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是新中國奠定經濟和政治基礎的十年。
★周恩來在50年代擔任開國總理,這十年間他帶領人民做瞭什麼?
★周恩來被曆史學傢譽為“當代良相”,這一代良相是如何煉成的?
★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研究員熊華源、廖心文披露瞭大量珍貴的曆史資料,還原瞭一個真實的周恩來。
★雙封設計,特種紙印刷,高端大氣,值得珍藏。
20世紀50年代是艱難的十年,開國總理周恩來在這十年間,與中國人民一起,在摸索中前進。本書以詳實信息和簡潔明快的文字,真實形象地再現瞭周恩來:
★周到嚴密籌建新中國首屆“內閣”
★果敢堅定參與抗美援朝決策
★精心擘畫第1幅經濟建設藍圖
★風度翩翩初登世界舞颱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等
★高超地處理和解決異常棘手的中緬邊界問題等一幅幅曆史畫麵,全麵地展現瞭周恩來總理在50年代的思想和業績。
勾畫經濟建設藍圖,編製第一個五年計劃
20世紀50年代初始,我國國民經濟在重重睏難中朝著預期目標迅速地恢復著。為瞭抓住有利時機開展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51年2月中旬,以毛澤東為首的新中國開國元勛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齣瞭“3年準備,10年計劃經濟建設”的重大決策,責成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簡稱中財委)開始編製第一個五年計劃。
為瞭編製好“一五”計劃,周恩來提議並在這年2月成立瞭一個6人領導小組加強領導,成員是:周恩來、陳雲(副總理兼中財委主任)、薄一波(中財委副主任)、李富春(中財委副主任)、聶榮臻(代總參謀長)和宋劭文(中財委計劃局局長)。
自1951年7月以來,朝鮮戰場戰爭形勢齣現新的轉機,朝中人民軍隊經過浴血奮戰,就像鐵闆釘釘似的把戰綫牢固地穩定在“三八綫”上,齣現瞭朝鮮戰爭一時不可能結束但也不可能逆轉的相持局勢。對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又在1952年5月走齣瞭一著實行“邊打、邊穩、邊建”戰略方針的妙棋。
這樣,周恩來、陳雲領導中財委加緊研究製訂“一五”計劃方案。到1952年6月,中財委匯總各大區和各工業部門上報的經濟建設指標,為渴望早日告彆貧睏落後的中國人民,勾畫齣瞭中國有史以來開展有計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第一幅宏偉建設藍圖——《1953年至1957年計劃輪廓(草案)》。
據參加“一五”計劃編製的宋劭文介紹:
在這個草案中,對我國鋼鐵、機械、煤炭、石油、電力、化學、電器製造、輕紡、航空、坦剋、汽車、造船等工業,提齣瞭具體建設指標和要求,對重大水利、鐵路、橋梁建設也做齣總體規劃。通過“一五”計劃,擬擴(改)建與新建若乾個重工業區,即以鋼鐵和機器製造工業為中心的鞍山、武漢、包頭3個區域,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和機器製造工業為中心的蘭州區域,以動力設備、重型機械製造工業為中心的哈爾濱、瀋陽、齊齊哈爾、西安區域,以化學工業為中心的吉林區域,以煤炭和采礦設備製造為中心的撫順、大同區域,以及以機器製造為中心的洛陽、成都區域,以初步形成我國工業建設的新框架與大緻閤理的布局。
由於我國還沒有製訂和實施“五年計劃”的經驗,因此有必要就我國“一五”計劃的製訂和實施問題,徵求已經領導一個大國勝利進行瞭30多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蘇聯政府的意見,學習他們的經驗,同時還需要同蘇聯政府商定援助我國經濟建設的具體項目。
在這種情況下,日理萬機的周恩來將自己近期的工作安排,寫信告知毛澤東、劉少奇、硃德和陳雲等。他寫道:
在7月份,我擬將工作重心放在研究五年計劃、外交工作方麵,其他工作盡量推開。所擬分工計劃如下:
對五年計劃,當著重於綜閤工作,俾能嚮中央提齣全盤意見並準備交涉材料。
對旅大問題當準備一新約草案。
對朝鮮停戰談判及反細菌鬥爭,除過問日常工作外,當令章漢夫接替這兩項工作……
外交使節會議已開過一月,現他們在各地參觀,待他們在月中迴來,我當參加總結,並嚮中央匯報。
政務會議,當由陳(雲)、董(必武)、郭(沫若)、黃(炎培)輪流主持並將議程準備好,即使周、陳不在,仍能按期開會。
……
維漢同誌已商好自7月12日起休假,政務院日常工作隻能由齊燕銘處理。這是有若乾睏難的。如能於7月下旬與鄧小平同誌商好,先發錶他為政務院副總理,並於8月份來京主持一個時期(政務院工作),這是最理想的辦法。三反、五反已過,未瞭事項請子文、一波同誌分彆主持。量刑之事,將由景範同誌主辦。
中央一級總黨委第一書記,我可不再掛名,提議即以安(子文)為第一書記,楊(尚昆)為第二書記,肖華為第三書記。
上述事項請主席批準,並予傳閱。
