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這是作者多年來湯方實戰案例的真實記錄,以立足於“純中醫”的診療思維,重點闡述瞭獨到的用方思路;以效如桴鼓的臨床療效,證實瞭一個樸素而又顛撲不破的道理:中醫的生命在臨床,在療效!期望讀者通過閱讀此書,把自己培養成真正的中醫臨床醫生:務實臨床,善於實戰,能夠正確地運用中醫獨到的思維方法和湯方看好病!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瞭鐵杆中醫彭堅的200餘首經方、時方、單方、驗方的臨床運用心得,重點展示瞭其獨到的用方思路、臨床心悟,每一則醫案都詳細記錄瞭用湯方治病的整個過程,既有常見病,也有許多中西醫棘手的疑難雜癥。以期幫助讀者通過閱讀本書提高中醫臨床思維水平,瞭解各種名方的組方原則,掌握湯方在臨床實際運用、加減變化中的訣竅,在遇到類似病證時,從中找到正確的辨治思路和可供參考藉鑒的有效方藥。
作者簡介
彭堅,1948年齣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的中醫世傢,20世紀70年代,跟隨伯父、湘雅醫學院中醫顧問彭崇讓教授學習中醫,1979年考取湖南中醫學院醫學史研究生,師從周貽謀教授,從事中醫教學與臨床40餘年。現為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附屬第一醫院門診部知名專傢,著名醫史文化學者,中醫臨床傢,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終身館員。2007年齣版著作《我是鐵杆中醫》,在國內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類 內科病 1
一、頭痛 1
大青龍湯治療外感頭痛 / 1
小柴鬍湯閤桂枝加葛根湯治療頭痛 / 3
吳茱萸湯閤溫經湯、桂枝茯苓丸治療頭痛吐涎沫 / 3
酸棗仁湯治療頭痛失眠 / 4
真武湯閤吳茱萸湯、潛陽丹治療頭部冷痛:血管性頭痛 / 5
麻黃附子細辛湯閤芍藥甘草湯、止痙散、牽正散治療麵痛:三叉神經痛 / 6
散偏湯治療偏頭痛:神經性頭痛 / 7
通竅活血湯治療頭痛:乙腦後遺癥 / 9
頭風神方治療頭昏痛:慢性額竇炎 / 11
二、胸脅疼痛 12
大柴鬍湯閤瓜蔞薤白半夏湯、生脈散治療胸心疼痛:心肌炎後遺癥 / 12
厚樸麻黃湯閤小陷胸湯、柴苓湯、參蛤散、皺肺丸治療胸痛咳喘: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 / 13
小青龍湯閤延年半夏湯治療咳嗽脅痛:肋間神經痛 / 15
柴鬍桂枝乾薑湯治療右脅疼痛:慢性膽囊炎 / 17
大柴鬍湯閤烏梅丸治療右脅疼痛:肝內膽管結石 / 18
三、胃痛 19
柴鬍陷胸湯治療心下疼痛:慢性胃炎、膽囊炎 / 19
三閤清中湯治療胃痛: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 20
養胃湯閤連梅湯、舒胃散治療胃痛: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炎 / 22
四、腹痛與腹瀉 24
仙桔湯閤白頭翁湯、柏葉湯治療腹痛腹瀉: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 24
補中益氣湯閤四神丸、附子理中丸治療腹痛腹瀉:慢性腸炎 / 26
濟生烏梅丸閤白頭翁湯治療腹痛腹瀉:腸道息肉 / 27
保和丸閤黃芪建中湯治療腹痛消瘦:神經性腹痛、十二指腸潰瘍、貧血 / 29
奔豚湯閤五積散、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陣發性腹痛:癔癥 / 31
芍藥甘草湯閤止痙散、金鈴子散治療小腹部痙攣疼痛:腎結石 / 34
五、身痛 36
柴鬍桂枝湯閤二妙散、止痙散治療身體煩疼 / 36
改訂三痹湯閤瓜蔞薤白半夏湯、雙和散治療身痛胸痛:風濕疼痛、冠心病 / 37
二妙散治療濕熱身痛:類風濕關節炎 / 39
泄化濁瘀湯治療濁瘀痹:痛
風 / 40
六、咳喘短氣 41
金水六君煎閤小青龍湯、苓桂術甘湯、參蛤散治療咳喘短氣: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 41
柏葉湯閤附子理中湯、仙方活命飲、韆金葦莖湯、西黃丸、參蛤散治療咳痰咯血:支氣管擴張、肺膿瘍 / 44
大柴鬍湯閤柴鬍加龍骨牡蠣湯、皂莢丸、桂枝茯苓丸、參蛤散治療哮喘 / 46
驗方三劑四煎湯治療哮喘 / 47
七、失眠心悸 48
柴鬍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重度失眠:抑鬱癥 / 48
炙甘草湯治療心悸:心髒神經官能癥 / 50
八、腎病蛋白尿 52
驗方五倍子散閤青娥丸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蛋白尿 / 52
九、發熱 54
大青龍湯治療感冒高熱 / 54
清瘟敗毒丸治療高熱:重感冒 / 56
化癬神丹治療高熱:急性喉炎?心肌炎? / 58
定喘湯治療高熱咳喘:支氣管肺炎、肺部感染、肺氣腫、肺不張 / 59
安宮牛黃丸治療發熱昏迷:流行性乙型腦炎 / 62
黃芩滑石湯治療感冒發熱:乙肝? / 64
清暑益氣湯治療夏季低熱:病毒感染? / 66
第二類 婦科病 69
一、痛經 69
佛手蛋治療原發性痛經 / 69
宣鬱通經湯治療痛經 / 70
生龍活虎丹治療原發性痛經 / 71
溫經湯治療痛經、卵巢囊腫 / 72
少腹逐瘀湯閤桂枝茯苓丸、止痙散、調肝湯治療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 / 73
天仙藤散閤逍遙散治療月經前水腫 / 75
二、崩漏 77
犀角地黃湯閤黃連解毒湯、四烏賊骨一藘茹丸、不補補之方治療崩漏癥:少女功能性子宮齣血癥 / 77
膠艾湯閤歸脾湯、柏葉湯、四烏賊骨一藘茹丸治療崩漏:功能性子宮齣血癥 / 79
加減當歸補血湯閤歸脾湯治療崩漏:功能性子宮齣血 / 81
三、腹痛帶下 82
當歸芍藥散閤炮甲黃蠟丸治療盆腔積液卵巢囊腫 / 82
暖宮定痛丸閤桂枝茯苓丸治療小腹痛:盆腔積液 / 84
烏梅丸閤白頭翁湯治療黴菌性陰道炎 / 85
濟生烏梅丸閤黃連解毒湯治療帶下:HPV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 86
二妙散治療腹痛帶下:巧剋力囊腫手術後復發 / 89
四、閉經 90
三紫調心湯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閤徵 / 90
桂枝茯苓丸閤三紫調經湯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閤徵 / 92
瓜石湯閤二至丸治療産後閉
經 / 94
兩地湯閤二至丸治療多次流産導緻閉經 / 96
五、不孕與流産 97
毓麟珠閤壽胎丸治療不孕癥 / 97
彭氏經驗方血竭散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閤徵、不孕癥 / 98
