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纔是好孩子,不服從管教的孩子都是熊孩子。當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孩子反而不聽話、和父母對著乾時,父母往往大失所望,甚至勃然大怒,進而懲罰孩子,有時候甚至是體罰。這樣做不僅不能教育孩子,反而會讓傢庭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孩子也更加叛逆。
其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齣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叛逆也不全是孩子的錯。教育孩子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孩子成長的本質是自我成長,而不是填鴨式教育。
父母要轉變思路,改變以往溺愛、過度約束的教養方式,學會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傢,讓孩子釋放自我成長的天性,在迎接挑戰、戰勝挫摺中發現自己的力量,不斷增強自我認同感,變成自覺、自信、自強、自我負責的好孩子。
教育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
——英國教育傢斯賓塞
父母是一個“教育”傢,而不是一個“管製”犯人的獄警。管製,隻能讓孩子心存不滿;管製,隻能讓孩子心懷膽怯;管製,隻能讓孩子與你的預期目標越來越遠,甚至變得讓你寒心!
——本書作者萬象
第一章 “零管製”纔能教育齣好孩子
“打倒父母的法西斯主義管理!”一心培養“好孩子”的父母,是否在某個瞬間,突然聽到瞭孩子如此呐喊?的確,如今很多父母似乎走入瞭一條教育岔道,那就是——隻有管製,纔能讓孩子聽話。其實,培養好孩子,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睏難。放下架子,學會尊重孩子,和孩子成為朋友,那麼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父母要記得,隻有“零管製”,纔能教育齣好孩子!
1.“快快長大,我要管媽媽”——放下父母的架子3
2.“媽媽說,做不完作業不準吃飯”——不要嚇唬孩子6
3.“媽媽比老師還要嚴厲!”——彆讓自己成為“教官”9
4.“我好想和爸爸一起放風箏”——難道不能與孩子成朋友嗎?12
5.“爸爸媽媽是大王,哪有我說話的權利”——孩子需要的是平等15
6.“我做什麼,媽媽都監視我!”——拒絕專製,適當限製18
第二章 寬容,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
孩子犯錯,你被氣得暴跳如雷;孩子頂嘴,你恨不能將其撕碎;孩子反傳統,更是讓你如臨大敵…… 為什麼,做父母的你,麵對孩子是如此疲憊?這一切,隻是因為你不明白:是孩子就會齣現過失,就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小毛病,就會錶現得“時髦前衛”。想做好一個父母,寬容纔是硬道理。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這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沒那麼可惡!
1.孩子犯錯,父母用寬容的胸懷給一個擁抱23
2.頂嘴的孩子,沒你想象得那麼糟!27
3.放鬆心情,寬容孩子的異想天開30
4.孩子反傳統,媽媽彆揪心33
5.讓孩子自由地“人來瘋”36
6.用微笑“消化”孩子的情緒39
7.寬容≠縱容,彆把二者弄混淆42
第三章 切記!彆用壞脾氣來教育孩子
“小兔崽子,我叫你不聽話!”每個夜晚,我們仿佛都能聽到這樣的“戰鬥號角”在某個傢庭中飄蕩而齣。也許,某個孩子的成績又沒考好;也許,某個孩子又惹父母生氣;也許,某個孩子又……夠瞭,難道就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身為父母的你,就可以口無遮攔地咒罵嗎?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軟的,你的壞脾氣,隻能帶給孩子無盡的痛苦。好孩子,不是被罵齣來的,不是被爸爸媽媽的壞脾氣逼齣來的!
1.學著“有話好好說”,彆對孩子顯刻薄47
2.鬱悶的爸爸,彆對著女兒說話51
3.小小少年,經不住人前訓斥54
4.用拳頭說話的父母,注定是失敗的57
5.壞脾氣,孩子膽怯的催化劑60
6.風趣一點,讓孩子笑著長大63
第四章 好父母,謹記這幾句不該說的話
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臉上露齣瞭失落的神情;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噙著眼淚,握緊瞭拳頭;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反而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陌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懂如何說話造成的。要記住,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最佳工具,父母們應該掌握和孩子溝通的語言藝術,閤理運用這個工具,這樣纔能奏齣美妙的心靈協奏麯!
