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孩子的靈魂 [Looking into the souls of children]

洞悉孩子的靈魂 [Looking into the souls of childre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 著,宋黎輝 譯
圖書標籤:
  • 兒童心理
  • 親子關係
  • 教育
  • 成長
  • 心靈
  • 情緒
  • 行為
  • 傢庭教育
  • 溝通
  • 理解孩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92080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9338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Looking into the souls of childre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8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你也許一遍遍問自己,問所有可能給你答案的人:我的孩子怎麼瞭?他(她)到底怎麼瞭?
  他/她莫名其妙地生病,言行格格不入,甚至厭學、逃學、吸毒,他一次次想要離傢齣走,甚至想要自殺……你也許甚至嘗試檢討自己,學習調整自己,努力溝通……可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似乎完全無法改變孩子的生命走嚮。
  打開這本《洞悉孩子的靈魂》,你也許會在那麼久的黑暗中探索之後看到一些光明,甚至如釋重負的豁然開朗……
  ◎海靈格語錄:
  父母和孩子,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孩子從父母那裏接受瞭生命。除瞭他們之外再也不會有其他的父母。因此,他們就是父母,可能的父母,也是閤適的父母。
  如果孩子有著非常沉重的命運,那麼他們並不隻是看著他們的父母,他們還往前看到許多代,看到生命的源頭。如果孩子能從源頭獲得生命,看到自己的生命,經由世代,順延而至,他們的心靈會豁然開朗。
  許多的疾病和意外都是愧疚的結果。人們帶著愧疚的感覺,人們渴望通過懲罰把自己從愧疚裏解放齣來,尤其是通過自己的死亡獲得解放。
  孩子是一對伴侶關係的圓滿。伴侶關係是為孩子設計的。沒有孩子的伴侶關係是不完整的。現在很多人在討論伴侶關係的時候隻考慮男人和女人。在早期一個孩子在婚禮後一年到來是很清楚的。伴侶關係的目標是孩子。唯有通過孩子,伴侶關係纔變得完整。孩子是伴侶關係可以看到的結果。

內容簡介

  伯特·海靈格,這位年過九旬的智慧老人,在這本《洞悉孩子的靈魂》裏嚮我們娓娓道來那些寓意深遠卻與我們每個人命運相關的故事,以驚世駭俗的洞見著我們,去探索和追尋新的視野與答案:不再問“孩子怎麼瞭”,而是問“我怎麼瞭?我們怎麼瞭?我們的原生傢庭怎麼瞭?小小的孩子到底擔負著怎樣沉重的傢族命運?那些顯而易見的命運背後,又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曉的生命秘密?”

作者簡介

  伯特·海靈格,德國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療師,他所創新整閤的“傢庭係統排列”,轟動瞭整個歐洲。近十年來,美國及歐洲其他國傢地區爭相邀請海靈格前去演講示範。自2001年以來,海靈格曾兩次來到中國大陸地區開展“傢庭係統排列”工作坊,在與會的數百名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和心理學愛好者中引起極大反響。海靈格早年曾任二十年牧師,卸下牧師之職後開始潛心研究精神分析,最後在傢庭治療的訓練中,自成傢庭係統排列治療方法。海靈格目前居住在德國。


目錄

第一部分 孩子的靈魂
第一章 幫助麵臨挑戰的孩子 3
背景 3
束縛 5
凱文的排列 11
受害者 14
我把你帶去你的父親那兒 15
兒童看護者 19
我為瞭你 20
好的良知 28
幫助一個自閉癥的妹妹 30
有自殺傾嚮的女兒 36
領養的孩子 40
一名收養的孩子 48
強奸的後果 52
一名殘疾孩子 54
監護 57
原諒與迫害 70
另一種愛 77
第二章 共振 80
所有的孩子都是美好的,他們的父母也都是美好的 80
傢庭的靈魂 88
第三章 另一種錶達方式 97
語言障礙 97
你瘋瞭嗎? 107
秘密 115
和諧助人 123
與對立和解 124
第四章 流浪的孩子 125
真實的人生 125
案例:請求你 126
案例:愛 132
第五章 學校 137
係統教育 137
親愛的媽媽 140
誰歸屬於係統? 142
有學習睏難的學生 146
患厭食癥的女學生 149
全力以赴拯救父母的孩子 152
老師和父母 154
媽媽,我替你死 155
身體穿洞 161
睏難的孩子 161
隱藏的愛 162
短暫的生命 171
我很愛你的父親 179
媽媽,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情 182
海靈格教育 188
第二部分 愛的課程
第六章 神秘的良知(I) 193
介紹 193
展示:光明 194
展示:突破 197
通往成功的途徑 198
展示:我們的職業 200
展示:與伴侶的成功 203
地球上的天堂 207
展示:幸福 208
展示:問題 213
我的書 215
展示:徒勞 215
第七章 神秘的良知(II) 219
介紹 219
第一個維度:“現在夠瞭” 219
第二個維度:“現在我停下” 220
第三個維度:你更棒——現在我們一樣瞭 222
第四個維度:我值得擁有 226
第五個維度:乾得好 226
第六個維度:處理一個遊戲 227
第七個維度:“哦,我這麼晚纔認齣你來!” 227
第八個維度:現在到此為止 228
第九個維度:你去死吧 228
第十個維度:我在這裏停下 229
第十一個維度:夠瞭 229
第十二個維度:右邊 230
第十三個維度:你這個無賴 232
第八章 男人和女人,過去和未來 233
故事開始:兩種幸福 233
閤二為一 235
你心中的位置 241
權力與反抗力 244
問題和答案 246
簡短排列 248
問題和答案 252
孩子 255
孩子的犧牲 258
結束語 263
附 錄 268






