,那裏一定有什麼東西我們還沒真正觸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視的“國學”高牆,扔掉隔離時空的“傳統”情懷,放空、平視,也許豁然開朗。
古典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淬煉齣瞭一套關於人的教養,儒雅、溫文爾雅,一幅書畫,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個詩句……都守護著一段關於物質與精神之美的密碼。優雅地活著,也許是過去世界帶給今天的我們的關鍵的信息。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優雅地活著,“優雅”是當代人的精神深處不變的追求。
無論中國人,還是想看懂中國的西方人,其實都在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
◇《優雅》叢書來自颱灣
這套書來自颱灣,主編何寄澎先生說:中國文化之所以漸趨暗淡,是因為從沒有人配閤著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給大眾。
所以,他邀請颱灣當時有文采、學養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瞭這套書。
他是用“美”來貫穿全套書,講的是“中國式的美”。
他說:華夏之美,獻給每一個中國人。
其實,中國式的美,可以獻給全世界每一個喜歡中國文化和藝術的人。
《優雅》係列離開傳統的國學視角,拋棄繁瑣的考證或晦澀的理論,力求從美的角度齣發,配閤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齣來。
《優雅》是獻給每一個中國人的,也獻給每一個想瞭解中國文化的人。讓我們在浮躁喧囂的時代裏,重拾優雅生活。
何寄澎,颱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曾任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主任,現任颱灣大學中文係名譽教授、考試院考試委員。並曾任幼獅文化公司總編輯,主持齣版《觀念史大辭典》、《世界文明史》、《幼獅少年百科全書》等經典作品。研究領域包括唐宋散文、現代散文、中國文學史等,著有《唐宋古文新探》、《北宋的古文運動》、《典範的遞承:中國古典詩文論叢》等,並編輯整理瞭颱靜農的《中國文學史》。
曹淑娟,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現任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為捷剋查理大學客座教授、哈佛大學東亞係訪問學者。有《漢賦之寫物言誌傳統》、《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說與實踐》等著作。
第一章 廣土眾民的哀樂——《詩經》
第二章 瀟湘逐客的情愁——楚辭
第三章 帝國辭臣的諷頌——漢賦
第四章 亂世煙塵中的彆調——六朝詩歌
第五章 內歡與飛揚的頓挫雄風——唐詩(一)
第六章 瑰詭與平易的起伏姿采——唐詩(二)
第七章 軟語溫唱與狂詞悲歌——宋詞
李白的繁華與寂寞
唐世飛揚縱態的時代精神,投射在個人身上,突顯著一一獨特有力的身影。其間以橫絕的氣度最先令人驚艷的,該是那“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江上吟》)的李白吧!
麵對李白,仿佛便有颯颯風起,迴蕩在天末遠空,展現飄逸流蕩的美;仿佛也有瀟瀟雨落,敲擊著人間土地,執著於歸嚮人世的追尋。而無論是風起雲飛,還是雨落星沉,無論是飄逸逍遙的神仙風姿,還是縱橫不群的俠士氣概,李白,始終發散著他奔騰飛揚的生命氣息。
相傳李白齣生那夜,其母夢見瞭天際閃耀的長庚星。長庚即金星,一名太白,所以以白為名,太白為字,好像這齣生便結閤瞭天上人間的性格,以後不可避免地要在兩極之間擺動瞭。他的先世為隴西成紀人,後因犯罪被放逐異域,至唐中宗神龍初年纔潛還蜀地。時李白大約五歲,此後便居於蜀。其父李客“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先人的流徙經驗、異域性格,或許也潛在地影響著他。而李白幼時見老婆婆鐵杵磨成綉花針的傳說,應是一種象徵,為李白過於跳脫的生命注入一份人間的執著。成長後的李白同時展露瞭他壯麗的神仙性與人間性。二十歲開始漫遊四川各地,五年後更“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天真爛漫地揮霍著生命與錢財,熱切地投入陌生的中原社會,自雲“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在安陸娶前宰相許圉師之孫女,並南遊江湘洞庭,東至山東兗州,東北至洛陽、太原,作韆裏壯遊。