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

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海更路: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
  • 地理
  • 航海
  • 南海
  • 中国史
  • 经略
  • 海洋史
  • 文化
  • 族群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663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33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全面介绍“更路簿”的著作,收录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老船长的口述历史,对《更路簿》的形成、背景、使用情况、历史价值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同时还汇编了人民日报、海南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近年来关于《更路簿》传承人和研究者的访谈报道。这些凝结着海南渔民汗水、智慧和生命的手抄小册子,已成为我国人民经略南海的历史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珍贵遗存,更是研究世界海洋文明和我国海洋文化的宝贵读本。


内容简介

  《南海更路簿 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是全面介绍“更路簿”的著作,收录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老船长的口述历史,对《更路簿》的形成、背景、使用情况、历史价值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同时还汇编了人民日报、海南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近年来关于《更路簿》传承人和研究者的访谈报道。

  《更路簿》记载的是航线,但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航线;它是古代海南渔民耕海牧渔生活的实录,更是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的铁证。


目录

第一章 史海钩沉 / 001

003 第一节 珍贵历史图片

029 第二节 重要更路簿汇编及今注今译

一、苏承芬独创到中沙群岛的《中沙水路簿》 (附《东沙水路簿》)

二、郁玉清抄藏本《定罗经针位》

三、卢家炳藏本《更路簿》

第二章 更路簿——祖宗海的航海秘籍 / 097

101 第一节 更路簿释名

107 第二节 更路簿产生的历史背景

113 第三节 更路簿形成、盛行和衰亡的年代及其性质、特色和用途

135 第四节 使用更路簿期间,海南渔民在南海的生存状况

第三章 海南渔民世代经略祖宗海——老船长的口述历史 / 153

155 第一节 苏承芬: 更路簿和南海那些事儿

160 第二节 黄家礼:航海“真经”代代传

163 第三节 陈在清:接过更路簿便成掌舵人

168 第四节 卢业发: 每个岛礁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173 第五节 许书琳: 我们世代到三沙,是用热血和生命来开发我们的领海

176 第六节 何良茂:三沙是潭门渔民的第二故乡

180 第七节 王诗桃:与海浪搏斗的一生

182 第八节 苏德柳的孙子苏标武:更路簿确证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

186 第九节 郑庆能:临高师父传承的更路簿

189 第十节 齐见德:一生的航海经验

194 第十一节 韩健元:我的行船经验

197 第十二节 王书保:南海行船,更路簿最可靠

第四章 浮出历史的深海——探究更路簿 / 203

205 第一节 更路簿: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重要证据

216 第二节 南海针经书《更路簿》彭正楷折本内容初探

240 第三节 更路簿是我国南海维权的重要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259 第四节 以先占原则为基础的南海更路簿法理诠释

273 第五节 论海南渔民的更路簿

294 第六节 闽粤针路簿与海南渔民更路簿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保护更路簿,守护祖宗海 / 309

