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针灸取穴图解

袖珍针灸取穴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振泉 著
图书标签:
  • 针灸
  • 穴位
  • 图解
  • 中医
  • 养生
  • 保健
  • 袖珍
  • 医学
  • 健康
  • 穴位图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652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0788
包装:袋装
开本:48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8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经络穴位袖珍图卡,每张图卡正面绘出人体的经络及其上的各穴位,背面是相应穴位的介绍,以及穴位对症的疾病。本图卡采用活页设计,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和查阅经络和穴位。适合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生、按摩师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贺振泉,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经络研究、中医养生、预防保健等工作近2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国虚拟人在经络三维重建的研究”、经络筋膜学说的研究。

目录

骨度分寸法
手太阴肺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
督脉穴
任脉穴
头颈部经外穴
上肢经外穴
下肢经外穴
背部经外穴

前言/序言


《掌上辨症秘录》:实用中医诊断与疗法速查手册 一、 核心定位与读者价值 《掌上辨症秘录》是一本专注于中医基础诊断与常见病症实用疗法的简明手册。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初学者,乃至有一定基础的中医师,提供一个快速、准确、易于理解的辨证施治工具。本书旨在打破传统中医书籍的晦涩难懂,将繁杂的理论化繁为简,聚焦于临床实践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让读者能够迅速掌握辨证要领,并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不同于市面上许多侧重于某一特定疗法(如针灸、中药方剂)的专著,《掌上辨症秘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全科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它涵盖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核心内容,并将这些诊断方法有机地与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及五官科等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相结合。本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每一条辨证要点都直接联系到临床表现,每一项疗法建议都力求简洁有效,方便读者在实际操作中快速参考和应用。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 中医初学者及爱好者: 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医诊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常见病症的中医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学生: 作为课外辅助读物,可以帮助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对临床辨证的理解,提升解题和答题能力。 基层中医师及乡村医生: 在医疗条件相对简陋或需要快速诊治的情况下,本书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参考,帮助他们快速做出初步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希望尝试中医调理的亚健康人群: 能够对自身的一些不适有初步的中医认识,并了解一些基础的养生保健方法,但需强调,本书非医疗指导,任何健康问题仍需咨询专业医师。 二、 内容构成与特色亮点 《掌上辨症秘录》的内容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并融入了大量实用性的创新: 1. 核心诊断基础(四诊合参): 望诊精要: 并非罗列所有望诊细节,而是提炼出最具有辨识度的关键特征,如面色(面色晦暗、面色潮红、面色苍白等)与对应病症(如肝郁、血热、气虚)的联系;舌象(舌质红绛、舌淡苔白、舌苔黄腻等)与脏腑功能失调(如阴虚火旺、脾胃虚寒、湿热内蕴)的对应关系;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眼睛、皮肤、指甲等)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闻诊速览: 重点介绍声音(嘶哑、低微、高亢)、呼吸(气促、哮鸣、喘息)、气味(口臭、汗臭、腐臭)等异常闻之音和气味,并迅速将其与相关病因病机(如风寒侵袭、痰湿阻肺、湿热熏蒸)联系起来。 问诊指南: 围绕患者最常提及的不适,设置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病情,如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寒热的规律;汗出情况;饮食与二便的变化;以及情绪、睡眠等方面的异常,并快速指向可能存在的病证。 切脉入门: 舍弃了繁复的脉象描述,聚焦于最常用的“浮、沉、迟、数、滑、涩”等基础脉象,并简要阐述其在辨证中的意义。例如,浮脉多为表证,沉脉多为里证,迟脉多为寒证,数脉多为热证,滑脉多为痰湿或食滞,涩脉多为血瘀或气滞。 2. 常见病症辨证施治: 本书将病症按常见系统和类别划分,力求结构清晰,方便查阅。 内科杂病: 感冒类: 详细区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以及流感等,并提供针对性的方药和非药物疗法(如艾灸、刮痧)。 咳嗽类: 针对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肺阴虚咳嗽等,提供辨证要点和简便验方。 泄泻便秘类: 区分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肝郁肠燥等,并提供相应的饮食调理和推拿建议。 头痛眩晕类: 结合望闻问切,将头痛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血虚肝郁型等,并给出相应的疏肝、化痰、补血等治疗方向。 失眠健忘类: 辨析心脾两虚、肝郁化火、阴虚火旺等不同证型,提供安神助眠的建议。 