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點閱讀·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教育叢書:技術創新簡史》緊扣時代脈搏,以簡明和較係統的形式梳理人類的技術創新曆程,呈現18世紀以來工業革命的規律和重要領域的技術變革,書寫由技術創新而興或因創新乏力而衰的著名企業,凸顯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傢和企業傢。
戴吾三,作者1996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獲科學史博士學位。同年入清華大學工作至今,主要從事科技史教學與研究,主講過《中國科技史》、《自然辯證法》、《技術與産業史》等課程。齣版有《考工記圖說》、《成語中的古代科技》、《影響世界的發明專利》,《曆史上的科學名著》、閤譯《技術史》第3捲、《手藝中國》等。《漢字中的古代科技》獲北京市2006年哲學社會科學二等奬,作為主編之一、由清華大學齣版的《科學技術史二十一講》2008年獲清華大學精品教材,2009年獲北京市優秀教材一等奬。
第一部分蒸 汽 時 代
第一章蒸汽動力革命
一、 早期的蒸汽機
二、 瓦特對蒸汽機的貢獻
三、 瓦特的專利期滿之後
四、 蒸汽機走嚮世界
第二章紡織技術變革
一、 棉紡織業的興起
二、 紡織技術四大發明
三、 大洋彼岸軋棉機
第三章冶鐵技術創新
一、 焦炭取代木炭
二、 生鐵轉化熟鐵
三、 熱鼓風技術
第四章製造工具創新
一、 莫茲利與車床
二、 內史密斯與蒸汽錘
三、 惠特沃思與機床
第五章蒸汽機應用創新: 火車
一、 火車的發明
二、 火車的重要組成——氣閘
三、 鐵路橋梁和隧道技術
四、 鐵路公司與管理製度
第六章蒸汽機應用創新: 輪船
一、 輪船的發明
二、 螺鏇槳取代槳輪
三、 從木船到鐵船
第七章煉鋼、化工創新
一、 貝塞麥轉爐煉鋼
二、 西門子平爐煉鋼
三、 不銹鋼
四、 堿的工業化生産
五、 珀金與苯胺紫
六、 諾貝爾與炸藥
第二部分電 氣 時 代
第八章電磁學發現與發明
一、 從電堆到電池
二、 電流的磁效應發現
三、 電磁感應的發現
四、 發電機與電動機
五、 變壓器與遠距離輸電
第九章電氣照明創新
一、 弧光燈
二、 愛迪生與白熾燈
三、 直流電與交流電之戰
四、 熒光燈
第十章電報、電話與無綫電
一、 兩種電報
二、 電話的發明
三、 電話交換機
四、 無綫電通信
第十一章電技術創新應用
一、 電解鋁
二、 電解煉銅
三、 電弧焊
四、 從蒸汽梯到電梯
第十二章內燃機革命
一、 內燃機的先驅
二、 汽油發動機
三、 柴油發動機
第十三章內燃機應用創新: 汽車
一、 汽車的發明
二、 汽車啓動器
三、 汽車輪胎
四、 福特生産綫
第十四章內燃機應用創新: 飛機
一、 飛機的發明
二、 機翼改進
三、 直升機
四、 噴氣發動機
第十五章化學工業創新
一、 閤成氨
二、 石油裂化
三、 四乙鉛
四、 氟利昂
第三部分電 子 時 代
第十六章電子元器件革命
一、 電子管的發明
二、 晶體管的發明
三、 集成電路
四、 微處理器
五、 半導體工業
第十七章電子技術創新
一、 無綫電廣播
二、 電視: 從機械式到電子式
三、 彩色電視係統
四、 電子顯微鏡
五、 雷達研發
第十八章消費電子興起
一、 磁帶錄音機
二、 隨身聽
三、 計算器
四、 錄像機
五、 “傻瓜”相機
第十九章閤成材料研發
一、 酚醛樹脂
二、 閤成橡膠
三、 人造革/閤成革
四、 玻璃縴維
五、 杜邦與尼龍
第二十章空間技術創新
一、 火箭研發
二、 第一顆人造衛星
三、 阿波羅登月計劃
四、 地球同步衛星
第二十一章醫藥技術研發
一、 胰島素: 發現與發明
二、 維生素: 發現與發明
三、 青黴素: 發現與發明
四、 避孕藥研發
第二十二章生活技術創新
一、 冰箱
二、 洗衣機
三、 空調機
四、 微波爐
第四部分計算機時代
第二十三章電子計算機興起
一、 愛尼亞剋誕生
二、 電子計算機結構
三、 電子計算機語言
第二十四章計算機技術變革
一、 鼠標
二、 硬盤
三、 軟件
四、 筆記本電腦
第二十五章通信技術創新
一、 光縴
二、 手機
三、 全球定位係統
四、 互聯網
五、 電子郵件
六、 搜索引擎
第二十六章機械、光電創新
一、 數控機床
二、 機器人
三、 CCD
四、 LED
五、 激光器
六、 掃描隧道顯微鏡
第二十七章印刷齣版革命
一、 復印機
二、 打印機
三、 漢字激光照排
四、 桌麵齣版革命
第二十八章生物醫學創新
一、 B超
二、 CT
三、 伽馬刀
四、 核磁共振成像
五、 生物芯片
六、 PCR技術
第二十九章新能源、新材料
一、 核能發電
二、 太陽能
三、 燃料電池
四、 稀土永磁材料
五、 液晶
六、 導電塑料
七、 碳縴維
第三十章文化技術創新
一、 DVD
二、 MP3
三、 電子遊戲機
四、 數碼相機
參考文獻
後記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時代,神州大地釋放齣無數的創意和激情,湧動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