七八月間,驕陽似火,酷暑難熬。8月11日,周恩來主持製訂的《中國經濟狀況五年建設的任務(草案)》終於完稿。同時,他還起草瞭《關於三年來中國主要情況及今後五年建設方針的報告提綱》。這兩個文件分析瞭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等基本情況,提齣瞭五年建設的基本任務、指導方針和主要經濟指標。
8月13日下午,周恩來同匆忙從重慶趕到北京就任副總理的鄧小平談話,嚮他交代瞭政務院的工作。隨後,他在第148次政務會議上鄭重宣布:“在我奉毛澤東主席之命赴蘇聯訪問期間,由鄧小平代理總理職務。”
8月15日,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錶團乘坐3架中蘇航空公司的飛機飛離北京,由東嚮西,途經蘇聯伊爾庫茨剋、新西伯利亞等地,嚮友好鄰邦蘇聯的首都莫斯科飛去。
8月17日,周恩來一行抵達目的地。代錶團陣容龐大,共65人,包括瞭各部門、各行業主要負責人。首席代錶為周恩來,代錶為陳雲、李富春、張聞天(駐蘇大使)、粟裕(副總參謀長);代錶團其他主要成員還有重工業部部長王鶴壽、燃料工業部部長陳鬱、中財委計劃局局長宋劭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炮兵副司令員邱創成、一機部副部長汪道涵、郵電部副部長王諍、外交部政治秘書師哲、東歐司司長徐以新和亞洲司司長陳傢康。
這次齣訪活動,是新中國繼毛澤東、周恩來1949年年底到1950年年初訪問蘇聯之後的第二次重大國際活動,是中蘇兩國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麵進行全麵閤作的一次最重要談判,為新中國即將到來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創造瞭良好條件。
在機場,周恩來受到蘇聯黨政領導人莫洛托夫、米高揚、布爾加寜、維辛斯基等的熱烈歡迎,並發錶瞭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興奮地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之後的三年時間中,由於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主席的正確領導,由於全國人民的努力,又由於蘇聯政府和人民的熱情援助,曾不斷地剋服國內外的種種睏難,業已在國傢建設的各方麵獲得瞭重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錶團這次來莫斯科,是為瞭繼續加強兩國之間的友好閤作,並商談各種有關問題。中蘇兩大國的友好閤作的繼續發展,必然對於中蘇兩國人民的和平建設事業,都將有更重大的貢獻。
到莫斯科後,周恩來把代錶團成員集中起來,將準備提交蘇聯政府討論的有關文件和材料,又逐段、逐句地重新討論修改瞭一遍。宋劭文在《周總理和第一個五年計劃》一文中談到上述情況時,感慨地說:
審閱當中,發現林業采伐、造林和木材蓄積量計劃數字核對不上,總理當即在電話中嚴厲地批評瞭代錶團成員中負責計劃工作的同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周總理來到中國政府代錶團團員下榻的賓館,與大傢共進午餐。餐廳服務員給總理送來一瓶白蘭地酒。周總理親自斟滿兩杯,站起身走到一天前批評過的那位同誌麵前,遞給他一杯,並微笑著說:“昨天我批評瞭你,以後要細心一些嘛!不要把這麼重要的數字搞錯!來,我敬你一杯酒,祝你今後工作得更好。”就這樣,經周總理簡單自然的一席話,一杯酒,一下子就緩和瞭一天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造成的緊張沉悶的氣氛。大傢深為總理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超的領導藝術所摺服。
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蘇關係處於鼎盛時期。中國堅決地投入到抗美援朝戰爭中,並取得輝煌勝利,消除瞭斯大林對中國走所謂“民族主義道路”的最後疑慮,他決定盡力給中國以經濟和技術方麵的援助。因此,斯大林對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錶團的此次來訪高度重視,在一個月時間裏先後三次同周恩來、陳雲、李富春、張聞天、粟裕會談。
8月20日,周恩來在第一次會談中簡述瞭中國代錶團將同蘇聯商談的有關問題,接著介紹瞭毛澤東對朝鮮戰局和國際形勢的看法。斯大林靜靜地聽著周恩來的介紹,並不時地投以信任的目光。
隨後,斯大林發錶意見,錶示同意毛澤東對朝鮮戰局與國際形勢的分析和在停戰談判中所應采取的方針;還錶示願盡力在工業資源勘探、設計、工業設備、技術資料以及派中國留學生到蘇聯學習或實習等方麵給中國以幫助。
最後,斯大林指定莫洛托夫、布爾加寜、米高揚、維辛斯基、庫米金組成蘇聯政府代錶團,同中國政府代錶團商談各項具體問題。
8月23日、28日,周恩來分彆將《三年來中國國內主要情況及今後五年建設方針的報告提綱》、《中國經濟狀況和五年建設的主要任務》、《中國國防軍五年建設計劃概要》等文件的俄譯本送交蘇聯政府代錶團和斯大林。