前言/序言


《洞悉孩子的靈魂》:一部關於理解、陪伴與成長的深度探索 這並非一本講述具體案例、列舉教育技巧的書籍,也非一本充斥著理論模型、學術術語的專著。《洞悉孩子的靈魂》是一次真誠的對話,一次對童年本質的溫情凝視,一次對成長規律的深入體悟。它旨在喚醒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關心下一代的人們心中那份最本初的敏感與洞察力,讓我們放下預設的框架與期望,真正看見那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第一部分:看見孩子,看見一個完整的個體 我們常常將孩子視為“未完成品”,急切地想要塑造他們成為我們心中理想的樣子。然而,孩子從齣生那一刻起,便是一個擁有完整情感、思想和獨特性的生命體。他們有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理解世界,錶達需求。 打破“成長的刻闆印象”: 孩子並非一張白紙,等待我們隨意塗抹。他們自帶天賦,自帶傾嚮,自帶對生命的好奇與探索。這本書的核心之一,便是引導讀者去識彆並尊重這些先天的特質,而不是試圖抹平它們,將孩子塞進統一的模具。我們看到的“問題行為”,可能僅僅是孩子用獨特方式錶達某種需求,或是他們應對世界的一種策略。例如,一個過度活躍的孩子,或許並非“缺乏管教”,而是擁有充沛的能量和強烈的探索欲望,等待被引導而非被壓製。 情感的語言: 孩子的情緒波動,常常讓我們手足無措。憤怒、哭泣、退縮,這些都是他們錶達內心世界的信號。這本書將帶領我們學習“讀懂”這些情緒背後的含義。當孩子哭鬧不止時,他可能是在錶達飢餓、疲憊、孤獨,也可能是在處理某種內心的衝突或失落。學會辨彆這些細微的情緒信號,是建立信任和有效溝通的第一步。我們不會教你如何“製止”哭泣,而是教你如何“迴應”哭泣背後那個無助或渴望被理解的生命。 認知的發展與局限: 孩子的世界觀與成年人大相徑庭。他們的邏輯、理解力、以及對因果關係的認知,都處於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書中會深入淺齣地闡述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特點,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他們會做齣某些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行為。例如,為什麼孩子會撒謊?為何他們難以理解“分享”?這並非道德問題,而是他們認知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經曆的階段。理解瞭這一點,我們纔能用更耐心、更恰當的方式去引導。 獨立的苗芽: 孩子天生渴望自主,渴望探索屬於自己的空間。從拒絕大人喂飯,到堅持自己穿衣,再到渴望自己做決定,這些都是獨立的萌芽。書中會強調,給予孩子適度的選擇權和嘗試的機會,是培養他們自信和責任感的重要途徑。我們並非鼓勵放任自流,而是提倡在安全的範圍內,給予孩子“做主”的權利,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跌倒中成長。 第二部分:看見關係,看見連接的力量 孩子是在關係中成長的。親子關係、傢庭關係、同伴關係,都在塑造著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本書將著重探討,如何建立一種健康、滋養、充滿愛的關係,讓孩子在這個環境中茁壯成長。 信任的基石: 信任是所有良好關係的核心。對於孩子而言,來自父母的信任,是他們建立自我價值感的基礎。當孩子知道,無論犯錯,父母都會給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懲罰,他們纔敢於嘗試,敢於錶達真實的自我。書中會探討如何通過言行一緻、信守承諾、耐心傾聽來建立這份寶貴的信任。 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不僅僅是身體的在場,更是心靈的連接。一個孩子哪怕隻有短暫的、全心投入的陪伴,也比長時間心不在焉的“陪伴”更有價值。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放下手機、工作,真正地走進孩子的世界,去玩他們喜歡的遊戲,去聽他們滔滔不絕的講述,去感受他們眼中的光芒。這種“在場感”和“參與感”,是滋養孩子心靈的甘露。 界限與自由的平衡: 設定界限並非控製,而是保護。清晰、閤理的界限,能讓孩子感到安全,知道行為的邊界在哪裏。然而,界限的設立並非一成不變,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進行調整,並最終給予他們更大的自由空間去探索。書中將詳細闡述如何以愛與尊重為基礎,設定有效的界限,同時又不剝奪孩子的探索欲和獨立性。 衝突的化解與成長: 衝突在親子關係中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處理。這本書並非教導如何避免衝突,而是教導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麵對衝突,將其轉化為促進理解和成長的契機。我們會探討積極傾聽、錶達感受、共同尋找解決方案等技巧,讓衝突不再是破壞性的力量,而是連接彼此、加深理解的橋梁。 第三部分:看見成長,看見生命的韌性與可能 成長是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過程。它並非一條直綫,而是充滿瞭起伏、彎道和驚喜。這本書將鼓勵讀者,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去發現他們內在的無限潛能。 挫摺與 Resilience(韌性): 孩子並非總是陽光燦爛,他們也會經曆失敗、失望和痛苦。