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首位骑越阿尔卑斯山的女性作家,首位撰写阿尔卑斯山骑行经历的作家,描述细腻,行文活泼,被读者称为“快乐三毛”。 
  20个人,平均年龄60,全是业余骑手;15天时间,骑越200多座高峰,海拔近4000米,全程骑行3000公里。 
  体验阿尔卑斯山周边美丽古老的小镇文化、古堡文化、钟楼文化、教堂文化、奶酷文化、面包文化、啤酒文化、巧克力文化,还有欧洲独特的交通,独特的民楼,独特的工艺品。        
内容简介
     《骑越阿尔卑斯山》一本用骑行的角度呈现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和周边国家风土人情的书籍,书中收录了德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等国风情文化,记述了作者和她的骑行伙伴们骑行中的点点滴滴。这个骑山团有二十个人,平均年纪六十岁,全部是业余摩托车手。十五天时间里,盛林与她的伙伴们在阿尔卑斯山上穿越,平均骑行三千公里,穿越了高山,穿越了生死,也穿越了自我。      
作者简介
     盛林,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日报高级编辑,一个外表文静、内心浪漫的女子。2009年,盛林为爱走天涯,与美国丈夫菲里普携手成就了一段跨国姻缘。赴美七年,盛林体味生活,勤奋写作,已出版《嫁给美国》《洋婆婆在中国》《因为爱,飞往美利坚》等长篇纪实小说。盛林的作品内容真实,描述细腻,行文活泼,被读者称为“快乐三毛”。      
精彩书评
     异国风情,生死挚爱,我们可以从中读到爱与美、亲情与友情、勇气与冒险。故事生动有趣,风景奇伟秀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  
  没有比心更远的路,没有比脚更高的山。这是一段阿尔卑斯山的浪漫与壮举,这是一群“不老骑士”的勇气与冒险。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旭烽      
目录
   序言        001 
作者的话    003 
第一章 美国:梦想 
梦萦阿尔卑斯山   003 
Beach文件       009 
第二章 德国:出征 
奥尔欣格    021 
慕尼黑的光荣   031 
不老骑士   042 
骑行训练   054 
第三章 奥地利:山麓 
进军阿尔卑斯   065 
发夹弯   078 
夜宿鬼宅   090 
第四章 列支敦士登:雨雾 
高山惊魂   101 
暴雨骑行   109 
雾城之巅   120 
第五章 瑞士:雪峰 
我是英雄   131 
美女峰下   151 
文化村     164 
杀人坡     171 
告别雪山   186 
第六章 意大利:石壁 
死了也要骑    201 
铁屁股        215 
鬼子进城      227 
超越自我      249 
第七章 奥地利:绿野 
罗曼蒂克      261 
告别阿尔卑斯  276 
莫扎特故居    290 
第八章 德国:归营 
最后的疯狂    303 
骑士的庆祝    308 
骑山后话   317        
精彩书摘
     梦萦阿尔卑斯山 
  五年前,菲里普跑到西班牙,参加了摩托车旅行。旅行一结束,就跑到中国,来看一个人。看谁?看我。那时,我们正在热恋中。 
  见到我,菲里普说得最多的,就是西班牙之行,他反反复复说:“骑山时,我一边骑一边做梦——林在我背后就好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骑山”这个词,惊讶地问:“骑山?” 
  他拿出照片,照片上他还有一群威武的摩托车手站在山顶上,脚下是陡峭的山路,背后是雪峰瀑布。我们浙江有著名的莫干山、天荒坪,弯弯曲曲像蚯蚓。而他们脚下的山比莫干山、天荒坪还要变态,弯弯曲曲像发丝。 
  忍不住惊叫:“骑这样的山?” 
  他神情无比骄傲:“骑这样的山!” 
  再惊叫:“什么山?” 
  他神情无比得意:“皮利牛死山!” 
  皮利牛死山,英文是Pyrenees,我不知道这座山,也记住不住山名,听上去像牛皮山,就叫它牛皮山吧。 
  那时,我们正在热恋中,虽然我不知道牛皮山,但热恋中的我觉得菲里普太帅了。于是对他说:“你是超人!” 
