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画老北京360行

烟画老北京360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德生,苑焕乔 著
图书标签:
  • 老北京
  • 民俗
  • 传统手艺
  • 市井生活
  • 文化遗产
  • 历史
  • 摄影
  • 怀旧
  • 北京文化
  • 烟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59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83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学丛书·流影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14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烟画老北京360行》:一套北京学丛书。有浓烈的地方文化特色。

内容简介

  《烟画老北京360行》的绝大部分图画是笔者个人的收藏,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中的图画是清代末年日本和英美烟草公司在华出品发行的香烟画片,其中绝大部分出自清代著名民俗画家吴友如之手,生动地描绘了彼时中国民间市井百业的生存和平民生活的状况,在摄影术尚未介入的情况下,这些作品具有特殊的图史作用。因这些作品是1902-1911年间的出品,目前存世极少,笔者收藏的近三百帧,已属硕果仅存了。笔者为求全豹,从美国和日本的博物馆搜求了数帧,方成就如此。下部书的图画多见于民国时期,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烟草公司设计出品,虽然有些庞杂,但亦属凤毛麟角,得之不易。全书共集得烟画560帧。
  《烟画老北京360行》采用一图、一诗、一注的形式编就,集得清末民初及近代诗人所作《竹枝词》《歌谣》等,计560首,这些作品均以通俗易懂的口语描述了市廛生活,也是难得一睹的集成,同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李德生,籍贯北京,现旅居加拿大,系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研究员,致力于东方民俗文化、烟文化和中国戏剧、中国书法之研究。 苑焕乔,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北京历史文化、文化遗产研究。

目录

目 录


写在前面的话/6

序/12

烟画“三百六十
行”/15

衣/26

采桑/27
绸缎庄/28
刺绣/29
轧棉花/30
弹棉套/31
棉絮店/32
纺棉线/33
绕线轴/34
卖线/35
染工/36
漂工/37

裁缝/38
成衣铺/39
织补店/40
刷染店/41
缝穷/42
卖绒花首饰/43
卖瓜皮小帽/44
卖毡帽/45
鞋铺/46
皮匠/47
缝袜子/48

食/49

耕地/50
牧牛童/51
割稻/52
舂米/53
牵砻/54
卖山野菜/55

卖鲜藕/56
卖肥藕/57
肉杠/58
屠夫/59
卖鸡蛋/60
卖雄鸡/61
卖雏鸡/62
卖鸭子/63
猎户/64
放鹰/65
渔人/66
叉鱼/67
扎蛤蟆/68
卖水鱼/69
海味铺/70
送外卖/71
包饭作/72
火锅/73
大师傅/74

008




油坊/75
磨麻油/76
官盐店/77
私盐担/78
油炸豆腐泡/79
卖甑儿糕/80
挑子凉粉/81
冰镇酸梅汤/82
冰镇薄荷水/83
水夫/84
糖炒栗子/85
素馅包子/86
卖茶叶蛋/87
卖煮玉米/88
炸豆腐/89
凉拌面/90
豆腐担/91
卖艾窝窝/92
卖雪花酪/93

卖烤白薯/94
卖油郎/95
卤煮火烧/96
打年糕/97
卖年糕/98
卖糕饼/99
换馍做酱/100
卖硬面饽饽/101
卖金糕/102
刮条凉粉/103
卖粽子/104
卖麻花/105
卖猪头肉/106
烤羊肉/107
年糕摊/108
茶摊/109
猜枚卖果/110
卖芭蕉/111
热白果/112

卖雪花梨/113
卖山果/114
剥核桃仁/115
卖香瓜/116
卖红李/117
卖花生/118
卖半空的/119
卖西瓜/120
冰糖葫芦/121
卖甜秫/122
卖芝麻糖/123
抽签卖糖/124
卖糖球/125
转糖摊/126
熬梨膏糖/127
卖梨膏糖/128

住/129

樵夫/130


圆木匠/131
斜木匠/132
木匠/133
箍桶匠/134
打竹帘/135
做笼屉/136
编竹凉席/137
山货挑儿/138
拾刨花/139
制团扇/140
卖刨花碱/141
编竹篮/142
炭铺/143
雕花匠/144
油漆匠/145
制匾/146
绳匠/147
绳子铺/148
卖苫盖/149
卖蒲扇/150
卖羽扇/151
草暖套/152
卖掸子/153
卖蒲艾/154
卖枕头/155
卖灯草/156
锔碗匠/157
锔大缸/158
瓷器担/159
石匠/160
铁匠/161
锡匠/162
补锅/163

打锉刀/164
磨剪子/165
修钟表/166
点街灯/167
灯笼作/168
烛坊/169
卖灯笼/170
电工/171
捎书人/172
卖火绳盘儿香/173
套狗/174
清洁夫/175
卖耗子药/176
修马路/177
洒水车/178
换取灯儿/179
拣烂纸/180
打鼓儿/181
换胰子的/182
收锅底灰的/183
更夫/184
保镖/185
税丁/186
华捕/187