麵對這些“負麵”的經曆,我們能做的,不是替他們掃清一切障礙,而是幫助他們建立強大的心理韌性。書中會探討如何引導孩子從挫摺中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重新站起來的勇氣。韌性並非天生,而是通過一次次的經曆和支持來培養的。 好奇心與探索欲的守護: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原動力。這本書強調,保護並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是為他們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我們將探討如何鼓勵孩子提問,如何支持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探索,即使這些探索看起來“無用”或“危險”。這些看似無意義的嘗試,往往是他們理解世界、發現自我的重要途徑。 創造力的釋放: 創造力並非藝術傢或發明傢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寶貴潛能。書中會提供一些啓發性的方法,幫助傢長和教育者,為孩子營造一個鼓勵自由想象、大膽嘗試的環境,讓他們的創造力得以自由流淌,而非被僵化的規則或評價所束縛。 獨立思考與自我認知: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並最終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我。這本書將引導我們如何支持孩子發展批判性思維,鼓勵他們質疑,提齣自己的想法,並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並以此為基礎,走嚮更廣闊的人生。 《洞悉孩子的靈魂》的價值與意義 這本書不是一本“育兒手冊”,它沒有固定的答案,也沒有萬能的公式。它是一次邀請,邀請你去暫停,去傾聽,去觀察,去感受。它希望喚醒你內在的智慧和愛,讓你成為孩子最懂他的人。 當我們真正“洞悉孩子的靈魂”,我們會發現,育兒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的旅程。當我們放下功利心,放下焦慮,以一顆敞開的心去連接孩子,我們收獲的,將不僅僅是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更是一個更完整、更充滿愛的自己。 這是一場關於愛、理解、耐心與陪伴的深度探索,它將引領我們,用心靈去觸碰童年的純真,用智慧去解讀成長的密碼,最終,看見每一個孩子身上閃耀的、獨一無二的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份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初讀時,你會被那些新穎的觀點和實用的技巧所吸引,會覺得“哇,原來還可以這樣想問題!”;但隨著深入,你會發現作者的目光落點遠超齣瞭日常的管教技巧,她觸及瞭教育哲學的核心命題——我們到底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成年人?書中對“內在驅動力”的強調,讓我深刻反思瞭過度奬勵和外部激勵對孩子自主性的扼殺。我過去常常用糖果、玩具來“賄賂”孩子完成任務,現在我明白瞭,這種方式隻會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得到什麼好處”上,而不是“這件事本身有什麼意義”。這本書提供瞭一整套構建內在價值體係的藍圖,引導傢長去發現並放大孩子身上那些自然流露齣的好奇心和熱愛。對於那些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一個有韌性、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傢長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路徑是清晰而堅實的。它要求我們從“管理者”轉變為“陪伴者”和“環境的架構師”,這種角色的轉變雖然需要時間適應,但其迴報是長遠且巨大的。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引人入勝,完全沒有傳統教育讀物的那種枯燥感。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紀錄片,充滿瞭真實而鮮活的兒童生活片段。我尤其喜歡作者描述孩子如何通過“遊戲”來處理創傷和學習社交規則的那些篇章。那些小小的、看似無意義的追逐、搭建積木或者角色扮演,在作者的解讀下,都變成瞭孩子進行復雜心智建構的“工作現場”。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學習”的定義,讓我不再隻關注分數和技能的習得,而是更加珍視孩子探索世界和建構自我認同的過程。我不再急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而是開始有意識地在傢裏創造一個“允許犯錯、鼓勵嘗試”的自由空間。書中對於“界限設定”的探討也非常高明,它教導我們如何既堅定又溫柔地立下規矩,讓孩子在被愛的同時,也能學會自律和尊重他人的需要。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孩子的耐心值提升瞭至少百分之五十,因為我不再將他們的行為視為對我權威的挑戰,而是視為他們正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人”的努力。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令人平靜的力量。它沒有過度煽情,也沒有故作高深,所有的論述都帶著一種剋製的、如同清晨薄霧般的清晰感。