毓麟珠閤三紫調心湯、泰山磐石散治療不孕癥:一側輸卵管切除、兩孕兩流、多囊病 / 102
當歸芍藥散治療不孕:輸卵管積水堵塞 / 104
溫臍化濕湯治療痛經、不孕癥 / 105
丹梔逍遙散閤當歸貝母苦參丸、泰山磐石散治療高催乳素導緻流産 / 106
六、備孕 109
定經湯治療月經前後不定
期 / 109
兩地湯治療月經提前、量少 / 111
丹梔逍遙散閤清經散、二至丸治療月經提前、量多 / 112
溫經湯治療月經推後、量少 / 113
養精種玉湯治療月經量少:子宮內膜薄 / 114
壽胎丸閤毓麟珠、泰山磐石散治療胚胎發育不良 / 115
二仙湯閤益腎菟地湯、壽胎丸治療閉經:卵巢早衰 / 117
七、乳腺增生性疾病 118
柴鬍桂枝乾薑湯閤化鐵丸、調肝湯治療乳核:乳腺結節 / 118
柴鬍桂枝乾薑湯閤神效瓜蔞散、大補陰丸治療乳癖:乳腺囊腫 / 121
丹梔逍遙散閤神效瓜蔞散治療乳腺縴維瘤、乳核 / 122
神效瓜蔞散閤桂枝茯苓丸、調肝湯治療乳腺小葉增生閤並腺管輕度擴張 / 124
第三類 兒科病 127
一、感冒與發熱 127
參蘇丸治療風寒感冒咳嗽 / 127
杏蘇散治療涼燥感冒咳嗽 / 128
通宣理肺丸治療寒包火感冒發熱咳嗽 / 129
銀翹散閤止嗽散治療風熱感冒發熱咳嗽 / 130
藿香正氣丸治療發熱嘔吐腹痛腹瀉 / 132
小柴鬍湯治療感冒發熱咳嗽 / 134
小青龍湯閤止痙散治療支原體感染久咳 / 135
厚樸麻黃湯、參蛤散、三子養親湯治療感冒喘息性咳嗽 / 137
升降散治療高熱:急性扁桃體炎 / 139
仙方活命飲治療高熱:化膿性扁桃體炎 / 140
升降散閤犀角地黃湯、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高熱頭痛 / 142
二、小兒白血病 143
小柴鬍湯、大青龍湯治療發熱咳嗽:肺部感染 / 143
甘露飲治療口瘡:化療後副作用 / 144
銀白散治療脾虛發熱:化療後副作用 / 144
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虛勞:化療後血象低 / 144
三、鼻炎 146
蒼耳子散治療鼻淵:小兒慢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癥 / 146
四、小兒多動癥 148
開口連治療小兒風火重:小兒多動癥 / 148
五、小兒腦白質營養不良 149
地黃飲子閤安宮牛黃丸、加減駐景丸、解語丹治療瘖痱、目盲:小兒腦白質營養不良 / 149
第四類 中老年病 153
加味黃連丸治療消渴:糖尿病高血糖 / 153
附子理中湯閤 椒藶黃丸治療腹瀉:糖尿病並發胃腸功能紊亂 / 155
乳香定痛散閤顧步湯、西黃丸、九一丹、生肌玉紅膏、石斛鬼箭羽方治療脫疽:糖尿病足 / 158
四妙勇安湯治療心痛肢麻:糖尿病並發冠心病、神經麻痹 / 163
石斛鬼箭羽方閤安宮牛黃丸治療糖尿病並發中風後遺癥 / 164
瓜蔞薤白半夏湯閤苓桂術甘湯、理中湯、五苓散、桂枝茯苓丸治糖尿病多種並發癥 / 166
葛根芩連湯治療頭痛:高血壓 / 167
四妙勇安湯治療頭暈:下肢動脈硬化引起高血壓 / 169
烏頭赤石脂丸閤雙和散、參三散治療真心痛:心肌梗死 / 170
雙解瀉心湯治療心痛:冠心病、心絞痛 / 174
桂枝茯苓丸閤葛根湯治療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及頸動脈斑塊 / 176
桂枝茯苓丸閤參三散治療頸動脈斑塊 / 177
還少丹治療健忘、尿頻:腦萎縮、前列腺肥大 / 179
定振丸治療顫抖:帕金森病 / 180
第五類 五官科病 183
一、過敏性鼻炎 183
小青龍湯閤縮泉丸、玉屏風散、烏梅丸治療鼻鼽:過敏性鼻炎 / 183
二、咽喉炎 185
麻黃附子細辛湯閤苦酒湯、桔梗湯治療暴喑:急性喉炎 / 185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閤桔梗湯治療急性咽喉炎 / 187
菖陽瀉心湯治療梅核氣:慢性咽喉炎、甲狀腺彌漫性病變、雙側結節樣病變 / 188
三、口瘡 190
瀉黃散閤甘露飲、宣清導濁湯、鮮竹瀝口服液治療口瘡:口腔潰瘍 / 190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口瘡:口腔潰瘍 / 193
四、白塞綜閤徵 195
甘草瀉心湯閤升麻鱉甲湯、含漱方、溻洗方、鬍黃連藥油治療狐惑病:口潰、陰潰 / 195
四妙勇安湯治療結節性紅斑、血管炎 / 198
白頭翁湯閤加減駐景丸治療葡萄膜炎、陰潰 / 199
第六類 骨科病 202
一、頸椎綜閤徵 202
葛根湯治療寒證頸部酸脹疼痛僵硬手麻 / 202
葛根芩連湯治療熱證項強、頭痛頭暈、咽喉不適、心慌失眠 / 204
益氣聰明湯閤苓桂術甘湯、交感丸治療虛熱證項強頭暈心悸手麻 / 205
二、肩凝證 207
雙臂肩膊痛方閤指迷茯苓丸、陽和湯治療肩凝證:肩周關節炎、三角肌萎縮 / 207
三、腰腿疼痛 210
復元通氣散閤青娥丸、百損丸治療腰腿疼痛:腰椎退行性病變 / 210
麻黃附子細辛湯閤桂枝茯苓丸、百損丸、陽和湯治療髖骨疼痛:股骨頭壞死 / 213
振頹丸治療痿痹:類風濕關節炎、下肢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 / 215
四、腰背疼痛 217
當歸拈痛湯閤黃金頂、止痙散、陽和湯治療腰背痛:強直性脊柱炎 / 217
第七類 皮膚病 220
桂枝茯苓丸閤黃連解毒湯、仙方活命飲、犀角地黃湯、五味消毒飲治療痤瘡 / 220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閤烏梅丸治療風瘙隱疹:蕁麻疹 / 221
當歸飲子治療皮膚瘙癢 / 223
兩地湯治療血風瘡:皮膚瘙癢 / 224
消風散治療濕疹 / 225
四妙勇安湯治療紅斑:丹毒?結節性紅斑?硬皮病? / 227
益黃八珍湯治療黃褐斑 / 228
第八類 惡性腫瘤 230
抵當丸閤消瘰丸、禹功散、失笑散治療前列腺癌 / 230
抗癌單刃劍閤鐵樹葉方治療肺癌 / 231
大黃 蟲丸閤安宮牛黃丸治療混閤型原發性腦癌術後 / 233
大黃 蟲丸閤安宮牛黃丸、禹功散、龍馬自來丹、滌痰湯治療膠質瘤手術後復發昏迷 / 237
六軍散閤人參養榮湯治療乳腺癌肺轉移術後 / 239
五味消毒飲閤仙方活命飲治療乳腺癌手術後創口潰瘍不愈閤 / 242
小柴鬍湯閤五苓散、桂枝茯苓丸、人參養榮湯、瓊玉膏治療結腸癌手術化療後 / 243
當歸補血湯加味閤瓊玉膏加味治療卵巢腺癌手術化療後血常規異常 / 245
參考文獻 248
老師纍瞭 250
湯方索引 265
精彩書摘
大青龍湯治療外感頭痛
高某,男,19歲,2011年4月25日初診。患者頭痛欲裂,全身肌肉酸痛,怕冷,始終未齣大汗,體溫39~40℃,已經連續3天住院治療,體溫降不下來,仍在“發熱待查”,醫院要求患者做骨髓穿刺,傢長不同意,然後來門診看病。察之眼睛發紅,煩躁,口渴,咽喉不紅,不痛,舌淡紅,脈浮緊、滑數。
處方:麻黃18g,桂枝6g,杏仁10g,炙甘草10g,石膏50g,生薑10g,紅棗10g,蒼術10g。1劑。
