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閤成平颱REAKTOR操作指南

聲音閤成平颱REAKTOR操作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夏田 著
圖書標籤:
  • REAKTOR
  • 聲音閤成
  • 音樂製作
  • 電子音樂
  • 音頻編程
  • Native Instruments
  • 閤成器
  • 效果器
  • 數字音頻工作站
  • DAW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2101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309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音頻技術與錄音藝術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適閤各類高等院校開設影視聲音製作、遊戲聲音製作、音樂製作、多媒體製作等課程時作為教材及參考書使用,也可作為影視音響效果製作從業人員、各類音樂製作人和音頻工程師的參考手冊使用。

內容簡介

本書對REAKTOR 5.9的入門知識進行瞭全麵介紹,針對在REAKTOR中易於理解和掌握的Primary Level的各種概念和使用方法進行闡述,用Primary Level提供的各種模塊完成各種基本閤成方法原型設備的搭建,並對REAKTOR自帶的一些經典閤成器的結構進行分析。

作者簡介

夏田,北京電影學院錄音係副教授,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工學碩士。齣版譯著有《數字音頻技術(第6版)》《電子音樂技術》《聲音閤成與采樣技術(第3版)》《電影聲音實用藝術(第3版)》《現代音樂人編麯手冊——傳統管弦樂配器和MIDI音序製作指南》。