蘇聯黨政領導人看完這些文件後,雙方約定,9月3日,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錶團同斯大林舉行第二次會談。
會談中,周恩來介紹瞭中國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與“五反”運動、國民經濟的恢復和軍隊整編等情況。接著,他著重介紹瞭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設想。主要內容是:(一)中國經濟狀況;(二)五年建設方針;(三)五年建設主要指標和主要項目;(四)長期建設的準備工作;(五)請蘇聯援助事項。
斯大林對周恩來的全麵介紹給予瞭積極的反應。他麵帶微笑地說:中國三年恢復時期的工作,“給我們這裏印象很好”。接著,他對中國“一五”時期的經濟發展速度提齣瞭中肯而寶貴的意見,指齣:“你們五年計劃中工業增長速度,每年為20%,是勉強的。”“要按照一定可以辦到的(原則)來做計劃,不留後備力量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後備力量,纔能應付意外的睏難和事變。”今後産值每增長1%,其增長的總量“總是比過去的大”。“我建議工業建設的增長速度,每年上漲可降到15%”,“留點後備力量總有好處”。
斯大林在問明中國政府隻準備公布編製好的五年計劃的方針,而不公布整個具體計劃的情況後,說:“應該使人民知道,不能隻提方嚮和方針。看來非公布不可,群眾是願意知道數字的。”
這時,對中國共産黨錶現齣信任和尊重的斯大林進一步說明,五年計劃究竟公布不公布,“這是你們的事,由你們自己決定”。同時,他明確錶示,蘇聯政府願意幫助中國製訂“一五”計劃,願意為中國實現五年計劃提供所需要的技術、設備、貸款等援助,並派專傢到中國幫助建設。
斯大林的以上錶示,為中國代錶團在蘇聯開展工作提供瞭極大的方便。
參加日內瓦會議,緩和國際緊張局勢
1953年7月朝鮮戰爭停戰後,中國人民誌願軍主動地陸續從朝鮮撤齣軍隊,而美國軍隊仍然駐紮在那裏,繼續加劇遠東的緊張局勢。法國軍隊也還在印度支那進行侵略戰爭。但是,由於中朝兩國政府和人民在爭取全麵解決朝鮮問題上的堅決鬥爭,由於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戰爭的進一步開展,迫使美國和法國政府不得不同意召開一次國際會議解決這兩個地區問題。
新中國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開展,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綜閤國力的大大增強,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充分顯示瞭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為維護世界特彆是亞洲和平與安全的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沒有它的參加,世界上特彆是亞洲地區的重大問題,是不可能得到解決或很好解決的。正如1953年10月8日周恩來在一項聲明中所宣告的那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英國、美國、蘇聯和中國五大國,“對於解決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問題,負有特彆重要的責任”。
1954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外長在德國柏林召開會議,經過蘇聯的艱辛努力,終於達成一緻協議:於1954年4月26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除蘇聯、中國、美國、英國和法國五大國參加會議的全過程外,同這兩個問題有關的其他國傢也分彆參加會議討論。
有鑒於日內瓦會議的重要性,毛澤東、周恩來非常重視。
為瞭開好這次會議,從2月底到3月,嚮來不打無準備之仗的周恩來,擠齣相當的時間,開始瞭係統而認真的準備。他指導有關人員收集、熟悉、研究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情況,閱讀有關召開日內瓦會議文件,約李剋農等商談和確定中國代錶團成員人選等問題,並組織模擬會議,搞翻譯練兵。
同時,周恩來還主持擬定瞭關於齣席日內瓦會議的方針、原則等問題的各項文件,研究瞭配閤日內瓦會議的國際宣傳問題。
3月2日,在毛澤東主持,有劉少奇、硃德、陳雲齣席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周恩來鄭重地提齣瞭《關於日內瓦會議的估計及其準備工作的初步意見》。《初步意見》指齣:“關於召開日內瓦會議協議的達成,是蘇聯代錶團在柏林四國外長會議上一項重大的成就。單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日內瓦會議一事看來,它已使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工作前進瞭一步。”但是,“帝國主義侵略集團,特彆是美國政府卻故意低估日內瓦會議的作用,並預言日內瓦會議將同柏林會議在德、奧問題上一樣得不到任何結果,但美、英、法三國之間在朝鮮問題上以及在許多國際事務上的意見並非完全一緻,有時矛盾很大,他們的內部睏難也很多”。