水9碗,先煎麻黃15分鍾,邊煎邊去掉浮在藥罐上麵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煎半小時左右,煎至3碗水。先喝1碗,蓋被子取汗,汗齣熱退,則停服。汗齣不多,仍發熱者,2小時後,繼續服第2碗。再不齣汗,則2小時後,繼續服第3碗。汗齣太多,則喝冷水1杯止汗。
患者服第1碗藥後,持續齣汗半小時,熱退,頭痛、身痛減輕,4小時後,又開始發熱,38.2℃,繼續服第2碗,微微齣汗,熱退。第2天痊愈。
? 用方思路
大青龍湯齣自《傷寒論》第38條,原文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齣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齣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 ,此為逆也。”本案所有證候錶現都符閤大青龍湯證。大青龍湯證在重感冒、流感患者中非常普遍。患者除瞭頭痛劇烈之外,還伴有發熱,且經常達到39℃以上。但隻要屬於初起,身上熱,不齣汗,摸上去乾乾的,或者齣汗不多,脈浮數、浮緊、滑數,沒有咽喉劇烈疼痛,都可以用此方。兼有身體肌肉酸痛者,可加蒼術10g。此方我在臨床用得很多,方中麻黃成人必須用到18g,3歲左右的小孩,可用12g,隻要煎煮得法,不但沒有副作用,而且往往一劑未盡,就熱退身涼。本方煎煮法,一概遵照《傷寒論》大青龍湯方後的介紹,不可違背,否則無效。
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病證,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和眾多有效的方劑。我把頭痛歸納在新的六經辨證之下,按照方證病機對應的原則進行治療,效果很好。
太陽病屬於錶證、熱證。頭痛若錶虛者,必發熱、惡風、汗齣、脈浮緩,用桂枝湯;後頭痛項背強 ,用桂枝加葛根湯。若錶實者,必發熱、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用麻黃湯、大青龍湯;後頭痛用葛根湯。
少陰病屬於錶證、寒證。頭痛若錶虛者,惡風寒、脈緩弱,用桂枝加附子湯;四肢厥冷,因血行不暢、陽氣不能通達者,用當歸四逆湯。若錶實者,惡風寒、反發熱、脈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陽明病屬於裏證、熱證。若陽明腑實頭痛,則口渴、大便秘結、脈沉實,用承氣湯;若陽明經證頭痛,則汗多、口大渴等,用白虎湯;若後頭痛,用葛根芩連湯。若陰虛有熱頭痛,則心煩不眠,用酸棗仁湯。
太陰病屬於裏證、寒證。頭痛若乾嘔、吐涎沫者,用吳茱萸湯,若再痛經,或痛久體虛,用溫經湯;四肢厥逆,用四逆湯。
少陽病屬於半錶半裏證。頭痛一般偏於頭部兩側,可用小柴鬍湯、柴鬍加龍骨牡蠣湯;偏實熱者,用大柴鬍湯;偏虛寒者,用柴鬍桂枝乾薑湯。
厥陰病屬於寒熱錯雜,或上熱下寒。頭痛可用烏梅丸、半夏瀉心湯等。外治法則有頭風摩散,用之治療陣發性頭痛。
疼痛屬於虛證者,一般是隱隱而痛;屬於實證者,一般是脹痛、劇痛;屬於痰濕者,一般是暈痛、昏痛;屬於血瘀者,一般是刺痛。這個規律,也基本適閤於其他疼痛證。
《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方證對應臨床思路,不僅是辨治外感熱病的總綱領,也是辨治所有疾病的總綱領、總原則。太陽病頭痛,即使不發熱,隻要有怕冷、身熱,不齣汗,脈浮緊,煩躁或緊張等癥狀,仍然可以用大青龍湯。鬍希恕、劉渡舟等先生的醫案中,都有類似治療病例。
當然,經方並不能通治所有的頭痛證,後世也創製瞭許多卓越的方劑,應當根據病情閤理地選擇使用。
小柴鬍湯閤桂枝加葛根湯治療頭痛
宋某,女,43歲,2011年3月14日就診。自訴後腦勺部、頭部兩側疼痛多年,西醫排除頸椎壓迫、高血壓病,按照神經性頭痛治療2年無效。發作嚴重時惡心欲嘔,全身發冷、發熱。患者頭痛自2002年開始發作,近10年中每月即大發作幾次,平時頭暈,兩太陽穴及後頭部隱痛,須按壓方舒,月經及白帶正常,舌質淡紅,薄白苔,脈沉細。現在已經發作2天。
處方:柴鬍18g,黃芩15g,半夏10g,黨參15g,桂枝10g,白芍30g,葛根50g,川芎10g,天麻10g,生薑10g,紅棗10g。7劑。
3月21日二診:患者頭痛顯著減輕,方已對證,原方加減做丸劑鞏固療效:桂枝30g,白芍60g,葛根90g,半夏30g,川芎60g,全蠍60g,天麻30g,白參30g,土鱉蟲30g,白芷60g,蜈蚣50g,細辛15g,黃芩30g,柴鬍30g。1劑,為蜜丸,每次9g,每天2次。連服2劑藥丸,隨訪半年多再未發作。
用方思路
小柴鬍湯齣自《傷寒論》,是治療少陽病的正方。原文第96條雲:“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心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鬍湯主之。”原文中列舉瞭四大主證,七大或然證,為後世醫生采用“方證對應”的臨床思路提供瞭充分的依據。本案從發作時忽冷忽熱、惡心欲嘔、痛在兩側來看,顯然屬於少陽病、小柴鬍證;從後頭痛和按之則舒,以及脈舌來看,兼見太陽病桂枝加葛根湯證,故將兩方閤用,再加川芎活血止痛、天麻祛風定暈,一診即獲效。但病程近10年,“久病入絡”,故二診加蟲類藥搜剔頑邪,防止復發。
吳茱萸湯閤溫經湯、桂枝茯苓丸治療頭痛吐涎沫
劉某,男,65歲,2009年8月12日就診。患者頭痛、頭暈、吐涎沫3天。自訴頭痛已經20餘年,因受寒而起,每遇天氣寒冷時發作,發作時巔頂脹痛,口中流清涎,乾嘔,平時則經常頭暈,乏力,頭部微熱,四肢冰冷,大小便尚可,有腦梗死病史,麵色 白,形體清瘦,舌瘦,舌質淡、偏暗,苔薄白,脈弦細。
處方:吳茱萸10g,半夏10g,炙甘草10g,白參10g,麥鼕10g,牡丹皮10g,桂枝10g,桃仁10g,赤芍10g,茯苓15g,川芎10g,當歸10g,黃芪30g,蔓荊子10g,細辛3g,生薑10g,大棗10g。7劑。
患者自訴服上藥7劑後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發作。
用方思路
《傷寒論》第378條雲:“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方中吳茱萸、生薑、人參、大棗共4味藥,可溫胃益氣、散寒止嘔、止痛。患者頭痛、吐涎沫,舌淡,脈弦細,為太陰病頭痛,屬於裏證、寒證、虛證,正是吳茱萸湯所主。如果病情單純,此方原可勝任。然而患者病程長達20餘年,屢次發作,頭熱、肢冷,麵色 白,舌質偏暗,又有腦梗死病史,說明其血行不暢,陽氣不能通達全身,證候非常明顯,病久已入血絡。故用含有吳茱萸湯在內的溫經湯閤桂枝茯苓丸治療。溫經湯與桂枝茯苓丸是婦科名方,後者長於活血化瘀,用於治療因血行不暢而導緻的子宮肌瘤;前者長於溫經散寒、養血益氣,用於治療氣虛血虧、血瘀有寒的各種婦科病。隻要病機相同,即使是婦科方,也可以用治男子,因為中醫是以辨證為主,辨病為次的。
溫經湯中本來包含有吳茱萸湯的吳茱萸、生薑、人參3味藥在內,再去阿膠的滋膩,加細辛、蔓荊子,專治頭痛,加黃芪補氣以助血行,全方綜閤發揮養血益氣、活血化瘀、溫寒止痛的作用,因此僅服7劑,頭痛便不再發作。
酸棗仁湯治療頭痛失眠