但他仍然保留自己隨時可以抽離的姿態,又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五人共同隱於徂徠山竹溪,酣飲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因道士吳筠推薦,被召入長安。“仰天大笑齣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彆兒童入京》),他意氣洋洋,以為可以揮劍佩印,建立人間的功業。但是,入京三年,不過調筆弄墨,賞花吟詩,失望中對唐朝政局、社會現實有瞭較深切的認識。上疏求放後,他在洛陽逢遇杜甫,論交同遊,數月光景成為文學史上韆鞦佳話。此後十年漫遊,生活日漸窘迫,遊俠的色彩漸轉為遊仙,而飛揚豪邁如昔,歲月的磨煉使他在“揮斥幽憤”(《暮春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的創作中有瞭更巨幅的擺蕩起伏。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起,李白在“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的感慨中,參加瞭永王李號召抗戰的軍幕。永王兵敗,白亦下獄潯陽,不久流放夜郎。次年遇赦,往依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寶應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卒,結束瞭自己繁華而寂寞的一生。
說李白繁華,因他曾酣暢飛揚地展露一己的生命性情;說他寂寞,因他在人間世的追尋始終難得相應。
中國文化曾經使古典的中國輝煌,而在現在乃至未來的中國,也必然繼續具有曆久彌新的意義。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優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長久以來竟日趨衰落而黯然無光?是因為人們的輕視與漠視嗎?還是由於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經過不斷的思索、再思索,我們終於獲得一個結論。我們認為,中國文化所以漸趨黯淡,是因為從沒有人配閤著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給廣大的群眾。
人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既然無從認識,也無從瞭解,又如何能奢談賞愛與肯定?今天中國文化之所以被輕視、漠視,基本而關鍵的因素正在於此!
知之則當行之,由是我們勇敢地齣發瞭。畢竟,在今天,我們不愁沒有文筆優美的專傢學者,不愁沒有設計優良的美術人纔,更不愁沒有印刷精美的印刷公司;一切都無虞,所欠的隻是“東風”——那雙策劃、推動整個工作的手而已。以文化為職誌的我們,理應來扮演這個角色的!我們戰戰兢兢地構思著。中國文化的內涵如此遼闊,包蘊萬有,思想、文學、藝術、科技、人物、生活……無一不在其中,我們應怎樣日積月纍而卒底於完整的呈現呢?我們惶恐地思索著。最後,東坡的話給瞭我們堅定的啓示:“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有一天,當我們自覺成績還滿意時,我們或許會停下腳來歇息歇息;而在此之前,我們恒將竭盡心力、無止境地耕耘下去。一步一蓮花,我們深自期許著,也有著充分的信心,呈現在您麵前的每一本書,都將令您另眼相看,覺得“的確與眾不同”。
人要有名字,有意義的工作也要有名字,我們就叫他作“華夏之美”。
“華夏之美”是獻給每一個中國人的。
說實話,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些不知所措,感覺自己像是被扔進瞭一片濃霧彌漫的森林,四周都是模糊不清的輪廓和若有似無的聲響。這種晦澀感並非貶義,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作者似乎完全不為取悅讀者而寫作,他/她更像是在進行一場純粹的、近乎偏執的自我對話,然後無意中邀請我們旁聽。某些詩篇的節奏感極為強烈,讀起來有一種古老的詠嘆調的韻律,那種韻腳的錯落和句子的斷裂,營造齣一種在懸崖邊徘徊的緊張感。有一篇關於“藍色緘默”的段落,那色彩的描摹,那種將無聲具象化的手法,簡直是神來之筆,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在海邊看到的那種深邃到令人窒息的幽藍。這本書對“噪音”與“靜默”的辨析尤其深刻,它讓我們反思在充斥著信息洪流的時代,真正的“吟唱”是如何被淹沒,又是如何以一種更隱秘的方式存在的。它更像是一份需要翻譯的手稿,但翻譯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重生的冒險。
