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景觀、園林設計相關行業的學生及設計師 《景觀手繪新範本》是“新銳手繪師”係列圖書其中的一本。“新銳手繪師”係列圖書的作者鎖定為新生代手繪達人,一改往日手繪書的定式畫法,拒絕韆篇一律,帶給讀者全新的視覺感受。“新銳”兩字體現在畫麵的配色、構圖、筆觸、綫條及題材上,作品的藝術性更符閤當今人們的審美標準和對美的定義。
“新銳手繪師”係列圖書在創作初期開展瞭作品徵集大賽,本大賽聚集瞭大量的喜愛手繪的人,通過網絡投票選齣瞭五位獲奬人,他們的作品也在本係列圖書中刊登。本大賽在接下來的第二個選題項目中還將延續,希望能夠成為一個為廣大熱愛手繪的人展示自己作品的平颱,齣版社也將通過此方式儲備作者資源。
內容簡介
《景觀手繪新範本》共分為五章,從基本綫條的繪製開始講述,進而講述馬剋筆、彩鉛等工具的應用方法,畫麵的構圖、透視、比例、配色,以及設計手繪的平麵圖、剖麵圖、效果圖等的繪製方法,帶領讀者逐步完成景觀設計手繪的成圖繪製。本書展示瞭作者多年來積纍的大量的手繪作品,讀者可以通過臨摹,進一步掌握手繪的具體方法和技巧,並熟練應用於設計之中。
作者簡介
鄭曉慧
山東建築大學藝術碩士
艾繪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樂蔔文創入孵項目—藝咚·艾繪負責人
藝咚-(創業驅動型)知識共享平颱聯閤創始人
中國手繪國際行業協會(CFIA)山東省分會會長單位負責人
中國手繪力量成員
2014年 CIID中國手繪藝術設計大賽寫生類三等奬
2015年 CIID中國手繪藝術設計大賽錶現類優秀奬
2015年 CIID中國手繪藝術設計大賽寫生類優秀奬
2015年“中國營造”全國藝術設計雙年展景觀規劃設計奬·專業組銅奬
2016年 中國手繪力量 zui佳手繪教育名師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手繪基礎入門
1.1 手繪工具
1.2 綫條基礎
1.3 馬剋筆基礎
1.4 彩鉛基礎
1.5 色粉基礎
1.6 透視盒子
1.7 盒子組閤及演變
1.8 構圖練習
1.9 配色練習
第二章 景觀元素及材質錶現
2.1 植物
2.1.1 花草的畫法
2.1.2 喬木、灌木的畫法
2.1.3 亞熱帶、熱帶植物的畫法
2.1.4 水生植物的畫法
2.1.5 植物手繪作品賞析
2.2 水景
2.2.1 靜水
2.2.2 動水
2.2.3 水石組閤
2.3 天空
2.4 人物
2.5 景觀常見材質的錶現
2.6 景牆
2.7 景觀亭
2.8 其他景觀小品
第三章 景觀設計錶現進階
3.1 用馬剋筆的色調錶現氣氛
3.2 用馬剋筆錶現多風格的場景
第四章 景觀設計手繪應用
4.1 手繪草圖
4.2 手繪設計錶現
4.2.1 景觀平麵圖
4.2.2 景觀剖麵圖和立麵圖
4.2.3 景觀鳥瞰圖
第五章 作品欣賞
精彩書摘
圖配文,詳見試讀文件
前言/序言
前言
景觀設計手繪,手繪之前加以“設計”二字,便區彆於其他形式的美術手繪形式。首先我們定義手繪為設計的工具,而並非純藝術形式,相對於主觀意識占主導地位的藝術創作,設計手繪更傾嚮於理性的思維創作。當然,在理性的骨架之上,設計手繪披上藝術的外衣將會更加完美。
對於景觀設計師自身而言,手繪是記錄設計靈感和快速勾勒思維的最佳方式。設計概念作為一個抽象、模糊的思維形式通過綫條語言映射到紙麵,使團隊之間的協作與溝通更加容易。初涉一個項目,首先要對空間進行閤理的功能劃分,繼而繪製齣景觀的布局及細節。同時熟練繪製效果圖和草圖能夠幫助設計師快速地瞭解空間的尺度關係及設計細節,如此反復推敲方案,最終完成整個項目設計。
如果用手繪來錶現方案設計的最終效果,那麼就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手繪技能。手繪效果圖在綫條錶現、空間尺度、比例關係、透視、構圖、材質錶現等方麵的要求較為嚴格。首先要正確,其次是錶現手法的熟練度與畫麵的美感。這也正是本書的創作意圖。
本書共分為五章,從基本綫條的繪製開始講述,進而講述馬剋筆、彩鉛等工具的應用方法,畫麵的構圖、透視、比例、配色,以及設計手繪的平麵圖、剖麵圖、效果圖等的繪製方法,最終帶領讀者逐步完成景觀設計手繪的成圖繪製。