胸痹心悸类: 侧重于辨别气滞血瘀、寒凝心脉、痰浊阻滞等常见证型,并提供舒张胸部、温通脉络的方法。 妇科常见病: 月经不调: 详细区分月经先期、后期、量多、量少、痛经等,并针对血虚、气滞、寒凝、湿热等病因进行辨证。 带下异常: 辨别湿热下注、脾虚湿盛、肾虚等证型,并提供清热利湿、健脾益肾的方法。 妊娠呕吐与胎动不安: 侧重于辨别胃寒、肝胃不和、气血不足等,并提供温胃、舒肝、益气养血的思路。 儿科常见病: 小儿感冒发热: 强调区分风寒、风热,并关注咽喉、鼻塞等细节。 小儿厌食积滞: 运用食指推拿等简便手法,结合辨证,帮助改善食欲。 小儿腹泻: 关注寒湿、食滞、脾虚等证型,并提供居家护理建议。 外科及五官科简疾: 疮疡肿痛: 简述初期(红肿热痛)、中期(溃脓)、后期(收口)的辨证差异,并介绍外用药的选用原则。 跌打损伤: 侧重于辨别血瘀、气滞,并介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常用方法。 咽喉肿痛: 区分风热、阴虚,并提供清咽利喉的建议。 耳鸣耳聋: 结合肝肾亏虚、痰浊上扰等证型,提出针对性调理方向。 3. 实用疗法推荐: 本书在提供辨证思路的同时,注重结合多种实用且易于操作的疗法: 中药简方: 甄选经典、安全、有效的复方,并提供单味药的简便用法,例如,针对风寒感冒,推荐葱白、生姜的煮水饮用;针对脾虚泄泻,推荐山药、茯苓的粥品。 非药物疗法: 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推拿按摩: 针对不同病症,提供具体的穴位选择和手法演示(图文结合),如腹部按摩治疗消化不良,头部按摩缓解头痛。 艾灸疗法: 推荐常用穴位(如关元、气海、足三里)及其主治病症,并简述操作方法,如隔姜灸、温灸。 拔罐疗法: 介绍不同部位的拔罐技巧,以及针对风湿痹痛、肌肉酸痛的应用。 刮痧疗法: 示范面部、背部等常见刮痧区域,以及用于感冒、中暑等病症的刮痧方法。 食疗方: 结合时令与证型,提供兼具营养与疗效的食谱,例如,用红枣、桂圆等补益气血,用薏米、冬瓜等祛湿。 4. 辅助参考内容: 常用穴位图解: 精选最常用的30-50个穴位,配以清晰的定位图和主治病症,方便读者快速查找和使用。 简明中医术语解释: 对书中出现的关键中医术语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帮助初学者理解。 辨证思维导图: 用图示化的方式展示常见的辨证思路,如“咳嗽”的辨证流程,“月经不调”的常见证型。 三、 写作风格与装帧设计 《掌上辨症秘录》的语言风格力求通俗、流畅,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在行文中,注重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例如,在介绍一个病症时,会先说明其常见表现,然后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病机,最后给出具体的治疗建议。 本书将大量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诊断部分,会用示意图、照片等来展示典型的舌象、面色等;疗法部分,则会配以清晰的穴位定位图、手法演示图,甚至是简单的动图,以便读者直观理解。 装帧设计上,考虑到本书的“掌上”特性,将采用小开本、轻便的材质,便于携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突出中医的传统韵味,同时又不失现代感。内页排版清晰,重点突出,留有适当的空白,方便读者在阅读时做笔记。 四、 总结 《掌上辨症秘录》不仅是一本中医诊断与疗法的参考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医智慧殿堂的便捷之门。它以实用的视角,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致力于让更多人能够接触、了解并运用中医的精髓。本书的诞生,旨在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注重整体、标本兼顾的健康管理新思路,成为您居家必备的健康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的学习资料。偶然间,我接触到了《袖珍针灸取穴图解》,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首先,它的大小设计非常贴心,可以轻松放进我的随身包里,让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随时翻阅学习。书中的穴位图解更是让我赞不绝口,每一张图都绘制得十分精细,色彩鲜明,穴位的位置、走向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每个穴位的取穴方法描述得非常详细,不仅有文字说明,还配合了生动的比喻和易于理解的口诀,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在自己身上寻找一些穴位,感觉非常准确,很有成就感。而且,这本书的内容组织也非常有条理,从常见穴位到特殊穴位,循序渐进,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针灸知识体系。我还在思考,这本书的作者是否也考虑到了初学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书中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这本书绝对是我学习针灸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好书!我一直对针灸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途径,市面上那些厚重的医学典籍又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发现了这本《袖珍针灸取穴图解》,简直是我的救星!书本的尺寸非常适合随身携带,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午休时间,我都可以随时拿出来翻阅。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图解部分,每一页都配有清晰、精美的穴位图,而且标记得非常准确。我之前总觉得自己记不住穴位的位置,但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轻松多了。它不仅标注了穴位的解剖层次,还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取穴的要领,比如“当站立,屈膝,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取穴”这种描述,非常直观,让我一眼就能明白。而且,书本的排版也很合理,穴位信息和图解紧密结合,不会出现翻来翻去找不到对应图的情况。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在自己身上摸索了一些常见的穴位,感觉非常受用。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在介绍一些特殊穴位时,还附带了相关的注意事项,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读者的负责。我已经推荐给我的好几个朋友了,大家都说太实用了!

