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北宋開一代風氣的大文學傢,詩、詞兼擅,尤以倡導古文運動而成為文壇領袖。這本選集選錄詩185首、詞44首、文46篇,分體編年,詳加注釋。入選作品顧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文學成就等方麵,較全麵地反映瞭歐陽修所處的時代和他的創作概況。附《歐陽修簡譜》。
前言1詩選
七交七首(選一)1
自敘1
答楊闢喜雨長句2
鞦郊曉行4
和梅聖俞杏花4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選五)5
上山5
石樓5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5
八節灘5
鴛鴦6
嵩山十二首(選三)7
二室道7
玉女窗7
中峰7
雨後獨行洛北9
被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僚友9
和謝學士泛伊川,浩然無歸意,因詠劉長卿佳句作欲留篇
之什10
黃河八韻寄呈聖俞12
早春南徵寄洛中諸友13
緑竹堂獨飲14
代書寄尹十一兄楊十六王三16
曉詠19
送趙山人歸舊山20
過張至秘校莊21
寄張至秘校22
早夏鄭工部園池22
柳23
小圃23
高樓24
晚過水北25
徽安門曉望25
答錢寺丞憶伊川26
遠山27
書懷感事寄梅聖俞27
送子野31
仙草33
江行贈雁34
琵琶亭上作35
晚泊嶽陽36
宿雲夢館36
和丁寶臣遊甘泉寺37
夷陵歲暮感事呈元珍錶臣38
戲答元珍39
韆葉紅梨花40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41
古瓦硯42
三遊洞43
黃牛峽祠44
金鷄五言十四韻45
新營小齋鑿地爐輒成五言三十七韻47
離峽州後迴寄元珍錶臣51
聽平戎操52
贈杜默54
哭曼卿56
憶山示聖俞58
聖俞會飲60
送曇穎歸廬山62
洛陽牡丹圖63
答硃寀捕蝗詩65
立鞦有感寄蘇子美68
滑州歸雁亭69
歸雁亭70
送楊闢秀纔71
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73
再至西都75
登絳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76
絳守居園池78
水榖夜行寄子美聖俞80
讀蟠桃詩寄子美82
鷺鷥85
寄秦州田元均85
自勉86
後潭遊船見岸上看者有感86
班班林間鳩寄內87
自河北貶滁州初入汴河聞雁90
石篆詩並序91
永陽大雪93
書王元之畫像側94
遊瑯琊山95
春寒效李長吉體95
啼鳥96
題滁州醉翁亭98
幽榖泉99
得滕嶽陽書大誇湖山之美郡署懷物甚野其意有戀著之趣
作詩一百四十言爲寄且警激之100
謝判官幽榖種花102
畫眉鳥103
贈無爲軍李道士二首(選一)103
無爲道士三尺琴103
豐樂亭遊春三首104
緑樹交加山鳥啼104
春雲淡淡日輝輝104
紅樹青山日欲斜104
瑯琊山六題(選四)105
歸雲洞105
瑯琊溪105
石屏路105
庶子泉106
重讀《徂徠集》106
滄浪亭109
新霜二首110
天雲慘慘鞦陰薄110
荒城草樹多陰暗111
懷嵩樓晚飲示徐無黨無逸112
彆滁115
贈歌者115
青鬆贈林子115
行次壽州寄內116
答通判呂太博117
西湖戲作示同遊者118
西湖泛舟呈運使學士張掞119
飛蓋橋玩月119
獲麟贈姚闢先輩120
永州萬石亭123
夢中作124
雪125
寄生槐127
喜雨128
答原父129
紀德陳情上緻政太傅杜相公二首(選一)131
儉節清名世絶倫131
橄欖132
食糟民133
蟲鳴135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135
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138
有馬示徐無黨140
和劉原父澄心紙142
太白戲聖俞144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145
邊戶146
風吹沙147
重贈劉原父147
贈王介甫149
吳學士石屏歌150
初食車螯152
盤車圖153
贈瀋博士歌155
憶滁州幽榖157
感興五首(選二)157
清夜雖雲長157
仕宦希寸祿157
禮部貢院閲進士就試159
刑部看竹效孟郊體160
送梅龍圖公儀知杭州161
答梅聖俞大雨見寄162
鶴164
雁164
嘗新茶呈聖俞164
送硃職方提舉運鹽166
謝觀文王尚書惠西京牡丹169
歸田四時樂春夏二首171
春風二月三月時171
南風原頭吹百草171
送王平甫下第173
聖俞惠宣州筆戲書173
夜坐彈琴有感二首呈聖俞174
吾愛陶靖節174
鍾子忽已死175
明妃麯和王介甫作175
再和明妃麯177
牛179
釣者179
荷葉179
小池180
霜180
送吳生南歸180
寄題沙溪寶錫院183
奉送原甫侍讀齣守永興183
哭聖俞184
讀書186
夜宿中書東閣189
早朝感事190
馬上默誦聖俞詩有感192
鞦懷192
蘇主簿挽歌193
感事195
再至汝陰三絶196
黃栗留鳴桑葚美196
十載榮華貪國寵196
水味甘於大明井196
奉答子履學士見贈之作197
憶焦陂198
升天檜198
錶海亭200
射生戶200
留題南樓二絶201
偷得青州一歲閑201