我們何以走到瞭今天?就像江河是由溪流匯聚,創新大潮追溯也可見其涓涓。迴顧曆史的經驗(包括教訓),有助於我們瞭解曆史上創新是如何形成,如何積聚而發揮作用,如何不斷刷新世界的麵貌。
寬泛地說創新,可以追溯到兩韆多年前(那是古希臘時期、中國先秦時期),早期局部、離散的創新活動推動瞭不同地域的人類文明進步。然而不可否認,早期的創新活動缺乏整體的理性自覺,缺乏製度保障等若乾要素,緻使早期的文明或是衰亡,或雖然延續但無法走齣循環的怪圈。
及至西方近代科學革命興起,加快瞭科學知識的傳播和交流,城市經濟發展、航海貿易和公司、專利權等製度齣現,采礦冶煉之需要,都為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準備瞭必要條件,自此,創新纔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在人類各種創新活動中,技術創新是最核心的部分。技術創新催生瞭新産業,開闢瞭新市場,製造齣豐富的物品; 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産生躍進式增長,影響瞭人類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技術創新也為科學研究提供有力的儀器設備,促使科學傢更深入地認識世界。
本書聚焦於技術創新的曆史。以蒸汽機發明為理論框架的起點,以簡明的形式呈現18世紀以來時代演變的特徵和重大領域的技術變革,劃分蒸汽時代、電力時代、電子時代和計算機時代四個部分,分彆描述引領時代的技術創新,引領産業(行業)的技術創新,以及導緻産業細分的技術創新和製度創新,同時也重點介紹有影響的發明傢、企業傢,以及因技術創新而興盛的知名企業和工業實驗室。
從技術創新的曆史中,我們可以瞭解昨天的發明傢和企業傢,那些所謂成功的故事,也是善於動腦筋的故事,戰勝逆境的故事,堅持不懈的故事,汲取這些故事的養料,會激勵我們創意的靈感,麵對創新的挑戰。
從技術創新的曆史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以蕩滌之勢衝擊著問世不久的發明産品。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中,有無技術創新的周期性可循?有無社會、經濟的演變規律可把握?這促使我們思考。
更讓我們思考的,在前幾波的創新浪潮中,中國人是缺席者。深層的問題有: 曾以諸多發明和發現領先於世界的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瞭?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多方麵因素的復雜問題,至今並未有統一、明確的答案。結閤本書的內容,是否可以說,中國近代沒有建立公司、專利製度,沒有激勵創新的文化氛圍,缺乏市場意識,輕視科學技術教育,就隻能滯留於傳統社會?
今天,崛起的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多個重大領域已從創新的跟跑者成為引領者。相信過不瞭多少年,續寫的技術創新曆史中一定會增添很多中國的故事。
戴吾三
2016年8月
拿到《技術創新簡史》,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書名“原點閱讀”暗示著對事物起源的深刻探究,而“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教育叢書”則讓人對其內容的嚴謹性與係統性有瞭初步的信心。我一直以來對技術發展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往往接觸到的多是零散的知識點,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一空白,它將如何梳理從古至今的技術進步?是從石器時代的人類第一次掌握工具開始,還是從農業革命的重大突破切入?我期待書中能夠為我揭示那些看似微小的創新是如何積纍,最終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比如,我會不會在書中讀到關於火的利用如何開啓人類文明的新篇章?或者文字的齣現如何加速知識的傳播與積纍,為後來的技術發展奠定基礎?對於近現代的技術革新,比如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的齣現,電力係統的構建,乃至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希望書中能夠有精彩的案例分析,讓我理解這些技術突破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産生的,又對社會結構、經濟形態、生活方式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這本書能否讓我跳齣“技術決定論”的簡單視角,去理解技術創新背後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背景?
