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象义证(修订版 套装上下册)

周易经象义证(修订版 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文采 著
图书标签:
  • 周易
  • 易经
  • 经学
  • 象数
  • 文化
  • 哲学
  • 传统文化
  • 修订版
  • 上下册
  • 预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6854
版次:2
商品编码:119914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字数:172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周易》一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为封建礼教之书。所谓阴阳之道,实人法天地之道。包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哲学真谛,中华文化精髓,故列十三经之首。《周易经象义证》,乃《周易》钩沉。祖述先天伏羲八卦,揭示六十四卦结构,填补卦象失传空白,订正历代解释失误,厘清与经、史、诸子百家关系,以臻卦爻、经文、彖象贯通。资料较多,可供参考。


内容简介

  《周易》乃“群经之首”,因其包孕丰富且充满神秘色彩而解注者甚众。本书作者长年致力于此项研究,著述二十载,年在桑榆,终成此书,学力深厚。本书于2012年初版,供不应求,市场早已已断货,本版是在初版基础上修订出版。全书突破疏不破注之成规,在时空交合中阐释万物变化之道理,视域独特开阔,资料翔实,可正历代解注之得失,具有文献参考和研究价值。此修订本内容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精校与修订,以飨读者。


目录

上册目录

序……………………………………………………………………………1

易本…………………………………………………………………………3

上经

乾…………………………………………………………………………17坤…………………………………………………………………………39屯…………………………………………………………………………60蒙…………………………………………………………………………80需…………………………………………………………………………100讼…………………………………………………………………………119师…………………………………………………………………………139比…………………………………………………………………………160

小畜…………………………………………………………………………180履…………………………………………………………………………201泰…………………………………………………………………………222否…………………………………………………………………………244

同人…………………………………………………………………………265

大有…………………………………………………………………………285谦…………………………………………………………………………305豫…………………………………………………………………………326随…………………………………………………………………………347蛊…………………………………………………………………………369

临…………………………………………………………………………390观…………………………………………………………………………412

噬嗑…………………………………………………………………………433贲…………………………………………………………………………455剥…………………………………………………………………………476复…………………………………………………………………………497

无妄…………………………………………………………………………519

大畜…………………………………………………………………………541颐…………………………………………………………………………562

大过…………………………………………………………………………583

习坎…………………………………………………………………………604离…………………………………………………………………………625

下册目录

下经

咸…………………………………………………………………………1恒…………………………………………………………………………22遁…………………………………………………………………………43

大壮…………………………………………………………………………64晋…………………………………………………………………………84

明夷…………………………………………………………………………105

家人…………………………………………………………………………125睽……………………………………………………………………………145解…………………………………………………………………………186损…………………………………………………………………………208

益……………………………………………………………………………250姤…………………………………………………………………………271萃…………………………………………………………………………293升…………………………………………………………………………315困…………………………………………………………………………335井…………………………………………………………………………357革…………………………………………………………………………379鼎…………………………………………………………………………400震…………………………………………………………………………421

艮…………………………………………………………………………442渐…………………………………………………………………………463

归妹…………………………………………………………………………485丰…………………………………………………………………………506旅…………………………………………………………………………528巽…………………………………………………………………………549兑…………………………………………………………………………569涣…………………………………………………………………………589节…………………………………………………………………………610

中孚…………………………………………………………………………631

小过…………………………………………………………………………653

既济…………………………………………………………………………675

未济…………………………………………………………………………696

系辞传…………………………………………………………………………717

说卦传…………………………………………………………………………723

序卦传………………………………………………………………………725

杂卦传……………………………………………………………………………727

后记………………………………………………………………………………728


精彩书摘

  坤卦卦辞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系辞传》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又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第二卦 地

  坤上

  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 坤,元始贯通,利于守至顺之正德,君子以此有所前往。先迷道,后得阳,有利。在西南方得到阴,在东北方丧失阴。安静守正吉利。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证〕

