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诗、词兼擅,尤以倡导古文运动而成为文坛领袖。这本选集选录诗185首、词44首、文46篇,分体编年,详加注释。入选作品顾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等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欧阳修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创作概况。附《欧阳修简谱》。
前言1詩選
七交七首(選一)1
自叙1
答楊辟喜雨長句2
秋郊曉行4
和梅聖俞杏花4
游龍門分題十五首(選五)5
上山5
石樓5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5
八節灘5
鴛鴦6
嵩山十二首(選三)7
二室道7
玉女窗7
中峰7
雨後獨行洛北9
被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僚友9
和謝學士泛伊川,浩然無歸意,因詠劉長卿佳句作欲留篇
之什10
黄河八韻寄呈聖俞12
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13
緑竹堂獨飲14
代書寄尹十一兄楊十六王三16
曉詠19
送趙山人歸舊山20
過張至秘校莊21
寄張至秘校22
早夏鄭工部園池22
柳23
小圃23
高樓24
晚過水北25
徽安門曉望25
答錢寺丞憶伊川26
遠山27
書懷感事寄梅聖俞27
送子野31
仙草33
江行贈雁34
琵琶亭上作35
晚泊岳陽36
宿雲夢館36
和丁寶臣游甘泉寺37
夷陵歲暮感事呈元珍表臣38
戲答元珍39
千葉紅梨花40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41
古瓦硯42
三游洞43
黄牛峽祠44
金鷄五言十四韻45
新營小齋鑿地爐輒成五言三十七韻47
離峽州後回寄元珍表臣51
聽平戎操52
贈杜默54
哭曼卿56
憶山示聖俞58
聖俞會飲60
送曇穎歸廬山62
洛陽牡丹圖63
答朱寀捕蝗詩65
立秋有感寄蘇子美68
滑州歸雁亭69
歸雁亭70
送楊辟秀才71
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73
再至西都75
登絳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76
絳守居園池78
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80
讀蟠桃詩寄子美82
鷺鷥85
寄秦州田元均85
自勉86
後潭游船見岸上看者有感86
班班林間鳩寄内87
自河北貶滁州初入汴河聞雁90
石篆詩并序91
永陽大雪93
書王元之畫像側94
游瑯琊山95
春寒效李長吉體95
啼鳥96
題滁州醉翁亭98
幽谷泉99
得滕岳陽書大誇湖山之美郡署懷物甚野其意有戀著之趣
作詩一百四十言爲寄且警激之100
謝判官幽谷種花102
畫眉鳥103
贈無爲軍李道士二首(選一)103
無爲道士三尺琴103
豐樂亭游春三首104
緑樹交加山鳥啼104
春雲淡淡日輝輝104
紅樹青山日欲斜104
瑯琊山六題(選四)105
歸雲洞105
瑯琊溪105
石屏路105
庶子泉106
重讀《徂徠集》106
滄浪亭109
新霜二首110
天雲慘慘秋陰薄110
荒城草樹多陰暗111
懷嵩樓晚飲示徐無黨無逸112
别滁115
贈歌者115
青松贈林子115
行次壽州寄内116
答通判吕太博117
西湖戲作示同游者118
西湖泛舟呈運使學士張掞119
飛蓋橋玩月119
獲麟贈姚辟先輩120
永州萬石亭123
夢中作124
雪125
寄生槐127
喜雨128
答原父129
紀德陳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選一)131
儉節清名世絶倫131
橄欖132
食糟民133
蟲鳴135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135
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138
有馬示徐無黨140
和劉原父澄心紙142
太白戲聖俞144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145
邊户146
風吹沙147
重贈劉原父147
贈王介甫149
吴學士石屏歌150
初食車螯152
盤車圖153
贈沈博士歌155
憶滁州幽谷157
感興五首(選二)157
清夜雖云長157
仕宦希寸禄157
禮部貢院閲進士就試159
刑部看竹效孟郊體160
送梅龍圖公儀知杭州161
答梅聖俞大雨見寄162
鶴164
雁164
嘗新茶呈聖俞164
送朱職方提舉運鹽166
謝觀文王尚書惠西京牡丹169
歸田四時樂春夏二首171
春風二月三月時171
南風原頭吹百草171
送王平甫下第173
聖俞惠宣州筆戲書173
夜坐彈琴有感二首呈聖俞174
吾愛陶靖節174
鍾子忽已死175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175
再和明妃曲177
牛179
釣者179
荷葉179
小池180
霜180
送吴生南歸180
寄題沙溪寶錫院183
奉送原甫侍讀出守永興183
哭聖俞184
讀書186
夜宿中書東閣189
早朝感事190
馬上默誦聖俞詩有感192
秋懷192
蘇主簿挽歌193
感事195
再至汝陰三絶196
黄栗留鳴桑葚美196
十載榮華貪國寵196
水味甘于大明井196
奉答子履學士見贈之作197
憶焦陂198
升天檜198
表海亭200
射生户200
留題南樓二絶201
偷得青州一歲閑201
醉翁到處不曾醒201
山齋戲書絶句二首202
蜜脾未滿蜂采花202
經春老病不出門202
嘲少年惜花202
寄答王仲儀太尉素203
寄韓子華并序204
余昔留守南都,得與杜祁公唱和,詩有答公見贈二十韻之
卒章云: 報國如乖願,歸耕寧買田,期無辱知己,肯逐利
名遷。逮今二十有二年,祁公捐館亦十有五年矣,而余
始蒙恩得遂退休之請。追懷平昔,不勝感涕,輒爲短句,
置公祠堂205
答資政邵諫議見寄二首206
豪横當年氣吐虹206
欲知歸計久遷延206
絶句207詞選
浪淘沙209
把酒祝東風209
今日北池游210
臨江仙210
柳外輕雷池上雨210
記得金鑾同唱第212
玉樓春213
樽前擬把歸期説213
去時梅萼初凝粉213
别後不知君遠近214
踏莎行215