  超人动情地说:“亲爱的林,跟我去骑山好吗?” 
  我这辈子没骑过摩托车,摸也没摸过,只骑过自行车。我这人一怕高度,二怕速度,山的高度让我害怕,摩托车的速度让我害怕。摩托车骑山?做梦都不敢做的事。但我们正在热恋中,热恋中的女人是无所畏惧的,热血沸腾的。于是想也不想,说:“好,下次骑山,我跟你去!” 
  菲里普高山遇知音,激动得把我举了起来,说:“哈哈,我们俩太一样了!太一样了!” 
  我们根本就不一样,他吃面包,我吃米饭;他高鼻子,我塌鼻子;他骑摩托车,我骑自行车。但我们一样喜欢做梦,这是真的。 
  于是,我们一起畅叙梦想。菲里普说:“我的梦想,是有一天到欧洲去骑越阿尔卑斯山!林,你的梦想呢?你想去哪?” 
  我说:“我的梦想是去瑞士雪山!” 
  他说:“哈哈,太好了,瑞士雪山就是阿尔卑斯山!我们的梦想一样!” 
  我说:“我要在瑞士雪山上,采一朵雪绒花。” 
  他问:“雪绒花?什么花?雪花吗?” 
  我知道雪绒花,是从电影《音乐之声》中,里面有支歌叫《雪绒花》,是我学的第一支英语歌,英语学校的劳拉老师教的,于是唱给他听: 
  Edelweiss,Edelweiss(雪绒花,雪绒花) 
  Everymorningyougreetme(每天清晨你迎接我) 
  Smallandwhite,cleanandbright(美丽清香的小白花) 
  Youlookhappytomeetme(快乐和我相会) 
  Blossomofsnowmayyoubloomandgrow(雪一样开放) 
  Bloomandgrowforever(永远地开放) 
  Edelweiss,Edelweiss(雪绒花,雪绒花) 
  Blessmyhomelandforever(永远保护我的家园) 
  他竟听出了眼泪。他是非常心软的人,他的心经常会为小小的事软掉,软得像红红的柿子。 
  闪着泪花,他说:“亲爱的,我一定带你去骑山,骑瑞士雪山,我一定为你摘一朵雪绒花!” 
  看着他,他有一双看上去很老实的眼睛,含着很老实的微笑。我相信他的话。 
  一晃五年过去了,热恋中的人,早已是热婚中的人。 
  每年我们都谈论我们的骑山梦,每年都没有实现。因为每年我们都要去中国,中国回来,他的休假就没了。然后他上班,我喂鸡。继续做梦。 
  但是今年,机会来了,因为今年春天,我妈妈贺惠姬,我大姐盛秋,从杭州飞来了得州,和我们一起欢欢乐乐度过了整个春天。有一天,我对菲里普说:“亲爱的,妈妈和姐姐来了,今年我们不用回中国了。明年回去。” 
  菲里普听了,眼睛一亮,说:“林,那我们去骑山吧,突突突突骑山!”突突突突是摩托车的声音。 
  “骑山?什么时候去?”我没思想准备,惊讶地看着他。 
  “夏天去!骑阿尔卑斯山!你不是要一朵雪山的雪花吗?我们去摘!”菲里普说。 
  “不是雪花,是雪绒花!”我纠正他。 
  “哈哈老婆,不管什么花,开在雪山上,还是开在天上,骑上去摘给你!”他摇头晃脑,骑过牛皮山的人,就是会吹牛皮,雪绒花有这么好摘吗?摘雪绒花是借口,想骑山才是真的。他五十出头了,一说到摩托车,就变回了热血少年。他少年时,因为玩摩托,不知道摔断过多少次骨头。 
  “但是,记得夏天你有好多预约。”我说的预约,是指医生的预约。在美国,看病得和医生约。菲里普眼睛不好,鼻子不好,血管不好,肠不好,骨头不好,甲状腺不好,皮肤不好,各路医生们追在他屁股后面,要求他复查。今年的复查时间都定在夏天。 
  菲里普听了我的提醒,愣了一下,竟恨恨地说:“我最讨厌医生,我们先骑山,再看医生!” 
