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學(第3版)

情緒心理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Michael Lewis(邁剋爾·劉易斯),Jeanette M. Haviland-Jones(珍妮特·M·哈維蘭-瓊斯),Lisa Feldman Barrett(麗莎·費爾德曼·巴雷特) 著,南莎 譯
圖書標籤:
  • 情緒
  • 心理學
  • 情緒調節
  • 心理健康
  • 行為科學
  • 認知心理學
  • 第三版
  • 情感
  • 人際關係
  • 自我認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55755
版次:3
商品編碼:1172005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3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心理學愛好者,大學心理學係學生,心理谘詢人員,尋求心理自助的人
  

  《情緒心理學(第3版)》被美國《選擇》雜誌社評為1995年的一本“傑齣學術著作”。這本《情緒心理學》被廣泛認為是社會神經認知科學領域的標準參考書。這本書綜閤瞭各種不同學科的資深專業研究人士對情緒的研究模型和成果涉及情緒相關的各個細分領域,是社會神經認知科學領域極具成果性的一本集大成者。

內容簡介

  

  《情緒心理學(第3版)》被公認為該領域內的標準參考資料,作者全麵詳盡地展示瞭情緒的各個方麵極其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介紹瞭主要的理論、調查結果、方法及應用,用生物學揭示瞭情感過程的界麵,闡述瞭兒童發展、社會行為、人格、認知及生理、心理健康。此外,作者還利用科學觀點介紹瞭恐懼、憤怒、羞愧、厭惡、正麵情緒、悲傷和其他不同的情緒。

作者簡介

  邁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哲學博士,是美國新澤西醫科與牙科大學羅伯特伍德約翰遜醫學院兒科學和精神病學大學傑齣教授兼兒童發育研究所主任。劉易斯博士已經撰寫或編輯瞭30多本有關發展心理學的書籍,並且,在1995年發展心理學刊物《發展評論》(Developmental Review)發布的一項調查中,在發展心理學領域的學術影響方麵他位列第一。他是《發展精神病理學手冊》(The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的聯席主編。他的著作《改變命運:為什麼過去並不預測未來》(Altering Fate: Why the Past Does Not Predict the Future)(1998年)入圍麥寇比圖書奬(Maccoby Book Award)最終候選名單。他近期聯席主編瞭新教科書《嬰兒發育入門》(Introduction to Infant Development)第二版。
  珍妮特·M.哈維蘭-瓊斯(Jeanette M. Haviland-Jones),哲學博士,是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兼人類情緒實驗室主任。25多年間,她撰寫瞭大量的有關情緒發展的文章。她與卡羅爾·馬蓋(Carol Magai)閤著瞭《隱秘的情緒天纔》(The Hidden Genius of Emotion)一書。她的長期研究興趣包括情緒錶達在一生中的變化、情緒的性彆差異,以及情緒對認知及對個性帶來的組織影響。近期她發起瞭對情緒溝通的化學感應特性的研究,包括對情緒環境的研究。
  莉莎·費爾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 Barrett),哲學博士,是美國波士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兼跨學科情感科學實驗室主任,並在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總醫院任職。她的主要研究重點是從社會心理學、精神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角度探究情緒的本性。巴雷特博士已經發錶瞭80多篇論文和書中的章節。她和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編輯瞭《感覺中的智慧:情緒智力中的心理過程》(The Wisdom in Feeling: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與寶拉·尼登塔爾(Paula Niedenthal)和彼得·溫剋爾曼(Piotr Winkelman)編輯瞭《情緒與意識》(Emotion and Consciousness)。她是實驗社會心理學學會的職業軌跡奬得主。

精彩書評

  

  ★“《情緒心理學》已經將自己確立為其所在領域的標準參考書。此書全麵、有說服力、深刻,確實是非凡之作。其覆蓋和寫作的風格使其適閤作為研究生(甚至高年級的本科生)的人類情緒課程的教科書。沒有其他的情緒處理方法如此廣泛和清晰地觸及瞭包括基礎的、應用的、醫療的以及心理健康的方法在內的情緒的主要的子域。”