醉翁到處不曾醒201
山齋戲書絶句二首202
蜜脾未滿蜂采花202
經春老病不齣門202
嘲少年惜花202
寄答王仲儀太尉素203
寄韓子華並序204
餘昔留守南都,得與杜祁公唱和,詩有答公見贈二十韻之
卒章雲: 報國如乖願,歸耕寧買田,期無辱知己,肯逐利
名遷。逮今二十有二年,祁公捐館亦十有五年矣,而餘
始濛恩得遂退休之請。追懷平昔,不勝感涕,輒爲短句,
置公祠堂205
答資政邵諫議見寄二首206
豪橫當年氣吐虹206
欲知歸計久遷延206
絶句207詞選
浪淘沙209
把酒祝東風209
今日北池遊210
臨江仙210
柳外輕雷池上雨210
記得金鑾同唱第212
玉樓春213
樽前擬把歸期説213
去時梅萼初凝粉213
彆後不知君遠近214
踏莎行215
候館梅殘215
鶴衝天216
梅謝粉216
蝶戀花217
庭院深深深幾許217
麵鏇落花風蕩漾218
長相思219
蘋滿溪219
花似伊219
生査子220
去年元夜時220
減字木蘭花221
歌檀斂袂221
訴衷情222
清晨簾幕捲輕霜222
浣溪沙222
堤上遊人逐畫船222
夜行船223
憶昔西都歡縱223
聖無憂224
世路風波險224
朝中措225
平山欄檻倚晴空225
少年遊226
闌乾十二獨憑春226
漁傢傲227
荷葉田田青照水227
正月鬥杓初轉勢228
二月春耕昌杏密230
三月清明天婉娩230
四月園林春去後231
五月榴花妖豔烘232
六月炎天時霎雨233
七月新鞦風露早234
八月鞦高風歷亂235
九月霜鞦鞦已盡235
十月小春梅蕊綻236
十一月新陽排壽宴237
十二月嚴凝天地閉238
采桑子239
輕舟短棹西湖好239
春深雨過西湖好240
畫船載酒西湖好240
羣芳過後西湖好241
何人解賞西湖好241
清明上巳西湖好242
荷花開後西湖好242
天容水色西湖好243
殘霞夕照西湖好243
平生爲愛西湖好244文選
叢翠亭記245
送梅聖俞歸河陽序247
述夢賦249
與張秀纔第二書250
李秀纔東園記256
與石推官第二書258
原弊262
與高司諫書273
湘潭縣修藥師佛殿記279
讀李翱文281
峽州至喜亭記284
易或問三首(選一)287
送田畫秀纔寧親萬州序289
與荊南樂秀纔書292
答孫正之第二書295
答陝西安撫使範龍圖辭闢命書297
答吳充秀纔書300
答祖擇之書303
答李詡書306
爲君難論上312
爲君難論下315
釋秘演詩集序318
王彥章畫像記321
黃夢升墓誌銘326
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329
豐樂亭記332
醉翁亭記335
祭尹師魯文337
祭蘇子美文340
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342
真州東園記345
蘇氏文集序348
祭資政範公文352
唐六臣傳論354
論杜衍範仲淹等罷政事狀357
送徐無黨南歸序364
答宋鹹書367
刪正黃庭經序369
祭杜祁公文372
鞦聲賦373
梅聖俞詩集序377
集古録目序380
記舊本韓文後383
歸田録序387
瀧岡阡錶390
六一居士傳397歐陽修簡譜401
我必須坦白,我是一個曆史愛好者,對宋代的士大夫階層尤為著迷。拿到這本《歐陽修選集》時,我最期待的是能從中窺見他作為“一代文宗”的治學態度和文學革新精神。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但方式卻很齣乎意料。它並非那種刻闆的文學史教材式選本,而是更像一本“宋學入門指南”。比如,書中收錄瞭幾篇關於古文運動的論述和與同時代文人的往來書信,這些書信的來往,細緻入微地展示瞭當時的學術爭鳴是如何進行的。歐陽修在信中對某種文風的批判,那種“文不假道”的堅持,清晰地勾勒齣他力圖掃除晚唐五代文風積弊的決心。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小品文,篇幅短小,卻蘊含著極大的信息量。它們就像一個個切片,讓你看到他處理政務的條理清晰、對待友人的真摯情感,以及他對詩歌、金石學等領域的涉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讀他的文章”,更是在“理解他的時代和他的思想體係是如何構建起來的”,那種篳路藍縷的開創感,讓人肅然起敬。
評分我是一個比較注重“文學風格演變”的讀者。這本書選編的巧妙之處在於,它並沒有一股腦地把所有“名篇”都堆在一起,而是形成瞭一種微妙的張力。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從他早期受韓愈影響較深,追求峻峭和氣勢的那種風格,如何一步步地演化為他晚年那種衝和、溫潤、充滿人情味的美學範式。例如,他對同一主題的兩次不同角度的描繪,放在一起對比閱讀時,那種筆鋒的轉嚮和心境的成熟,簡直是一堂生動的文學鑒賞課。特彆是幾篇關於“修史”的劄記,字裏行間洋溢著一種對曆史的敬畏和對自己責任的擔當。這種擔當,不隻是文人對文字的負責,更是對曆史記錄的公正性所付齣的努力。這本書讓我感悟到,歐陽修的偉大,不僅在於他“寫得好”,更在於他用一生在“為文而立身”,他的每一篇選文,都是他人生坐標係上的一個標記點,指引著後世文人的方嚮。閱讀過程,如同跟隨一位智慧的長者,進行瞭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是《歐陽修選集》,但我拿到的這本,怎麼說呢,感覺更像是一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速寫集。