311 第一节 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事实无可争辩

318 第二节 “南海天书”——更路簿见证西沙和南沙的最早开发

321 第三节 民间航海针经——更路簿

331 第四节 南海诸岛千年风云

340 第五节 穿越历史的岛礁命名

349 第六节 深蓝航迹孕育南海文明

358 第七节 历史典籍中的南海

366 第八节 眺望三沙的海上线路图

371 第九节 更路簿讲述海南世代渔民犁波耕海的故事 水下文物揭开古代海上丝路的神秘面纱

377 第十节 “天书”背后,多少海上传奇事

382 第十一节 更路簿中的岛礁名称:土名透出浓浓海南味

387 第十二节 让更路簿在现代“活”起来

附录: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


《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 一、 历史的脉络与海洋的记忆 《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并非一本新近才被发掘或编纂的孤本,而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与南海这片“祖宗海”之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深厚联系的珍贵文献。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故事,而是串联起无数代中国人航海智慧、生产活动、文化交流以及主权意识演变的历史长卷。本书旨在通过解读这些历代相传的“更路簿”,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南海经略史诗,证明中国人对南海这片海域的开发、利用与管辖,绝非一时之举,而是基于长期、系统、持续的实践活动。 “更路簿”顾名思义,是古代航海者记录航程、方位、风向、水文、岛礁等信息的手册。它们是海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渔民出海捕捞、商船往来贸易时不可或缺的指南。这些簿册看似朴实无华,却凝聚了祖辈们无数次的航行经验、对海洋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世代传承的航海技术。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航海记录,更是中华民族在南海活动的历史明证,是他们探索、认知、开发、利用乃至保卫这片海域的集体记忆。 二、 世代传承的航海智慧与祖辈的足迹 本书的叙述将深入挖掘“更路簿”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首先,我们会详细梳理不同时期“更路簿”的形成与演变。从最早的口头传说,到零散的文字记载,再到成形的簿册,每一阶段都折射出当时航海技术和海洋认知的发展水平。我们将探讨这些簿册的编制者——那些世代生活在海边、以海为生的渔民、海商、航海家的身份、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传承航海技艺的方式。他们如何在漫长而艰险的航行中,通过观察星辰、风向、洋流、鸟类迁徙,甚至依靠海水的颜色和气味,来定位和导航?这些世代相传的航海秘诀,是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南海地理环境最直观、最生动的认知。 我们将特别关注“更路簿”中记载的航线、地名以及对岛礁的描述。这些记载,从细微之处勾勒出中国人往来于南海的清晰脉络。无论是前往东南亚进行贸易的商船,还是深入南海腹地捕捞珍稀渔获的渔民,他们所依赖的正是这些“更路簿”。书中将通过大量史料和考古发现,印证“更路簿”记载的准确性,展示中国人如何在茫茫南海中找到归途,如何在危机四伏的海面上稳步前行。 三、 经济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渔业、贸易与资源开发 《南海更路簿》并非仅仅停留在航海技术层面,它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利用南海资源、开展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更路簿”中详细记录了哪些区域盛产何种渔业资源,以及捕捞的时节、方法。这些信息不仅是古代渔民生计的保障,更是中国对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佐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渔民很早就将足迹遍布南海各个角落,他们的辛勤劳作,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渔业,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更路簿”所反映的南海贸易活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离不开中国人对南海航道的熟练掌握。“更路簿”记录了当时船只往来的主要航线、停泊港口以及贸易的商品。这些记载,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古代的经济联系,以及南海在这一联系中的枢纽地位。通过对这些航海文献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南海不仅是中国的海上通道,更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 此外,本书还会触及中国人对南海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对岛礁的命名、驻留,对某些特殊地理位置的利用,甚至是对南海自然资源的初步勘探和利用,这些细节都将在“更路簿”的记载中得到体现,并与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相互印证,展现中国人对南海经济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主权意识的萌芽与历史的见证 《南海更路簿》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在于其所蕴含的中国人民对南海的主权意识。这些代代相传的航海日志,并非简单的地理记录,它们在无形中标记了中国人对南海各个岛礁、海域的认知和实践。当中国人为某个岛礁命名,当他们将其纳入航海路线的必经之地,当他们将其作为捕捞或避风的重要场所,这本身就构成了对该区域的实际管辖和管领。 本书将通过对“更路簿”中地名、航线以及活动范围的分析,展现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对南海诸岛的主动开发、持续管辖的生动画面。例如,许多岛礁的命名,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印记,或者与中国历史人物、地名相关联,这反映了中国人对这些岛屿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书中将引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如地方志、海防记录等,与“更路簿”的记载相互印证,力图从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证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历史由来已久,且体现在实际的生产生活活动中。 “更路簿”作为一种民间航海文献,其存在和流传本身就说明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在南海的航行和活动是常态化、系统化的。这种持续性的存在和活动,构成了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的坚实基础。本书将通过对这些历史证据的梳理和解读,向读者展示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悠久历史,以及“更路簿”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所扮演的角色。 五、 跨越时空的对话:连接古今的海洋叙事 《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它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的认知相连接。