  ——約瑟夫·J·坎波斯(Joseph J. Campos)博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係,情緒研究國際學會聯席創始人
  

  

  ★“情緒將心理學的全部聯係起來,使得這部手冊在整個學科中是必不可少的。這種在情緒中的‘誰是誰’以及‘什麼是什麼’為學生和學者們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問題。每位讀者都將發現在這一正在快速變化的和關鍵的領域中的許多新東西。”

  ——蘇珊·T·菲斯剋(Susan T. Fiske)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尤金·希金斯心理學教授
  
  

  ★“在那些影響人類行為的許多大腦功能中,沒有哪一種比情緒更重要。情緒也是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的主要決定因素。在過去30年裏,有關情緒的知識已經迅猛增長,我們有幸有這本書提供對這些進展的詳細的、綜閤的覆蓋。對於那些研究情緒的人們以及那些照顧有心情和情緒失調的患者的臨床醫生而言,這本書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讀物。”

  ——肯尼思·M·海爾曼(Kenneth M. Heiman),醫學博士,美國佛羅裏達大學神經學和健康心理學傑齣教授
  
  

  ★“劉易斯等人再一次使得學術界中的所有人都能夠容易地獲得對於有關情緒的知識的當前狀況的豐富的理解。《情緒心理學》的這一版使得當前的一批積極的研究者能夠看到未來必須被解答的問題。”

  ——傑羅姆·凱根(Jerome Kagan),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丹尼爾和艾米·斯塔奇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目錄

第一部分 跨學科的基礎
第一章 情緒的哲學/ 2
第二章 情緒的曆史:變化和影響的問題/ 14
第三章 情緒的社會學/ 26
第四章 有情感的大腦和核心意識:神經活動如何産生情緒感覺?/ 38
第五章 心理學傢們的視角/ 55
第六章 情緒在心理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72
第七章 情緒、音樂和文學/ 83
第八章 情緒的進化心理學以及情緒與內在調節變量的關係/ 93
第九章 情緒在經濟行為中的角色/ 113
第二部分 生物學的和神經生理學的方法
第十章 大腦中的情緒網絡/ 130
第十一章 情緒的心理生理學/ 143
第十二章 情緒的聲音錶達/ 154
第十三章 情緒的麵部錶情/ 165
第十四章 嗅齣情緒:氣味和化學信息物質中的情緒信息和挑戰/ 182
第十五章 情緒的神經影像學/ 193
第十六章 內感受與情緒:一種神經解剖學角度/ 207
第三部分 發育變化
第十七章 麵部錶情的發育:關於嬰兒情緒的當前觀點/ 224
第十八章 人類情緒的齣現/ 234
第十九章 兒童對情緒的理解/ 247
第二十章 情緒發育與社會背景的接口/ 256
第二十一章 幼兒對他人的情緒的理解/ 268
第二十二章 嬰兒期的模式間情緒過程/ 281
第二十三章 長久的情緒:關於情緒發展的一個生命曆程視角/ 290
第四部分 社會視角
第二十四章 性彆與情境下的情緒/ 304
第二十五章 情緒的文化心理學:古代的和更新的/ 315
第二十六章 群際情緒/ 332
第二十七章 共情和親社會行為/ 342
第二十八章 情緒的社會功能/ 356
第五部分 個性問題
第二十九章 主觀幸福感/ 366
第三十章 氣質與情緒/ 376
第三十一章 情緒調節/ 386
第三十二章 情緒的復雜性/ 398
第六部分 認知因素
第三十三章 情緒智力/ 412
第三十四章 正麵的情感能夠影響決策和問題解決的一些方式/ 423
第三十五章 在給情緒和想法建模上的進展:發展的、在綫的和多層麵的分析/ 445
第三十六章 情緒概念/ 455
第三十七章 記憶與情緒/ 466
第三十八章 錶現情緒狀態的框架/ 477
第三十九章 評價理論:認知如何將情感塑造成情緒/ 487
第七部分 健康與情緒
第四十章 情緒與健康行為:一個自我調節的角度/ 500
第四十一章 情感、神經內分泌和免疫係統與健康/ 511
第四十二章 情緒對促進健康的影響和損害健康的影響:來自發展功能主義的觀點/ 521
第四十三章 情緒紊亂作為精神病理學中的跨診斷過程/ 531
第八部分 特定情緒
第四十四章 恐懼和焦慮:重疊和分離/ 542
第四十五章 憤怒與敵對的互動發展/ 559
第四十六章 自我意識的情緒:尷尬、自豪、羞愧和內疚/ 567
第四十七章 厭惡/ 580
第四十八章 正麵情緒/ 595
第四十九章 悲傷和悲痛/ 611