周某,女,42歲,2010年9月25日就診。患者頭痛,昏脹,頭部“不清醒”,睡眠不好,夢多,月經量少,大便偏乾,已經持續瞭半年,麵色憔悴,舌紅無苔,脈弦細數。
處方:川芎30g,知母10g,酸棗仁30g,炙甘草10g,茯神30g,香附10g,白蒺藜30g,首烏藤30g,丹參15g,閤歡皮10g,生地黃30g。7劑。
10月3日二診:上方效果顯著,連續7天睡眠安穩,頭部也輕鬆許多,麵色與精神狀態都有改善。原方不變,加柏子仁、靈芝,做成蜜丸善後。
用方思路
《金匱要略》原文雲:“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方中共5味藥,以酸棗仁補虛斂神安眠,知母清熱滋陰,茯苓安神定悸,川芎解鬱活血,炙甘草緩急和中。本案為陽明病頭痛,屬於裏證、熱證、陰虛證。由於長期睡眠不好,患者往往精力不支,麵容憔悴,頭痛頭暈,煩躁易怒。凡見到頭痛與失眠同時存在,而又脈偏沉細數,大便偏乾,舌象偏紅的,即屬於“虛煩不得眠”,不宜用苦寒清熱、介類潛陽之品,當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疏肝解鬱,此方切中肯綮。原文雖然無一字提及頭痛,但川芎一味,明顯為頭痛所設,而失眠與頭痛的內在關係,也一目瞭然。以我的經驗,川芎可以重用至30剋,茯苓可以改為茯神,再配香附,後世名方“交感丸”,安神效果更好,再加生地黃,配閤原方中的知母,以增強滋陰的作用,白蒺藜、首烏藤、丹參、閤歡皮,均屬輕靈鎮靜安神之品,對於治療頭痛、失眠均有效果,白蒺藜、閤歡皮、香附又有疏肝解鬱的作用,與本方搭配非常得當。
真武湯閤吳茱萸湯、潛陽丹治療頭部冷痛:血管性頭痛
周某,男,67歲,退休教師,1997年7月26日初診。患者身體素好,但多年來經常頭部冷痛,終年不能脫帽,即使大熱天仍然如此,起因於10餘年前鼕天,外齣淋雨所緻。經過很多次檢查,3年前確診為血管性頭痛。患者自訴頭部疼痛劇烈,發冷發緊,得熱稍舒,口不渴,大便乾結,每劇痛時,即頭部大量齣冷汗,血壓升高,眼珠發紅,持續半小時左右,頭痛消失,眼珠紅色消退,血壓也恢復正常。察其麵色 白,舌胖淡,苔白膩,脈浮緊,時值夏天,仍然頭戴絨帽,脫帽以後,觸摸其頭部,冷汗黏手。
此為陽虛寒凝,當溫陽散寒,處以真武湯閤吳茱萸湯、潛陽丹加減:附片10g,白術10g,茯苓10g,白芍10g,生薑10g,吳茱萸15g,半夏10g,黨參10g,炙甘草10g,麻黃5g,細辛5g,白芥子10g,地龍30g,龜甲15g,砂仁20g,紅糖30g(同煎)。5劑。
8月5日二診:服上方後,患者疼痛完全緩解,精神好轉。仍用原方5劑,吳茱萸改為5g,每劑加雪蓮花1朵,製成蜜丸,每服10g,每日2次,早晚各1次。服完1劑,大約兩個半月之後,疼痛不再,至今未發,鼕天也無須戴帽。
用方思路
本案頭痛,當屬太陰病裏證、寒證、虛證,有陽氣虛寒、虛陽上浮、寒濕凝聚三種病機,故一診選用真武湯閤吳茱萸湯、潛陽丹三方閤方。
吳茱萸湯是治療屬於裏證、寒證、虛證頭部冷痛的專方。真武湯則齣自《傷寒論》第82條,原文雲:“太陽病發汗,汗齣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 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原方共5味藥,附子辛熱溫腎,白術健脾燥濕,茯苓淡滲利濕,生薑散寒祛濕,芍藥斂陰和營,所適閤的病機是陽虛有寒濕。兩方相閤,治療陽虛有寒有濕的頭痛,效果倍增。
由於患者正在發病,疼痛劇烈,因而吳茱萸用量超過常量,加紅糖同煎,是齣自蒲輔周先生的經驗,可以減緩大量用吳茱萸帶來的溫燥之弊;再加麻黃、細辛、白芥子,以通陽、溫寒、化痰,增強止痛的作用,其中暗閤麻黃附子細辛湯之意。患者又見舌苔白膩、脈浮緊、額上冷汗,這是另外一種病機,為陰邪內盛、逼陽上浮所緻,原方不能完全解決,故加砂仁溫陽化濕,龜甲、地龍潛陽,這是閤用瞭鄭欽安先生的潛陽丹。
張仲景治療各種陽虛、寒濕的方劑,都以溫陽、通陽、滲利為法,幾乎沒有芳化和潛鎮。葉天士提齣“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首創芳香化濕之法,連對葉天士十分挑剔的徐靈胎都評價說:“治濕不用燥熱之品,皆以芳香淡滲之藥,疏肺氣而和膀胱,此為良法。”但葉天士的芳香化濕,是針對濕熱交纏而設的。清末四川名醫鄭欽安則針對寒濕內盛、逼陽上浮的病機,創製瞭一首“潛陽丹”,藥僅4味:附子24g,溫陽;龜甲6g,潛陽;甘草15g,和中;砂仁用至30g,其辛溫芳香之性,既可入脾,溫化寒濕,又可入腎,納氣歸元。如此病機闡釋,如此組方思維,無疑是對仲景學說的一大貢獻。因為患者脈浮緊、舌苔白膩、額上冷汗,病機與寒濕內盛、逼陽上浮相符,所以我閤用瞭潛陽丹,並加地龍一味,取其鹹寒潤下,既可監製全方,不使其過於辛熱,又有降壓通便的作用,防止變生他證。
二診加雪蓮花,是考慮到病根是因感受寒濕而起。長期不愈,又導緻陽氣受損,而雪蓮花祛寒濕、溫陽氣,能與全方融為一體。
麻黃附子細辛湯閤芍藥甘
……
前言/序言
2015年9月11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名醫傳承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名醫傳承學術論壇在廣州召開。會議方安排我在第一天下午作題為“若乾常見慢性病的用方思路淺析”的主會場發言。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我被理事會投票選舉為委員會“學術顧問”,同時被選為顧問的其他九人,分彆是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傢級名中醫,而我則不是名醫,不是博士研究生導師,不是主任醫師,無科研課題,無科研成果,無學術團隊,無名醫傳承工作室,隻是一個普通教授和普通中醫師。雖然由衷地感謝理事們的抬愛與信任,但把我也稱為“國傢級名老中醫”,且與中醫界這些頂尖的大腕們並列,終究感到名不副實,心中忐忑不安。於是在當天下午發言時,我首先進行瞭一番“真情告白”,嚮與會代錶們錶明瞭自己的“三不四無”身份,接著吐露瞭自己的一點心聲:“是農民就要會種田,是將軍就要會打仗,是中醫就要會看病!”這纔是務本求真。人生在世,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捨,纔有所得。我在中醫理論上不期待有何建樹,在中醫學術上不奢望有何成就,既然乾上瞭這一行,隻希望多看好幾個病,多為患者解除一些痛苦,這就是我所珍視的價值取嚮與職業操守。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治病救人,解除病痛,維護健康,是這個學科應該追求的最高目標,而探索其中的科學原理,並非是每一個臨床醫生的主要責任。尤其是中醫學,其學科體係奠定於兩韆多年以前的古代,至今仍然無法用當代科學方法予以揭示,但中醫治病的療效,是任何人無法否定的。搞科研、報課題、做實驗,不應該是廣大中醫臨床醫生的主要任務,會治病纔是硬道理、真本事。“中醫的生命在臨床,在療效!”這明明是一個十分樸素、淺顯的道理,但幾十年來,有人一定要用近代科學的羈繩,硬拽著中醫臨床醫生脫離自己的傳統軌道,往西醫的標準靠近。多年來的南轅北轍、紙上談兵、科研作僞,使中醫本色盡失、優勢全無,中醫學子茫然失措,中醫醫院門庭冷落,中醫隊伍士氣低落,後繼“乏人、乏術”的陰雲,始終籠罩在中醫界頭上。2006年下半年,終於爆發瞭一場在網絡上聯名、號召全國人民取消中醫的風波,一時間黑雲壓城城欲摧,中醫界承受瞭巨大壓力。雖然事情很快平息,但在國內外産生瞭很壞的影響。在這種嚴峻的曆史背景下,2007年11月,人民衛生齣版社隆重推齣瞭拙著《我是鐵杆中醫》,2014年,又齣版瞭該書的增訂本,書中對一個世紀以來中醫發展中存在的若乾嚴重問題,進行瞭係統的學術清理,全麵闡述瞭我的見解。雖然至今問題還在,但大多數人從書中看清瞭中醫事業衰落的的緣由,也看到瞭中醫事業振興的希望。
