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通史·第三卷 中国汉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6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三卷 中国汉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6世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道儒,李利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02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68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5
字数:64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首先,它是国内外学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显中国佛教主体性又彰显世界佛教多样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着明确问题意识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显佛教和平精神和价值导向的世界佛教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一、汉代佛教。汉代社会与佛教、从西域到内地的初传、汉末佛教快速发展、安世高的传教与译经、支娄迦谶的译经。
  二、三国时期佛教。魏国佛教、吴国佛教。
  三、西晋佛教。西晋社会与佛教、西晋译经概述、竺法护的译经事业。
  四、东晋北方佛教。东晋北方社会与佛教、佛图澄传教及其成效、道安生平与多方面贡献、鸠摩罗什及其经典翻译。
  五、东晋时期南方佛教。东晋社会与佛教、士族的护佛奉法观、庐山慧远及其僧团、佛陀跋陀罗与《华严经》、法显与晋宋时期求法活动。
  六、北朝佛教。北朝时期佛教的输入、北朝官方对佛教态度的演变、北朝时期佛教在各阶层的传播、北朝佛教的社会化趋向、北朝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涉、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
  七、南朝佛教。域外佛教向南朝的输入、南朝的政教关系、 梁武帝主导下的佛教变革等等。
  八、佛教的南北交流与广泛传播。南北方的政治关系与文化交往、南北方佛教的交往与不同发展趋向、佛教义学的兴起及其南北传播、佛教信仰的兴起与传播。
  
  
  

作者简介

  魏道儒,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华严宗通史》、《中华佛教史·宋元明清卷》、《宋代禅宗文化》、《禅宗无门关》、《佛教史话》、《坛经译注》等,合著有《中国禅宗通史》、《佛教史》、《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等,合译有《早期佛教与基督教》、《宗教生活论》等。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汉代佛教 第一节 汉代社会与佛教 一 经略西域与佛教入华 二 独尊儒术与“三玄” 三 生死观念与轮回解脱 第二节 从西域到内地的初传 一 龟兹和于阗佛教 二 初传汉地的史实与意义 三 汉明帝时期的佛教 第三节 汉末佛教的快速发展 一 汉桓帝与信仰格局的演变 二 寺院与佛教社会普及 三 汉代译经综览 第四节 安世高的传教与译经 一 传教事迹与意义 二 译经概述 三 《阴持入经》与小乘教义 四 《安般守意经》及其影响 第五节 支娄迦谶的大乘译籍 一 译经概述 二 《道行经》与大乘佛教的共性 三 《般舟三昧经》与西方净土信仰 四 《兜沙经》华严学说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三国时期佛教 第一节 魏国佛教 一 魏国社会与佛教 二 佛经翻译概述 三 朱士行西行求经 第二节 吴国佛教 一 《法句经》与翻译理论 二 支谦传教与译经 三 康僧会传教与译经 第三章 西晋佛教 第一节 西晋社会与佛教 一 佛教多途径社会普及 二 关于因果报应的讨论 三 传教弘法名僧诸相 第二节 西晋译经概述 一 洛阳的安法钦、法力、法炬 二 陈留的竺叔兰、无罗叉 三 广州的彊梁娄至 四 长安的帛法祖、支法度、若罗严、聂承远、聂道真 第三节 竺法护的译经事业 一 生平事迹与译经概述 二 华严类译籍剖析 第四章 东晋时期北方佛教 第一节 东晋北方社会与佛教 一 石虎与后赵佛教 二 苻坚与前秦佛教 三 姚兴与后秦佛教 四 佛教艺术的初期发展 …… 第五章 东晋时期南方佛教 第六章 北朝佛教 第七章 南朝佛教 第八章 佛教的南北交流与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unll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价格好贵,价格好贵。重复两次,是为了强调。虽然比较厚。这套书是项目成果,价值估计要打个折扣,呵呵。大家都懂得。

评分

非常好的书,发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

 由于地理总志具有“明天下,察郡邑,振纪纲,固社稷”的功能,汉晋以来历朝历代官修、私撰了众多地理书。据统计,汉唐地理总志约200种,遗憾的是,除汉唐正史中的九种地理志外,其余均因历代兵燹战火和保管不善遭到毁坏散佚。南宋郑樵曾惋叹“自汉以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本书作者陆续从史注、地志、类书、文集中辑录失传的69种汉唐地理总志,佚文约50万字。其中20余种佚志为历代未被著录、前人未曾辑录者。如《魏书郡国志》、唐《地理志》等。另有前人已经辑佚但有所缺失者,本书予以补辑,如贺次君的《括地志辑校》、缪荃孙的《元和郡县志逸文阙卷》等。所辑佚文多为各地的建置沿革、城邑变迁、文化遗产与山川物产等,对当今研究历史地理、编修地方志有直接的现实使用价值。

评分

为了创造圆明园,曾耗尽了多少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建筑物,是为了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等了好久,这一次终于买到了,太高兴了。读书可以明智,多读书,视野也开阔。

评分

很厚重的一本书,社科院出品实属优品。这是系列书丛的第一册,很厚实,详细介绍了印度本土起源到7世纪间的历史进程。

评分

这套书定价太高了吧,内容没有什么不同的,写作中规中矩,材料也没什么新发现的材料,我就搞不懂,为什么这么贵!

评分

史料丰富,学术性强,对了解中国佛教的发展很有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