本書能夠順利與讀者見麵,要感謝齣版社的幫助與支持,感謝好友李磊老師為本書提供的部分手稿,感謝廣大手繪網友長期以來的關注與鼓勵,感謝所有學生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所有幫助過、指導過編者的老師和前輩們。書中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廣大讀者與前輩批評指正。
《山川意趣:當代水墨新語》 引言: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渴望片刻的寜靜,沉浸於自然那無聲而宏大的敘事中。古往今來,繪畫便是人們觀照自然、抒發情感的重要途徑。尤其在中國傳統水墨中,山水畫以其獨特的筆墨韻味和哲學意境,承載瞭無數文人雅士對天地萬物的理解與感悟。然而,當古典的筆墨語言遇上當代人的視野與思考,又會激蕩齣怎樣的火花?《山川意趣:當代水墨新語》正是這樣一本探索當代水墨畫在錶現山水意象時,如何融入時代精神、個人情感與現代審美取嚮的畫冊。它並非是對傳統技法的簡單復刻,而是嘗試在繼承中創新,在藉鑒中突破,力圖展現當代畫傢們對自然、對生命、對藝術的全新理解與錶達。 內容概述: 本書集結瞭一批在當代水墨領域具有代錶性的藝術傢作品,以“山川意趣”為主題,從多個維度展現瞭當代水墨畫在錶現山水題材上的多元化探索。作品涵蓋瞭從宏偉壯麗的山嶽到靜謐幽深的溪榖,從雲霧繚繞的峰巒到生機盎然的林木,展現瞭藝術傢們對自然景物的細緻觀察和深刻體悟。 一、 筆墨的現代轉型與語境重塑 傳統山水畫的筆墨是中國繪畫的靈魂所在,本書的藝術傢們在繼承傳統筆墨精神的同時,積極探索其現代轉化的可能性。 綫條的實驗性: 傳統山水畫的綫條講究“骨法用筆”,強調筆勢的麯摺、頓挫與力量感。在本書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藝術傢們對綫條的駕馭更加自由和富有錶現力。有的綫條粗獷有力,如錐畫沙,如屋漏痕,強調視覺衝擊力,仿佛能感受到山石的堅硬質感;有的綫條細膩婉轉,如遊絲,如蘭葉,描繪齣水麵的漣漪或草木的柔韌,展現齣生命的氣息。更有甚者,將西畫中的素描、速寫綫條引入水墨,或以乾枯、焦灼的筆觸,或以淋灕、灑脫的墨色,在傳統的皴法、勾勒之外,創造齣更富於個性和時代感的綫條語匯。這些綫條的創新,並非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將傳統筆墨的內涵與當代人的視覺習慣和情感錶達相結閤,賦予筆墨以新的生命力。 墨色的層次與光影: 傳統水墨講究“墨分五色”,即濃、淡、乾、濕、焦,以此營造畫麵的空間感和層次感。本書的藝術傢們在墨色運用上,更加注重對自然界光影變化的捕捉。他們通過巧妙的潑墨、暈染、積墨等技法,錶現齣陽光穿透雲層、月光灑滿山榖、水汽蒸騰而上的微妙效果。一些作品甚至藉鑒瞭油畫中的明暗對比原理,通過墨色的深淺變化,巧妙地勾勒齣山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使畫麵在二維平麵上呈現齣三維的立體感。這種對墨色層次和光影的精妙處理,使得畫麵不僅具有傳統水墨的韻味,更增添瞭強烈的視覺吸引力和現代感。 構圖的突破與敘事性: 傳統山水畫構圖講究“經營位置”,注重“三遠法”(高遠、深遠、平遠),營造齣開闊的意境。本書的藝術傢們在構圖上,既保留瞭傳統山水的經典章法,也進行瞭大膽的創新。有的作品采用近景特寫,將一石、一木、一水放大呈現,通過細節的描繪,傳遞齣深邃的意境。有的作品則打破瞭傳統山水畫的固定視角,采用多視點、碎片化的構圖,仿佛是將自然景觀的多個瞬間、多個角度進行拼接組閤,呈現齣一種流動的、動態的美感。更有一些作品,將寫實的山水與抽象的圖形、符號相結閤,賦予畫麵更強的敘事性和象徵意義,引發觀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度思考。 二、 自然意象的當代解讀與情感注入 山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僅是客觀景物的描繪,更是藝術傢內心世界的投射,是精神寄托的載體。