  我说:“这样不好,还是先看医生吧。” 
  他说:“先看医生,就错过夏天了!你知道的,只有夏天才能骑雪山!” 
  我马上知道他真实的意思了,他怕查出什么问题,医生不许他骑山。 
  我说:“你身上这么多病,不看医生不吃药,怎么敢去骑山?不要命啦?你敢骑我还不敢坐!” 
  他说:“我怕的就是这件事,身体只会越来越坏,年纪只会越来越大,今年这么好的机会不去,明年又要回中国,再以后,更老更会生病……我们的骑山梦……”说了这话,竟眼睛红了。 
  我说:“先看医生,错过了今年夏天,我们明年夏天去。我宁可不回中国,陪你去骑山!” 
  他说:“不,我宁愿不去骑山,也要回中国看妈妈!” 
  两个人顶牛了。 
  我大声说:“我不去,我怕,骑山太危险了,我有头痛病,太阳晒多了,坐车多了,就要头痛,坐摩托车在山上跑?会痛成什么样?还有,换一个地方我睡不着,吃不下,也拉不出……我不去!” 
  他说:“我保证你不会头痛!保证你拉得出!” 
  我说:“睡觉呢?” 
  他说:“我多亲亲你,你一定睡好!” 
  我向他白白眼。他讨好地说:“林,别担心,你一定会享受骑山的!” 
  意识到我们的谈话调离了正确方向,现在是谈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于是说:“你身体不好,骑着骑着发病了,我们都会死的!” 
  他说:“你不会死的,就是我死一百次,你也不会死的,我向你保证!” 
  这算什么保证,坐在他车后骑山,我们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死一百次,我还能少死一次? 
  我咬紧牙关不松口:“不行,你先看医生,医生说你没事,我们去骑山。这事没商量!” 
  他不作声了,转身去修车。 
  我知道他心里很不服。我得说服他。为了准确、得体并打中要害,我好好准备了一下,在纸上打草稿,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列得清澈如水。我这个人,别看写字还凑合,说话很不溜,容易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或根本就没了逻辑。急了会结巴,急透了就一个字也说不出了。 
  草稿打了一大张,胸有成竹,找老公谈话,他还在修车,身上手上黑乎乎、油腻腻。我站在他面前,很严肃:“亲爱的,请看着我的眼睛,我有重要的话说。” 
  他看着我的眼睛。我也看着他眼睛。他的眼神和五年前一样,很老实。当初,我们在网上相遇,我就是被他这样的老实迷住的,然后热血沸腾,夸下海口,说要跟他去骑山,骑阿尔卑斯山,去摘雪绒花。五年后的今天,我已完全不一样了,我不是那个热恋中的糊涂蛋了。 
  于是,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字咬清楚,说:“亲爱的,好吧,我们去骑山!”天啊,这不是我要说的,可我就是说了! 
  菲里普一把抱住我,眼眶红了:“我爱你,林!” 
  我眼眶也红了:“我也爱你!” 
  我身上脸上也黑乎乎,油腻腻了。 
  骑山,准确说,骑阿尔卑斯山的决定,在我们这个黑乎乎,油腻腻的拥抱后,坚定不移地做下了。他是对的,医生最讨厌了,为什么不逃出去,先完成骑行?再来看医生?不就倒了个次序。也许这么倒了一倒,对我对菲里普,都有很重要的意味呢?至于意味什么,我不知道,明天的事,谁知道。知道的是,今天想做的事,别等到明天。 
  那时我妈咪和姐姐还在,有一天吃晚饭,我对她们说:“老妈老姐,我和菲里普决定了,今年夏天去欧洲旅游。” 
  她们一听,都叫好。老妈说:“好啊,应该趁年轻出去玩玩!” 
  我说:“我们参加摩托车旅行呢。” 
  老姐说:“哇,好刺激!”前不久菲里普带她去骑了一次摩托车,速度骑到120码,她回来直叫:“爽啊爽!”这个姐姐和我相反,喜欢速度,不怕高度,和我不像同一个娘生的。 
  我进一步说:“去骑阿尔卑斯山。” 
  老妈一听急了,说:“这么高的山,骑上去?太危险了,你们都这把年纪了!” 
