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

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宇彬 著
图书标签:
  • 中药
  • 抗肿瘤
  • 药理学
  • 临床医学
  • 中医药
  • 肿瘤学
  • 药物作用
  • 传统医学
  • 中药成分
  • 肿瘤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175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00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81
字数:158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精)》主要以抗肿瘤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为重点内容,辅以肿瘤学基础知识,按照中药名笔画排序,系统阐述抗肿瘤中药的抗肿瘤药理作用和其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将抗肿瘤中药的来源、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一并收入其中,旨在为广大从事抗肿瘤中药基础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同仁提供较为系统、信息量充足、有参考价值、便于查阅的参考资料。

目录

一画
1.一叶蔌
2.一枝黄花
二画
3.七层楼
4.八角莲
5.人参
6.入地金牛
7.了哥王
三画
8.三七
9.三白草
10.三尖杉
11.干姜
12.土贝母
13.土茯苓
14.大黄
15.大蒜
16.小百部
17.山豆根
18.千里光
19.千金子
20.千金藤
21.JlI芎
22.川楝子
23.女贞子
24.马勃
25.马尾连
26.马钱子
27.马鞭草
四画
28.天花粉
29.天胡荽
30.无花果
31.云南美登木
32.木豆
33.木香
34.木蹄
35.木蝴蝶
36.木鳖子
37.五加皮
38.五味子
39.五倍子
40.水蛭
41.水红花子
42.牛心朴子
43.牛蒡子
44.升麻
45.长春花
46.丹参
47.凤尾草
48.巴豆
49.巴戟天
五画
50.甘草
51.甘遂
52.石见穿
53.龙葵
54.北豆根
……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及以上

前言/序言


《病史长河:中医临床千年医案精粹》 本书并非专注于现代药理机制的深入解析,亦非罗列现代肿瘤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相反,它将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潜入中华医学数千年的浩瀚医案长河,撷取其中关于疑难杂症、危重病症的宝贵临床经验。我们从数不尽的古籍经典,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傅青主女科》、《沈氏尊生书》等,以及历代名医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傅山、沈金鳌等人的临床实践中,精心遴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富启示性的医案。 本书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辨证论治的智慧——从古方到验案的传承 溯源经典,精析辨证: 本部分将精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经典病案,详细阐释其辨证思路、用药原则,以及这些古老智慧如何应用于后世的临床实践。例如,我们会深入探讨“太阳病”的不同传变,“少阳病”的枢半表半里之机,以及“阳明病”的里实与虚证的区别。在《金匮要略》部分,则侧重于杂病篇的辨治,如胸痹、心悸、水肿、黄疸、痉病等,通过典型医案展现作者的临证思路。 温病析微,时疫辨治: 结合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选取叶天士、吴鞠通等名家的医案,重点分析温病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理论在实际治疗中的运用。我们将通过这些医案,了解如何根据季节、地域、个体差异,精准辨别温热病的不同阶段,并制定相应的清热、解毒、养阴、扶正等治疗策略,尤其关注瘟疫流行时的辨治经验。 杂病通幽,各科精粹: 广泛选取内、妇、儿、外、五官等各科领域的经典医案。例如,在内科方面,将涉及脾胃病、肝胆病、肾病、肺系疾病等;妇科则重点关注月经不调、带下、胎产等;儿科选取小儿惊风、疳证、麻疹等;外科选取疮疡、跌打损伤等。这些医案将展示中医在治疗各种内、外、妇、儿等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疗效和深刻见解。 第二部分:经验传承与临证启示——名家医案深度解读 大家风范,临证要旨: 本部分将聚焦于近现代中医名家,如名老中医的临证医案。我们不仅呈现医案本身,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其辨证施治的精妙之处,挖掘其用药的独到之处,以及他们对病情演变的精准把握。例如,某位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思路,如何从脾胃虚寒到湿热蕴结的动态辨证;另一位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的经验,如何从肝郁化火到心肾不交的层层剥析。 师承之道,薪火相传: 部分医案将以师徒传承的形式呈现,展现中医知识与临床技艺代代相传的宝贵过程。通过对师父传授经验和徒弟学习、实践的记录,展现中医教育的独特魅力,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治疗能力。 验案撷英,临症化裁: 选取历代医家治疗各种疑难症、危重症的经典验案,特别是那些疗效卓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些案例将展现中医在危急时刻的应变能力,以及在复杂病情下的灵活化裁技巧。我们将强调在辨证基础上,如何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灵活调整方剂组成,做到“法随证变”。 第三部分:中医思维的现代审视——古籍与现实的对话 古今结合,思路拓展: 在展现古老智慧的同时,本部分将尝试以现代医学的视角,对一些经典的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进行审视和思考。并非否定经典,而是尝试理解其背后蕴含的医学逻辑,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背景下的潜在价值。例如,对于“痰湿”的认识,如何与现代医学中的脂质代谢、免疫调节等概念进行潜在的关联性思考。 病案背后,哲学意蕴: 深入挖掘医案中蕴含的中医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等。通过分析医案,展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核心思维模式的深刻内涵。 理论指导,实践升华: 强调学习医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临床实践。本书将鼓励读者在研读医案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提高辨证准确性和处方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本书内容侧重于对历史悠久的中医临床实践进行梳理与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医经典的精髓,领略名家临证的智慧,培养扎实的中医临床思维。读者将在这场跨越千年的医案之旅中,感受到中医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日常工作的抗肿瘤中药书籍。《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非一本仅限于理论探讨的学术专著,而是更注重于实际应用。书中提供的临床案例分析非常详尽,从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脉象,到辨证施治的思路,再到具体的用药处方、剂量以及疗效评估,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我特别看重的是它对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的提及,这对于确保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并给出了一些成功的结合方案,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的医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外,本书对于一些新兴的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也进行了介绍,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排版清晰,文字流畅,即使是阅读量较大的部分,也不会感到疲惫。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理论、实践、案例于一体的宝典,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评分