候館梅殘215
鶴衝天216
梅謝粉216
蝶戀花217
庭院深深深幾許217
面旋落花風蕩漾218
長相思219
蘋滿溪219
花似伊219
生査子220
去年元夜時220
減字木蘭花221
歌檀斂袂221
訴衷情222
清晨簾幕卷輕霜222
浣溪沙222
堤上游人逐畫船222
夜行船223
憶昔西都歡縱223
聖無憂224
世路風波險224
朝中措225
平山欄檻倚晴空225
少年游226
闌干十二獨憑春226
漁家傲227
荷葉田田青照水227
正月斗杓初轉勢228
二月春耕昌杏密230
三月清明天婉娩230
四月園林春去後231
五月榴花妖豔烘232
六月炎天時霎雨233
七月新秋風露早234
八月秋高風歷亂235
九月霜秋秋已盡235
十月小春梅蕊綻236
十一月新陽排壽宴237
十二月嚴凝天地閉238
采桑子239
輕舟短棹西湖好239
春深雨過西湖好240
畫船載酒西湖好240
羣芳過後西湖好241
何人解賞西湖好241
清明上巳西湖好242
荷花開後西湖好242
天容水色西湖好243
殘霞夕照西湖好243
平生爲愛西湖好244文選
叢翠亭記245
送梅聖俞歸河陽序247
述夢賦249
與張秀才第二書250
李秀才東園記256
與石推官第二書258
原弊262
與高司諫書273
湘潭縣修藥師佛殿記279
讀李翱文281
峽州至喜亭記284
易或問三首(選一)287
送田畫秀才寧親萬州序289
與荆南樂秀才書292
答孫正之第二書295
答陝西安撫使范龍圖辭辟命書297
答吴充秀才書300
答祖擇之書303
答李詡書306
爲君難論上312
爲君難論下315
釋秘演詩集序318
王彦章畫像記321
黄夢升墓志銘326
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329
豐樂亭記332
醉翁亭記335
祭尹師魯文337
祭蘇子美文340
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342
真州東園記345
蘇氏文集序348
祭資政范公文352
唐六臣傳論354
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357
送徐無黨南歸序364
答宋咸書367
删正黄庭經序369
祭杜祁公文372
秋聲賦373
梅聖俞詩集序377
集古録目序380
記舊本韓文後383
歸田録序387
瀧岡阡表390
六一居士傳397歐陽修簡譜401
说实话,我最初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始阅读的,毕竟是名家经典嘛,总觉得会有些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意料之外的流畅和愉悦。它选取的文章,似乎特别注意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我发现自己读到一些描绘田园风光的段落时,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动词和形容词的妙用。举个例子,有篇关于祭祀仪式的记述,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程式化文字,结果他写得如同戏剧脚本一般,人物的动作、环境的光影都清晰可见,瞬间就把我带入了那个庄严肃穆的古代场景。更让我惊喜的是,选集中穿插了一些他早年的一些“失意”之作,那些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年少气盛、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他晚年那种沉稳持重的大家风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内在的“人”的成长弧线,比单纯的文学成就更吸引我。它让我看到,即便是站在文学巅峰的伟人,其生命轨迹中也有迷茫与挣扎。
评分我必须坦白,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对宋代的士大夫阶层尤为着迷。拿到这本《欧阳修选集》时,我最期待的是能从中窥见他作为“一代文宗”的治学态度和文学革新精神。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但方式却很出乎意料。它并非那种刻板的文学史教材式选本,而是更像一本“宋学入门指南”。比如,书中收录了几篇关于古文运动的论述和与同时代文人的往来书信,这些书信的来往,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当时的学术争鸣是如何进行的。欧阳修在信中对某种文风的批判,那种“文不假道”的坚持,清晰地勾勒出他力图扫除晚唐五代文风积弊的决心。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小品文,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它们就像一个个切片,让你看到他处理政务的条理清晰、对待友人的真挚情感,以及他对诗歌、金石学等领域的涉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读他的文章”,更是在“理解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那种筚路蓝缕的开创感,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做得相当到位,这对于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过去尝试阅读一些古代选集时,经常被那些生僻的典故和繁复的注释困扰,读起来断断续续,效率极低。但这一次,选集中的注释非常克制且精准,它们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关键概念,又不至于打断阅读的连贯性。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榜文”和“制诰”的部分。这些官方文书,往往被认为缺乏文学性,但欧阳修的笔法却将它们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能用最简洁、最有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政令宣讲清楚,同时又不失礼仪之美。