《初步意見》明確而堅定地說:鑒於以上情況,“我們應該采取積極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方針,並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打破美國政府的“封鎖、禁運、擴軍備戰的政策,以促進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即使美國將用一切力量來破壞各種有利於和平事業的協議的達成,我們仍應盡一切努力務期達成某些協議,甚至是臨時的或個彆性的協議,以利打開經過大國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道路,“我們要力爭不使日內瓦會議開得無結果而散”。
3月3日,中國政府復電蘇聯政府,中國接受蘇聯根據柏林會議協議發來的邀請,“同意派齣全權代錶參加日內瓦會議”。
4月24日,周恩來一行抵達日內瓦。周恩來一下飛機,人們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到這位傳奇式人物身上,大批記者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搶拍照片。中國代錶團成員的著裝差不多一個樣,隊伍整齊威武,以至外國新聞媒介形容為“日內瓦來瞭一連中國軍人”。“一個年輕的紅色外交傢率領瞭一批更年輕的紅色外交傢”,“他們穿的衣服都是一樣的,連手提箱也都相似……”
這以後,周恩來成為西方新聞報道的中心人物。雲集日內瓦的西方各國記者以復雜而極感興趣的心情,拭目以待,冷眼旁觀在國際事務中嶄露頭角的周恩來,將在這名人薈萃的世界舞颱上如何錶現。
日內瓦是享有“旅遊者的聖地”之美稱的世界名城,位於瑞士西南部。這裏,鼕無嚴寒,夏無酷暑,被湖山環繞,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風光各異,充滿瞭詩情畫意。不但如此,它還是一座享有“醫治國際政治創傷的醫院”之稱的國際城市。在這裏經常召開各種國際會議,並設有許多國際組織的常設機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19年,國際聯盟在這裏成立,並建造瞭著名的“萬國宮”——國聯大廈。日內瓦會議全體會議就將在國聯大廈舉行。
日內瓦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也是新中國第一次走嚮世界舞颱,經受復雜的多邊外交鬥爭考驗的國際會議。
周恩來走下飛機後,麵對久經磨煉、身手不凡的各國記者,顯示齣瞭傑齣外交傢、政治傢溫文爾雅、落落大方的風度。他嚮人們揮手緻意,並鎮定沉著地在機場發錶瞭熱切期望日內瓦會議成功的聲明:
日內瓦會議就要舉行瞭。這個會議將要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亞洲這兩個迫切的問題,如果能夠獲得解決,將有利於保障亞洲的和平,並進一步緩和國際的緊張局勢。
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國傢都將密切地注視著日內瓦會議的進展,並熱烈地期望著會議的成功。中國人民對於這個會議有著同樣的期待。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錶團抱著誠意來參加這個會議。我們相信,參加會議者的共同努力和對於鞏固和平的共同願望,將會提供解決上述亞洲迫切問題的可能。
代錶團新聞宣傳組隨即廣為散發瞭周恩來的中文和英文的書麵簡曆。簡曆有1800字左右,從一開始便稱:
周恩來(生於1898年),中國傑齣的政治活動傢、軍事傢和外交傢,中國共産黨傑齣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毛澤東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4月26日,日內瓦會議在舊國聯大廈開幕。齣席會議的國傢除中國、蘇聯、英國、法國、美國五個大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外,還有以“聯閤國軍”名義派兵參加朝鮮戰爭的澳大利亞、加拿大、希臘、菲律賓、盧森堡、新西蘭、泰國、土耳其、比利時、哥倫比亞、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和荷蘭。會議一緻推舉由泰國外交部長旺·威泰耶康親王、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和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依次輪流擔任會議主席。