评分

作为一名对针灸理论充满好奇的学习者,《袖珍针灸取穴图解》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精炼的文字和高清的穴位图解完美结合,使得复杂晦涩的穴位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穴位取穴要领的精准描述,往往通过几个关键词就能点拨出穴位的关键定位点,结合细致入微的插图,让我能够迅速建立起对穴位在人体上具体位置的直观认识。这本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大小适中,方便携带,让我在工作间隙或者闲暇时光,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针灸书籍,但往往因为图文比例不协调或者描述过于学术化而感到沮丧,而这本书却恰恰解决了这些痛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将最核心的知识传递给我。我还在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是否也融入了一些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技巧,让这些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指导实际操作。总而言之,《袖珍针灸取穴图解》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针灸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作为一名针灸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易读性的书籍。《袖珍针灸取穴图解》彻底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袖珍”设计绝非噱头,而是真正地将海量的穴位信息浓缩在一本可以轻松掌握的书里,这对于经常需要外出学习或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对每一个穴位的介绍都力求详尽,不仅仅是位置的标注,还包括了主治、配穴、操作方法等关键信息。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对取穴方法的细致讲解,往往通过一两句话就能点明关键,结合清晰的插图,即便是一些相对隐蔽或需要特定体位的穴位,也能很快掌握。我曾尝试过一些其他的针灸书籍,但总感觉信息过于碎片化,或者过于专业化,而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从基础到进阶,循序渐进,让人能够构建起完整的穴位知识体系。此外,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迹清晰,图文并茂,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我还在思考,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否也同样出色,毕竟好的纸张和墨水能够让图解更加鲜活。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实用性、易读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值得每一位对针灸感兴趣的朋友拥有。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袖珍针灸取穴图解》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袖珍”这个词往往意味着内容的精简,但我很快就被它所折服。这本书的“袖珍”之处在于它的便携性,而非内容的缩水。每一页都充满了扎实的医学知识,而且讲解的方式非常人性化。我最看重的是它对穴位图的精细程度,很多图谱都做得非常写实,仿佛能触摸到穴位所在之处的皮肤和肌肉。更难得的是,它在描述取穴方法时,非常注重细节,比如会提到“待患者放松后”或者“配合特定的呼吸频率”,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取穴准确性的关键。我一直在尝试着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自我保健中,比如缓解颈椎不适、改善睡眠质量等,发现效果确实不错。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认识并掌握每一个穴位。我还在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是否亲自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验证,才能够如此准确地呈现这些信息。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在介绍一些穴位时,还融入了一些传统医学的理念,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