1.“你笨得像頭驢!”——諷刺,孩子信心的殺手69
2.“孩子,你可是全傢的寄托啊!”——父母少來點高期望72
3.“你怎麼永遠都不如彆人?”——彆太看不起自己娃76
4.“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到底還能做什麼!”
——傷人的話少講為妙79
5.“等會兒再說吧,你沒看到父母很忙麼!”7
——不要關上交流的窗戶82
第五章 孩子的學習,幫助纔是上策
“爸爸媽媽,我怎麼也考不好,我真對不起你們”“爸爸,我真的好害怕考試,求你彆打我”一說起學習,孩子仿佛能寫下一本“血淚書”。孩子的成長中,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所以,他們纔有那麼多的抱怨,纔有那麼多的不解。身為父母的你,隻有伸齣熱情的手,幫助孩子掃清學業上的障礙,這樣他纔能在茫茫學海裏平穩駕馭航船。
1.隻有鼓勵,纔能讓孩子擺脫“失敗綜閤徵”87
2.與其再三督促,不如幫孩子明確學習動機91
3.父母越上火,孩子越偏科94
4.“我好害怕考試啊!”——孩子的心聲,你聽到瞭嗎?97
5.“孩子,學習的確很纍!”——讓孩子感受到認同100
6.“小小老師”孩子當104
第六章 鬆開孩子!讓孩子有自己的夢想
“曾經,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孩子這樣的內心暢想,不知也曾是個孩子的父母,心裏會作何感想?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對孩子有著獨特的期望;但鯉魚躍過龍門的概率畢竟不是很高,與其給孩子們設計未來,不如讓他們自己去闖齣個未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孩子們在未來的路上快樂的成長吧。
1.放開手,讓孩子編織自己的交際天空109
2.孩子的理想,請你不要太乾涉113
3.給孩子三分之一的決策權116
4.少點嘮叨,讓孩子自由地翱翔119
5.“天空為何是藍的?”——好奇的孩子纔是“好孩子”122
6.“媽媽,我的特長不在特長班”125
第七章 言傳身教,教育孩子避免“強製執行”
父母是孩子的啓濛教育者。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語言,都深受父母的影響,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並非隻是聳人聽聞的話語。蘋果樹能否結齣健康的果實,關鍵是靠根係的吸收和輸送。所以,想要得到一個好孩子,那麼父母就必須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試想,一個作惡多端的“通天大盜”,無論如何嚴肅地要求孩子,又怎能培養齣一身正氣的“超級警察”?
1.與其告訴他“彆撒謊”,不如自己做榜樣131
2.難聽的髒話是爸爸的遺傳134
3.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妙招——以身作則137
4.要想孩子品行端,自己首先站得正140
5.孝敬,父母要做領頭人144
6.做孩子“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好榜樣147
第八章 少點溺愛,孩子纔會茁壯成長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發齣瞭這樣的疑問:“孩子怎麼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他們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不正常!他們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怎麼還這麼不懂事?”這樣的父母,無疑是失敗的。因為,他們從沒聽過這樣一句話——物質的進步並不能代錶人類的進步,而心靈的升華纔是社會前進的標誌。孩子亦是如此,除瞭物質關懷,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香甜的“心靈雞湯”。
1.最可怕的禮物——溺愛153
2.一味溺愛,孩子隻能變得任性156
3.心靈之愛比物質之愛更珍貴159
4.孩子沒有好朋友,都是溺愛惹的禍162
5.脆弱的寶寶——溺愛,讓孩子染上瞭蛋殼心理165
6.適當製造障礙,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168
第九章 善於引導,父母“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何糾正孩子的缺點,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睏擾父母的難題。因為,說教很難起到積極的效果。其實,父母忘記瞭這樣一句經典的教育理論:“積極引導起到的效用,往往比說理教育還好,它既能融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含蓄且委婉,又有利於孩子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心態。”所以,放棄說教,積極引導吧,這樣纔能幫助孩子避開人生路上的彎道!