  坤下坤上 《说文》曰:“州,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诗》曰:在河之州。”桂馥义证:“水中可居曰州者,《释水》文。李巡云:四方皆有水,中央独可居。孙炎曰:水有平地,可居者也。《广雅》:州,居也。《释名》:水中可居者曰州。州,聚也,人及鸟物所聚息之处也。《方言》:水中可居为州。王注《楚词》:水中可居者为州。孔晁注《周书·王会》:水中可居曰州。《汉书·司马相如传》:行乎州淤之浦。颜注:水中可居者曰州。《晋书·殷仲堪传》:水中有岸,其名为州。《诗》曰在河之州者,《关睢》文,彼作洲。传云:水中可居者曰洲。”段玉裁注:“州,本州渚字,引申之乃为九州,俗乃别制洲字,而小大分系矣。”郭璞注《尔雅·九州》曰:“两河间曰冀州,自东河至西河;河南曰豫州,自南河至汉;河西曰雍州,自西河至黑水;汉南曰荆州,自汉南至衡山之阳;江南曰杨州,自江南至海;济河间曰州,自河东至济;济东曰徐州,自济东至海;燕曰幽州,自易水至北狄;齐曰营州,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由州字可知,川为水流,三点为州,为陆地。

  《说文》:“水(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桂馥义证:“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者,《尔雅》之《释文》引作象众泉并流,著微阳之气也。本书:,弋支切,流也。馥谓:水字中画从。坎,古文作,中画阳也。《元命苞》:水者,元气之腠液也。《周语》:川,气之导也。《乾坤凿度》:水,内刚外柔,性下不上,恒附于气也。《子华子》:阴之正气其色黑,水阳也,而其伏为阴。”桂馥所证,直以中画为水流,其两旁为阴,并无众水并流之象。又,《卜辞分类读本》曰:“ (河),从水,可声。甲骨文为黄河之专名,不象现在用得那样广泛。黄河从古至今,虽然多次改道,但大体趋势未变。卜辞有涉河(佚六九九、铁六○、佚八六八)之记载。”又曰,“(),从水,声,为形声字。与河,为古今字。河,本为江河之河,卜辞借用来指称某一位先公,则是借音字。”《甲骨文编》,共收河字六十有三,以为水旁者,计五十一字,以为水旁者,仅一十二字,是即水流。又,收字六十有六,象洪水泛滥成災之形,除一字象坎卦之形以外,其六十五字,皆以三条相连不断之曲线为之,或横或竖,概无例外。是一曲线为水流,三曲线为洪水,为災。《说文》谓水,象众水并流有误,两旁之四短线,应为两岸陆地之象。

  郝懿行义疏《尔雅·释地》曰:“地者,《说文》云: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释名》云:地者,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亦言谛也,五土所生,莫不审谛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文》引张显《古今训》云:土乙力为地。许慎注《淮南子》云:地,丽也。《物理论》云:地,底也,著也,阴体下著。《礼统》云:地,施也,谛也,应变施化,审谛不误。按《大司徒》云: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之名物。此篇所释,自九州以讫四极,其间陵薮异名,原野异势,五方异气,莫不备载。下篇释丘,释山,释水,皆地之事,故总曰释地。”丘、山、水、皆地之事,是水在地中,其象为坎。盖地有丘有山,故有断裂,故其象为断线之象(— —)。

  《夏书·禹贡》之《序》云:“禹别九州,随山浚川。”《正义》曰:“言禹分布治此九州之土,其治之也,随行所至之山,除木通道,决流其水。水土既平,乃定其高山大川,谓定其次秩尊卑。”山亦地,随山浚川,犹言随地之势,深大其川,使水得于地中流注。《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水为地之血气,即谓水流于地中,两旁之断线为地之象。又,《地数》云:“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是亦谓水行地中,两旁为地。《元中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载地,谓水载流于地,故万物无不润,是水流两旁为地。《顾子》:“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深流万世,是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是义也;柔而难犯,弱而难胜,是勇也;道江疏河,恶盈流谦,是智也。”导江疏河,谓中为水流,两旁为岸为地。《韩诗外传》:“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之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缘理而行,不遗小间,谓水缘地理之间断而行;动而之下,谓水因地势下而下;蹈深不疑,谓水注地之凹陷之处;障防而清,谓水因地之围障而沉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谓水历经地形险峻,而终流向远:是水行地中,水流两边之断线为地。

  《易乾凿度》曰:“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乾、坤皆三画成体,六画成卦,故坤下坤上为坤卦,坤卦为地。《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易》之八卦,皆以天地之象为象,即以天之阳爻和地之阴爻而成。《春秋元命苞》曰:“天如鸡子,天大地小,表里有水,地各承气而立,载水而浮。”