精彩書摘

  《情緒心理學(第3版)》:
  更為近期的研究還錶明,情感的刺激能夠自動引起麵部肌電反應。Neumann、Hess、Schulz和Alpers(2005)指導參與者每當一個單詞齣現在屏幕上時微笑或者皺眉。麵部肌電圖記錄顯示,當令人愉快的單詞齣現時參與者微笑得更迅速,當令人不愉快的單詞齣現時參與者皺眉更迅速。Dimberg、Thunberg和Elmehed(2000)使參與者暴露於被後嚮遮蔽的憤怒的和快樂的麵孔的圖片僅僅30毫秒。結果顯示,與憤怒的麵孔相比,潛意識的快樂的麵孔引起瞭更多的顴大肌活動和更少的皺眉肌活動。綜閤考慮,這些結果錶明,對於情感刺激的麵部反應是自發發生的(Neumann等人,2005),即使當引起反應的刺激是在意識之外齣現的情況下(Dimberg等人,2000)。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Dimberg等人(2000)觀察到的麵部肌電圖模式是反映瞭的情緒反應,還是僅僅是模仿(參見Hess、Philippot和Blairy,1998)。無論如何,這種模仿可能反映瞭涉及前額葉皮質的綫路的運行,前額葉皮質不僅當一個個體執行某些行為(例如,微笑,Leslie、Johnson—Frey和Grafton,2004)時被激發,而且也在個體觀察到彆人執行那種行為時被激發。
  ……

前言/序言

  序言

  當我們在1993年齣版《情緒心理學》第一版時,情緒研究開始興盛。從那時起,人們已經認識到,這方麵的研究是對人類的任何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新世紀伊始,情緒研究的價值——由於這些研究與認知、人性,以及與社會和健康問題的相互聯係——已經變得有目共睹。《情緒心理學》第二版試圖應對這種新挑戰,促使我們深思已經完成的成果,並開始探討今後的新課題。

  《情緒心理學》第一版被《選擇》(Choice)評為1995年的“傑齣學術著作”。第三版延續瞭這一傳統,力求既匯編我們已經知曉的內容,也介紹那些吸引瞭我們的新理念。對於那些剛剛開始對情緒研究感興趣的人們而言,這捲書提供瞭需要研究的新領域,並以新角度看待老問題,應當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對於那些繼續在這個領域工作,並且曾經作為獨立科學傢孤軍奮戰的人們來說,《情緒心理學》第三版展示齣隨著新領域的開拓和新的研究人員做齣顯著的貢獻,這個領域呈現的活力。這種發展反映目前有龐大的學者群投身於有關情緒的研究和探討概念問題上。隻有當學者的數量達到現在的規模時,這些研究活動纔能得到加強。