我原本以為會看到那種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規整的“選集”,結果一打開,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比如開篇幾篇關於廬山遊記的散文,筆觸極其細膩,那種“一草一木皆有情”的境界,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跟著歐陽公一起,在煙雨迷濛中體悟自然的靜謐與人生的哲思。他對景物的描摹,絕非簡單的堆砌辭藻,而是融入瞭深厚的情感和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微妙觀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論政的短劄,雖然篇幅不長,但字字珠璣,犀利又不失文人特有的含蓄。讀罷,能真切感受到北宋中期文人那種“兼濟天下”的抱負與“獨善其身”的無奈,那種在朝堂風雲變幻中的堅守與彷徨,躍然紙上。這本書的選編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他們挑選的不是那些泛泛而談的應製之作,而是真正能觸動人心的篇章,讓這位韆年前的文壇領袖,以一種非常鮮活、立體的方式呈現在現代讀者麵前。那種穿越時空的共鳴感,真是令人沉醉。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是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開始閱讀的,畢竟是名傢經典嘛,總覺得會有些晦澀難懂。然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意料之外的流暢和愉悅。它選取的文章,似乎特彆注意瞭語言的節奏感和畫麵感。我發現自己讀到一些描繪田園風光的段落時,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細細品味那些動詞和形容詞的妙用。舉個例子,有篇關於祭祀儀式的記述,原本以為會是枯燥的程式化文字,結果他寫得如同戲劇腳本一般,人物的動作、環境的光影都清晰可見,瞬間就把我帶入瞭那個莊嚴肅穆的古代場景。更讓我驚喜的是,選集中穿插瞭一些他早年的一些“失意”之作,那些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年少氣盛、懷纔不遇的憤懣,與他晚年那種沉穩持重的大傢風範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內在的“人”的成長弧綫,比單純的文學成就更吸引我。它讓我看到,即便是站在文學巔峰的偉人,其生命軌跡中也有迷茫與掙紮。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做得相當到位,這對於一個非專業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過去嘗試閱讀一些古代選集時,經常被那些生僻的典故和繁復的注釋睏擾,讀起來斷斷續續,效率極低。但這一次,選集中的注釋非常剋製且精準,它們恰到好處地解釋瞭關鍵概念,又不至於打斷閱讀的連貫性。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榜文”和“製誥”的部分。這些官方文書,往往被認為缺乏文學性,但歐陽修的筆法卻將它們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他能用最簡潔、最有力的語言,將復雜的政令宣講清楚,同時又不失禮儀之美。這種“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閤,體現瞭他對文字駕馭的爐火純青。尤其是幾篇被認為是他在外地任職時所寫的關於地方治理的簡短報告,那些文字裏透露齣的對民生的關切,遠超齣瞭文學範疇,更像是對一個理想州府藍圖的描繪。這本書讓我對“文以載道”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道,可以是很宏大的政治理想,也可以是很細微的民生疾苦。
評分黃仲則選集是上古這套名傢選集的新品種,舊版沒有這一本。精裝繁體橫排。張草紉還校注過上古古典文學叢書的《二晏詞》和《納蘭詞》,詩詞方麵較為擅長。
評分早想有這一套古箱名傢選,趁現在打摺入手。
評分繁體橫排本,的確有李白的遺風,很喜歡
評分楊萬裏選集楊萬裏選集楊萬裏選集楊萬裏選集楊萬裏選集
評分還算不錯的詩歌選本,講解踏實,值得入門使用
評分昌黎先生的文采曆代一緻公認,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更是儒傢道統的捍衛者。道德文章,萬古傳誦。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收錄瞭歐陽修170首詩,詞收錄的不多,但基本都是歐詞的代錶作。歐文方麵也基本是典型代錶名篇。
評分歐陽修選集,最佳古典文學選本
評分這個係列不錯,平裝齊瞭。慢慢看吧!先囤積點,以後不好說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