評分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強烈的“空間感”。作者似乎不隻是在書寫時間,更是在雕刻空間。那些詩句裏充滿瞭高聳的牆壁、狹窄的走廊、被遺忘的天井,甚至是抽象的、無法進入的維度。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個由語言搭建的立體迷宮中穿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轉角會麵對一個令人窒息的封閉空間,還是一個豁然開朗的廣闊視野。尤其是幾篇以城市邊緣和建築廢墟為背景的作品,那種光綫被幾何形狀切割後投射在地上的效果,被描繪得淋灕盡緻,甚至能讓人聯想到特定的氣味——潮濕的混凝土和被遺忘的金屬味。這本書教會我,詩歌不一定非得是情感的宣泄,它也可以是一種精準的測繪工具,用來標記齣我們內心世界中那些不易察覺的角落和結構。這是一次智力與感官的雙重遠徵,令人心滿意足。
評分與其他流行的抒情詩集相比,《優雅05 詩歌在唱什麼》顯得如此“異類”且“硬核”。它仿佛拒絕瞭所有關於“美”的既定標準,轉而探究那些被主流審美所摒棄的、粗糲的、甚至有些“醜陋”的角落。書中反復齣現的關於“銹蝕”、“裂痕”、“灰塵”的意象,構建瞭一個獨特的工業美學或後現代廢墟景觀。我記得有幾頁完全是由極短的、句首大寫的詞語組成的,讀起來像是一種儀式性的咒語,充滿瞭原始的力量,讓人感到一種被某種古老律法約束的感覺。這種對結構和形式的顛覆,對於習慣瞭傳統格律詩的讀者來說,或許會是一個挑戰,但對於尋求突破的探索者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讓我意識到,詩歌的邊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得多,隻要意圖足夠純粹,即便是最不和諧的聲音,也能被納入到宏大的“吟唱”之中。
評分這本《優雅05 詩歌在唱什麼》簡直就是一場文字的盛宴,讓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初讀之時,我被那些奇特的意象和跳躍的思維所吸引,仿佛被引領進一個全新的世界。作者對於語言的駕馭能力令人驚嘆,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詞語,經過他/她的妙手組閤,竟然迸發齣驚人的火花,構建齣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意境。我尤其喜歡其中幾首探討時間流逝與記憶消散的作品,它們沒有直白地訴說悲傷,而是用一種近乎禪意的口吻,描繪齣光影變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讓人在寜靜中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哲思。這本書不是那種能一口氣讀完的快餐文學,它需要你放慢腳步,細細咀嚼每一個詞語背後的韻味和張力。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和解讀的可能性,就像是在迷宮中不斷發現新的通道。這種耐人尋味的特質,使得它在眾多詩集中脫穎而齣,成為我書架上值得反復摩挲的珍寶。它挑戰瞭傳統的敘事結構,以一種近乎碎片化的方式,卻最終拼湊齣瞭一個完整而又迷離的精神圖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其實也很有意思,那種低飽和度的封麵和內頁排版,似乎在呼應著詩歌本身那種內斂而剋製的情感錶達。我欣賞作者對於“日常”的解構能力。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經過他/她的筆觸,瞬間被剝去瞭習以為常的外衣,露齣瞭其下令人心驚的本質。比如,關於“廚房裏的一把舊椅子”的描寫,那種對物件的擬人化處理,賦予瞭它們漫長而無言的生命史,讓我對身邊觸手可及的物件産生瞭全新的敬畏。這本書的整體基調偏嚮於一種冷靜的觀察,沒有歇斯底裏的控訴或熱烈的贊美,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者,以一種略帶疏離的視角,記錄著世間萬物的無常。這種節製感反而帶來瞭巨大的情感衝擊力,因為它迫使讀者自己去填補那些留白之處,讓閱讀變成瞭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參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讀完後,我的內心像被清洗過一般,帶著一絲涼爽的空寂。
評分不錯,推薦,不錯,推薦,不錯,推薦,不錯,推薦,~
評分拓展知識麵,瞭解古典中國的文化和藝術,很平易近人
評分王耀庭先生書畫導論入門性作品,很棒
評分一如既往的相信京東,非常滿意
評分您的成長值為236907
評分王耀庭先生書畫導論入門性作品,很棒
評分書是正版,物流也很快。
評分颱灣剛齣的一套書,在書店看到的,覺得不錯,那就買瞭,給孩子學習
評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