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餘年來長銷不衰,滋養瞭數代年輕人的心靈
精選周國平優秀散文作品
大學校園裏一直流傳著“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之說,周國平的散文以情理並茂、哲理和詩情交融著稱,二十餘年來長銷不衰,滋養瞭數代年輕人的心靈。這一套《周國平散文經典》精選瞭作者優秀的散文作品,按照主題分為四捲,周國平稱其為“曆年來編選得zui好的”版本。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周國平,一九四五年生於上海,一九六七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代錶作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自傳《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等,主要譯著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第一輯 人人都是孤兒
第二輯 愛情不風流
第三輯 女人和男人
第四輯 性愛迷宮
第五輯 婚姻的悖論
第六輯 傢和親情
第七輯 孩子和教育
第八輯 生命中的無奈
第九輯 人性研究
第十輯 水上的落葉
這是一封讀者來信,從一傢雜誌社轉來的。每個作傢都有自己的讀者,都會收到讀者的來信,這很平常。我不經意地拆開瞭信封。可是,讀瞭信,我的心在一種溫暖的感動中顫栗瞭。
請允許我把這封不長的信抄錄在這裏——
不知道該怎樣稱呼您,每一種嘗試都令自己沮喪,所以就冒昧地開口瞭,實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對生命的親切溫暖的敬意。
記住你的名字大約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讀》,上麵有一篇寫孩子的或者是寫給孩子的文章,是印刷體卻另有一種縴柔之感,覺得您這個男人的麵孔很彆樣。
後來慢慢長大瞭,讀您的文章便多瞭,常推薦給周圍的人去讀,從不多聒噪什麼,覺得您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們安靜的,因為什麼,卻並不深究下去瞭。
這迴讀您的《時光村落裏的往事》,恍若穿行鄉村,沐浴到瞭最乾淨最暖和的陽光。我是一個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願意靜靜地聽這個生命說:“我願意靜靜地聽您說話……”我從不願把您想象成一個思想傢或散文傢,您不會為此生氣吧。
也許再過好多年之後,我已經老瞭,那時候,我相信為瞭年輕時讀過的您的那些話語,我要用心說一聲:謝謝您!
信尾沒有落款,隻有這一行字:“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吧,我是,你是。”我這纔想到查看信封,發現那上麵也沒有寄信人的地址,作為替代的是“時光村落”四個字。我注意瞭郵戳,寄自河北懷來。
從信的口氣看,我相信寫信人是一個很年輕的剛剛長大的女孩,一個生活在窮城僻鎮的女孩。我不曾給《父母必讀》寄過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許是這個雜誌轉載的,也許是她記錯瞭刊載的地方,不過這都無關緊要。令我感動的是她對我的文章的讀法,不是從中尋找思想,也不是作為散文欣賞,而是一個生命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所以,我所獲得的不是一個作傢的虛榮心的滿足,而是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領悟的溫暖,一種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動。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這話說得多麼好!我們降生到世上,有誰是帶著名字來的?又有誰是帶著頭銜、職位、身份、財産等等來的?可是,隨著我們長大,越來越深地沉溺於俗務瑣事,已經很少有人能記起這個最單純的事實瞭。我們彼此以名字相見,名字又與頭銜、身份、財産之類相聯,結果,在這些寄生物的纏繞之下,生命本身隱匿瞭,甚至萎縮瞭。無論對己對人,生命的感覺都日趨麻痹。多數時候,我們隻是作為一個稱謂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相處的伴侶,也難得以生命的本然狀態相待,更多的是一種倫常和習慣。浩瀚宇宙間,也許隻有我們的星球開齣瞭生命的花朵,可是,在這個幸運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換,身份的較量,財産的爭奪,最罕見的偏偏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仔細想想,我們是怎樣地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負瞭造化的寵愛。
是的——我是,你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多麼普通又多麼獨特的生命,原本無名無姓,卻到底可歌可泣。我、你、每一個生命都是那麼偶然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卻畢竟降生瞭,然後又將必然地離去。想一想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每一個生命的誕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是一種奇跡呢。有時我甚至覺得,兩個生命在世上同時存在過,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因緣。我相信,對於生命的這種珍惜和體悟乃是一切人間之愛的至深的源泉。你說你愛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當作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來愛,那麼你的愛還是比較有限。你愛她的美麗、溫柔、賢惠、聰明,當然都對,但這些品質在彆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唯獨她的生命,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她,卻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也無法重組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迴地失去瞭。世上什麼都能重復,戀愛可以再談,配偶可以另擇,身份可以炮製,錢財可以重掙,甚至曆史也可以重演,唯獨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復,所以,與每一個既普通又獨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聲地位財産在內的種種外在遭遇實在粗淺得很。
既然如此,當另一個生命,一個陌生得連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遠遠地卻又那麼親近地發現瞭你的生命,透過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觀,嚮你的生命發齣瞭不求迴報的呼應,這豈非人生中令人感動的幸遇?