这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他对文字驾驭的炉火纯青。尤其是几篇被认为是他在外地任职时所写的关于地方治理的简短报告,那些文字里透露出的对民生的关切,远超出了文学范畴,更像是对一个理想州府蓝图的描绘。这本书让我对“文以载道”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道,可以是很宏大的政治理想,也可以是很细微的民生疾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欧阳修选集》,但我拿到的这本,怎么说呢,感觉更像是一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速写集。我原本以为会看到那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规整的“选集”,结果一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比如开篇几篇关于庐山游记的散文,笔触极其细腻,那种“一草一木皆有情”的境界,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跟着欧阳公一起,在烟雨迷蒙中体悟自然的静谧与人生的哲思。他对景物的描摹,绝非简单的堆砌辞藻,而是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微妙观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论政的短札,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犀利又不失文人特有的含蓄。读罢,能真切感受到北宋中期文人那种“兼济天下”的抱负与“独善其身”的无奈,那种在朝堂风云变幻中的坚守与彷徨,跃然纸上。这本书的选编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挑选的不是那些泛泛而谈的应制之作,而是真正能触动人心的篇章,让这位千年前的文坛领袖,以一种非常鲜活、立体的方式呈现在现代读者面前。那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感,真是令人沉醉。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文学风格演变”的读者。这本书选编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一股脑地把所有“名篇”都堆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从他早期受韩愈影响较深,追求峻峭和气势的那种风格,如何一步步地演化为他晚年那种冲和、温润、充满人情味的美学范式。例如,他对同一主题的两次不同角度的描绘,放在一起对比阅读时,那种笔锋的转向和心境的成熟,简直是一堂生动的文学鉴赏课。特别是几篇关于“修史”的札记,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己责任的担当。这种担当,不只是文人对文字的负责,更是对历史记录的公正性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让我感悟到,欧阳修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写得好”,更在于他用一生在“为文而立身”,他的每一篇选文,都是他人生坐标系上的一个标记点,指引着后世文人的方向。阅读过程,如同跟随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
评分本选集於每篇之後附有评笺。
评分读过他的诗文有十篇左右,太少,来补补课吧。
评分一代文宗,不知何在,祭石曼卿
评分送货快又好。物美价廉。繁体横排。古色古香。6.18购物告一段落。双赢!!!!
评分—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拉丁语、波斯语、梵文、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蒙古语、藏语、满语;因此他能够充分掌握亚、欧、美各地区的丰富史料,贯通东西方学术,整合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突破断代与区域研究的局限性,开拓新的领域与方向。他能将世界史与亚洲史及中国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微观研究体现宏观视野,论著质优而量多,兼具深度与广度,叠有新见,久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不仅是国际蒙元
评分又通翻一遍,讀歐陽文忠公不是工作,有如春風拂面。
评分本书选录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家高适诗129首、岑参诗132首,详加注释,对以往注本中的注释疏漏颇多匡正。所选作品既较集中地反映出唐代边塞诗的奇异风貌,又从不同侧面体现了高、岑二位诗人的创作概况。前言论述了两位诗人创作的异同和边塞诗兴盛的历史条件。
评分上海古籍经典图书,这系列很好,要收全。
评分李商隐是唐诗繁荣发展期的最后一位有杰出成就的诗人。他集成、熔铸前人的艺术经验,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富于情感涵蕴而有着极大艺术魅力的诗篇。然而,商隐诗迷离恍惚,旨意遥深,千百年来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聚讼纷纭、令人困惑的问题。而其骈文清新而不浮靡,挺拔而不纤弱、华藻而不淫荡,虽称四六而骈散兼行,托体较尊,有情韵之美。周振甫先生是出版界的著名编辑,以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称誉学林,一生博览群书,著述宏富。周振甫先生参酌前人有关李商隐诗文笺注之作,精选诗200首、文27篇加以注释、评笺,对《李商隐选集》的艰深字句和所用典故,作了清晰扼要的注释,阐释诗文本事和艺术特性尤见特色。自1986年初版以来嘉惠读者良多,今以繁体横排推出再版,以飨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