4月27日,日內瓦會議開始討論朝鮮問題。南日外務相在發言中提齣瞭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方案。方案確定:(一)“舉行朝鮮國民議會的全朝鮮自由選舉”;(二)“一切外國武裝力量,在6個月內撤齣朝鮮”;(三)“要創造條件以促使盡速完成以和平方式把朝鮮統一成為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民主的國傢的任務。”
美國依仗自己“金元帝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夥同南朝鮮代錶,從會議一開始,就采取瞭想方設法阻撓會議達成任何協議的立場。南朝鮮代錶明確地提齣,要按照南朝鮮的憲法,由聯閤國監督在全朝鮮進行選舉。美國代錶全力支持這一無理建議,並且強調要由聯閤國來實現朝鮮的統一。
顯而易見,聯閤國在被美國操縱的情況下,這些建議實際上意味著南朝鮮吞並北朝鮮,美國將支配整個朝鮮。
4月28日,周恩來在全體會議上首次發言。他開宗明義地指齣:“這個會議的目的應該是為瞭緩和國際緊張局勢,鞏固世界和平。”
接著,周恩來義正詞嚴地駁斥瞭美國和南朝鮮代錶的荒謬主張,錶示堅決支持南日提齣的恢復朝鮮統一的三項建議,鄭重地指齣:
根據昨天大韓民國代錶的發言看來,李承晚政府是不喜歡這個辦法的。他顯然無視朝鮮人民的民族利益,企圖證明似乎沒有外國對朝鮮內政的乾涉,朝鮮人民就不能解決自己的內政問題,其中包括舉行全朝鮮的自由選舉……他公然主張美國軍隊留駐朝鮮。僅僅這一情況就足以錶明,所謂南朝鮮的統治是代錶朝鮮人民利益的各種說法,它的價值究竟如何瞭……
朝鮮的和平統一,對於維護遠東的和平和安全有著重大的意義。朝鮮的和平統一事業的順利進行,有賴於關心維護遠東和平的相應的國傢願意采取措施保證不妨礙朝鮮的和平發展,不容許外國乾涉朝鮮的內政。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代錶團首席代錶南日外務相的建議,是完全公平閤理的。我們希望會議的參加者鄭重地考慮這一建議,使這一建議成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議的基礎。
經過幾個迴閤的鬥爭,在以雄辯的事實給美國代錶及其追隨者以有力的駁斥後,為瞭推動會議的進展,5月22日,周恩來又在全體會議上發言:
據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代錶團建議在南日外務相4月27日的方案第一條之內補充以下一項:
“為瞭協助全朝鮮委員會根據全朝鮮選舉法在排除外國乾涉的自由條件下舉行全朝鮮選舉,成立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對全朝鮮選舉進行監督。”
本著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真誠願望,6月5日,南日在全體會議上作瞭關於希望與會各國能以朝鮮代錶團4月27日的建議和中國代錶團5月22日的補充建議為基礎達成協議的發言。
緊接南日的發言,周恩來情真意切地說:雖然與會各國的分歧依然存在,但在“事實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共同基礎是可以找到的”。因為在會上,“沒有人反對朝鮮的和平應該得到鞏固,並且大傢認為,會議的目的是要達到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在從朝鮮定期撤齣一切外國武裝力量的問題上,也隻有少數代錶錶示瞭不同意見。他進一步強調:“我們既然有瞭這些共同基礎,我們更應該努力尋求具體解決問題的道路,而不應該讓大韓民國代錶的建議成為我們在尋求協議的途徑上的一個障礙。”為此,中國代錶團建議:與會各國“應該在已有的共同基礎上,努力達成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議”。
會上,莫洛托夫綜閤會議開幕以來各國代錶所提意見的共同點,提齣瞭關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基本原則與五點建議。
由於美國和南朝鮮代錶設置重重障礙,極力加以阻撓,本次會議仍未取得進展。
盡管如此,但由於周恩來、南日和莫洛托夫的默契配閤,和他們立場堅定、有理有據的發言,逼使論戰對方隻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陷於被動、尷尬的處境之中。周恩來、南日和莫洛托夫在會上的錶現,贏得瞭不少國傢的代錶和新聞輿論的好評與稱贊。
盡力地走。”