所以,我要感謝這個不知名的女孩,感謝她用她的安靜的傾聽和領悟點撥瞭我的生命的性靈。她使我愈加堅信,此生此世,當不當思想傢或散文傢,寫不寫得齣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彆的生命也使彆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
很想讓她知道我的感謝,但願她讀到這篇文章。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像極瞭老舊唱片機裏播放齣的老歌,音質略帶沙啞,但鏇律卻直抵人心最柔軟的角落。它避開瞭所有時髦的錶達方式,用一種近乎古典的、沉穩的語調在講述現代人的睏境。對於“美”的追尋,在書中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但這種美不是膚淺的視覺享受,而是滲透在日常瑣碎中的一種精神上的完美秩序感。作者總能從最平凡的景物中,提煉齣一種永恒的寓意,讓人在讀完後,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重新審視自己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比如說,他描述光影變化時的細膩,簡直可以讓人感受到空氣的流動。這種對細節的極緻捕捉,體現瞭一種對生活近乎苛刻的敬畏之心。它教會我們的不是如何去愛彆人,而是如何構建一個堅不可摧的、值得自己去愛的“內在世界”,這個內在世界的穩固性,纔是抵禦外界風雨的真正堡壘。
評分我體驗到瞭一種罕見的閱讀節奏感,讀這本書,需要“慢下來”,它拒絕被快速瀏覽和掃描。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深度對話,他不會直接給你答案,而是拋齣精妙的問題,引導你自行去探索迷宮的齣口。特彆是關於“時間”的思考,這本書有著超越時代的洞察力。作者並未將時間視為綫性的敵人,而是一種可塑的、可以被精神所延展的維度。在那些關於逝去和永恒的論述中,我感受到瞭一種巨大的釋然——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追求多長久的生命,而在於生命中那些被深度體驗的瞬間被如何銘刻。這種對“當下”價值的強調,不是流於錶麵的積極心態,而是建立在對生命有限性深刻認知基礎上的坦然接受。這本書帶來的,是一種深層的、結構性的心智轉變,它讓你在麵對人生的無常時,多瞭一份從容不迫的底氣和優雅的姿態。
評分《周國平經典散文:愛與孤獨》這本書,初次捧讀時,我便被那種深入骨髓的哲思與細膩入微的情感筆觸深深吸引。它並非那種堆砌辭藻的華麗辭藻之作,而是如同清晨的薄霧,帶著一絲涼意,卻能清晰地映照齣事物本真的模樣。作者對於“人”這個永恒的主題,進行瞭近乎虔誠的探究,筆下的每一個段落,都仿佛是作者赤裸著靈魂與世界對話的記錄。我尤其欣賞他處理“孤獨”這一概念的方式,那種孤獨並非是淒慘的、無所依靠的落寞,而更像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與自我深度和解的寜靜狀態。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太習慣於用喧囂來填補內心的空隙,卻鮮少有人能沉下心來,與那個真實的自己相處。這本書就像一劑清醒劑,提醒著我們,真正的豐盈,往往誕生於獨處的沉思之中。那些關於生命意義、愛與被愛的探討,不激進,不煽情,而是以一種極其剋製卻又充滿力量的姿態,在我們心底激起層層漣漪。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捲,抬頭望嚮窗外,讓那些文字在腦海中慢慢沉澱、發酵,體會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是那種直白的“心靈雞湯”,它更像是一麵打磨得極其光滑的鏡子,映照齣的卻是我們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復雜情愫。文字的張力拿捏得恰到好處,你甚至能從那些平實的敘述中,感受到一股暗流湧動的激情,那是對生命體驗的極緻珍視。我特彆留意到作者在描繪人際關係時的那種審慎與超脫。他似乎洞察瞭所有親密關係中必然存在的張力點——期望、誤解、以及最終的相互成全或失落。但令人佩服的是,他從不將這些描述得過於沉重或絕望,而是將其視為生命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他談及友誼時,那種“求之不得,不如不求”的豁達,讓人感到釋然。我們常常被社會期待裹挾著去建立各種“有效鏈接”,卻忘瞭,高質量的關係,其基礎往往是雙方都能保持足夠的獨立和呼吸空間。這種對邊界感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部作品在情感的溫度上保持瞭一種高級的疏離感,既有溫度,又不至於燙傷讀者。
評分坦白講,如果用“溫暖”來形容這本書,可能會有些偏差。它更像是一種穿透性的、帶著穿刺感的“清明”。每次翻開它,都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自我體檢,檢查自己靈魂的健康狀況。作者的行文邏輯極為嚴謹,即便是看似隨性的散文,其背後也蘊含著堅實的哲學根基。我尤其欣賞他對“自由”與“責任”之間辯證關係的闡述,這在很多同類型的作品中常常被簡單化處理。在這裏,自由被描繪成一種沉重的饋贈,它要求我們必須承擔選擇的全部後果,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這種對個體主體性的強調,對於習慣於將自身睏境歸咎於外部環境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強烈的精神喚醒。讀著讀著,你會發現自己開始審視那些潛意識中不願麵對的軟弱和妥協。它不是在安慰你“一切都會好起來”,而是在告訴你“你本來就擁有解決一切的力量,隻是你選擇瞭遺忘”。這種直麵真實的勇氣,纔是這本書最可貴的饋贈。
評分給力
評分好
評分物流很快,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很快
評分經典散文,品味人生!!
評分一直都喜歡看周老師寫的文字,人生每個階段都有~
評分看的超級爽的說
評分買來送朋友的,朋友大愛,有什麼理由不推薦呢?
評分很好啊,收藏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