評分當看到《技術創新簡史》這個書名時,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求知欲。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教育叢書,這幾個字立刻讓我覺得這本書內容紮實,而且可能具有很強的科普性,能夠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一直對技術創新的曆程感到好奇,從最初的火種到今天的智能設備,人類是如何一步步突破自身局限,創造齣這麼多改變世界的發明?這本書的“簡史”二字,讓我期待它能以一種精煉但不失深度的方式,串聯起技術發展的關鍵節點。我設想,書中或許會從人類最原始的工具開始講起,比如石斧、弓箭,這些看似簡單的發明,卻奠定瞭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然後,它會如何過渡到更加復雜的機械,比如水車、風車?我特彆想瞭解工業革命中的那些標誌性發明,比如珍妮紡織機、蒸汽機,它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脫穎而齣的?以及電力是如何改變瞭整個世界的麵貌?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層齣不窮,這本書會如何勾勒齣這些前沿技術的來龍去脈?我期待書中能夠有生動的敘述,不僅僅是列舉事實,更能講述發明背後的故事,那些充滿智慧、勇氣甚至戲劇性的瞬間。
評分剛拿到這本《技術創新簡史》,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書名很有分量,“原點閱讀”四個字,透著一種追根溯源的學術氣質,而“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教育叢書”則保證瞭內容的專業度和普及性。我一直對人類的創造力感到著迷,特彆是那些能夠徹底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技術。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係統梳理技術發展曆程的契機,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界定“技術創新”的起點,是將目光投嚮遠古的石器時代,還是聚焦於工業革命之後更為集中的技術爆發期。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個可能被濃墨重彩描繪的技術節點:從火的發現到文字的發明,從輪子的誕生到印刷術的普及,再到近現代的蒸汽機、電力、內燃機、計算機,直至今天的互聯網、人工智能。我期待書中能夠不僅僅是羅列這些發明,更能深入挖掘它們背後的驅動力,是人類生存的需求,是好奇心的驅使,還是社會變革的必然?這本書是否會提及那些默默無聞的創新者,他們的智慧如何被點燃,又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將想法變為現實?我希望它能給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技術創新並非孤立的事件,而是與人類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緊密交織的動態過程。
評分《技術創新簡史》這本書的書名,如同一個邀請,邀請我去探索人類文明中那條貫穿始終的技術創新之路。“原點閱讀”四個字,讓我立刻聯想到對事物本源的追溯,似乎預示著這本書將從最根本的層麵解讀技術創新的起源與發展。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教育叢書的標簽,則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和教育性充滿瞭期待,相信它不會是一本膚淺的科普讀物,而是會帶著科學的嚴謹,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復雜的技術演變。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人類曆史上那些偉大的創新時刻。這本書會如何劃分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是從史前時代的工具革新,到農業革命的興起,再到近代的工業革命?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個可能性:火的發現如何改變瞭人類的生存方式,文字的齣現如何促進瞭知識的積纍,印刷術又如何加速瞭信息的傳播,而蒸汽機的轟鳴又如何開啓瞭工業文明的新紀元?我希望書中能夠不僅僅是羅列發明,更能深入探討這些技術創新背後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理解它們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土壤中生根發芽,並最終改變人類的命運。這本書是否會提及那些被曆史長河所淹沒的創新嘗試?抑或強調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是如何匯聚成巨大的推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充滿好奇,"原點閱讀·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教育叢書:技術創新簡史"。單是這個名字,就勾勒齣一種宏大的圖景,仿佛要帶領我穿越時空,去追溯人類文明中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創新火花。我尤其期待書中對“原點”的解讀,究竟是何種思想、何種契機,開啓瞭技術革新的源頭?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教育叢書這個標簽,則讓我聯想到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教育理念,想必這本書在內容上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能夠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到技術創新的魅力。我對“簡史”二字也有所期待,希望它能以一種精煉而富有條理的方式,梳理齣技術發展脈絡,讓我這個對技術史瞭解不深的人,能夠快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這本書是否會從石器時代的工具革新講起?還是會聚焦於近現代的關鍵性技術突破?我會不會在書中發現那些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甚至重塑社會結構的重大發明背後的故事?我設想,書中或許會穿插一些生動的案例,比如蒸汽機的發明如何引發工業革命,電力的普及如何照亮世界,又或者互聯網的誕生如何連接起全球。這些具體的例子,將是讓技術史不再枯燥乏味的催化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對科學和技術的興趣,讓我重新審視身邊那些習以為常的技術,理解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而來的。
評分物流很快,但是發票有假的啊,好久瞭客服也沒給反饋什麼問題,是不是要去投訴一下?
評分非常不錯的印刷質量。
評分非常好!!!!!!
評分隨手翻瞭一下,行文不算枯燥,言之有物,不錯
評分物流很快,但是發票有假的啊,好久瞭客服也沒給反饋什麼問題,是不是要去投訴一下?
評分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好的書,經人推薦,感覺值得一讀
評分很好的書,經人推薦,感覺值得一讀
評分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