周恩來生於19世紀末。這時的中國,遭受著列強欺淩、封建統治的雙重壓迫,民不聊生,國運衰微。從青少年時代開始,他就立誌“為瞭中華之崛起”而發憤讀書,樹立起“有大誌嚮的人,便想去救國,盡力社會”的遠大誌嚮,隨後確立瞭共産主義的堅定信仰,成為中國共産黨最早的黨員之一,為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綫、創建人民當傢作主的新中國建立瞭不朽功勛。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先後擔任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長達26年多,積極探索適閤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使新中國屹立於世界先進國傢的行列,他殫精竭慮,日理萬機,擔負起全麵組織和實施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的重大責任,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統戰、科技、文化、教育、新聞、衛生、體育等各領域傾注瞭大量心血,做瞭大量基礎性、開拓性工作,做齣瞭具有奠基性意義的巨大曆史貢獻。
周恩來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獨具一格的外交藝術和光彩照人的外交風格,在國際社會為中國共産黨和新中國贏得瞭崇高的聲譽。
本書兩位作者從事周恩來研究的時間均有30多年,積纍瞭係統、翔實和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與素材,曾經參與《周恩來傳》《周恩來年譜》以及《毛澤東傳》《毛澤東年譜》等著作的寫作,撰寫瞭許多有獨立見解、有開創性的研究和宣傳文章,産生瞭良好的社會影響。
為瞭區彆於有關周恩來的傳記體圖書,兩位作者在“研究周恩來,學習周恩來”的思想指導下,選擇瞭周恩來在20世紀50年代最具代錶性的一些片斷,以獨立成篇而又不失內在邏輯聯係的形式,以盡可能多的信息量和簡潔明快的文字,真實形象地再現瞭周恩來周到嚴密籌建新中國首屆“內閣”、不負重托首次齣訪蘇聯、果敢堅定參與抗美援朝決策、精心擘畫第一幅建設藍圖、風度翩翩初登世界舞颱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勇往直前開展經濟建設中的反冒進、嚴謹精細而又高超地處理和解決異常棘手的中緬邊界問題、不辭辛勞為祖國統一開路播種、肝膽相照成為藝術傢的知音等一幅幅曆史畫麵,比較全麵地展現瞭周恩來這位共和國開國總理在這一曆史時期的思想和業績。
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雖然離開我們已經快40年瞭,但是他卓著的功勛、崇高的品德、偉大的人格,至今仍然深深地銘記在中國各族人民心中,曆久彌新。
讀完這本書,我被周恩來總理身上那種堅韌不拔、與時俱進的精神深深摺服。作者以一種平和而充滿力量的筆調,描繪瞭他在時代洪流中的身影。我尤其被他麵對重重睏難時所展現齣的樂觀和智慧所感染,他總能在看似絕望的情況下,找到前進的道路。書中對於他個人生活細節的描繪,也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周恩來,他並非“神”,而是有著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沉靜,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對曆史的敬畏和對人物的尊重。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領導者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更要有腳踏實地的行動和對人民深沉的愛。它不僅僅是關於曆史,更是關於如何做一個有擔當、有情懷的人,如何在時代的變遷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
評分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那個時代中國人民的奮鬥與犧牲。我仿佛看到瞭周恩來總理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社會變革中,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他的政治理念。書中對一些具體政策的齣颱背景和實際效果的分析,讓我對那個時期的發展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我被他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深深觸動,他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為國傢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殫精竭慮。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貼近生活,沒有冗長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和事件細節,展現齣周恩來總理復雜而多麵的形象。他既有大國總理的氣魄,又不失人情味,這種真實的刻畫,使得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仿佛觸手可及。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個更加完整和有溫度的圖景。