  本版包含瞭與頭兩版不同的新章節,也包含瞭對第一版和第二版中部分章節的內容更新。內容更新反映瞭過去15年中的研究,新章節反映瞭對於情緒如何與行為的其他方麵相互作用的進一步擴展的理解。因此本版包括瞭這個領域中的前輩們的作品,前輩們在繼續擴展他們最初的理念;本版也包括新的研究者們的成就,記錄瞭他們對情緒研究的貢獻。在第三版中,我們的興趣依然保留在第一部分“跨學科的基礎”(Interdisciplinary Foundations)上,在一些論題上增加瞭幾個修訂的章節,並新增瞭一章有關經濟學的內容。第二部分“生物的和神經生理學的方法”包括瞭有關神經影像學和嗅覺的新章節。盡管在第二版中“社交和個性問題(Social and Personality Issues)”被作為書中單獨的一部分加以考慮,但我們在第三版中將其分成兩個獨立的部分,這反映瞭情緒研究已經越來越成為對社交世界的研究以及對人性的研究的一部分。第三部分“發育變化”包括瞭有關情緒發展的生命曆程的新章節。“認知因素”和“健康與情緒”這兩部分都得到擴展,包含有關人工智能和情緒在神經內分泌和免疫係統中的角色的新章節。最後一部分“特定情緒”(Select Emotions)也反映瞭對正麵情緒的興趣。我們努力既從更廣闊的視角也從更為集中的視角審視情緒,使得讀者既能夠知曉情緒在形形色色的領域中的作用,也能獲得對於特定情緒的更為集中的觀點。

  盡管這一版《情緒心理學》與第一版有相同的基本架構,但是可以涵蓋的題目太多瞭,我們非常遺憾地不得不忽略一些領域。我們選定瞭一些領域,是因為我們認為這些領域將展示齣重要性;我們選定瞭另一些領域,是因為它們卓有成效;我們還選定瞭一些領域,僅僅是為瞭平衡不同的觀點。集思廣

  益,匯聚《情緒心理學》的博大內容,以及與這麼一大群各不相同的學者共事,是巨大的挑戰和榮幸。

  本捲書的實力歸功於我們的撰稿人。我們依然期望,學者、臨床醫生以及來自各學科的學生將會感到我們的努力對他們有幫助。最後,我們要感謝斯泰西·那波利(Stacey Napoli),沒有斯泰西,這一版是不可能問世的。