這次新推齣的《鐵杆中醫彭堅湯方實戰錄——療效纔是硬道理》,則是筆者多年來的臨床經驗總結,我要以一個“純中醫”的治病實踐,以真實的療效,來證實中醫理論體係的可靠與臨床經驗的可貴。本書是第一輯,詳細列舉瞭一百四十多個醫案,全部都是本人的實戰記錄;既有大量臨床常見病,也有許多令西醫感到棘手的疑難病;每一個醫案,不僅介紹瞭治病的湯方,而且重點介紹瞭“用方思路”。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我的期望值更高:期望讀者通過閱讀書中的每一個醫案,不僅能夠得到“魚”,還能學會去抓魚;“魚”就是治病的湯方,“漁”則是用方思路。我當然期望能盡快培養齣一支龐大的中醫臨床隊伍,每一個中醫臨床醫生都不務虛名、善於實戰,能夠正確地運用中醫獨到的思維方法和湯方看好病。隻有這樣,纔能夠取信於廣大民眾,立足於現代社會;隻有這樣,中醫事業纔能夠血脈流傳,發揚光大,堪與西醫比翼雙飛,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齣更大的貢獻。
我對醫案情有獨鍾,故選擇醫案作為記錄湯方實戰的載體。醫案是中醫總結個人臨床經驗最好的方式,最能夠全麵、真實地展示治病的全部過程,讓讀者親臨其境,去揣摩、體會、學習和掌握其中的治病方法。但是西醫並不認同,以為這隻是個案,經不起統計學處理,沒有科研價值,不能普遍運用,很多中醫也深受這個觀點影響,忽視瞭學習醫案的重要性。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根據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因時、因地、因人,進行靈活的、個性化的治療,正是中醫的優勢,卻是西醫的弱勢,西醫根本做不到,自然也不會認同。雖然西醫現在也有“循證醫學”,其實完全不是這個概念。況且西醫臨床醫生用藥的局限性很大,根本不可能像中醫醫生那樣,有成韆上萬首方劑和幾百種藥物,可以根據患者辨證論治的需要,運籌帷幄,調兵遣將,組閤運用。第二,醫案記錄瞭治療的全過程。真實的醫案能夠引領讀者進入臨證的實際場景中,去觀察、體會疾病治療的經過。方、證、病機如何對應,湯方怎麼加減運用?這些隻有在醫案中,纔能夠生動、具體地展現齣來,雖是個案,卻能夠呈現齣普遍的規律,為臨床醫生今後遇到類似病證,提供正確的思考途徑和可供參考的有效方藥。多讀名傢醫案,是學習中醫臨床經驗最好的方式之一。
中醫有係統的醫案記錄,源遠流長。最早的醫案輯錄是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的二十五個醫案,即“診籍”,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就是研究這部西漢初期的醫案輯錄。兩韆多年來,醫案作為學習中醫臨床經驗的一種重要體裁,對中醫事業的傳承起到瞭極其重要的作用。我的伯祖父彭韻伯一輩子精心研究和習用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在臨床上獲得很高的成就。伯父彭崇讓在20世紀60年代,以大劑量黃芪、防風濃煎鼻飼,在湘雅醫院治愈瞭徐特立夫人的“癔癥性昏厥癥”。這首奇特的驗方,最早齣自《舊唐書?許胤宗傳》,是南北朝時期禦醫許胤宗治療柳太後的一則醫案,後來收載在明代《名醫類案》“中風”一節。再往上追溯,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晉國大夫趙簡子,五日昏不知人,患的就是這種“癔癥性昏厥癥”,扁鵲診脈之後,並未開藥,隻說瞭一句“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齣三日必間。”果然,趙簡子兩天半以後蘇醒瞭。曆代醫案對於一個中醫臨床醫生的藉鑒和啓迪作用,由此可見一斑。然而到瞭當代,很多中醫臨床醫生隻重視按照西醫統計學的方法來總結中醫治病的療效,醫案被認為是個案,不能反映疾病的普遍規律,不再被重視,全國各種中醫雜誌上,連篇纍牘地登載的都是“符閤統計學原理”的論文,很少見到精彩的醫案。在這種中醫西化的氛圍下,怎麼可能培養齣真正的中醫?因為“辨證論治”“隨證轉方”“因人、因地、因時製宜”是中醫活的靈魂,是中醫與西醫最大的區彆。統計學原理,對於西醫來說,也許是科學的,但對於中醫來說,則是不科學的,因為中醫與西醫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論,用西醫的所謂“金標準”來衡量、評估中醫臨床方藥的療效,要麼全部被否定,要麼産生各種僞數據、僞論文、僞成果,不能真實地反映中醫的本質,極大地傷害瞭中醫事業。由於受到傢學的熏陶,我從學醫之初,就十分重視讀醫案,至今讀過的古今醫案,不下數百種,每有所獲,便“欣欣然麵有喜色”,並及時運用到自己的臨床實踐中。但在閱讀醫案,特彆是讀當代醫案時,感到有不少或弄虛作假,或言過其實,或語焉不詳,或過於簡單,或故弄玄虛,或牽強附會,或引經據典卻無的放矢。我希望自己的醫案,徹底掃蕩這些不正之風,在真實、詳盡的基礎上,重點放在對湯方的解析和用方思路的介紹方麵,使讀者能夠真正有所收獲。
中醫用湯方治病,至少有兩韆多年的曆史。醫術與巫術分傢,最早發生在周代。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和前541年,秦國的醫緩、醫和,先後被派往晉國,分彆給兩代晉侯看病。這是有史記載的中國最早的醫師,兩人都是以行醫的職業為姓,在漢代以前的平民階層,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齣土自春鞦時期的一塊玉石上,刻寫著最早的繁體字“醫”,這是一個會意字,由三部分象形字組成。上方左邊的匣子中裝著一枚矢狀物,代錶針刺;上方右邊是一個匍匐著的人,下麵是一隻手,代錶按摩;下方則是一個陶罐,裏麵裝著液體,代錶湯液,即用藥罐子煎藥。說明在醫緩、醫和生活的春鞦時代,中醫治病,就是以針灸、按摩、湯方為主,迄今為止,這仍然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三種主要手段。有關用湯方治療的經典著作,齣現在《漢書?藝文誌》中,此書收載瞭秦漢之前的大部分醫書,分為醫經、經方、神仙、房中四大類,其中《黃帝內經》是醫經七傢的代錶作之一,《湯液經法》是經方十一傢的代錶作之一。《黃帝內經》流傳至今,而《湯液經法》中的經方,則大部分收載在《傷寒雜病論》中,故後世將張仲景的方劑稱作經方。《漢書?藝文誌》雲:“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緻水火之劑,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由此可見,在兩韆多年以前,用藥物組成湯方治病,就已經形成瞭中醫治病的特色。這個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本人主要以湯方治病,故書名為“湯方實戰錄”。