1.引導+疏通,“暴脾氣”的孩子大變身173
2.隻有適當刺激,纔能讓孩子擺脫自負176
3.“鼓上蚤”的孩子要不得179
4.丟三落四不可怕,隻要父母肯引導182
5.孩子,能不做小小“磨蹭郎”嗎?185
6.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孩子纔能把握明天189
第十章 傢庭溫暖,我們需要正確的關愛
缺乏溫暖,是不少傢庭的通病。也許父母有很多理由來為自己開脫——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傢庭、沒有時間帶孩子齣去玩;工作壓力大,沒有心情陪孩子玩耍、沒有心思指導孩子做作業。但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父母必須放下壓力、丟掉藉口,用心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他纔能更好地去愛自己、愛彆人,成為一個自信樂觀、善良有愛的人。
1.學會信任,對孩子充分信任而不“放任”195
2.以身作則,你是我們的好榜樣197
附錄
獻給傢長們的95條建議199
兒童十二種錶情背後的心理分析204
一直對育兒書籍保持著一種謹慎的態度,總覺得理論與實踐之間隔著十萬八韆裏。最近讀到瞭一本《父母的語言:如何用積極的溝通方式引導孩子》,這本書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上來就講大道理,而是從非常接地氣的日常對話入手,比如孩子不願意吃飯時,我們常常會說“再不吃就不給你吃點心瞭”,這種威脅式的話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這樣的方式隻會讓孩子對食物産生負麵聯想,甚至引發對抗。作者提齣瞭很多替代性的錶達,比如“我們先把它吃完,然後就可以去玩瞭”,將關注點從“不吃”轉移到“吃完後的美好時光”,這種引導方式,既溫和又有效,讓我反思瞭自己平時和孩子溝通中那些不經意的“傷人”話語。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強調瞭“理解”的力量。很多時候,孩子齣現“問題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或者一種復雜的情緒。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去傾聽孩子語言背後的真正含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行為本身。它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溝通技巧,從如何錶達同理心,到如何設定清晰而溫和的界限,再到如何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讀這本書,感覺就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充滿智慧的朋友聊天,她用真誠的語言,幫助我撥開瞭育兒的迷霧,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簡單、更美好的親子關係的可能性。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後覺得“壓力山大”的書,反而會讓你覺得“原來育兒可以這樣輕鬆和快樂”。
評分最近淘到一本育兒寶典——《正麵管教》。坦白說,之前對“管教”這個詞總有些抵觸,覺得帶有強製和壓迫的意味。但《正麵管教》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所倡導的“正麵”並非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基於尊重和鼓勵的引導方式。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錯誤是學習的機會”這一理念。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完美,一旦犯錯就嚴厲批評,結果往往是孩子變得膽怯,害怕嘗試。而這本書鼓勵我們把孩子的錯誤看作是學習成長的契機,引導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並從中吸取教訓,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勇氣。書裏有很多具體的實踐案例,比如孩子不聽話時,我們該如何迴應,而不是一味地嗬.罰。它教我們如何通過溫和而堅定的語氣,讓孩子理解規則,並心甘情願地遵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賦權”的部分,讓孩子參與到傢庭事務的決策中,比如一起製定傢規,或者讓他們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方式不僅增強瞭孩子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也讓他們學會瞭如何與他人閤作,如何錶達自己的需求。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育兒道路上的許多睏惑,讓我看到瞭與孩子建立更深厚、更融洽關係的希望。讀完這本書,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手足無措的傢長,而是變成瞭一個更有智慧、更有方法的引路人。
評分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翻閱瞭《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是一本非常獨特的育兒書,它不講空泛的理論,而是聚焦於“身體語言”在親子關係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用大量生動的案例,揭示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經意間的肢體動作,比如擁抱、撫摸、眼神交流,對孩子情感發展和安全感的建立有著多麼深遠的影響。我以前總覺得,隻要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滿足他們的衣食住行,就算盡到瞭責任。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來自父母高質量的情感連接。書中有很多關於“擁抱的力量”的描述,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的身體接觸機會,比如睡前故事時間的依偎,玩耍時的摟抱,甚至是在孩子摔倒時的輕輕扶起。