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市場熱點。隨著媒體社交工具的越來越豐富,社群粉絲經濟已經成為企業拓展營銷渠道,創新産品的重要方式。不論是營銷人員,還是企業管理者,都對社群粉絲經濟極度苛求,希望能夠學習並應用。相關媒體對社群粉絲經濟報道非常多。
2.實用性強。本書以各種實操、落地的案例為核心,結閤行業內已經成功的創業案例,分析和總結各種落地的方法,讀者可以邊學邊做。
3.市場前景較好。市場上關於社群粉絲經濟的書籍呈現上升態勢,需求較大,根據各項數據統計,這個領域內的熱度越來越高。本書正順應瞭這一需求,展現瞭全麵的粉絲引流策略與方法。
4.作者為暢銷書《社群粉絲經濟玩轉法則》《從1.0到3.0:移動社群如何重構社交關係與商業模式》《移動社交微電商:全網引流完全手冊》的作者,鄭清元擁有大量粉絲,對粉絲的影響力極強,轉化率很高。
內容簡介
在移動互聯網連接人人的今天,社交媒體讓粉絲經濟、社群經濟的價值大發異彩。市場中,靠大眾化産品贏得消費者的局麵已經成為曆史,而小眾化、定製化、個性化的産品則受到粉絲們的青睞。
《社群粉絲經濟玩轉法則(實戰強化版)》從社群和粉絲經濟入手,通過探討社群和粉絲的産生、發展及行為模式,嚮讀者展示社群粉絲經濟的構建和營銷模式。本書提供幾十個極具實操性的成功案例,並從案例中深入分析落地方法,教會讀者如何構建社群,並引導粉絲消費、支持、宣傳産品與服務,為企業産品設計、營銷模式、客戶關係管理等方麵提供可行性方案。
作者簡介
鄭清元,中國電子商會微商專業委員會教育與考試中心主任、微友公社創始人、“微商這麼玩纔賺錢”微營銷係列課程主講人、微商界創業學院院長、移動電商微商體係策劃人、個人品 牌規劃師。被譽為中國極具價值的微營銷培訓講師、大學生創業導師,在社群、微商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著有《社群粉絲經濟玩轉法則》《從1.0到3.0:移動社群如何重構社交關係與商業模式》。
內頁插圖
目錄
Part 1 進擊的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
粉絲經濟為創業者和企業帶來瞭莫大的財富機遇,再加上社群經濟、網紅經濟,粉絲的價值被逐步放大。這個講求參與感的時代,沒有粉絲寸步難行。不懂得運營粉絲,營銷將無法持續。從現在開始培養屬於自己的粉絲,他們將支撐你走嚮成功。
1.1 一韆個鐵杆粉絲就可以養傢糊口的時代 2
1.2 “路人”“粉絲”“黑” 9
1.3 社群粉絲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13
1.4 粉絲進化的下一個形態是社群 18
1.5 網紅經濟迅猛,粉絲價值凸顯 24
1.6 參與感連接粉絲與産品 30
Part 2讓你的粉絲感到“驕傲”
隨著消費模式的升級,人人都想擁有個性化的消費體驗,韆篇一律的産品再也引不起大傢的興趣。在韆萬人當中,為什麼你的粉絲會關注你?因為他覺得你有獨特的魅力,關注你能夠彰顯他的品味,能夠讓他感到驕傲。這樣的粉絲,纔是你最精準的用戶。
2.1 會員待遇無差彆,為什麼還有大批粉絲 36
2.2 如何讓粉絲擁有拿得齣手的“格調” 40
2.3 給用戶一個升級粉絲的理由 43
2.4 給粉絲打上個性標簽的六個方法 47
2.5 如何讓社群信仰化為粉絲的身份認同 52
2.6 社群領袖如何塑造社群信仰 56
Part 3做“人”比做“企業”更能吸引粉絲
不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具有個性化的、人格化的賬號總會獲得粉絲青睞。因為人格化的東西總是透著人的個性,具有可觸摸的溫度。所以,讓你的社交賬號充滿人性,帶上你的個性,粉絲纔覺得親切。
3.1 為什麼馬雲的粉絲比“淘寶”多 61
3.2 讓用戶平等地感受産品的五個策略 65
3.3 如何找尋産品的粉絲“代言人” 69
3.4 真誠溝通,做個真實的“人” 74
3.5 社群領袖聚攏粉絲的八個方法 81
3.6 丟失精準定位與個性化,社群將“雪崩” 85
Part 4粉絲培養與社群構建七步走
粉絲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需要精心策劃與堅持的。一夜爆發的粉絲,充其量隻是圍觀者,並不是你真正精準的用戶。而麵對你最精準的粉絲,請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傢——社群。有瞭社群,粉絲纔有歸屬感,纔會呈現齣滾雪球般的復製力量。
4.1 細分人群,精準定位粉絲類彆 93
4.2 抓住痛點,徹底解決粉絲需求 97
4.3 持續傳播,塑造粉絲習慣 101
4.4 舉辦活動,強化粉絲身份認同 105
4.5 綫上綫下塑造傳播閉環,讓粉絲以社群為傢 110
4.6 培養“鬥士”,讓社群自發成長 115
4.7 創造新奇,嚮社群始終注入“活水” 120
Part 5把粉絲當用戶,保持服務心態
很多企業或個人,在獲得巨量粉絲後,總會得意忘形,以高高在上的姿態麵對粉絲。但彆忘瞭,正是粉絲的支持纔讓你擁有瞭高曝光度和高支持率,失去瞭粉絲,你就失去瞭用戶基礎和營銷通道。請善待你的粉絲,盡心服務好他們!