目錄

第1章 REAKTOR簡介 1
1.1 REAKTOR是什麼 1
1.2 REAKTOR的運行模式:Full,Player與Demo 1
1.3 REAKTOR的曆史 2
1.3.1 REAKTOR的誕生 2
1.3.2 REAKTOR的版本簡史 3
1.4 參考文獻 7
第2章 REAKTOR基本設置 8
2.1 配置音頻硬件 8
2.1.1 Audio and MIDI Settings...對話窗 8
2.1.2 調整輸齣延時時間 9
2.1.3 音頻路由設置 10
2.2 配置MIDI硬件 11
2.3 參考文獻 11
第3章 REAKTOR快速入門 12
3.1 加載一個閤成器 12
3.1.1 加載 12
3.1.2 用計算機鍵盤演奏 13
3.1.3 調用參數快照 14
3.1.4 對聲音進行調整 14
3.1.5 保存設置 16
3.2 使用預製宏搭建閤成器 16
3.2.1 創建一個新的工程 17
3.2.2 移除默認設備並添加新設備 18
3.2.3 加入振蕩器和ADSR包絡發生器 19
3.2.4 加入主輸齣音量和校音控製 20
3.2.5 加入濾波器 21
3.2.6 對麵闆上的宏進行重新布局 22
3.2.7 加入第二個振蕩器宏 23
3.2.8 加入第二個ADSR包絡發生器 24
3.2.9 對麵闆布局進行最終整理 25
3.2.10 創建一些參數快照 25
3.3 用REAKTOR的內建模塊搭建采樣播放器 26
3.3.1 使用搜索框快速搭建基本結構 26
3.3.2 把采樣樣本加載到Sampler模塊中 27
3.3.3 樣本播放選項 29
3.3.4 對樣本進行轉調 30
3.3.5 加入濾波器 31
3.3.6 在多個輸齣之間進行交叉淡化 31
3.3.7 創建一些參數快照 33
3.3.8 使用Recorder導齣音頻文件 33
3.4 參考文獻 34
第4章 REAKTOR的一些基本術語 35
4.1 Instrument與Ensemble 35
4.1.1 Instrument 35
4.1.2 Ensemble 35
4.1.3 KOMPLETE Instrument 36
4.2 播放模式與編輯模式 36
4.2.1 播放模式 36
4.2.2 編輯模式 36
4.3 界麵 37
4.3.1 麵闆視圖 37
4.3.2 結構視圖 37
4.3.3 工作區分割 37
4.3.4 工作區導航 38
4.3.5 瀏覽器 38
4.3.6 參數快照 38
4.4 層級體係 38
4.4.1 Primary Level 39
4.4.2 Primary Level模塊 39
4.4.3 Primary Level宏 39
4.4.4 Core Level 39
4.4.5 Core Cell 39
4.4.6 Core模塊 39
4.4.7 Core宏 40
4.5 參考文獻 40
第5章 REAKTOR的界麵 41
5.1 REAKTOR界麵概覽 41
5.2 工具欄(Toolbar) 42
5.3 瀏覽器 43
5.3.1 側窗(Side Pane) 43
5.3.2 瀏覽器 43
5.4 參數快照 44
5.4.1 迴調參數快照 45
5.4.2 添加和刪除參數快照 46
5.4.3 參數快照之間的比較 47
5.4.4 參數快照之間的漸變 47
5.4.5 對參數快照進行隨機化 48
5.4.6 參數快照庫 49
5.4.7 設定設備針對參數快照的動作方式 49
5.4.8 使用Preset 50
5.5 麵闆布局 51
5.5.1 麵闆布局窗格 51
5.5.2 使用麵闆布局 51
5.6 屬性窗格 53
5.6.1 FUNCTION(功能)屬性頁 53
5.6.2 INFO(信息)屬性頁 53
5.6.3 VIEW(視圖)屬性頁 53
5.6.4 CONNECT(連接)屬性頁 54
5.7 側欄(Sidebar) 54
5.8 參考文獻 55
第6章 REAKTOR的結構視圖 56
6.1 在結構視圖中插入對象 56
6.1.1 插入設備 56
6.1.2 插入宏 58
6.1.3 插入內建模塊和核單元 60
6.1.4 從麵闆視圖插入對象 61
6.2 結構視圖中的基本操作 61
6.2.1 選中對象 61
6.2.2 對被選中對象進行基本操作 61
6.3 各種對象之間的相互連接 62
6.3.1 接綫規則 62
6.3.2 端口類型 63
6.3.3 動態端口 64
6.3.4 端口順序 64
6.4 創建活動信號流 65
6.4.1 對象的激活 65
6.4.2 令對象靜音 66
6.4.3 REAKTOR作為效果器使用時的信號通路 67
6.5 選擇正確的對象 69
6.5.1 選擇何種類型的對象 69
6.5.2 麵闆控件 70
6.5.3 MIDI輸入輸齣 71
6.5.4 數學運算 72
6.5.5 信號通路控製 73
6.5.6 振蕩器 73
6.5.7 采樣器 74
6.5.8 音序器 75
6.5.9 LFO與包絡發生器 75
6.5.10 濾波器 76
6.5.11 延時器 76
6.5.12 音頻修改器 77
6.5.13 事件處理 78
6.5.14 輔助器件 78
6.5.15 終端端口 79
6.6 參考文獻 79
第7章 REAKTOR的麵闆編輯 80
7.1 設置麵闆布局屬性 80
7.1.1 麵闆布局 80
7.1.2 使用麵闆視圖 81
7.2 常見麵闆控件 82
7.2.1 鏇鈕和推子 82
7.2.2 按鈕 84
7.2.3 切換器 85
7.2.4 列錶 89
7.3 改變設備麵闆的外觀 91
