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中东欧国家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比较的学术活动。本书汇集了来自中国、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学者的文章,内容既涉及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又涉及健康、教育、农村等领域,还包括新的网络研究方法。本书为我们从比较视野全面理解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社会变迁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赵克斌,男,1963年出生,北京市人。1988年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毕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现为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村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企业保障社会化”等重点课题的研究。目前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北京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研究中心秘书长等职务。
吕鹏,男,2000年至2004年,在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学习,2004年至2010年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助理工作,2011年至2012年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院级中心)秘书长、《青年研究》编委。还担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目录
社会结构变迁
波兰自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到欧盟时期的社会结构的演变
【卡齐米日·斯洛莫仁斯基 伊丽娜·托买斯库-杜布罗】
在匈牙利乡村中的调整和欧洲一体化
【博纳迪特·苏尔格 伊姆莱·科瓦什 博迪兹萨尔·梅格耶西】
捷克1989年后转型的空间地理维度【陶马什·托斯泰利斯基 马丁·西蒙】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杨 典】
教育与公正
社会出身和能力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亨瑞克·多曼斯基 米哈乌·费德罗维奇 亚瑟·波克如拜克
大流士·普兹匹茨 米哈尔·斯蒂克 马瑞克·斯木尔斯基 托马斯·佐塔克】
捷克共和国的成人教育【汉娜·汉普诺娃 娜塔莉·西蒙娜娃】
匈牙利的人际关系【阿尔伯特·弗鲁兹西娜 大卫·贝娅塔】
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
——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查【李春玲】
社会学研究方法
时间序列调查中的混合模式数据收集——两个来自波兰的例子
【鲍威尔·斯坦宾斯基 弗兰克·斯坦宾斯基】
交往日志:大型全国代表性样本中探究自我中心网络的调查工具指南
【比亚塔·大卫 伊尔迪科·巴尔纳 爱娃·胡斯蒂 阿格尼斯·卢卡什】
匈牙利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和异质性及社会整合【马尔顿·格罗 加博尔·哈吉杜】
社会互动频率论【夏传玲】
国家与精英
黑手党式国家的分析框架:以匈牙利为例【巴林特·马扎尔】
金砖国家间政治机构信任度的比较分析【吕 鹏】
过去与未来:保加利亚的精英、整合和信任【多布林卡·科斯托娃】
搁置公民社会:对波兰公民参与本质的社会学诠释【亚瑟·科斯钦斯基】
健康与合作
家庭护理雇佣制度的僵局【苏珊娜·乌德】
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王春光】
波兰的社会分层与饮食模式
【亨瑞克·多曼斯基 兹比格纽·卡尔品斯基
大流士·普兹匹茨 查丝汀娜·斯塔茹科】
社会合作的决定因素:一项调查实验【卢卡·克里斯托夫】
前言/序言
序 言
李培林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都开始了“市场转型”(market transition),即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种市场转型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迁,变迁之迅速和深度引起世界普遍关注,也激发了一大批学者投入对“市场转型”这个议题的研究中,“市场转型”在20世纪90年代也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同样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主导的作用,中国与东欧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特色,就是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政权变更下的“激进改革”,伴随着快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移植。这两种模式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方面也带来不同的结果。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两种道路的不同绩效开始引发广泛的关注。中国与东欧国家的比较,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给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许多新阶层和新问题,但社会变迁并没有引发大的社会动荡。而在东欧的一些国家,比如匈牙利,激进改革给社会带来了阵痛,一度出现非常紧张的政治局面。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过分依赖境外投资,匈牙利的经济现状陷入了困境。
另外一方面,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新宠儿。一些国际学者开始在各种场合谈论“资本主义的衰落”,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发展模式的崛起。一些学术研究成果也开始引发媒体和学界的反响。然而,这些研究有着两个主要的缺陷。一是大多数的研究,是由国际关系、地缘政治或者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科的学者在进行的,缺乏实证社会科学界的声音。二是许多研究将新兴市场国家,仅仅局限于大国,尤其是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为代表的“金砖国家”身上,忽视了对一些中小新兴经济体的研究,特别是忽视了一些市场经济建设很有特色的国家经验。因此,国际比较研究的合作,一是要“把社会学带进来”,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和思维,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社会结构变迁做出研究;二是“把社会主义带进来”,通过中国与东欧国家的比较,探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可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对“中国经验”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开展中美比较、中俄比较,中欧比较、金砖国家比较等项目的同时,把中国与东欧国家比较也列为一项重点课题。2000年前后,在我担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期间,我访问了许多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等,原希望他们能形成一个统一合作的整体,但实际上很难。在一些已经加入了欧盟的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人们对“东欧国家”这个表述有些敏感,他们更愿意接受“新兴市场国家”的概念。所以中国和东欧国家比较这项课题,在很多场合下被称作“新兴市场国家比较研究”。自2012年开始,社会学研究所与波兰、匈牙利、捷克三个国家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建立了每隔一年轮流在中国和东欧三国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惯例”。