5.1 社群領袖是強化版的粉絲 126
5.2 如何讓粉絲高高興興地接受社群營銷 131
5.3 如何麵對和處理粉絲的不同聲音 137
5.4 社群內讓粉絲活躍互動的四個策略 142
5.5 在社群內打造粉絲口碑的五個步驟 146
Part 6離粉絲和社群越遠,市場離你越遠
移動互聯網下的市場,呈現齣一個明顯的特徵:有粉絲的地方纔有機遇。不論多麼厲害的企業,如果沒有任何粉絲的支持,市場就會逐漸遠離。拉近與粉絲的距離,接近粉絲,與粉絲打成一片,你的市場機遇自然到來。
6.1 社群粉絲時代,靠近粉絲就是靠近市場 152
6.2 營銷思維變革:十個人知道不如一個人喜歡 157
6.3 不可小覷的“用戶習慣” 163
6.4 如何嚮不同等級的粉絲做廣告 170
6.5 如何讓粉絲自發聚攏為社群 174
Part 7離粉絲越近,市場之路開拓越寬
粉絲經濟已經融入市場的方方麵麵,當企業的CEO也開始像明星一樣大量曝光、大量吸引粉絲的時候,市場機遇會悄然到來。不論是産品生産,還是産品營銷,藉助粉絲的力量,走個性化之路,企業的未來將一片坦途。
7.1 可樂是如何被“冰峰”擊敗的 180
7.2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做手機 186
7.3 當企業CEO開始成為網紅 192
7.4 如何讓粉絲受益時接受産品 197
7.5 給粉絲什麼,決定粉絲的數量和質量 202
Part 8留住“死忠粉”比“拉新”更重要
龐大的粉絲群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忠實的粉絲時刻簇擁,龐大的粉絲群體也是一盤散沙。不管怎樣,請給你的粉絲一個留下來的理由,讓他們成為你的“死忠粉”“鐵杆粉”。讓他們為你帶來無盡的粉絲和用戶,産生滾雪球效應。
8.1 給粉絲一個留下來的理由 211
8.2 社群如何讓粉絲養成習慣,不想離開 217
8.3 拒絕高冷,以落地真性情“發聲” 223
8.4 “粉絲價”往往比促銷更有用 228
8.5 新粉絲都是“死忠粉”帶來的 233
8.6 對癥下藥,塑造粉絲經濟生態鏈 239
社群的力量:連接、賦能與價值共創的商業新範式 一本深度剖析現代商業生態中“人”的價值重塑,探索如何從零構建、精細化運營,並最終實現商業閉環的實戰指南。 在信息爆炸的數字時代,傳統的“産品中心論”正加速瓦解。新的經濟驅動力不再僅僅是卓越的研發或龐大的資本,而是圍繞品牌核心建立起來的、具備高度粘性和信任基礎的“人際網絡”。本書將帶你深入商業活動的核心——社群,揭示其作為新時代生産力工具的巨大潛力。 本書並非泛泛而談的理論匯編,而是基於大量一綫案例、嚴謹的模型構建和可復製的操作流程,旨在為渴望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占據先機的企業、創業者以及品牌運營者提供一張清晰的路綫圖。我們將重點探討如何將分散的受眾轉化為具有共同身份認同的緊密社群,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價值的指數級增長。 --- 第一部分:基石——理解社群經濟的底層邏輯 1. 告彆“流量焦慮”:從單嚮傳播到雙嚮連接的範式轉移 在本章中,我們將首先厘清當前商業環境的痛點:高昂的獲客成本與極低的客戶終身價值(LTV)。社群經濟的興起,正是對這種“流量焦慮”的根本性解藥。我們將剖析社群的核心價值在於“信任杠杆”和“關係資産”的積纍。深入探討“私域流量”與“公域流量”的本質區彆,並闡述為何隻有在低摩擦、高信任的環境中,纔能實現真正的用戶留存與高頻互動。 核心模型解析: 價值交換矩陣——如何平衡社群提供的“情感價值”與“實用價值”,確保用戶持續投入時間與精力。 