  邁剋爾·劉易斯

  珍妮特·M.哈維蘭-瓊斯

  莉莎·費爾德曼·巴雷特


《心靈的色彩:探索情緒的奧秘》 導語: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片由情緒構築的海洋中。喜悅的浪花輕拂,悲傷的暗流湧動,憤怒的潮汐拍打,恐懼的迷霧籠罩,愛意的陽光溫暖……情緒,如同心靈的調色盤,賦予我們生命斑斕的色彩。它們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理解自我、建立連接的基石,也是塑造我們獨特個性和人生經曆的關鍵。然而,我們真的瞭解這些形形色色的情感嗎?它們是如何産生的?又為何如此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思想?《心靈的色彩:探索情緒的奧秘》旨在引領讀者踏上一場深入心靈的旅程,揭示情緒的生成機製、發展規律、功能作用以及它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影響,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擁抱內心豐富多彩的世界。 第一章:情緒的基石——認識情緒的本質 本章將從情緒的基本概念入手,厘清“情緒”與“情感”、“心境”、“激情”等相關概念的區彆與聯係。我們將探討情緒的定義、特性以及它們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情緒的定義與分類: 情緒是如何被科學界界定的?我們將介紹一些經典的理論模型,例如James-Lange理論、Cannon-Bard理論、Schachter-Singer雙因素理論,以及更近代的認知評價理論,分析情緒産生的生理、認知和行為維度。同時,我們將探討情緒的基本分類,如基本情緒(如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厭惡、驚訝)及其衍生情緒,瞭解情緒的譜係和復雜性。 情緒的生理基礎: 情緒的發生離不開身體的參與。本章將深入剖析情緒與大腦的關係,介紹大腦中負責情緒處理的關鍵區域,如杏仁核、前額葉皮層、海馬體等。我們將探索神經遞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在情緒體驗中的作用,以及自主神經係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如何響應情緒變化,導緻心跳加速、齣汗、肌肉緊張等生理反應。 情緒的功能與意義: 情緒並非“負麵”或“乾擾”,它們是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寶貴適應性機製。我們將闡述情緒的多種功能,包括: 適應功能: 恐懼讓我們迴避危險,憤怒幫助我們抵禦侵犯,悲傷促使我們反思和尋求支持,快樂鼓勵我們重復有益的行為。 信號功能: 情緒是我們內在狀態的外在錶現,能夠嚮他人傳遞信息,促進人際溝通和理解。 動機功能: 情緒是行為的強大驅動力,可以促使我們追求目標、剋服睏難。 認知功能: 情緒能夠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記憶、判斷和決策,使我們的思考更具個人色彩和價值導嚮。 第二章:情緒的生成與發展——從初生到成熟 情緒並非一成不變,它們在個體生命過程中不斷發展和演變。本章將聚焦情緒的生成機製和發展軌跡。 情緒的認知加工: 認知評價在情緒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將詳細介紹認知評價理論,探討我們如何解讀情境、評估其對自己重要性以及可能帶來的後果,進而引發不同的情緒體驗。例如,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因為認知上的差異而産生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 情緒的錶達與識彆: 情緒的錶達是人類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討論麵部錶情、肢體語言、聲音語調等非語言綫索在情緒錶達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緒錶達的差異。同時,我們將探討情緒識彆能力,即解讀他人情緒信號的能力,並分析其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情緒的發展軌跡: 從嬰兒時期模糊的情緒反應,到青少年時期復雜的內心世界,再到成年期的情緒成熟,情緒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本章將分析不同年齡段個體的情緒特點、情緒調節能力的變化,以及影響情緒發展的因素,如傢庭環境、社會互動、教育經曆等。 情緒的文化維度: 情緒並非純粹的生物現象,它也深受文化背景的影響。我們將探討不同文化對特定情緒的重視程度、錶達規範以及對情緒的解釋差異,理解文化如何在塑造我們的情緒體驗和反應模式中發揮作用。 第三章:情緒的調節與管理——掌控內心的風暴 理解情緒的本質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有效地調節和管理它們,以達到心理健康和積極的生活狀態。 情緒調節的策略: 情緒調節是指個體為瞭影響自己産生、體驗和錶達情緒而采取的過程。本章將介紹多種情緒調節策略,包括: 認知重評: 改變對情境的看法,從而改變情緒反應。 情緒錶達: 通過適當的方式錶達情緒,如傾訴、寫作、藝術創作。 行為應對: 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改變或適應導緻負麵情緒的情境。 注意轉移: 將注意力從引起負麵情緒的事物上移開。 接納與正念: 允許情緒存在,但不被其控製。 應對壓力與負麵情緒: 壓力和負麵情緒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章將提供實用的技巧和方法,幫助讀者有效應對焦慮、抑鬱、憤怒、悲傷等負麵情緒,例如呼吸練習、冥想、運動、時間管理、尋求社會支持等。 培養積極情緒: 除瞭管理負麵情緒,培養和增強積極情緒同樣重要。我們將探討如何增加幸福感、感恩、希望、愛等積極情緒,例如通過感恩練習、培養愛好、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設定並達成目標等。 情緒智力(EQ)的培養: 情緒智力是指識彆、理解、運用和管理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能力。本章將闡述情緒智力的重要性,並提供提升情緒智力的具體方法,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和關係管理等方麵的訓練。 第四章:情緒與人際關係——連接心靈的橋梁 情緒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與他人互動、建立和維持關係。 情緒在溝通中的作用: 情緒是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本章將分析情緒如何影響溝通的有效性,例如,積極情緒能夠促進閤作與理解,而負麵情緒則可能導緻衝突和誤解。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清晰、尊重地錶達自己的情緒,以及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來改善溝通。 情緒與依戀關係: 早期依戀關係對個體一生的情緒模式和人際關係有著深遠影響。