  ……

前言/序言


《周易经象义证》是一部深刻探索中国传统智慧源泉——《周易》——的学术力作。本书(此处指代的是套装上下册)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宏大的学术视野,对《周易》的经象(即卦象、爻象)及其所蕴含的义理进行了系统性的辨析与考证,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清晰、准确、深邃的《周易》世界。 《周易》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博大精深之处,不仅在于其预测未来的神秘色彩,更在于其所蕴含的宇宙观、人生观、哲学观,以及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运行法则的深刻洞察。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解读《周易》耗费心血,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注疏与研究成果。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本的流传,以及不同学派的解读差异,《周易》原有的某些深刻含义,有时会被遮蔽,或产生歧义。 《周易经象义证》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旨在梳理和澄清《周易》经象与义理之间的关系,拨开笼罩在部分解读上的迷雾,还原其本真的面貌。本书作者深耕易学研究多年,对历代易学家的学说有着深入的理解,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窠臼,而是运用扎实的文献考证功夫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对《周易》的每一个卦象、每一个爻象,以及与之相伴的卦辞、爻辞,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与辨析。 本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经象辨析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周易》的精髓之一在于其象。卦象,即六个爻的组合所形成的卦形,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象意。爻象,则进一步解释了每一爻在特定卦象中的位置、性质以及所代表的意涵。然而,对于这些象的理解,历来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解释。 《周易经象义证》不满足于泛泛而谈,而是逐一审视每一卦、每一爻的象。例如,它会仔细考察一个卦象的构成,分析其阴阳爻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视觉形态,并联系《周易》其他卦象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来推断其本义。对于爻象,本书会深入剖析每一爻的“位”(所处的位置,如初、二、三、四、五、上)、“德”(阴阳属性)、“中”(是否居中)、“正”(是否得其位)等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特定的吉凶或启示。 本书的辨析并非简单地列举前人观点,而是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爬行、比对,对可能存在的文本讹误进行勘正,对模糊的说法进行清晰的界定。它会追溯某些象意产生的源头,考量其在早期文本中的实际运用,从而去伪存真,为读者提供更具说服力的经象解读。 二、 义理考证的深度与广度: “易”有“变易”、“不易”、“简易”之说,《周易》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万物变化运行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往往通过卦象和爻辞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即为“义理”。义理的探讨,是《周易》研究的灵魂所在。 《周易经象义证》在辨析经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深刻义理。作者会探讨每个卦所代表的宇宙模型、自然现象,以及社会伦理、人事行为的准则。例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仅是对自然天体的运行规律的描述,更是对人类社会个体发展方向的指引。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阐释了包容、承载、滋养的女性品格,以及作为社会一员应有的胸怀。 本书的义理考证,不仅仅停留在对卦辞、爻辞字面意思的解释,更会将其置于《周易》整体的哲学框架中进行考察。它会联系《周易》中的其他卦象、爻辞,以及《易传》(如《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等)的阐述,来形成一个更为完整和立体的义理体系。作者在考证过程中,会充分吸收历代易学家,如汉儒的象数说、宋儒的理学说、明清的浙学、湖学等各家学说的精华,同时又能对其进行批判性吸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 文献考据的严谨与细致: 学术研究离不开扎实的文献基础。《周易经象义证》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严谨细致的文献考据。本书作者深入翻检了大量与《周易》相关的古籍,包括先秦的文献、汉代的经学著作、历代易学大家的注疏、笔记、史书、以及出土文物等。 在辨析过程中,作者会引用相关的原始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者指出前人解读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讨论某个卦象的起源时,可能会追溯到《诗经》、《尚书》等先秦典籍中是否有相关的用语或意象;在考证某个义理时,可能会引证《左传》、《国语》等史书中的具体事例来印证其适用性。 这种严谨的文献考据,使得本书的论述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作者观点的来源和依据,避免了空泛的臆测。同时,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注疏的细致比对,作者也能够发现和纠正一些流传已久的小错误,从而提升《周易》文本解读的准确性。 四、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周易》的智慧,既是抽象的哲学思考,也是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指南。本书在对经象义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也关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作者会探讨《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组织形式。例如,《周易》中强调的“天人合一”、“中和”、“变通”等理念,如何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留下印记。同时,本书也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如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企业管理、国家治理等,来阐释《周易》思想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周易》经象义理的深度解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周易》的智慧,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占卜书”,而是希望通过对《周易》本义的梳理,让读者领略其作为一部“人生百科全书”和“哲学宝典”的价值。 《周易经象义证》(修订版 套装上下册) 作为一套完整的学术著作,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深刻,考证之严谨,在当今易学研究领域实属不易。它不仅适合易学研究者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也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有机会与伟大的先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根脉,感悟宇宙万物的奥秘,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见。 本书的修订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很可能进一步完善了文献的引用,修正了部分疏漏,并可能在一些关键的论点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论述,力求将《周易》的智慧以最清晰、最准确、最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一套值得珍藏与研读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厚度着实让人有点望而生畏,但一旦真正沉浸进去,时间仿佛就失去了意义。我最欣赏它在语言上的处理,既有文言的典雅韵味,又通过精准的翻译和详尽的批注,避免了现代读者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它就像是一座精心修建的桥梁,连接着遥远的古代智慧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领悟浮现,就像拨开云雾,看见了隐藏在卦象背后的真实规律。它不仅是一本关于“算”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做人”和“处事”的教科书。我很少对学术著作产生如此强烈的亲近感,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你“知其然”,更能让你“知其所以然”,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找到那个恒定的、可靠的支点。