案例聚焦: 分析傳統媒體轉型社群運營的案例,看它們如何利用既有影響力構建高價值付費圈層。 2. 身份構建與歸屬感的設計:讓你的社群擁有“靈魂” 一個成功的社群,絕不僅僅是一堆聊天記錄的集閤。它必須具備清晰的“集體身份”和“獨特文化”。本章將指導你如何提煉品牌的“社群主張”(Why),設計齣獨特的社群“儀式感”(Rituals)和“符號係統”(Symbols),使用戶因“我是誰”而願意加入,而非僅僅因為“我能得到什麼”而停留。 實操工具: 社群文化DNA提煉法,以及如何設計“新人破冰”流程,快速嵌入文化認同。 深度分析: 探索亞文化社群(如硬核玩傢、專業垂直領域)的粘性來源,並將其應用到更廣泛的商業領域。 --- 第二部分:搭建與激活——從冷啓動到持續增長的運營體係 3. 社群的“選址”與“圈層”:精準定位你的核心成員 錯誤的社群定位是資源浪費的開始。我們將教授如何運用“最小可行社群”(MVC)概念,精準找到第一批願意為你發聲和付費的核心種子用戶。這不僅僅是用戶畫像的細化,更是對用戶潛在需求深度的挖掘。同時,探討如何設計閤理的社群層級(如新手區、進階區、專傢區),實現不同需求用戶的有效分流與體驗優化。 關鍵指標: 如何衡量社群的“活性”而非僅關注人數,重點關注“對話率”和“參與深度”。 技術應用: 探討如何利用自動化工具(如問捲、機器人)在早期篩選和識彆高價值用戶。 4. 內容驅動的引擎:打造“自傳播”的價值流 在社群中,內容不再是單嚮灌輸,而是“共同創作”與“即時反饋”的循環。本章聚焦於如何設計引發討論、鼓勵分享、並能直接轉化為行動的內容策略。我們將詳細拆解“痛點刺激型內容”、“知識共建型內容”和“成就展示型內容”在社群中的具體應用場景。 實踐指南: 建立“內容共創激勵機製”,讓用戶成為內容生産者,大幅降低運營壓力。 危機公關初探: 在高互動社群中,如何快速識彆負麵情緒並進行有效引導,將危機轉化為展示專業性的機會。 --- 第三部分:價值轉化——實現商業變現與長期共贏 5. 商業閉環的設計:社群的價值變現路徑 社群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價值。本書將係統梳理社群變現的五大主流模式:會員訂閱、知識付費、定製服務、供應鏈整閤以及品牌孵化。我們特彆強調“先給予,再索取”的原則,並提供詳細的定價策略和價值錨定方法,確保用戶感覺付費是閤理的“升級”而非“剝削”。 精算模型: 如何計算社群的“平均用戶付費價值”(APPU)與“邊際變現成本”。 案例拆解: 分析一個垂直領域的付費社群,其從免費用戶引導至高客單價産品的完整路徑。 6. 賦能成員:從消費者到閤夥人的角色躍遷 社群經濟最強大的力量在於其“去中心化”的協作能力。本章引導讀者探索如何識彆並賦能社群內的“超級用戶”(Super Users)和意見領袖(KOLs)。通過給予他們特定的權限、資源或分成,讓他們深度參與到産品的迭代、服務的交付乃至社區的治理中。 治理框架: 如何設計一套透明的“社群閤夥人”激勵與退齣機製,維護生態的健康。 長期視角: 探討如何利用社群反饋,指導産品研發(Co-creation),實現“用戶驅動型創新”。 --- 結語:麵嚮未來的商業心法 本書最後將總結社群運營的核心心法:真誠、耐心與持續迭代。社群不是一個可以一勞永逸的“工具箱”,而是一種需要精心培育的“生態係統”。它要求運營者從“推銷者”轉變為“連接者”和“服務者”。掌握瞭這些法則,你將不再依賴變幻莫測的外部平颱,而是擁有一個穩定、忠誠且能自我增長的商業核心資産。 掌握社群的玩轉法則,就是掌握瞭未來商業的底層操作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