评价一: 初次拿到这本《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就被其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绝非一本随意拼凑的科普读物。翻开目录,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内容便扑面而来。作者以非常系统的方式,从基础理论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多种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在细胞周期调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精妙之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每一个药材的药理活性成分、炮制方法以及其在体内外的实验研究成果的详细阐述,这使得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为何有效”,而非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书中还列举了大量临床应用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罗列,而是对具体病症、辨证论治、配伍经验以及疗效评估的深入剖析。其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和用药心得的分享,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仿佛与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本书的语言严谨而不失生动,虽然涉及大量专业知识,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类比,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整体而言,这是一部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学术价值于一体的扛鼎之作,对于从事中医药研究、临床实践以及对肿瘤防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

评分

评价五: 我一直认为,对于任何一种疗法,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是至关重要的。《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中医药抗肿瘤原理的探索欲望。它以一种非常科学且系统的方式,剖析了不同抗肿瘤中药的药理活性,比如它们如何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甚至是如何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书中对一些经典验方的解析,让我看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并通过现代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方剂为何有效,其背后的药物配伍和剂量学原理是什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的探讨,它不仅仅给出方药,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为什么这样治疗,背后的辨证逻辑是什么,这对于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清晰,逻辑性强,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药理机制,作者也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可以说,这本书既是对中医药抗肿瘤疗效的有力证明,也是对其中科学内涵的深刻揭示,对于我这样对中医抗癌充满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学习体验。

评分

评价二: 我一直对传统中医药在抗击癌症方面的潜力充满好奇,市面上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打动我的却不多。直到读到《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我才找到了“对味”的读物。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并非空泛地谈论“中药抗癌”,而是将科学的药理研究与切实的临床疗效紧密结合。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抗肿瘤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从分子生物学层面解析其作用机理,让我看到了中医药在对抗肿瘤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书中对不同证型、不同阶段的肿瘤,推荐了相应的代表性中药方剂,并详细解释了药物的配伍原则和加减变化,这些都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非常需要的实用信息。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经典名方的深入解读,不仅分析了药物的君臣佐使,还结合了历代医家临证体会,让读者能体会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并对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阅读起来也感到轻松自如,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插图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

评价四: 当我拿起《抗肿瘤中药药理与临床》这本书时,我预设这可能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前沿性和科学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药方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多种抗肿瘤中药的分子药理机制,例如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等。这种基于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在抗肿瘤领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书中引用的研究数据和文献均来自权威的学术期刊,保证了信息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同时,本书也没有忽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它通过大量鲜活的病例,展示了这些药理作用如何在实际治疗中转化为临床疗效。书中对于中药抗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用药的探讨,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非常欣赏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功底,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科普的广度。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医药抗肿瘤科学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