评分

这本书实在是太震撼了,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一直心怀敬畏的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周易》是那种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典籍,只能束之高阁。然而,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哲学论述,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入浅出的引导。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那些看似古老的符号和卦象,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困惑和选择紧密地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象”与“义”之间的那种微妙平衡,既尊重了原著的精髓,又用现代的视角进行了合理的阐释,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古人智慧构建的思维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书中的注释翔实可靠,引经据典却又不失流畅性,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对于想要真正领悟《易经》精髓的人来说,这套书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自从开始认真研读这套书,我的作息和心情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看完”的书,更像是一个需要时间去“消化”的导师。我习惯在每天清晨,泡一杯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一卦的内容。与其说是在研究古代的占卜术,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智慧的深度对话。书中对“中正”、“时位”的把握,那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精准洞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不那么急于求成,而是更注重事物发展的内在趋势和适宜的时机。作者在论证过程中使用的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既能满足老学者的求证欲,也足够让初学者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框架。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解释经文本身,它更像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指导行动的底层操作系统。

评分

坦白讲,一开始我对“证”这个字抱有一丝疑惑,心想这又是哪家学派的独到见解呢?然而,通读下来,我才明白这里的“证”是多么的审慎和扎实。它不是武断的臆测,而是建立在对历代注疏进行比较、筛选、考证的基础上的。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常常将《易经》神化或庸俗化的解读,这本书展现出一种罕见的理性光辉。它非常注重上下文的关联性和历史演变的逻辑性,尤其是在一些存疑的章节处理上,作者的处理方式极为高明,既不回避争议,也给出了自己的圆融之解。这种踏实的治学精神,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升。我甚至开始将书中的部分观点,运用到我工作中的项目规划和风险评估上,发现其预测和规避风险的思路,竟然有着惊人的契合度。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套书的修订版做得极其用心,光是排版和印刷的细节就能看出出版方的诚意。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市面上的易学书籍,很多要么是过于学术化,要么是流于表面,讲了很多玄乎其玄的东西,让人抓不住重点。但这本《周易经象义证》完全不同,它的逻辑脉络清晰得令人惊叹。特别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爻辞和卦变时,作者的考证功夫着实了得,每一个推导似乎都有据可循,让人信服。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具体卦象时,常常会引用历史上的经典案例或者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做比对,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看完前几卦的阐述,我感觉自己对“变易”和“不易”这两个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宏观、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起伏和变迁。

评分

易学爱好者的必须研究的专门著作,值得好好的拜读。

评分

很好,不错的东西,价格合理,物流给力

评分

好书,京东购书有实惠有收获。

评分

易学爱好者的必须研究的专门著作,值得好好的拜读。

评分

正如评价所说,是众多注,言论的集中注解。有机会慢慢看吧。

评分

很好的指导书籍,值得推荐!

评分

易学爱好者的必须研究的专门著作,值得好好的拜读。

评分

正如评价所说,是众多注,言论的集中注解。有机会慢慢看吧。

评分

周易经象义证,难得之作。静心拜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