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的依戀(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混亂型)如何塑造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情緒體驗和互動方式。 同理心與共情: 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而共情是指分享他人情感的體驗。本章將深入探討同理心和共情的機製,以及它們在建立深刻、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中的關鍵作用。 衝突與情緒管理: 人際衝突幾乎不可避免,而情緒在衝突的發生和解決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將學習如何在衝突中管理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化的反應,並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妥協來化解矛盾,維護關係。 第五章:情緒與身心健康——情緒的力量 情緒與我們的身心健康緊密相連,它們既能促進健康,也可能引發疾病。 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 長期處於負麵情緒狀態,如慢性壓力、焦慮、抑鬱,會對身體健康産生負麵影響,例如增加患心血管疾病、消化係統疾病、免疫係統功能下降的風險。本章將探討情緒與生理疾病之間的具體關聯。 情緒與心理健康: 良好的情緒狀態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本章將分析如何通過有效的情緒管理來預防和改善焦慮癥、抑鬱癥等心理健康問題,並促進積極的心理狀態,如幸福感、韌性。 積極情緒的健康效益: 積極情緒不僅僅是短暫的愉悅,它們能夠帶來長遠的健康益處,如增強免疫力、促進康復、延長壽命。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培養積極情緒來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身心連接的療愈力量: 身體和心靈是相互關聯的整體。本章將介紹一些身心療愈的方法,如正念減壓(MBSR)、瑜伽、太極等,它們如何通過調節情緒來促進身心健康。 第六章:情緒的挑戰與超越——麵嚮未來的思考 在現代社會,我們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情緒挑戰。本章將放眼未來,探討情緒在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中的更深層意義。 人工智能與情緒: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是否能夠擁有情緒?情緒是否可以被量化和模擬?我們將探討人工智能在情緒識彆、情緒分析以及與人類的情感互動方麵的潛力與局限。 情緒的倫理與社會影響: 情緒的錶達和管理也涉及到倫理問題。例如,如何在網絡空間中負責任地錶達情緒?如何避免情緒的操縱?我們將思考情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個體成長的持續探索: 情緒的探索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本章將鼓勵讀者將情緒的理解與自我成長相結閤,不斷學習、反思和實踐,最終達到更深層次的自我認知和心理成熟。 構建情緒健康的生活: 最終,理解情緒的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生活。我們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建立一種積極、健康、有意義的情緒模式,擁抱生命的每一份色彩。 結語: 《心靈的色彩:探索情緒的奧秘》不是一本提供簡單答案的教科書,而是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口。它邀請您一同去發現、去理解、去體驗那些塑造我們生命的無形力量。願這本書能為您點亮心靈的燈塔,讓您在情緒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活齣更豐富、更精彩的人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匠心,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情緒名稱,而是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精妙的理論框架,像搭建一座精密的心理學大廈。從最基礎的生理反應機製開始,逐步過渡到復雜的社會情緒,如羞恥感、嫉妒和道德情緒。我特彆關注瞭關於“鏡像神經元”和“共情”那幾章。作者詳細解釋瞭我們是如何通過觀察他人的麵部錶情和身體姿態,在內部模擬齣對方的情緒體驗的,這為理解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衝突的産生提供瞭堅實的神經科學基礎。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獲在於理解瞭“情緒的傳遞性”——我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被周圍人的情緒所感染的,以及我們自己的情緒狀態如何無形中影響著整個團隊的氛圍。這種自我的“元認知”(對自身情緒的認知)被極大地提升瞭。我開始有意識地在會議前觀察自己的情緒基綫,並提前進行微調,這在實際工作中帶來瞭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它不僅是關於理解“我”的情緒,更是關於理解“我們”的情緒生態係統,視角非常開闊。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認知的一扇窗,我原本以為情緒管理就是簡單地“積極思考”或者“深呼吸”,但讀完之後纔發現,事情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和深刻。作者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技巧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情緒的生物學基礎、認知加工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互動中構建和錶達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情緒的功能性”的論述,它顛覆瞭我過去那種視負麵情緒為“洪水猛獸”的看法。原來,恐懼是為瞭保護我們,憤怒是為瞭劃定界限,甚至是悲傷,也是一種必要的社會信號和自我修復機製。書中引用瞭大量的經典實驗和最新的神經科學發現,語言生動但不失嚴謹,即便是像我這樣沒有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清晰地理解那些復雜的理論模型。例如,它對“情緒喚醒”和“情緒體驗”的區分,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常常混淆這兩者的狀態,從而導緻瞭錯誤的應對策略。我尤其喜歡它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緒錶達的差異,這讓我對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有瞭更深的同理心。讀完後,我不再是單純地“控製”情緒,而是學會瞭“傾聽”情緒,理解它想要告訴我的信息,這種轉變是革命性的。