  刚才她还说我们年纪轻轻的,现在说我们一把年纪了。 
  我说:“妈,骑越阿尔卑斯山是我和菲里普早就有的梦想。他担心年纪越来越大,病越来越多,哪一天骑不了车了,就永远去不了阿尔卑斯山了,所以……” 
  菲里普在一边听,察言观色,察出了老妈的担心,笑嘻嘻对老妈说:“妈妈,相信我,我们一定没事的。” 
  老妈说:“我相信你,只是,林的身子骨……” 
  我说:“妈妈,你一百个放心,他去西班牙骑过牛……皮山,有经验呢。再说,有房车跟着的,病了,累了,困了,就到房车上去,房车上啥都有,吃吃喝喝睡睡还能看风景!”这话不是我瞎编出来骗妈妈的,是菲里普向我描绘的,他在西班牙骑牛皮山,就是这样的。但他一次也没上过房车。 
  老妈这才有点放心,连声说:“这就好这就好,林啊,你大部分时间待在房车里,菲里普一个人骑车也轻松些!” 
  我把这话说给菲里普听,他大声说:“妈妈,这不行,房车里多没意思,坐牢一样!我要对她好的,我要带着她,骑遍阿尔卑斯山每个山头!” 
  我和老妈一起瞪菲里普。只有老姐盛秋无限妒忌地说:“这太爽了!太爽了!可惜我没这命啊!”哎呀,其实她更应该嫁给菲里普。嘘,这话可不能让我姐夫听见。 
  ……       
前言/序言
     林是一个好女儿,好妹妹,好母亲。 
  她也是我了不起的妻子。 
  我们一起有过很多美好的冒险,这本书就是我们骑着摩托车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冒险。 
  我们骑越了五个国家,尽情享受当地风味美食,每天入住小镇、小村的百年老店。 
  骑在摩托车上,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包围我们的一切,路边芳香的野花,遍地牛羊的农庄。早晨出发,阳光照在我们脸上,呼吸到新鲜空气。但有时是冰冷的暴雨砸在我们身上。这些经历让我兴奋,让我难以忘怀,而且因为是和林一起经历,感觉更加特别! 
  你将读到,我们骑山时,如何享受长时间的骑行、穿越大大小小的山峰;如何享受清清小溪和来自雪峰的瀑布;如何享受小店的咖啡,还有当地午餐,以及欣赏山谷的野花,在旅店放松休息。你也将读到,我们在这些日子里骑越无数发夹弯,攀登无数陡峭山峰。我们经常骑过的地方,视野中是没有任何保护的小路、恐怖的悬崖和无底的深谷。有几天,我们在雨雪之中拼搏,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个急转弯又一个急转弯,一个险峰又一个险峰。有时能见度很差,只能看见脚下一尺路,但我们知道恐怖深渊就在身边!总是想知道,我们还能活着到达旅店吗?!这些天,每当我们到达了旅店,总有美妙的晚餐等着我们,和我们一样经历冒险的骑友,总是激动地谈论又一天的成功故事。 
  最困难的事,是我们总想忘记白天的兴奋和冒险,不去想第二天的冒险,好好睡一觉。但事实上做不到,我们根本无法好好休息。 
  骑越阿尔卑斯山之前,林的骑行体验只有几小时,骑行在我们得州南部,平整宽阔的大路上,她以为她知道什么是摩托车旅行了。所以,在欧洲经历了第一天险窄的高山骑行后,她说:“我以为我今天会死掉好几次!”当然,后来每天晚上她都说同样的话。但是她每天坚持前进。当旅行结束时,她为我们一起完成的旅行骄傲,为自己的勇敢和忍耐力骄傲,为我们一起获得的新体验骄傲!现在,她很兴奋地和你们一起在书里分享她的经历。 
  我希望你享受林的笔下,关于骑着摩托车在阿尔卑斯山冒险的故事。我更希望,这本书能鼓舞你做一个梦,做一个计划,去进行你自己的冒险。 
  菲里普.卡特      
				
 
				
				
					《山野行吟》  内容简介:  《山野行吟》是一部融合了自然探索、人文关怀与自我追寻的散文集。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力,带领读者走进中国西南地区那些鲜为人知的山野秘境,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充满诗意的画卷。本书并非简单的旅行游记,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自然母亲的灵魂交流,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叩问。  第一卷:山峦低语,万物生息  本书的开篇,作者便将我们引入了云雾缭绕的雪山之巅。这里的空气稀薄而凛冽,每一口呼吸都仿佛能净化灵魂。作者并非登山者,他更像是一位虔诚的朝圣者,怀揣着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敬畏。他记录下那些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植物,它们如何以生命的韧性对抗严寒,如何以最朴素的姿态展现生命的力量。他观察雪线上绽放的杜鹃,它们鲜艳的色彩在苍白的雪色中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是对生命的热烈赞颂。  他深入原始森林,听松涛如海浪般席卷,看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树冠,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光影。这里是生命的乐园,也是自然的殿堂。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隐藏在林间的各种生灵:在枝头跳跃的松鼠,警觉地审视着周遭;野猪在灌木丛中刨食,留下一片片翻动的泥土;偶尔,还能瞥见色彩斑斓的野鸡,如同点缀在绿色绒毯上的宝石。他笔下的动物,并非冷冰冰的物种描述,而是被赋予了灵性与情感,它们是这片山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  作者也记录下了山中居民的生活。他们依山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有着最亲密的联系。他描述了当地人的淳朴与坚韧,他们如何用双手开垦土地,如何用辛勤的汗水收获粮食。他品尝了他们用山间食材烹制的简单却美味的食物,那滋味,混合着土地的芬芳和生活的甘甜。