7.3.1 編輯設備麵闆的顔色 91
7.3.2 選擇背景圖片 94
7.4 選擇宏的外觀 96
7.5 對麵闆元件進行自定義設計 98
7.5.1 加載圖片 98
7.5.2 透明顯示 99
7.5.3 鏇鈕皮膚與動畫 100
7.5.4 圖片尺寸的可調整性 101
7.5.5 自定義控件的製作以及尺寸調整的使用 102
7.5.6 為不同的控件設計皮膚 106
7.6 參考文獻 108
第8章 Primary Level基礎 109
8.1 音頻信號 109
8.2 事件信號 109
8.2.1 事件中的時間概念 110
8.2.2 事件的順序 113
8.2.3 來自同一源的事件 114
8.2.4 對事件順序進行控製 114
8.2.5 初始化期間對於事件信號的處理 115
8.3 復音 119
8.3.1 多復音和單復音信號 119
8.3.2 改變復音信號和同音信號中的單音數量 122
8.3.3 改變設備的單音分配設定 123
8.3.4 改變設備的校音 124
8.3.5 使用多個單音進行並行處理 124
8.4 REAKTOR中各種不同的取值範圍和定標 125
8.4.1 MIDI定標 125
8.4.2 綫性頻率尺度和對數音高尺度 126
8.4.3 綫性幅度尺度和對數分貝尺度 127
8.4.4 綫性時間尺度與對數時間尺度 128
8.5 參考文獻 128
第9章 在Primary Level中實現減性閤成 129
9.1 減性閤成 129
9.1.1 基本原理 129
9.1.2 經典減性閤成器的結構框圖 131
9.2 Primary Level中的振蕩器模塊 133
9.2.1 基本振蕩器模塊 134
9.2.2 帶有調頻功能的振蕩器模塊 136
9.2.3 其他振蕩器模塊 138
9.3 Primary Level中的濾波器模塊 141
9.3.1 極點與滾降特性 142
9.3.2 單極點(1-Pole)濾波器 143
9.3.3 兩極點(2-Pole)濾波器 145
9.3.4 四極點(4-Pole)濾波器 151
9.3.5 均衡濾波器 155
9.3.6 仿真模擬濾波器 157
9.3.7 其他濾波器模塊 160
9.3.8 濾波器模塊的麵闆顯示 161
9.4 Primary Level中的包絡發生器 162
9.4.1 命名規則 162
9.4.2 觸發方式 164
9.4.3 包絡示例 165
9.4.4 麵闆顯示 168
9.5 Primary Level中的低頻振蕩器 170
9.5.1 LFO模塊 170
9.5.2 Slow Random模塊 171
9.6 參考文獻 172
第10章 減性閤成示例—Little Prophet 173
10.1 功能需求 173
10.2 頂層結構初步設計 174
10.3 PITCH宏 177
10.3.1 多復音模式 177
10.3.2 同音模式 178
10.3.3 滑音功能 183
10.3.4 實現滑音的另外一種方法 187
10.3.5 對彎音模塊位置的調整 190
10.4 OSCILLATOR A宏 191
10.4.1 修改頂層結構 191
10.4.2 加入振蕩器 191
10.4.3 加入各種控製 192
10.5 OSCILLATOR B宏 197
10.5.1 基本結構 197
10.5.2 Prophet-5如何控製振蕩器頻率 198
10.5.3 加入頻率微調與鍵盤控製 199
10.5.4 産生控製信號 201
10.6 MIXER 202
10.7 FILTER 203
10.7.1 Prophet-5的VCF 203
10.7.2 用鏇鈕設置截止頻率 203
10.7.3 用鏇鈕設置諧振 204
10.7.4 對截止頻率進行調製 206
10.8 EG A與EG B 206
10.8.1 Prophet-5的EG 206
10.8.2 ADSR模塊 207
10.8.3 對ADSR模塊的改造 208
10.8.4 連接 213
10.8.5 EG B 214
10.9 NOISE 214
10.10 MASTER宏 215
10.11 LFO 216
10.11.1 Prophet-5的LFO 216
10.11.2 LFO宏 216
10.12 WHEEL-MOD 218
10.12.1 Prophet-5中對Wheel-MOD的處理 218
10.12.2 WHEEL-MOD宏 218
10.13 POLY-MOD 220
10.13.1 Prophet-5中的Poly-MOD 220
10.13.2 POLY-MOD宏 221
10.14 進一步的改進 221
10.14.1 對鋸齒波的仿真 221
10.14.2 對三角波的改進 224
10.14.3 力度感應 226
10.14.4 隨機音高變化 227
10.14.5 對控製信號進行低通濾波 228
10.14.6 Pro-52的初始化問題 229
10.15 小結 229
10.16 參考文獻 230
第11章 在Primary Level中實現加性閤成 231
11.1 加性閤成 231
11.2 使用振蕩器進行加性閤成 232
11.2.1 OSC1宏 232
11.2.2 Scope宏 233
11.2.3 輸齣結果 233
11.3 Sine Bank模塊 235
11.3.1 Sine Bank的基本功能 235
11.3.2 輸入輸齣口 235
11.3.3 嚮Sine Bank發送參數的順序 236
11.3.4 Sine Bank各個分音的默認參數設置 237
11.4 用Sine Bank進行加性閤成 237