行/188

排子车/189
轿夫/190
黄包车/191
搬运工/192
挑夫/193
钉马掌/194
马贩子/195

娱/196

教女乐/197
摔跤/198
变戏法/199
蹬技/200
耍盘子/201
耍狮子/202
耍猴儿/203
顶技/204
耍猴女/205
耍叉/206
卖武艺/207
莲花落/208
打霸王鞭/209
来一段/210
唱书/211
洋人照相/212
照相馆/213
西洋镜/214
耍骨骨丢/215
卖洞箫/216
班鼓/217
小堂茗/218
卖弹弓/219
粘知了/220
卖耍活的/221
卖小金鱼/222
卖蛐蛐/223
闲儿/224
捏面人/225
卖降魔杵/226
吹糖人/227
卖鲜花儿/228


卖盆栽/229
卖南天竹/230
兰花挑子/231
卖宠物/232

艺/233

塾师/234
雕版/235
折书页/236
订书/237
卖书/238
宣告白/239
卖报/240
卖朝报/241
卖小轿/242
制笔社/243
糊锦匣/244
打珠眼儿/245
铁画/246
卖风筝/247
卖春宫/248
裱画/249
熟绢/250
裱镜芯/251
锯象牙/252
刻瓷/253
印年画/254
写大字/255
卖碑帖/256
卖考篮/257
卖眼镜/258

杂/259

三行/260
奶妈/261
画喜神/262
塑佛像/263
扯瓮子/264
关亡/265
老道卖剑/266
唱经卷/267
打锡箔/268
折纸锞/269
香烛铺/270
牵香/271
香烛摊/272
卖凉烟/273
鼻烟铺/274
烟袋铺/275
敬水烟/276
碾玉烟袋嘴/277
制麻雀牌/278
摆棋局/279
卖跌打丸的/280
卖塔儿糖/281
卖虎骨/282
稳婆/283
游医/284
祝由治病/285
卖假药的/286
拆字/287
女先生/288
张天师/289
瞎子算命/290
相面/291

澡堂子/292
卖耳挖勺的/293
取耳/294
插戴婆/295
叫街的/296
耍长虫的/297
要饭的/298
勒脖儿/299
销贼赃的/300
妓女/301
鸨母/302
小押/303
卖烟枪/304
买福寿膏/305
收大烟灰/306
卖白粉的/307