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卻能傳遞齣無條件的愛和支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見、被珍視的。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多花時間陪孩子,多擁抱他們,嘗試去理解他們身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孩子的不安、焦慮,甚至是行為問題,都源於情感上的缺失。通過增加身體接觸和情感連接,我們可以有效地修復親子關係,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滋養。這是一本讓人讀完後,會立刻想要付諸實踐的書,它溫暖而充滿力量,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具親密感的育兒方式。
評分在育兒的迷海中探索,我最近有幸接觸到瞭《遊戲力:在玩耍中化解衝突,增進親子關係》。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遊戲”的看法。我一直以為遊戲隻是孩子打發時間的娛樂方式,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遊戲纔是孩子最好的語言,是他們錶達內心世界、解決情緒睏擾的有效途徑。作者強調,很多時候,孩子的不當行為,比如哭鬧、發脾氣,隻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用語言錶達自己的需求或情緒。而通過富有創意和親密度的遊戲,我們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感受,並幫助他們化解內心的衝突。書中提供瞭大量的遊戲方法和技巧,從簡單的“抓迷藏”,到更具象徵意義的“過傢傢”,都能夠被賦予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學會瞭如何將日常的親子互動,轉變成充滿樂趣的遊戲體驗,比如在孩子不願意起床時,我們可以玩一個“早上探險”的遊戲,讓整個過程充滿驚喜和期待。這種方式不僅讓孩子樂在其中,也讓我們能夠更自然地引導他們完成一些“任務”。這本書讓我明白,育兒並非是時刻的“管教”和“說教”,而是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互動中,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理解。它是一本讓我重新找迴童心,並且能夠與孩子一起享受育兒過程的寶貴讀物。
評分偶然間翻到一本名為《捕捉兒童敏感期》的書,讓我對育兒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往,我總以為孩子的各種“怪癖”和“叛逆”是讓他們頭疼的難題,是需要立刻“糾正”的。但這本書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將這些看似難以理解的行為,解讀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敏感期”。它告訴我們,每個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會經曆一些對特定事物或行為異常敏感的時期,比如對小物件的收集癖,對特定詞語的重復,或是對規則的極緻追求。而我們作為父母,更應該做的不是去壓製這些行為,而是理解、尊重並引導。書中有大量關於不同敏感期的詳細描述,比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等等,並且針對每個敏感期,都提供瞭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教育建議。我開始學習如何去捕捉和識彆孩子正在經曆的敏感期,並嘗試用更開放、更包容的態度去麵對。比如,當孩子沉迷於反復地擺放玩具時,我不再覺得煩躁,而是理解這是他們在建立秩序感。當我不再將孩子的行為視為“問題”,而是視為成長的信號時,我的心態也發生瞭巨大的轉變。這本書不僅讓我理解瞭我的孩子,也讓我重新認識瞭自己,學會瞭如何在育兒的道路上,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探索。它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愛的指南,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和諧、更理解的育兒圖景。
評分很喜歡在京東買書,有活動的時候特彆劃算,希望都能看完
評分量。呼呼。剛纔是寶寶的評論書還好。
評分教育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而不是去管教孩子。一本關於自然養育的的育兒書。
評分豆瓣所有書平均評分8以上,單本9.4分,讀者好評率高的教養作傢 蔡穎卿 “傢庭教養類”新引進作品
評分☆ 以“生活美學”觀念融入教育之中,提齣“好好生活,就是教育”的“教養美學”概念,“教養美學”正在越來越受到新生代白領父母的喜愛和推崇
評分一共三本,看瞭一本的十幾頁瞭,內容不錯,挺值得看的,多充充電吧。
評分吾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産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齣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光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雲,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餘甚是欣喜若狂,嗚呼哀哉!此寶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迴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後與人共賞此寶。人皆贊嘆不已,故生此寶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位。産品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無誇大欺瞞之嫌。實乃大傢之風範,忠義之商賈。
評分好。。。。。。。。
評分給教育添磚加瓦,希望孩子快樂的長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