11.4.1 Partial1宏 237
11.4.2 與Sine Bank連接 240
11.4.3 加入更多分音 241
11.4.4 用Multi Display實現圖形化控製 241
11.4.5 用Snap Value Array把設置保存到參數快照中 246
11.4.6 Phase宏 248
11.4.7 用偏移量設置頻率比 248
11.4.8 一些改進 249
11.4.9 一些音色 253
11.5 參考文獻 253
第12章 在Primary Level中實現模態閤成 255
12.1 模態閤成 255
12.2 Modal Bank模塊 256
12.2.1 Modal Bank的基本功能 256
12.2.2 輸入輸齣口 258
12.2.3 嚮Modal Bank發送參數的順序 259
12.3 使用Modal Bank進行模態閤成 259
12.3.1 Iteration宏 260
12.3.2 Parameters宏 261
12.3.3 Exciter宏 262
12.3.4 Display宏 262
12.3.5 對Rtio的控製 264
12.4 參考文獻 268
第13章 在Primary Level中實現與樣本有關的閤成 269
13.1 與樣本有關的閤成 269
13.1.1 采樣閤成 269
13.1.2 波錶閤成 270
13.1.3 粒子閤成 271
13.2 Primary Level中能夠處理采樣樣本的模塊 272
13.2.1 使用傳統采樣迴放的模塊 272
13.2.2 使用粒子閤成的模塊 273
13.2.3 Sample Lookup模塊 274
13.2.4 Sample Map 274
13.3 使用Beat Loop進行采樣閤成的簡單示例 275
13.3.1 Beat Loop模塊 276
13.3.2 用Poly Display選擇采樣樣本 277
13.3.3 音高平移 282
13.3.4 音量 283
13.3.5 時鍾信號的産生 284
13.3.6 波形切片的麵闆顯示 286
13.3.7 波形切片的實現 291
13.3.8 音頻Loop波形顯示 292
13.3.9 音頻輸齣 296
13.3.10 多段頻譜顯示 296
13.4 用Grain Cloud進行粒子閤成的簡單示例 297
13.4.1 Grain Cloud模塊 298
13.4.2 Travelizer 300
13.4.3 Parameters宏 301
13.4.4 P輸入信號 301
13.4.5 Pos輸入信號 303
13.4.6 Len輸入信號 304
13.4.7 G輸入信號和Trig輸入信號 305
13.4.8 Resonator宏 306
13.4.9 HP Filter and Delay宏 309
13.5 參考文獻 310
第14章 在Primary Level中實現調頻閤成 311
14.1 調頻閤成 311
14.2 調頻閤成的簡單示例 313
14.2.1 簡易調頻閤成器 313
14.2.2 對於幾種音色的模仿 314
14.3 調相閤成 318
14.3.1 瞬時相位的産生 319
14.3.2 調相的實現 320
14.3.3 多個振蕩器的相互調製 320
14.3.4 對調製信號的調製 322
14.3.5 輸齣級 324
14.4 參考文獻 325
第15章 高級技巧 326
15.1 Event Table與Audio Table 326
15.1.1 錶格模塊的簡單使用 327
15.1.2 用Event Table實現簡單的步進音序器 330
15.1.3 測量REAKTOR濾波器模塊的幅頻響應 332
15.1.4 錶格文件格式NTF 335
15.2 用設備管理你的結構 336
15.3 以插件方式運行REAKTOR 337
15.3.1 在Cubase/Nuendo中的使用 337
15.3.2 在Pro Tools中的使用 341
15.4 設置MIDI連接 344
15.4.1 MIDI輸入 344
15.4.2 MIDI輸齣 346
15.5 MIDI與設備麵闆 347
15.5.1 用MIDI控製麵闆控件 347
15.5.2 用麵闆控件發送MIDI消息 348
15.6 OSC連接 349
15.6.1 OSC設置 349
15.6.2 在麵闆控件的連接屬性頁中設置OSC連接 351
15.6.3 OSC Send與OSC Receive模塊 352
15.6.4 OSC Send Array與OSC Receive Array 353
15.7 使用Internal Connection連接 354
15.8 CPU、調試與優化 355
15.8.1 CPU負載 355
15.8.2 REAKTOR調試工具 355
15.8.3 事件環路 357
15.8.4 常見的優化策略 357
15.9 自動化ID 358
15.9.1 全局自動化ID 358
15.9.2 設備的自動化ID設置 358
15.10 參考文獻 360
附錄A 關於濾波器的簡單介紹 361
A.1 單極點濾波器 361
A.1.1 RC濾波器 361
A.1.2 單極點有源濾波器 367
A.2 兩極點濾波器 368
A.2.1 串聯兩個RC濾波器 368
A.2.2 有源濾波器 372
A.2.3 無源帶通濾波器 374
A.2.4 二階濾波器總結 375
A.3 四極點濾波器 377
A.3.1 串聯4個RC濾波器 377
A.3.2 巴特沃茲濾波器 378
A.4 參考文獻 379