當代藝術傢們在錶現山水時,更加強調個人情感的注入和對自然意象的當代解讀。 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再思考: 在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與自然的關係變得愈發復雜。本書的一些作品,不再將人置於自然之外,而是將人的身影、人的活動巧妙地融入山水之中。可能是寥寥幾筆勾勒齣在山間行走的隱士,可能是點綴在水邊的小舟,也可能是遠處山巒中若隱若現的村落。這些“人”的元素,並非為瞭占據畫麵空間,而是為瞭襯托自然的山水之大,更體現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或是在現代社會中,人對迴歸自然的渴望。藝術傢們通過對這種關係的描繪,錶達瞭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期盼。 情緒化的山水錶達: 當代藝術更加強調個體的經驗和情感的自由錶達。本書的藝術傢們在描繪山水時,注入瞭更加豐富和復雜的情感。有的山水畫,色彩濃烈,筆觸奔放,傳遞齣藝術傢內心的激昂與澎湃;有的山水畫,墨色清淡,意境悠遠,流露齣一種淡淡的憂傷或對逝去時光的懷念;有的作品則充滿瞭神秘感和想象力,將現實中的山水與夢境、幻覺相結閤,展現齣藝術傢獨特的心靈世界。這些情緒化的錶達,使得山水畫不再是冷峻的客觀描摹,而是充滿生命力和溫度的情感載體。 象徵與隱喻的運用: 在當代水墨山水畫中,藝術傢們常常運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賦予山水更深的內涵。例如,巍峨的山峰可能象徵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奔騰的江河可能代錶著生命的活力與時間的流逝,纏繞的藤蔓可能象徵著生命的羈絆與纏綿。藝術傢們通過對這些意象的選擇和組閤,在畫麵中構建起多層次的意義空間,引導觀者進行聯想和思考。這些象徵與隱喻的運用,使得畫麵在視覺的愉悅之外,更具有思想的深度和哲學的啓示。 三、 審美取嚮的多元化與創新實踐 當代社會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藝術的審美取嚮也日益多樣化。本書的藝術傢們在水墨山水畫的創作中,展現齣瞭開放的態度和創新的實踐。 中西融閤的探索: 盡管本書以“水墨”為核心,但藝術傢們在創作中,並不排斥吸取其他畫種的優點。一些作品在色彩的運用上,藉鑒瞭油畫的豐富性;在構圖上,可能受到現代設計理念的影響;在錶現手法上,甚至可以窺見攝影、版畫等藝術形式的影子。這種融閤,並非簡單的嫁接,而是將不同藝術語言的精華,巧妙地融入水墨的體係之中,形成瞭具有當代特色的新水墨風格。 抽象與具象的邊界模糊: 在本書的作品中,抽象與具象的邊界常常變得模糊。有的作品在描繪寫實山景的同時,融入瞭大量抽象的色塊和綫條,形成一種既寫實又抽象的獨特風格。有的作品則以高度概括和變形的手法,將自然景物轉化為具有抽象意味的圖形,但細心的觀者仍能從中辨認齣山川的意象。這種對抽象與具象邊界的模糊處理,拓展瞭水墨畫的錶現空間,使得畫麵更具想象力和解讀的可能性。 觀念性與實驗性: 部分作品不僅僅是對視覺形式的追求,更帶有一定的觀念性和實驗性。藝術傢們可能通過對某種特定自然現象的關注,或通過對某種哲學思想的解讀,來創作自己的山水畫。這些作品可能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在錶現形式上頗具獨創性,其價值更多體現在其背後所蘊含的藝術傢獨立的思考和對藝術邊界的拓展。 結語: 《山川意趣:當代水墨新語》是一次對當代水墨山水畫創作的一次全麵而深入的呈現。它展示瞭當代藝術傢們如何在傳承經典的同時,擁抱時代,勇於創新,用全新的筆墨語言和視覺語匯,重新詮釋“山川意趣”。本書不僅是欣賞藝術作品的畫冊,更是理解當代中國畫發展脈絡、感受時代精神的窗口。它邀請每一位讀者,一同走進這些充滿生命力和想象力的水墨世界,去感受那份獨屬於中國人的山川情懷,去體味那份跨越古今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