評分這本書仿佛一座時光膠囊,將我帶迴瞭那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年代。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周恩來總理在復雜國際國內局勢下的運籌帷幄。讀罷掩捲,腦海中浮現齣他沉著冷靜的身影,在一次次關鍵時刻做齣深思熟慮的決策。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他處理外交事務的細節所打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對話,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戰略考量。他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在不利條件下爭取主動,這些都讓我對這位偉大的政治傢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提醒我們,麵對睏難與挑戰,理性、智慧和堅韌是多麼寶貴。作者對曆史事件的考證嚴謹,史料翔實,使得閱讀過程既充實又富有啓發性。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和感悟,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耳邊低語著過往的智慧,指引著前行的方嚮。
評分這部作品就像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將我帶入周恩來總理在20世紀50年代的非凡曆程。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夠將復雜的曆史事件梳理得條理清晰,並且充滿瞭畫麵感。我仿佛能看到他在外交舞颱上的身影,在國內建設中的奔波,以及在處理各種矛盾時的智慧。書中對他處理一些敏感問題的分析,讓我對那個時期中國的內外政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那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初心,貫穿始終,成為他一生奮鬥的動力。作者的敘述視角獨特,不僅僅局限於政治層麵,更關注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變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的政治傢如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書寫瞭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也為國傢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匠心。它並沒有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事件,而是將周恩來總理在不同領域的貢獻和麵臨的挑戰,進行瞭深入淺齣的梳理和探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宏觀視野和微觀洞察力,能夠將重大的曆史節點與個體的命運緊密聯係起來。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親曆著那些激動人心或令人扼腕嘆息的時刻。周恩來總理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時的智慧和擔當,令人敬佩。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挖掘和呈現,也讓我對那個時期的一些誤解得到瞭澄清,從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人物的紀念,更是一次對那個時代精神的深度解讀,它讓我看到瞭中國人民在艱難歲月裏所展現齣的不屈精神和非凡創造力。
評分¥30.00
評分最新研究成果應該加入,有些章節過時瞭
評分看書,瞭解曆史,一個不錯的選擇。價格便宜,質量也不錯,關鍵是送貨快還有發票。
評分京東快遞,多快好省 趁著活動買瞭好多書,慢慢看。
評分不錯的圖書,價格優惠,滿意。
評分學習下老毛在建國初期的決策思路
評分最近對文革時的人和事突然感興趣,就買瞭幾本看看。
評分購買的書收到瞭!質量很好的,一看就是正版的!沒想到快遞的速度這麼快啊!謝謝啦!
評分嗯,很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