前言/序言


聲音的無限疆域:數字音頻工作站(DAW)的深度探索與實踐 本書籍並非關於“聲音閤成平颱REAKTOR操作指南”。 本書旨在為音樂製作人、聲音設計師、音頻工程師以及所有對數字音頻技術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全麵且深入的現代數字音頻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DAW)的實戰教程與理論基礎。我們將把焦點完全放在Logic Pro X、Ableton Live、Pro Tools、Cubase等主流DAW的核心功能、高級工作流程、音頻編輯的精妙之處以及混音母帶處理的藝術性上,而不涉及特定模塊化閤成軟件的內部機製。 本書的結構圍繞“從零開始構建專業級音頻項目”這一核心理念展開,力求讓讀者在掌握軟件操作界麵的同時,深刻理解背後的音頻科學原理和創作理念。 --- 第一部分:數字音頻基礎與DAW環境的搭建 本部分將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確保在使用任何DAW進行高效工作前,對數字音頻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認知。 第一章:數字音頻的基石 深入探討采樣率、位深、量化誤差、Jitter等概念在實際錄音和製作中的意義。我們對比瞭不同的文件格式(WAV, AIFF, FLAC)及其在錄音棚和現場環境中的適用性。本章詳述瞭音頻接口(Audio Interface)的選擇標準,特彆是關於前置放大器(Preamps)的增益結構和輸入/輸齣(I/O)配置的重要性,確保硬件與軟件之間的數據傳輸達到最佳狀態。 第二章:主流DAW平颱概覽與工作流程定製 本書不會聚焦於單一平颱,而是對當下主流DAW進行功能和哲學上的對比分析。我們將探討Logic Pro X的“蘋果生態集成優勢”、Ableton Live的“Session視圖與即興錶演能力”、Pro Tools在“行業標準錄音與後期製作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Cubase在“MIDI編輯和分數編輯方麵的深厚積澱”。重點在於如何根據項目需求(如電影配樂、電子音樂製作、傳統樂隊錄音),選擇並優化最適閤的DAW工作流程,包括快捷鍵的定製、模闆的創建和項目文件管理的最佳實踐。 第三章:高效的MIDI編程與編麯邏輯 MIDI作為數字音樂的骨架,在本章中被賦予瞭全新的解析。我們超越瞭簡單的音符錄入,深入研究瞭控製器(Control Change, CC)信息的精細編輯,如顫音(Modulation)、彎音(Pitch Bend)的麯綫繪製。著重講解瞭如何在DAW內置的鋼琴捲簾(Piano Roll)中實現人性化(Humanization)處理,利用力度(Velocity)和時值(Duration)的變化,避免“機器感”的MIDI演奏。此外,還探討瞭DAW內部的琶音器(Arpeggiator)和和弦生成器的深度應用。 --- 第二部分:錄音藝術與音頻編輯的精微之道 本部分將引領讀者進入實際錄音和音頻素材處理的核心環節,強調精確度與創造力的結閤。 第四章:專業級人聲與樂器錄製技術 詳細解析瞭不同類型的麥剋風(動圈、電容、鋁帶)在特定聲源(如人聲、原聲吉他、鼓組)上的擺位技巧,包括XY、ORTF、A/B等立體聲拾音法。在軟件層麵,重點討論瞭DAW內建的增益結構管理,確保輸入電平的健康(Headroom),並介紹瞭如何設置錄音機的緩衝(Buffer Size)以最小化延遲(Latency)。對於鼓組錄製,我們提供瞭多麥剋風拾音的詳細通道分配方案。 第五章:非破壞性音頻編輯的藝術 本章是本書的亮點之一,專注於如何利用DAW強大的音頻編輯功能來修復和增強錄音。內容涵蓋瞭音頻切片(Slicing)、拉伸(Time Stretching)、變調(Pitch Shifting)的技術細節。我們深入解析瞭相位對齊(Phase Alignment)在多軌錄音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彈性音頻”(Elastic Audio)工具精確校正節奏和時序問題,同時保持音色的自然度。此外,高級的音頻片段管理、色彩編碼和批處理操作也得到瞭詳盡的介紹。 第六章:自動化(Automation)驅動的動態敘事 自動化是讓混音“流動”起來的關鍵。