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长篇散文。在书里,作者从拉萨出发,沿着大渡河上游向东行走直至马尔康,介绍了沿途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诸多方面,并穿插大量自己旧年在这片嘉绒文化区的行走记忆,由此表现出各地在时代洪流中的变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本书可说是对《尘埃落定》在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一个补充和细化。书中有绮丽的山川风光,有奇特的风土人情,更有无奈的历史变革,读者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嘉绒文化式微和环境恶化的忧虑。作者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描绘出该地区曾经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画卷,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该地区当下和信仰并存的*直接的生存现实问题:原始森林的毁灭,水土流失,泥石流,塌方;被汉人侵袭的乡镇,和内地了无分别的屋舍和街市,和外来方言混杂的逐渐失落的语言;无从选择而搭配古怪的服饰;小镇青年无所事事的光阴,对大城市的渴望,由此而生的对外地人的生硬欺凌;对过去不可避免的遗忘,对财富的焦渴……
阿来,藏族,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校,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辑及社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1年,其**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5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3月,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其主要作品有诗集《阿来的诗》《梭磨河》,小说集《奔马似的白色群山》《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非虚构作品《大地的阶梯》《瞻对》等。
第一章
从拉萨开始1.嘉绒释义是的,我从拉萨开始。所以如此,是考虑到叙述的方便。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我所以走进西藏,也就是为了走出西藏。西藏这个名字,与整个藏民族息息相关。在历目前,藏民族从现今西藏自治区的南部发源,建立吐蕃国,北上建都拉萨,再向青藏高原的各个方向扩展。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吐蕃铁骑翻山越岭,从群山的台阶上逐级而下。在西藏本部,大部分河流*终都转向了南方,流向了呷格——印度这个白衣之邦。当他们一路向东,向东北,顺着从青藏高原发源的长江与黄河,以及这两条中华之河众多的支流在群山森林间冲辟出来的巨大峡谷,出现在河西走廊,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出现在关中平原,出现在成都平原的边缘。这时,在吐蕃铁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正如日中天的强大帝国。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弧形地域里,他们遭遇的都是一个民族,崇尚青色的民族。于是,一个新的称谓在藏语里出现了:嘉绒。一个与印度相对应的名字,意思是黑衣之邦。在这种遭逢发生之前,他们曾经过一个宽广的过渡地带,史书上没有留下关于这个地带的称谓。这个地带在现在的地理描述中应该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弯上的若尔盖草原,和草原东边一直向四川盆地逐级而下的岷山山脉和邛崃山脉的腹地。在今天,这片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叫作阿坝。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自治州。据说,阿坝这个地名,得自于吐蕃大军征服了这片土地之后。当时,这支军队的主体部分大多来自现在西藏的阿里地区。他们长期屯居这片地域,与当地的土著在血缘上交融混合,而留下了这个意义已经有所转化的名字。但从当地人民口传的部族历史中,我们依然可以大致回溯到这个词的源头。阿坝又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西北部以九曲黄河**弯的若尔盖县为中心的草原,一部分是东南部的山地。这片山地的森林哺育壮大了长江上游几条重要的支流,从北向南依次是嘉陵江、岷江和大渡河。而在大渡河上游的中心地带,更哺育出一种独特的与这种地理息息相关的农业耕作区:嘉绒。单就纯意义学的观点而言,“嘉”是汉人或者汉区的意思,“绒”是河谷地带的农作区。两个词根合成一个词,字面的意思当然就是靠近汉地的农耕区。在吐蕃大军到来之前,这个地区的文明特征就已经基本具备了。近来的民族学者结合本部地理,对这一名称提出新的解释,容以后结合具体的游历再加以叙述。如果把阿坝的地理做一个大致的划分,草原更多属于黄河。而嘉绒这个农耕区则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水系的大渡河中上游和岷江上游北向的支流这些宽广的流域上。当大渡河以及北边的岷江从群山中奔流而出,就是富庶湿润的四川盆地了。在历目前,吐蕃大军勒马川口,望见烟雾弥漫、沃土修竹的平畴沃野,不知为什么总要鸣金退回深山。那么,现在同样地让我再次回到拉萨。2.民间传说与宫廷历史因为要叙述清楚这一地区的历史,我们必须回到拉萨。而我这本书写作的动因的*初产生,也不是在这片群山之间,而是在大山阶梯的*端,在藏文化的中心地带拉萨。首先想起的是一个传教者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回到中世纪,回到中世纪的拉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有一本由英国人托玛斯搜集整理,叫《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的书中援引的民间文学这样描绘这个世纪:“没有人再像神人未分的时代那样正直行事了,由于没落时代的来临,人们逐渐不知害羞,肆无忌惮。他们不知道羞耻,他们不遵守誓言,一心想发财致富,不顾死活。”“从此以后,人们无耻食言。儿子比父亲坏,孙子又比儿子坏,一代比一代坏,甚至在身体方面,儿子也比父亲矮。”这些民间的诗人和历史学家还把眼光转向了宫廷生活:“从国王的妻子以下,妇女被认为比国王还聪明。她们参与国政;她们来到国王与大臣之间制造分裂,这样,国王和大臣们分裂了。”这是宫廷政治在民间,在遥远地方的一种余响,民间用自己的方式将这种余响记录下来。而在当时吐蕃国的中心拉萨,在国力蓬勃向上的时候,吐蕃宫廷中已经出现了民间故事中所指称的那种情形。当时在拉萨,是藏王赤松德赞当政的时期。传说赤松德赞是唐朝第二次与吐蕃和亲后,金城公主与藏王赤德祖赞生下的儿子。那时的宫廷斗争除了关涉上述民间故事所罗列的那些因素外,还与传入雪域藏地不久的佛教与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剧烈斗争有着很大的关系。传说赤松德赞出生的第二天清晨,在外的赞普赤德祖赞赶回宫里去看望公主母子,却发现,小王子被另一个妃子抢去,声称此子为自己所生。这个同样颇具民间色彩的故事说,大臣们为了弄清王子到底是哪个王妃所生,便将小王子放在一间屋子里,让两个妃子同时去抱。金城公主先抱到了王子,但那个叫纳囊氏的妃子拼命去抢,一点也不顾及是否会伤及王子,倒是金城公主担心伤及王子的身体与性命,便主动放手。因此,大臣们确信王子为金城公主所生。但在真实可证的历史书中,赤松德赞出生于公元742年,金城公主在此前的公元739年已经去世了。
……