通过解读这些古老的航海手册,我们不仅能了解祖辈们如何驾驭风浪,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刻理解他们对于这片海域的情感和认知——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一种世代相传的责任。 本书旨在唤醒我们对这片“祖宗海”的集体记忆。在当今时代,当我们再次审视南海的战略意义与历史价值时,“更路簿”所承载的宝贵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最有力的历史支撑。它提醒我们,这片海域在中国人民心中,从来不仅仅是一片地理概念,而是承载着无数代人的奋斗、智慧与情感的家园。 本书的写作将力求严谨而不失生动,专业而不乏趣味。我们将运用扎实的史料考证,结合生动的个案分析,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航海场景,感受先辈们搏击风浪的艰辛与豪情。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更路簿”的价值,认识到中国人经略南海的历史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加珍视和捍卫我们共同的海洋遗产。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对于“历史见证”这个概念的深刻阐释。它不是空泛的叙述,而是通过一份份具体、详尽的航海记录,将历史的脉络一点点梳理出来。那些被称作“更路簿”的古老文本,本身就是珍贵的史料,它们记录了中国人世代相传的航海知识、航行路线、地理标识,甚至是气候特征。通过解读这些文本,我得以深入了解中国人是如何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以及在海洋上建立起自己的活动区域的。这是一种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历史呈现方式,它让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肌理,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它让我明白,历史的叙事,需要有扎实的依据,而这些“更路簿”,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坚实的支撑。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航海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文化传承、关于民族探索精神的书,它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历史的独特视角。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生动的方式,为我展现了中国人与海洋之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书中那些关于“更路簿”的讲解,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亲眼目睹了古人在浩瀚的海洋中,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航海图。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是文化上的渗透和主权的彰显。通过这些古老的航海笔记,我看到了中国人对于这片海域的熟悉程度,以及他们在这片海域上留下的深深足迹。这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海洋探索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枯燥的史料,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也让我对那些默默无闻的航海者们,充满了敬意。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见证,可以如此生动,如此触手可及。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古代文明的记录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特定地理区域文化和历史的文献。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曾经鲜活、充满生机的世界。那些详细的记录,不仅仅是地理信息的堆砌,更是背后无数次航行、无数次搏斗的缩影。它让我理解,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更路簿”来传递宝贵的航海经验,如何在陆地之外建立起自己的活动范围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无数代人经验积累的成果,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在海洋上的开拓精神和生存智慧。读这本书,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置身于那些古老的船队之中,感受着他们的探索、他们的风险,以及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动态的中华文明史,一个不曾被陆地边界所束缚的中华文明。

评分

一本关于古代航海的书,它勾勒出一幅宏伟的时代画卷。书中不仅仅是记录航线和潮汐,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海洋的深刻羁绊。从那些古老的航海术语中,我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感受到海风拂过脸颊的湿润。书里提到的那些智慧,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确定方向,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天气中保障航行安全,这些都让我惊叹不已。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其历史的厚度,很大一部分是海洋书写的。那些早已被遗忘的航海家们,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坚韧,是这部历史文献的灵魂。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理解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艰辛与荣耀。它不单单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对先辈探索精神的致敬。我从中学习到,历史并非静止的文字,而是流动的江河,而海洋,就是其中最波澜壮阔的一段。

评分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祖宗海”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承载了祖辈们无数辛勤汗水、智慧与情感的海洋。这本书就像是一部史诗,用最朴实、最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如何在祖先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海洋。我看到了先辈们在艰难条件下,如何凭借着对星辰大海的认知,以及世代积累的航海经验,一次次穿越风浪,探索未知。那些记录在“更路簿”中的每一个地名、每一条航线,都凝聚着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祖先们筚路蓝缕的开创。它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责任的召唤,让我对这片土地和这片海洋,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我从中汲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对中华民族深厚历史底蕴的自豪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