我步入中醫之門,是從40多年之前讀《傷寒論》開始的。我的啓濛老師——伯父彭崇讓教授強調:中醫的理、法、方、藥四個環節,方劑是核心,而經方,則代錶瞭方劑學的最高成就。在從師學習中醫的初期,伯父就給我選定瞭“讀《傷寒》、重經方、用時方、走方證對應之路”的成纔模式。在漫長的醫學生涯中,我學習和積纍瞭200多首經方和2000餘首時方,包括曆代名醫名方和民間單方、驗方,逐一在自己的臨床中驗證,一旦有效,則收納囊中,為己所用。本書中的醫案,大量運用瞭經方、時方;經方與時方閤用、並用的案例,比比皆是。不拘一格,一概以療效為目的。近年來,我又進一步認識到:方證對應,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雖然是中醫區彆於西醫最重要的臨床思維方法,但隻有方進一步與病機對應,纔能夠大大拓展經方、時方的運用範疇,而不至於刻舟求劍,作繭自縛,這也是繼承創新的一條重要途徑。故書中方與病機對應的案例不在少數,我用烏梅丸閤白頭翁湯治療慢性婦科炎癥就是其中一例。
我按照伯父選定的這種成纔模式,走過瞭近半個世紀的醫學曆程,並將自己的理論思考和臨床所得進行瞭兩次係統總結。誠如《傷寒論?序》所雲:“雖不能盡愈其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迴想起清代經方大傢陳念祖先生寫的《醫學實在易》,深感其言不虛。我把這種學習方法教給瞭先後跟我坐堂的眾多學生,他們跟診不久,即豁然開朗,感覺找到瞭跨入中醫臨床的門徑。我曾經多次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開辦的全國優秀中醫人纔班、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進行過題為“培養中醫臨床人纔的一條捷徑”的演講,現身說法,影響頗大。然而,迴首中醫的現代高等教育,幾十年來始終霧失樓颱、月迷津渡,令人心寒,學校一味給學生灌輸大量中西醫知識,學生們反而歧路亡羊,不知道選擇哪一條路纔能夠迅速成纔,學會看病。“刪繁就簡三鞦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要突破中醫教育的瓶頸,其實在於傳授好中醫臨床的方法論。
本書介紹的醫案,分為內科、婦科、兒科、老年科、五官科、骨科、皮膚科、腫瘤科等各科疾病。在幾十年的中醫生涯中,我主要是在門診部坐堂看病,沒有當過住院醫師,什麼病都要看,掛的是雜病科招牌,自嘲是“萬金油醫生”。多年前,曾經有一位中醫附屬醫院的教授、主任醫師,對跟我坐堂看診的颱灣博士生說:“彭堅不夠一個臨床醫生的資格!因為他沒有管過病房,不懂西醫,不會開西藥,不會搞科研和臨床觀察,他隻是一個坐堂的中醫大夫。”言下之意,一個純粹的坐堂中醫,一無是處,是不必負責到底、不能把病人看好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公。我且付之一笑說:“他說的這些,都是事實。很多同行都是這樣看待坐堂醫生的,這成為我被排斥在中醫界‘名醫’之外的理由之一。但不妨想一想:中國古代有西醫嗎?甚至醫院都沒有,古代中醫難道就不看病瞭?!從張仲景到葉天士,哪個名醫不是坐堂醫生?我不過是繼承瞭傳統中醫看診的模式,這並不影響我對很多疑難疾病進行深入思考和治療,不影響我在進行各種中西醫會診時提齣地道的中醫治療方案,不影響我學習和吸納西醫臨床知識。我能夠依靠中醫的方法治好病,為什麼一定要懂西醫、開西藥、用西醫的方法去治病、搞科研、管病房呢?反過來說,西醫會要求他們的醫生一定要懂中醫、開中藥,纔算是夠資格的醫生嗎?”說這種話的中醫主任醫師,隻能說明他對自己的學科沒有信心,沒有紮實的中醫根底,不敢也不相信用純中醫的方法可以獨立治好病。我雖然是按照純中醫的思路和湯方治病,不開西藥,不做西醫檢查,但始終重視西醫的診斷和檢查結果,並用以檢驗自己用中藥治病後的療效。我在理論上十分贊同張锡純“衷中參西”的學術觀點,在書中的每一個醫案中,讀者都能夠看到我是如何實踐這一主張的。
中醫以整體思維見長,理法方藥各科通用,每個中醫師本來就應該是全科醫生,不應該局限於某一個專科、專病。現代中醫院按照西醫的模式辦院,分科太細,局限瞭中醫的視野,不利於中醫的發展。幾十年來,正是這種坐堂醫生的模式讓我眼界大開,曆經磨煉,迎接瞭各種各樣疾病的挑戰。這次的第一輯醫案,至少涉及以上八個專科的疾病。在目前的患者群中,我最多的患者是慢性婦科炎癥、不孕癥患者,中老年頸椎、腰椎病患者,老年慢性支氣管火病患者,兒科病、癌癥患者等,近年來,我接診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很多,因為我坐堂的門診部在兒童醫院附近。現代社會網絡發達,許多久治不愈的患者建立瞭病友聯盟,互通信息,在全國尋找最閤適的醫生。在網上同我聯係較廣的是一個婦科慢性炎癥患者群,她們經常相約前來就診,天南海北的都有,一開口就說:“我們是群裏介紹來的!”一個是“白塞病病友聯盟”,據病友們的調查,全國能夠有效診治這個病的中醫為數不多,因此“湘鄂群”的患者紛紛來我這裏就診。我經常捫心自問:我何嘗是什麼婦科病專傢?隻因為婦科慢性炎癥缺乏有效的西藥,中藥煎劑則難以堅持長期服用,但我因人而異設計的中藥丸劑,方便有效又價廉,所以纔有眾多患者找來。我又何嘗是什麼白塞病專傢?隻因為這個病比較復雜,牽涉到口腔科、眼科、皮膚科、婦科、脾胃病科、腦病科等,必須有開闊的視野和治療各科疾病的臨床經驗,纔能夠駕馭。這樣的中醫也許不多,所以,我這盒“萬金油”纔無意中被白塞病病友們發現,成為瞭他們倚重的對象。這種不分專科的治療方法恰恰能夠充分發揮中醫整體思維、辨證施治的特長,恰恰是傳統中醫的優勢,而不是劣勢。一個真正的中醫,包括坐堂醫生,應該有學科自信,應該努力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遇到各種疑難病,勇於承擔責任,不肯隨意放棄,認真思索,大膽用藥,隻有這樣,纔能夠創造療效,取得患者的廣泛信任,在自己周圍建立起一個可靠的患者群。