《大地的阶梯》带给我的震撼,是那种由内而外的,关于存在的意义和宇宙的浩渺。它所构建的世界观,超出了我以往的任何阅读经验。作者以一种近乎哲学的视角,探讨了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界限,物质与精神的交织,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可能性。我被带入了一个宏大的场域,在那里,大地不再仅仅是承载生命的物质载体,而是成为了一个具有意识、具有情感的存在。它经历着诞生、成长、衰老、甚至死亡,而人类,以及所有生灵,不过是它漫长生命旅程中的一瞬。这种宏大的尺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身的渺小,也因此,对生命本身的存在,以及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宇宙秩序的探索,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都让我深受启发。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引导着我不断地去思考、去探寻。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拓展了我认知世界的边界,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读完《大地的阶梯》,心中涌起的情感是复杂而难以言喻的。它并非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以一种沉静而悠远的叙事方式,缓缓地将我带入了一个宏大的时空维度。作者的笔触如同雕刻刀,在历史的长河中精雕细琢,勾勒出一幅幅关于文明兴衰、人类迁徙、以及生命循环的壮丽画卷。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文明如何在艰辛中崛起,又如何在自然的伟力下悄然消逝;我感受到了生命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屈挣扎,以及那份对生存的渴望从未停止。那些散落在字里行间的历史碎片,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虽然遥远,却共同指向了人类文明的源头与演进。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一切描绘成宏大叙事中的冷冰冰的史实,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人物情感和生活片段,赋予了历史温度。我能感受到那些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农民的汗水,也能体会到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个体的迷茫与坚守。这种叙事方式,让冰冷的过去变得鲜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也让我对人类自身的渺小与伟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書,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
评分这本《大地的阶梯》着实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初翻开它,是被那个遥远而又亲切的封面所吸引,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秘密与故事。随着文字的展开,我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拉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作者对于环境的描绘细腻入微,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峦,还是低语呢喃的溪流,亦或是那片被岁月浸润的土地,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我能感受到风吹过脸颊的微凉,听到雨滴落在叶片上的清脆声响,甚至闻到泥土回归大地时的芬芳。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许多作品难以企及的。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联系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并非简单的旁观者,他们与大地呼吸相闻,共生共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都深深地烙印在那片土地之上,又反过来被这片土地所塑造。我看到了在严酷环境下求生的坚韧,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困境中燃起的希望之光。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脚下这片土地的关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归属、关于根的深刻探索。
评分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颠覆性的阅读体验。我很少能遇到像《大地的阶梯》这样,挑战我既有认知、又让我欲罢不能的作品。作者似乎并不在意传统的叙事结构,而是将文字如同打碎的镜子,以一种极其跳跃、极其破碎但又无比精妙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常常需要在不同的段落之间来回跳转,才能捕捉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一开始,这确实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阻力,但一旦我接受了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我便发现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每一个碎片化的片段,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充满了象征意义和潜在的联想。作者对于意象的运用,尤其是那些与“大地”相关的意象,反复出现,又在不同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看到了大地被犁开的痕迹,看到了岩石上镌刻的纹理,看到了土壤中孕育的种子,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近乎神圣的氛围。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一本书,有时候需要放下惯性的思维,用一种更开放、更具想象力的方式去感受。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阅读”本身。
评分《大地的阶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叙事力量,它并非依靠强烈的冲突或戏剧性的转折来吸引读者,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精心布置着每一个文字的细节,让它们在适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汇聚成一片思想的森林。我在这片森林中迷失,又在迷失中找到方向。作者对于“阶梯”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始终,但又不止步于表面的象征。我看到了无数个“阶梯”,它们是自然的演变,是文明的进程,是生命的成长,更是意识的觉醒。每一个阶梯,都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已知与未知。我能感受到人物在攀登这些阶梯时的艰难与执着,也能看到他们在到达新的高度时所获得的启示。这种对“进步”与“超越”的深刻描绘,让我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这本书,不是一次简单的阅读,而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智慧的洗礼。它所带来的思考,会伴随我很久很久。
评分阿来的作品,应该不会错,一部《尘埃落定》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相信这部也更精彩!
评分噢噢噢哦哦噢噢噢哦哦噢噢噢哦哦哦哦
评分有点失望。感觉不如《尘埃落定》。
评分太好了!活动买的实在太划算了!
评分不想评价了!趁活动买的,纸张粗糙印刷粗糙!京东套路满满啊!
评分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西藏的梦。圣洁、神秘、古老的雪域高原,一个接近生命与信仰的高原圣地。
评分书真的是好书 正版嘎嘎的 值得购买。
评分在杂志上看的介绍,在京东上一搜就有,真好
评分支持正版图书,努力阅读高雅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