2012年7月14日至15日,“新兴市场国家的社会结构变迁:国际比较的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此次研讨会由社会学研究所主办,作为中国社会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的一个分论坛,是分论坛中唯一一个以英语为媒介语言的研讨会。来自中国、捷克、匈牙利及波兰等国家的二十多位学者与会。当时我作为所长也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言。与会学者在会上达成共识,每两年在中国和中东欧各自召开一次较大的研讨会,中间一年召开一次较小的总结会。并以会议为中介,进一步推动课题的立项和成果的出版。
为落实这一共识,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围绕“新兴市场国家的社会变迁”这一主题召开中国与东欧国家的研讨会。2013年9月,在匈牙利召开以“新兴经济体的社会变迁”为主题的研讨会,并在捷克召开了圆桌讨论会。与会者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捷克和波兰的学者在后来通过所在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交流合作协议,对中国进行了回访并召开了学术研讨会。
2014年,社会学研究所又组团赴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进行访问,同时参加由波兰科学院、匈牙利科学院、捷克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家机构联合主办的“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间的社会不平等:中国、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的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波兰科学院院长柯乐伯(Michal Kleiber)、中国驻波兰大使馆科技参赞叶向东作为嘉宾出席了研讨会,柯乐伯院长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波兰5名学者、中国5名学者、捷克3名学者、匈牙利4名学者先后发言。在这次波兰举行的研讨会上,波兰科学院资深社会学家斯隆兹斯基(Kazimierz Slomczynski)为会议做了总结。他认为,中国和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存在广泛的空间,各方不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而且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反思整个转型过程的共性问题,开展更加实质性的合作,比如共同开发相关的数据库。
在那次波兰的学术会议结束后,中国、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的学者举办了一个圆桌会议,专门讨论未来的合作事宜。参加会议的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表示,可以出版一个中国与东欧比较的社会学文集。波兰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的所长理查德(Andrzej Rychard)表示,将考虑将本次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出版,或者,寻找合适的机会,在《波兰社会学评论》(Polish Sociological Review)或其他刊物上刊发特辑。匈牙利和捷克的学者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愿。捷克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科斯特勒吉(Tomas Kostelecky)建议,为了更好地申请相应的经费,同时为了在国际学术界更好地发挥影响,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科学院系统的学者,应该给现有的合作方式命名,以一种研究团队或研究网络(research network)的方式宣传自己,中方积极响应了这一倡议。在履行各自的外事程序之后,中国、匈牙利、波兰、捷克四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研究所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组建“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性研究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的层次。
此后,这个研究网络的活动内容和层次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匈牙利科学院合作研究项目“新兴市场国家社会变迁研究:中国和匈牙利”于2015年初正式立项。这个双边合作课题使得双方的一些动态的交流有了更加充分的制度和资金保障,比如该项目支持拍摄了“数码博物馆”的《学者对谈》栏目。
2015年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在华沙联合召开“波兰和中国:社会治理与社会变迁”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教授和波兰科学院院长杜辛斯基(Jerzy Duszyński)教授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王伟光院长回顾了近年来中波双边关系发展情况,并表示在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中波两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及智库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随行王伟光院长的代表团成员有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壮志、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克斌等。4月23日,社会学研究所一行学者与保加利亚科学院社会与知识研究所联合举行圆桌会议。王伟光院长一行也出席了圆桌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强调,借着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保加利亚科学院重新签订合作协议之机,要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合作。后来,保加利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也于2015年以正式协议的方式加入了“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性研究网络”。
作为这个研究网络学术活动的一部分,2015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上海研究院在上海大学联合主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社会变迁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保加利亚科学院、波兰科学院、捷克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近3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各国学者就本次会议论文的后续提交和出版工作达成了最终共识,正式启动了这部论文集的编辑工作。
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论文集,汇集了来自中国、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各国学者的一共20篇文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宏观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有最新的网络研究方法的讨论对话,还涉及健康、教育、农村等各个领域,为我们从比较视野出发全面理解中国与东欧国家的社会变迁,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参考资料。当然,这个文集也有局限性,还不够专题化,理论方面也还较弱,这也说明这项合作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的这个研究网络,与该研究所的“金砖国家”研究网络一起,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有关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比较研究网络,它将为我们理解新的国际经济社会格局提供很好的平台。希望通过本文集的研究成果,带动更多的社会学家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参与到这样的研究中来。
超越转型:中国与中东欧的社会变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超越转型:中国与中东欧的社会变迁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