本章詳細講解瞭DAW中所有自動化類型(音量、聲像、效果發送/返迴、參數控製)的繪製方法。我們側重於“寫入模式”與“讀齣模式”的切換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自動化麯綫的平滑處理(Smoothing)和跳轉點(Breakpoints)的密度控製,實現如呼吸般自然且富有層次感的動態變化,這對於電影音效設計和復雜歌麯結構至關重要。 --- 第三部分:混音、效果器與空間構建 本部分全麵覆蓋瞭聲音的塑形階段,即如何利用軟件內置效果器和外部硬件模擬,完成聲音的最終平衡與空間化。 第七章:均衡器(EQ)的深度應用與音色雕琢 本書對均衡器進行瞭超越“削減頻率”的教學。我們探討瞭“動態均衡”(Dynamic EQ)的原理與應用場景,如何通過模擬不同類型EQ(如英式、美式、德式電路)的音色特性來塑造樂器色彩。特彆強調瞭“手術式EQ”——如何精確地切除乾擾頻率,同時使用寬頻段EQ來增加空氣感和溫暖度。 第八章:壓縮、限製與瞬態塑形 壓縮器的工作原理(比率、起音、釋音、閾值)被細緻拆解。我們對比瞭前饋、反饋壓縮器的電路特性,並演示瞭多頻段壓縮器在處理復雜低頻區域時的有效性。本章的實踐部分專注於使用壓縮器來控製動態範圍,而非僅僅是讓聲音變響,包括側鏈壓縮在節奏編排中的創意應用。 第九章:時間性效果器與三維空間營造 混響(Reverb)和延遲(Delay)是構建聲音環境的靈魂。我們不隻是簡單地介紹混響器的預置(Presets),而是深入解析瞭捲積混響(Convolution Reverb)如何利用脈衝響應(Impulse Response, IR)文件來模擬真實空間,以及算法混響的算法類型(Plate, Spring, Hall)。此外,如何通過延遲的時間、反饋和調製來創造深度和運動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 第四部分:母帶處理與最終交付標準 本書的終極目標是讓讀者能夠將項目推嚮商業發行標準。 第十章:母帶鏈的構建與響度標準 本章集中討論瞭母帶處理(Mastering)的流程。我們分析瞭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母帶處理鏈:從綫性相位EQ到飽和器、限製器。關鍵在於響度測量。我們詳細介紹瞭響度標準(如LUFS, True Peak)的行業要求,並教授讀者如何使用DAW內建的分析工具,確保最終成品在流媒體平颱、CD壓製或廣播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緻的響度和動態。 第十一章:跨平颱兼容性與項目歸檔 最後,本書探討瞭項目協作的必要性。內容包括如何安全地“凍結/渲染”(Freeze/Bounce)軌道、清理未使用的音頻文件、打包項目以便於傳輸給其他製作人或混音師。同時,我們也提供瞭針對不同交付媒介(如杜比全景聲預覽、標準立體聲、雙單聲道)的導齣設置指南。 總結: 本書《聲音的無限疆域》是一份全麵的、麵嚮實踐的DAW操作與音頻工程指南,它通過對主流軟件工作流程的通用化分析,旨在培養讀者對數字音頻技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局限於某一特定閤成器的技術細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實用性”的堅持。這本書並非一本厚重的學術著作,而是完全圍繞著“如何用REAKTOR做齣你想要的聲音”這一核心目標來構建的。我發現書中包含瞭大量針對特定音色目標的實踐案例。比如,如何構建一個逼真的鼓組采樣器、如何用顆粒閤成器創造夢幻般的氛圍音效、乃至如何實現復雜的空間化音頻效果。這些案例的步驟都非常詳盡,從最初的模塊選擇到最後的混響和效果鏈的配置,無一不漏。而且,書中的例子似乎是特意挑選瞭那些在商業製作中經常會遇到的聲音類型,這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即時反饋和實際應用價值。每完成一個章節的練習,我都能立刻將所學應用到我的音樂項目中去,這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學習動力,也讓我對REAKTOR這個平颱從“一個復雜的工具”徹底轉變為“我創作音樂的強大夥伴”。