参考文献/308

后记/309

前言/序言







烟画老北京360行 追忆京城旧梦,品味市井百态 《烟画老北京360行》并非一部关于现代都市变迁的宏大叙事,它更像是一本封存在老北京胡同深处的影像志,一卷徐徐展开的民俗生活画卷。它将读者的目光从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抽离出来,引向一个早已逝去的、却又鲜活无比的年代——那个由叫卖声、吆喝声、铁匠铺的叮当声交织而成的“老北京”。 这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它对“行”的精微捕捉与深度挖掘。这里的“行”,并非指行业的简单罗列,而是指那个时代社会结构中,构成城市肌理的无数个微观单元。它深入探访了三十六行乃至更多行当的真实面貌,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一次深入现场的田野调查。 一、市井百态的微观记录 本书的叙事视角极为独特,它避开了帝王将相的正史叙述,转而将焦点投向那些在街头巷尾辛勤劳作的普通人。例如,关于“修伞匠”,书中不会仅仅描述他们如何修复伞骨,而是细致描摹了他们在雨天等候生意时的神态,他们手中工具的磨损痕迹,以及他们与顾客之间那份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简短对话。又如“磨刀人”,如何扛着沉重的磨盘穿梭于胡同,那独特的“磨刀喽”声如何成为特定时间段的背景音,以及磨刀石上溅起的火花在昏黄灯光下的景象。 这些描述的精妙之处在于其细节的真实性。作者似乎并未“观察”而是“亲历”了这一切。对于“剃头匠”,书中会详述他工具箱里的十八般兵器——从剃刀、刮胡刀到各种药水,以及他们在小板凳上为顾客修面的专注与利落。对于“卖冰糖葫芦的小贩”,不仅记录了糖霜的晶莹剔透,更描述了糖葫芦在冬季被冻得咯吱作响的口感,以及孩子们围拢时那种几乎要溢出画面的渴望。 二、行业背后的规矩与传承 《烟画老北京360行》的价值,更在于揭示了这些传统行当背后隐藏的“规矩”。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行业绝非一盘散沙,它们有着森严的师徒制度、行会约定和行业黑话。书中对这些“潜规则”的披露,让读者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职业伦理的复杂性。 例如,书中会描绘“相面先生”的行当。他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骨相”与“气色”,以及在给出吉凶判断时,如何权衡利弊,既要维护行业声誉,又要顾及人情世故。又如“药铺的伙计”,他们如何背诵复杂的药材名称、辨别产地真伪,以及在抓药时精确到毫克的动作,这背后体现的是对知识的极度尊重和近乎苛刻的职业操守。 这种对传承的描摹,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行当都具备了独特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一种文化载体的延续。 三、烟火气中的人文关怀 这本书的“烟画”二字,点明了其基调——饱含人情味的、带有怀旧色彩的影像记录。它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任何职业,而是以一种近乎平视的姿态,记录下劳动者的酸甜苦辣。 读者会读到“洋车夫”在寒风中拉客时的喘息声,他们对“回头客”的珍视,以及对一次雨夜生意得来的微薄收入的满足感。也会看到“鸽子放飞人”在清晨仰望天空时,那种与飞禽一同自由翱翔的短暂忘我状态。书中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描绘,如午饭时对付的一碗窝窝头,或是闲暇时在茶馆里的一壶酽茶,都充满了对底层人民坚韧生命力的赞叹。 《烟画老北京360行》是一部饱含温度的文化考古,它用细腻的笔触复原了老北京的“肌理”,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叫卖声、手艺和生活方式,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永恒的定格。它不是教科书,而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可触摸的城市记忆录,适合所有对旧日京城怀有好奇与温情的读者。通过阅读,我们仿佛能闻到煤烟混合着油炸食物的香气,听到那悠长而又充满了生命力的吆喝声,重新体验那个既艰辛又充满人情味的时代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资料搜集和考据上的严谨态度。看得出来,这本书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背后是无数次穿梭于古籍、档案甚至是田间地头的田野调查。每一个细节的描述,无论是某个工具的名称,还是某个行当的规矩,都显得那么精准无误,让人肃然起敬。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是如今很多快餐式文化作品所缺失的。当你读到一些快要失传的技艺的详细描述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抢救性记录的价值。作者就像一位耐心的历史守护者,将那些即将消逝的片段小心翼翼地打捞上来,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让这本书的可靠性和深度大大增加,它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扎根于坚实的历史土壤之上的深度思考。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匠人精神”的重新认识。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时代,阅读这些关于老手艺人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他们对待工作的那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对完美的极致追求,以及那种不计成本、只求问心的态度,让人汗颜。作者笔下的人物,他们可能默默无闻,可能一生清贫,但他们对自己的“行”的投入和坚守,却塑造了那个时代的骨骼和血肉。读完后,我不再仅仅将那些旧行业视为历史的遗迹,而是看作一种精神的财富和人类文明的瑰宝。这本书的价值远超知识的传递,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认真生活的教科书,激励着每一个仍在迷茫中的读者,去找到自己真正该坚守的“行”。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太深厚了,作者的叙事方式简直是一绝。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用了一种非常灵动、富有画面感的笔触,将那些看似枯燥的行业变迁描绘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你仿佛能听到当时店铺里伙计的吆喝声,闻到街边小吃的香气,甚至能感受到那些老手艺人手上老茧的粗粝感。那种叙事节奏的掌控力,简直像是顶级的交响乐指挥家,时而激昂,时而低回,让人完全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尤其是那些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每一个小人物都立体得如同你身边的老邻居,有血有肉,让人感慨万千。这种文字的魅力,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带着温度和灵魂的艺术表达,让人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老照片的质感,一下子就把你拉回了那个年代。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触感,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铜版纸。而且,排版上看得出作者下了不少功夫,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让人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丝毫没有压迫感。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感觉这本书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值得珍藏。特别是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香气,更是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真的能闻到旧时光的味道。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以看出出版方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也让阅读体验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可以说,从拿到手的第一秒起,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籍,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光是欣赏它的外在,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性极强,但又丝毫没有生硬感。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而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切片”和“交叉对比”,将不同行业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独特命运串联起来。这种网状的叙事结构,让读者在阅读某个具体行业的同时,也能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每一次章节的过渡都自然流畅,仿佛是老北京一条条胡同的尽头,总能巧妙地引向下一处风景。这种高级的组织能力,让原本可能显得松散的民间故事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读完一章,你总会带着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急切地想知道下一个行业会揭示出怎样一番天地。

评分

好。。。。。。。。。。

评分

很好,谢谢,喜欢

评分

《烟画老北京360行》采用一图、一诗、一注的形式编就,集得清末民初及近代诗人所作《竹枝词》《歌谣》等,计560首,这些作品均以通俗易懂的口语描述了市廛生活,也是难得一睹的集成,同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的彩色图画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谢谢,喜欢

评分

《烟画老北京360行》采用一图、一诗、一注的形式编就,集得清末民初及近代诗人所作《竹枝词》《歌谣》等,计560首,这些作品均以通俗易懂的口语描述了市廛生活,也是难得一睹的集成,同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评分

泸州老窖52度浓香型k6整泸州老窖5泸州老窖52度浓香型k6整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整箱 2度浓香型k6整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整箱 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整箱 泸州老窖52度浓香型k6整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泸泸州老窖52度浓香型k6整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整箱 州老窖52度浓香型k6整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整箱 泸州老窖52泸州老窖52度浓香型k6整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整箱 度浓香型k6整箱特价白酒480ml*6瓶 整箱 整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