我治病的每一個醫案,都選擇瞭一首或幾首名方作為湯方的基礎,並且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自己的用藥經驗,進行適當地加減化裁,常常溫涼並用,攻補兼施。治療一個患者,常常前後用幾首方,很少一方用到底。采用這樣的思路,是因為人的生命活動與疾病發展過程屬於“復雜科學”,不是簡單的還原論方法和綫性思維能夠全麵認識的。在臨床中,單純的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很少見,多數情況是寒熱錯雜、虛實夾雜,需要溫涼並用,攻補兼施。由於每個患者的性彆、年齡、體質、嗜好、發病季節、其他兼證不同,因此,所選擇的固定的方劑,不可能完全適閤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這就需要醫生適當地加減化裁,以期切中肯綮。這樣組方,看似雜亂,其實需要高超的技巧,我這種認識,來自於《傷寒論》中的六經辨證,即“三分思維”的啓迪。烏梅丸就是其中的代錶方劑,我在醫案中加減運用得很多。許多慢性疾病纏綿難愈,治療過程很長,往往不是一首湯方可以貫徹始終的,常常要順應病機的變化而隨時更方,最終達到治愈目的。一擊中的固然可貴,隨證轉方更能夠顯示齣醫生思維的靈活和智慧。許多慢性病的治療過程,有時就像作八股文一樣,從頭到尾,有“起,承,轉,閤”,需要較長時間,纔能夠善始善終,完全治愈。這樣的記載纔比較真實可靠。在一些名老中醫的醫案輯中,似乎每個病案都是靠一首處方治好的,其中沒有麯摺,沒有反復,沒有收尾,看若神奇,殆不可信。
我在臨床看病,丸劑使用得最多,大緻占我所開處方的七八成,多年如此,形成瞭自己的特色。中醫用藥治病,曆來有丸、散、膏、丹、湯等傳統劑型,但幾十年來,由於不準中醫師為每個患者量體裁衣、設計藥丸,隻準開湯劑,用成藥,以緻現今全國大部分中醫隻會開湯劑,不會設計藥丸。然而,“湯者蕩也,丸者緩也。”我考慮到自己接診的患者以慢性病居多,宜緩圖不宜峻攻,故在十多年前就“冒天下之大不韙”,遇到各種慢性病,先開湯劑,一旦有效,就改做丸劑緩圖。丸劑製作簡單,服用方便,容易攜帶,價格低廉,深受患者歡迎。散劑粘喉嚨,膠囊容量小,都不如丸劑好。近年來,限製中醫的政策有所寬鬆,首先是膏方在全國推廣,起到瞭良好的效益,如果能夠進一步讓每一個中醫都掌握設計藥丸的技巧,大力恢復丸劑在臨床的運用,相信能夠錦上添花,為中醫治病恢復一種曾經被取消的傳統手段,開拓一條更為廣闊的途徑。2014年9月,我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第三批優秀臨床人纔班講課的前夕,從湖南劉緒銀教授那裏得知國傢有關部門對於做藥丸政策放寬的消息,第二天馬上在講課時予以傳達,並著重介紹瞭自己十多年來用丸劑治病的體會,號召大傢都來學會設計、運用丸藥,由於聽課者都是全國各地中醫院所的骨乾醫生,我的發言引起瞭他們的高度重視,丸劑有望在全國中醫界普遍推廣,改變湯劑一統天下的局麵。可惜國內製作藥丸的小型設備落後,會手工製作的老藥工稀缺,這需要進一步從政策上扶持解決。
藥物的劑量是每一個臨床醫生都很重視的問題。由於現在對中藥的需求量增大,絕大部分中藥是人工栽培的,藥材的有效成分比古代含量低是客觀事實,用藥的劑量比古代稍微高一點情有可原。我所用的湯方,大部分仍然是遵循藥典規定的常規劑量,隻有一些特殊病的特殊藥,劑量可能超齣常規。例如:用葛根湯治療頸椎病,葛根至少要60g纔能夠起到增加頸動脈血流量、治療頸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的作用。古方補陽還五湯、散偏湯、四神煎、四妙勇安湯等湯方中,都有一味或幾味劑量偏大的藥物,所謂“不傳之秘在劑量”,這是創方者經過多年摸索纔積纍的心得與結晶,值得重視,不要輕易減量。倘若個彆患者服後不適,可以添加一兩種藥物進行調節。如大劑量黃芪服後胸滿氣滯,可以加陳皮理氣;大劑量玄參、熟地黃服後腹瀉,可以加神麯幫助消化。近年來,有不少學者經過考證,認為經方中的一兩相當於現在的15g多,這就大大突破瞭曆來藥典規定的劑量。我在使用大青龍湯治療高熱時,麻黃一般用18g到24g,在使用柴鬍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頑固性失眠時,柴鬍用到75g到125g,在使用人參四逆湯治療糖尿病並發腸胃功能紊亂時,附子用到50g,都沒有齣現過醫療事故。然而,大劑量用藥的前提是:第一,辨證必須精準;第二,必須嚴格遵守煎服法;第三,中病即止,不必久用;第四,要審慎評估患者的整體情況,特彆要注意患者的血壓、心髒、肝腎功能等情況,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中藥的毒副作用近年來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老百姓也常說:“是藥三分毒”,作為一名臨床中醫,不能不理性地看待。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所有中藥的養生、治病作用,都是中華民族祖先們在數韆年中采集和嘗試天然食物過程中逐漸發現的,同西藥有本質的不同,既不是化學閤成藥,也不經過動物實驗。比較而言,從整體來看,中藥比西藥毒副作用小得多,基本上是安全的。盡管如此,最早的中藥著作《神農本草經》還是把藥物的毒性問題放在首位考慮。此書根據藥物的作用,將365種中藥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無毒,主養生延年;下品有毒,主治病祛邪;中品則介乎兩者之間。大部分屬於上品的養生保健藥物,如人參、黃芪、枸杞子、菊花等,都是可以長期服用的。即使是那個時代所說的“有毒”,也主要是指服後口感不佳或服後有不適的感覺,與現代所指的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等有很大的差彆。況且曆代中藥學傢創造瞭很多藥物炮製加工的方法,以消除原生中藥材中的毒性。現今的中藥材飲片雖不如古代那樣精心炮製,但基本上還是保證瞭藥物的安全性。
有的中藥並沒有毒,但人們誤以為有毒。如蟲類藥蜈蚣、全蠍、蘄蛇、水蛭、壁虎等,這些蟲類咬人,可能導緻神經中毒,但以其入藥,卻是能夠治療大病的異體蛋白。中醫認為:“初病在經,久病入絡”,許多疑難雜病、重癥危癥,光用草木之類藥物,不易救治,非得要藉助於“蟲類搜剔之品”,纔能消除血絡中的頑疾。國醫大師硃良春先生在其著作中對於蟲類藥有過詳細的論述。我在本書中列舉瞭大量使用這些蟲類藥止痛、止癢、止咳、止喘、止抽搐、止痙攣的醫案,還沒有發現一例患者齣現過嚴重的毒副作用。
有的中藥確實有毒,但對於某些疑難病有特殊療效,故不應隨意放棄,應當設法剋服其毒副作用,掌握好用藥的劑量,嚴格遵循其煎服法。例如馬錢子,毒性很大,我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時,除瞭用炮製過的馬錢子之外,還配以蜈蚣、全蠍等善於息風鎮靜的藥物,進一步消除其副作用,劑量又控製在每天不超過0.6g,每次不超過0.3g,用過多例,有的服過多年,沒有發現其毒副作用和對肝腎功能的損傷。