評分

這本《聲音閤成平颱REAKTOR操作指南》的封麵設計得極為專業,那種深邃的黑色背景配上醒目的藍色霓虹燈效果,立刻讓人聯想到高科技和復雜的音頻工程。我本來對模塊化閤成器有些敬畏之心,覺得它更像是為資深音響工程師準備的“黑科技”。然而,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它清晰、邏輯嚴密的結構所吸引。作者似乎深知初學者在麵對REAKTOR龐大、幾乎無限的模塊海洋時會感到迷茫。書中沒有一上來就丟齣那些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或純粹的理論闡述,而是采取瞭一種“邊做邊學”的引導方式。比如,它詳細拆解瞭最基礎的振蕩器模塊,不厭其煩地解釋瞭正弦波、方波、鋸齒波的音色差異,甚至配上瞭直觀的波形圖示。接著,它通過一個構建簡單低音綫條的小項目,將包絡發生器(ADSR)和濾波器(Filter)的串聯關係講得明明白白。閱讀過程中,我感覺不像是在讀一本厚厚的說明書,更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極具耐心的導師的指導下,親手搭建自己的第一個虛擬閤成器。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法,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麯綫,讓我對這個強大的軟件係統産生瞭“我能駕馭它”的信心。

評分

對於我這樣對特定音色有執著追求的聲音設計師來說,REAKTOR的魅力在於它的無限可能性,而挑戰也恰恰在於這種無限性帶來的“選擇睏難癥”。我需要一本能夠指導我如何係統性地探索這個虛擬世界的地圖。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極其齣色。它不僅僅停留在教會你如何“使用”REAKTOR自帶的預設或基礎模塊,而是深入剖析瞭各種閤成技術的底層原理——從經典的減法閤成到復雜的波錶閤成,再到FM(頻率調製)和物理建模的基礎概念。書中並沒有止步於理論,而是緊密結閤REAKTOR的內部結構,展示瞭如何利用平颱本身的設計去“模擬”齣不同類型的閤成器。例如,它提供瞭一個章節專門用於指導讀者如何搭建一個模擬Moog風格的低通濾波器,這需要對共振、自激等特性有深刻理解。通過跟隨這些章節的實踐,我開始理解聲音是如何被“塑造”的,而不是僅僅被“選擇”的,這對我個人的聲音設計理念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評分

我最近嘗試瞭許多音頻軟件的學習資料,但很多都陷入瞭一個誤區:要麼是過度理論化,充斥著拉普拉斯變換和傅裏葉分析的片段,讓我感覺像在啃一本高數教材;要麼是過於膚淺,隻停留在點擊按鈕和預設調整的錶麵。這本書的絕妙之處在於它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沒有迴避REAKTOR的核心機製——即信號流和連接邏輯,但它用非常形象化的語言來解釋這些復雜的概念。例如,在討論調製源(LFO)如何影響濾波器的截止頻率時,作者使用瞭“水流調節閥門”的比喻,讓抽象的頻率調製變得具象可感。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集成塊”(Ensemble)的創建和編輯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這部分內容通常是其他教程避開的難點,因為它涉及到如何像搭積木一樣構建自己的工具。書中不僅展示瞭如何拖拽連接,還細緻解釋瞭參數映射、用戶界麵設計的重要性,甚至提到瞭如何利用腳本編寫一些基礎的交互功能。讀完這幾章,我立刻動手模仿製作瞭一個簡單的琶音器,那種“從零開始創造聲音工具”的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也值得稱贊,這對於一個需要不斷對照屏幕軟件進行操作的指南來說至關重要。頁麵布局非常乾淨,留白恰到好處,使得那些密集的模塊截圖和參數列錶不至於讓人眼花繚亂。關鍵操作步驟通常被高亮或以編號列錶的形式呈現,非常適閤邊操作邊查閱。我特彆欣賞它在特定章節末尾設置的“專傢提示”小欄目。這些提示往往是一些在官方論壇上流傳已久但難以被初學者發現的效率技巧,比如如何快速復製復雜的信號路徑、如何使用宏控製優化性能,或者如何利用REAKTOR的內置效果器進行聲音設計的捷徑。這些“內行門道”的加入,讓這本書的價值瞬間超越瞭一本基礎入門手冊,更像是一本實用的“工具箱秘籍”。它讓我的工作流程效率得到瞭顯著提升,過去需要花半小時摸索的連接,現在可以迅速實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