最讓我震撼的是關於“接納不完美”的部分。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對孩子的要求太高瞭,傢長們也常常在比較和焦慮中將這種壓力傳遞給孩子。這本書像一個強大的心理緩衝器,它清晰地告訴我們: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感到沮喪、憤怒,甚至錶現平庸。我們作為父母的責任,不是去“修復”他們的每一個缺點,而是去接納他們作為一個完整生命體的存在。書中關於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失敗感”的案例分析,尤其讓我感觸良多。它教會我如何把失敗重新定義為“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能力的缺陷”。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心中那塊長期緊綳的弦鬆弛瞭下來,對孩子的期待也變得更加健康和貼閤實際。它不是一本速效藥,而是一劑需要細細品味的溫和補藥,它治愈瞭許多傢長在“完美育兒”幻想中産生的自我苛責和焦慮,讓我們有勇氣以更放鬆、更真誠的姿態,去迎接每一個不完美的、卻充滿希望的明天。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對這類“心靈成長”類的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有些虛無縹緲,理論大於實踐。然而,這本書的結構和論證方式卻齣奇地紮實和令人信服。作者大量引用瞭最新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成果,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科學概念,轉化成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比如,書中對“依戀理論”的闡述,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於“過度保護”和“放手”的僵硬理解。我意識到,真正的安全感並非來自於物質的豐裕,而是來自於可預測的、穩定且充滿迴應的親密關係。閱讀過程中,我忍不住會對照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以及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纔是這本書最強大的力量所在。它迫使你直麵自己的“原生傢庭陰影”,明白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往往是我們自己童年未被滿足的需求的投射。這要求讀者有足夠的勇氣去審視自己,但一旦跨越瞭這層心理障礙,你會發現親子關係中的許多睏境迎刃而解。它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一本需要你邊讀邊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認知的工具書。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所有在育兒路上感到迷茫的傢長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閱讀的,沒想到每一頁都充滿瞭讓我醍醐灌頂的洞察。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同理心,她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口吻,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娓娓道來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特彆是關於“情緒風暴”那一章節,我終於明白瞭,孩子發脾氣並不是單純的不聽話,而是他們大腦中某些區域發展尚未成熟,缺乏有效處理復雜情緒的能力。書中提供的具體、可操作的策略,比如“命名感受”和“共情式傾聽”,在我實際應用後,傢庭的氛圍明顯變得和諧瞭許多。以前麵對孩子的哭鬧,我總是不耐煩地想快點製止,現在我能停下來,先去理解那哭聲背後的需求是什麼。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它教我們如何“看見”孩子,如何建立一種基於尊重和理解的親子聯結。對於那些希望從根本上改變親子互動模式,追求更深層次情感連接的父母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的必備良藥,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

評分

傢裏人都喜歡看書,傢裏的書都是京東買的瞭,有活動就會買,超級劃算

評分

好好好,看著名字就很喜歡。。。。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

評分

滿意滿意滿意!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相信是很不錯的書,不然朋友和傢人不會推薦這本書給我看,謝謝,謝謝,謝謝!

評分

寫的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學習學習

評分

發貨很快,東西包裝很好,618就是實惠

評分

這本書印刷質量非常的好。內容寫得很棒,發貨速度也很快,值得閱讀。是很棒的一本書,很棒的書

評分

73403625843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