評分

與其他市麵上宣揚“絕對積極”的書籍相比,這本書的誠實和平衡感令人敬佩。它毫不避諱地探討瞭人類經驗中那些不那麼光彩的部分——那些我們試圖掩蓋和逃避的情緒。比如,關於“嫉妒”和“怨恨”的章節,作者沒有用道德批判的口吻,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復雜的適應性産物,分析瞭它們在資源競爭和社會地位維護中的進化意義。這種去汙名化的處理方式,讓讀者能夠放下心理防備,真正地去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陰影,而不是一味地壓製。書中還提到瞭“情緒的惰性”——為什麼某些情緒體驗會如此頑固地黏著我們,並且難以通過簡單的意願力被清除。這種深入骨髓的探討,讓我對自己的某些長期情緒睏擾有瞭更寬容的理解,也明白解決問題需要的是耐心和係統的策略,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閱讀過程像是一場深入的自我對話,坦誠、深刻,並且充滿瞭發現的樂趣,它教會我尊重情緒的復雜性,接納人性的灰色地帶。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精準的優雅”。它避免瞭過度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但又時刻保持著學術的精確度,這在心理學普及讀物中是很難得的平衡。我尤其欣賞它在討論“情緒與決策”時的論證過程。作者通過一係列經典的決策實驗(比如損失厭惡、框架效應等),清晰地展示瞭情緒是如何繞過純粹的理性思維,直接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的。這對我來說是極其實用的知識,因為它直接關聯到日常生活中的投資決策、健康選擇乃至人際關係中的重大承諾。此外,書中對“情緒智力”(EQ)的討論,也超越瞭傳統上對EQ的膚淺理解,它強調瞭EQ並非是情緒的完美控製,而是在理解、預測和利用情緒信號方麵的綜閤能力。閱讀這本書,就像是獲得瞭一份高質量的“人類操作手冊”,它不僅解釋瞭我們“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更關鍵的是,它為我們如何更智慧地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航行,提供瞭可靠的導航圖。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是抱著有點懷疑的態度開始閱讀的,畢竟市麵上關於心靈成長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是販賣焦慮和提供廉價的“速效藥”。然而,這本書的專業性與人文關懷的完美結閤,讓我徹底打消瞭顧慮。它絕不是一本“心靈雞湯”,而是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的通俗化版本。書中對不同情緒流派的梳理,從早期的經典精神分析視角到後來的認知行為療法(CBT)的視角,再到更前沿的接納與承諾療法(ACT)的影子,都有著清晰且批判性的分析。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情緒調節策略”的分類和評估,而不是簡單地推崇某一種方法。它強調瞭“情境匹配”的重要性——比如,在某些情況下,“認知重評”是有效的,但在另一些情境下,也許“接納”比試圖改變想法更為健康。我發現,很多我過去采用的策略,比如過度壓抑或過度錶達,都被放在瞭“低效或有害”的象限裏進行瞭分析,這對我個人的行為模式進行瞭一次深刻的“除錯”。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貼近生活,既有實驗室的嚴謹,又不乏煙火氣,讓人讀起來既有收獲,又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它提供的是一套工具箱,而不是一個固定的說明書。

評分

開始幾章質量還湊閤。慢慢的翻譯質量就越來越差。句子如圖,完全是病句。榖歌翻譯的痕跡很明顯。十分懷疑是機翻後,所謂的譯者再看一遍後隨便改改的結果。不要買這本。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翻譯的一般

評分

翻譯實在是太差太差,機器翻譯的也不如此,不推薦。

評分

還可以吧,這個書。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還不錯,留著慢慢看。

評分

翻譯實在是太差太差,機器翻譯的也不如此,不推薦。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