有的藥物含有某種毒性成分,但未見得這種藥物就一定有毒,特彆是組成方劑之後,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我們並不清楚,最重要的是,至今尚沒有科學手段可以弄清楚,因此,不能輕易地加以否定。例如硃砂含汞,雄黃含砷,國際上禁止服用這兩味藥,但最有名的中成藥安宮牛黃丸,卻含有這兩種藥,用之醒腦開竅,救治昏迷的患者。且不說颱灣地區記者劉海若因為車禍昏迷,服安宮牛黃丸之後蘇醒,我在書中也記載瞭一例乙型腦炎患者,服用瞭一百餘天安宮牛黃丸,蘇醒後,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癥,也沒有查到砷、汞在體內沉積的現象。類似於硃砂、雄黃這種情況的中草藥還很多,又如: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長期、大量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食品,可以導緻腎衰竭,所以國內馬上禁止使用馬兜鈴和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所有中藥。我在書中特意列入瞭一例用青木香即馬兜鈴根為主的“驗方三劑四煎湯”治療哮喘取得奇效的醫案,說明隻要不長期、大量使用馬兜鈴,就不會中毒。我們不能一旦發現某種中草藥中含有某種有毒的單一成分,就禁止使用,甚至連同含有這種藥物的中成藥也要下架,根本不考慮中草藥多數是復閤成分,根本不考慮方劑中藥物之間有相互作用,根本不考慮復閤藥物在體內代謝的過程,根本不考慮這種藥物使用的曆史沿革和當代中醫使用的臨床經驗。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將來會導緻越來越多的中藥材、中成藥被無理地淘汰。這樣做,貌似是為瞭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其實剝奪瞭許多患者被治療的權利。很多西藥都有毒副作用,但西醫並不因為某種藥物有毒,就簡單地禁止使用,而是詳細地標齣,讓醫生和患者心中有數,慎重選擇。在中藥的管理和監督方麵,我們應該嚮西醫學習。
目前産生中藥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開方者不懂得辨證用藥,包括中醫臨床醫生,一旦藥性相反,則必然産生毒副作用。某醫科大學教授曾發錶論文說,經過他們在全國16傢大型醫院進行的統計調查發現,中藥對肝損傷的毒副作用並不比西藥小。我認為這可能是事實。首先,因為西醫擅長的是手術治療,很多內科、婦科、老年性疾病,要麼無藥可治,要麼西藥毒副作用大,緻使大量西醫院的醫生轉而開中成藥給患者服用。能夠主動用中成藥這是好事,但用中成藥也必須辨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這是中醫用藥最基本的法則,許多西醫完全不懂得分辨中醫所說的寒熱虛實,隻能按圖索驥,對著說明書,照病開中成藥,這必然導緻毒副作用,與其說是中藥的毒副作用,倒不如說是西醫不懂得辨證用中藥導緻的毒副作用。其次,全國有相當多的中醫院給住院患者開齣的中藥,都是科主任或本科學術權威提供的協定處方,多數是辨病而不是辨證,至少不是精確辨證,協定處方不準隨機加減,經治醫生隻能照開不誤。雖然使用這種協定處方的治療效果,便於用統計學處理,便於發錶科研文章,但不能充分體現中醫因人而異、辨證論治的優勢,不能達到最佳療效,而那些在有效統計數字之外的無效患者,因為辨證錯誤,服用後必然産生毒副作用。近年來,“火神派”醫傢盛行全國,影響很大,如果是真正的陽虛,用附子、乾薑、細辛並沒有錯,隻是用大劑量時,要嚴格遵守煎服法。然而,很多辨證不屬於陽虛的疾病,也用溫陽的藥物長期治療,必然産生嚴重的毒副作用。我在廣東、上海,都看到過不少因為濫用附子、吳茱萸、川椒等熱藥導緻水腫、瘡瘍、全身潰爛的患者。有的是劑量過大,煎服不得法,有的完全不屬於陽虛,卻用杜撰的“扶陽”理論來用藥,根本違背瞭《黃帝內經》“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重要原則。
《鐵杆中醫彭堅湯方實戰錄:療效纔是硬道理》是一部由資深中醫師彭堅傾力打造的學術著作。本書不拘泥於理論的空談,而是以臨床療效為核心,係統梳理並闡述瞭彭堅醫生在多年的中醫實踐中,針對各類疑難雜癥所創製或精選的有效湯方。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鮮明的“實戰”導嚮。作者深知,在中醫治療過程中,理論的博大精深固然重要,但最終能否解決患者的病痛,纔是衡量療效的唯一標準。因此,書中每一劑湯方都凝結瞭彭堅醫生對癥下藥的智慧、辨證施治的功力,以及對藥物配伍的精準把握。他以嚴謹的態度,深入剖析瞭湯方背後的病因病機,以及藥物組閤的配伍原理,但更側重於展示這些湯方在實際臨床應用中的顯著療效。 本書的內容涵蓋瞭廣泛的病癥範圍,從常見的內科、婦科、兒科疾病,到一些令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的頑疾,彭堅醫生都用其獨特的湯方體係給齣瞭富有建設性的治療思路。書中詳細記錄瞭大量真實醫案,通過這些生動的案例,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中醫藥的強大生命力。每一個醫案都詳盡描述瞭患者的病情、辨證過程、所使用的湯方劑量、服藥方法以及治療後的效果反饋,真實而詳盡,極具參考價值。 《鐵杆中醫彭堅湯方實戰錄》不僅僅是一本湯方集,更是一部傳授中醫臨床智慧的寶典。彭堅醫生在書中並非簡單地羅列方劑,而是將自己對中醫理論的深刻理解,與豐富的臨床經驗相結閤,形成瞭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體係。他強調“療效纔是硬道理”,這不僅是對患者負責的錶現,也是對中醫事業的傳承和發揚。本書旨在通過展示真實的臨床療效,激發更多中醫學子和臨床醫師對中醫的熱情,鼓勵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真正做到以患者的康復為己任。 本書對於廣大中醫愛好者、在校中醫學子、以及臨床中醫師都將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它能夠幫助讀者: 深入理解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 通過真實的醫案,學習如何將復雜的理論應用於具體的病情,做到精準辨證,對癥下藥。 掌握行之有效的湯方應用技巧: 學習彭堅醫生的經典湯方,瞭解其配伍的精妙之處,以及在不同病情下的加減變化。 提升臨床思維和解決疑難雜癥的能力: 接觸到大量具有挑戰性的病例,學習中醫如何應對復雜病情,探索新的治療路徑。 堅定對中醫的信心: 通過大量詳實的療效證據,感受中醫藥的獨特魅力和強大生命力。 《鐵杆中醫彭堅湯方實戰錄:療效纔是硬道理》以其樸實無華卻又洞察深刻的風格,迴歸中醫治療的本質。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隻有紮實的臨床經驗,和一個個被治愈的生命。它告訴我們,真正的中醫,是用療效說話的。 本書的每一頁都充滿瞭彭堅醫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醫術的執著。他用自己的實踐證明,隻要辨證準確,用藥精當,中醫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倡導的“療效纔是硬道理”,是對所有中醫從業者的鞭策,也是對廣大患者的承諾。 閱讀本書,你將走進一個真實的中醫臨床世界,感受一位“鐵杆中醫”的仁心仁術,學習到真正能夠解決病痛的醫學智慧。它將幫助你撥開迷霧,直抵中醫治病救人的核心,讓你深刻體會到,在與疾病的鬥爭中,療效,纔是衡量一切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