他参与了他们的节日庆典,感受着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感激。在这些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人类与自然最古老、最真挚的关系。  第二卷:岁月回响,人文脉络  《山野行吟》并非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它更深入地挖掘了这片土地上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作者在山间穿梭,并非漫无目的,他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痕迹。他寻访古老的村落,那些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历经风雨,依然挺立,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他走进古老的寺庙,听钟声在山谷回荡,看壁画上褪色的佛陀,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信仰的力量。  他采访了许多年迈的长者,听他们讲述家族的历史,讲述这片土地的变迁。那些古老的传说,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点亮了这片土地的过去。他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并非凭空出现,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也是这片土地的创造者。他们与山川湖海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想观念,都深深地打上了这片土地的烙印。  作者对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也充满了兴趣。他观察老匠人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制作出精美的木雕、陶器,或是编织出质朴的竹器。他惊叹于他们一招一式的娴熟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智慧,也是一种对工艺的热爱。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仅是物品,它们更是传承,是文化,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创造力的结晶。  在这些人文的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社群,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不朽的篇章。作者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淳朴的情感。  第三卷:心灵回声,哲思之境  随着旅程的深入,作者的心灵也经历了深刻的洗礼。《山野行吟》最动人之处,在于它将外部的风景与内心的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壮丽的山水面前,作者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他看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万物轮回,从荣枯到重生,周而复始,从中体悟到一种超然的生命哲学。  他记录下自己在某个寂静的山谷中,面对着浩瀚星空的时刻。那一刻,尘世的烦恼仿佛都已烟消云散,只剩下对宇宙的敬畏和对自身渺小的认知。他开始思考,在广阔的时空中,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他并非寻求宏大的答案,而是更关注于当下,关注于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他观察到,那些古老的树木,它们默默地生长,经历风雨,却依然挺拔。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哲学。它们教会作者,生命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经历磨砺。  在与山民的交流中,作者也体悟到了另一种人生智慧。他们虽然生活简朴,却拥有着一种宁静与满足。他们懂得取舍,懂得感恩,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智慧,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山野行吟》并非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它更多的是抛出问题,引发读者自身的思考。作者的文字,邀请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心灵的旅程,一同去感受,去体悟,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  结语  《山野行吟》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温度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壮美,人性的善良,以及生命本身的诗意。它邀请我们暂时放下都市的浮躁,走进山野,与自然对话,与心灵对话。读完这本书,或许我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美好,并在心中,种下一颗关于宁静与希望的种子。它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回归,一次对生命本源的深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