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市场热点。随着媒体社交工具的越来越丰富,社群粉丝经济已经成为企业拓展营销渠道,创新产品的重要方式。不论是营销人员,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对社群粉丝经济极度苛求,希望能够学习并应用。相关媒体对社群粉丝经济报道非常多。
2.实用性强。本书以各种实操、落地的案例为核心,结合行业内已经成功的创业案例,分析和总结各种落地的方法,读者可以边学边做。
3.市场前景较好。市场上关于社群粉丝经济的书籍呈现上升态势,需求较大,根据各项数据统计,这个领域内的热度越来越高。本书正顺应了这一需求,展现了全面的粉丝引流策略与方法。
4.作者为畅销书《社群粉丝经济玩转法则》《从1.0到3.0:移动社群如何重构社交关系与商业模式》《移动社交微电商:全网引流完全手册》的作者,郑清元拥有大量粉丝,对粉丝的影响力极强,转化率很高。
内容简介
在移动互联网连接人人的今天,社交媒体让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的价值大发异彩。市场中,靠大众化产品赢得消费者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而小众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则受到粉丝们的青睐。
《社群粉丝经济玩转法则(实战强化版)》从社群和粉丝经济入手,通过探讨社群和粉丝的产生、发展及行为模式,向读者展示社群粉丝经济的构建和营销模式。本书提供几十个极具实操性的成功案例,并从案例中深入分析落地方法,教会读者如何构建社群,并引导粉丝消费、支持、宣传产品与服务,为企业产品设计、营销模式、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提供可行性方案。
作者简介
郑清元,中国电子商会微商专业委员会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微友公社创始人、“微商这么玩才赚钱”微营销系列课程主讲人、微商界创业学院院长、移动电商微商体系策划人、个人品 牌规划师。被誉为中国极具价值的微营销培训讲师、大学生创业导师,在社群、微商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著有《社群粉丝经济玩转法则》《从1.0到3.0:移动社群如何重构社交关系与商业模式》。
内页插图
目录
Part 1 进击的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
粉丝经济为创业者和企业带来了莫大的财富机遇,再加上社群经济、网红经济,粉丝的价值被逐步放大。这个讲求参与感的时代,没有粉丝寸步难行。不懂得运营粉丝,营销将无法持续。从现在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粉丝,他们将支撑你走向成功。
1.1 一千个铁杆粉丝就可以养家糊口的时代 2
1.2 “路人”“粉丝”“黑” 9
1.3 社群粉丝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13
1.4 粉丝进化的下一个形态是社群 18
1.5 网红经济迅猛,粉丝价值凸显 24
1.6 参与感连接粉丝与产品 30
Part 2让你的粉丝感到“骄傲”
随着消费模式的升级,人人都想拥有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千篇一律的产品再也引不起大家的兴趣。在千万人当中,为什么你的粉丝会关注你?因为他觉得你有独特的魅力,关注你能够彰显他的品味,能够让他感到骄傲。这样的粉丝,才是你最精准的用户。
2.1 会员待遇无差别,为什么还有大批粉丝 36
2.2 如何让粉丝拥有拿得出手的“格调” 40
2.3 给用户一个升级粉丝的理由 43
2.4 给粉丝打上个性标签的六个方法 47
2.5 如何让社群信仰化为粉丝的身份认同 52
2.6 社群领袖如何塑造社群信仰 56
Part 3做“人”比做“企业”更能吸引粉丝
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具有个性化的、人格化的账号总会获得粉丝青睐。因为人格化的东西总是透着人的个性,具有可触摸的温度。所以,让你的社交账号充满人性,带上你的个性,粉丝才觉得亲切。
3.1 为什么马云的粉丝比“淘宝”多 61
3.2 让用户平等地感受产品的五个策略 65
3.3 如何找寻产品的粉丝“代言人” 69
3.4 真诚沟通,做个真实的“人” 74
3.5 社群领袖聚拢粉丝的八个方法 81
3.6 丢失精准定位与个性化,社群将“雪崩” 85
Part 4粉丝培养与社群构建七步走
粉丝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需要精心策划与坚持的。一夜爆发的粉丝,充其量只是围观者,并不是你真正精准的用户。而面对你最精准的粉丝,请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社群。有了社群,粉丝才有归属感,才会呈现出滚雪球般的复制力量。
4.1 细分人群,精准定位粉丝类别 93
4.2 抓住痛点,彻底解决粉丝需求 97
4.3 持续传播,塑造粉丝习惯 101
4.4 举办活动,强化粉丝身份认同 105
4.5 线上线下塑造传播闭环,让粉丝以社群为家 110
4.6 培养“斗士”,让社群自发成长 115
4.7 创造新奇,向社群始终注入“活水” 120
Part 5把粉丝当用户,保持服务心态
很多企业或个人,在获得巨量粉丝后,总会得意忘形,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粉丝。但别忘了,正是粉丝的支持才让你拥有了高曝光度和高支持率,失去了粉丝,你就失去了用户基础和营销通道。请善待你的粉丝,尽心服务好他们!
5.1 社群领袖是强化版的粉丝 126
5.2 如何让粉丝高高兴兴地接受社群营销 131
5.3 如何面对和处理粉丝的不同声音 137
5.4 社群内让粉丝活跃互动的四个策略 142
5.5 在社群内打造粉丝口碑的五个步骤 146
Part 6离粉丝和社群越远,市场离你越远
移动互联网下的市场,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有粉丝的地方才有机遇。不论多么厉害的企业,如果没有任何粉丝的支持,市场就会逐渐远离。拉近与粉丝的距离,接近粉丝,与粉丝打成一片,你的市场机遇自然到来。
6.1 社群粉丝时代,靠近粉丝就是靠近市场 152
6.2 营销思维变革:十个人知道不如一个人喜欢 157
6.3 不可小觑的“用户习惯” 163
6.4 如何向不同等级的粉丝做广告 170
6.5 如何让粉丝自发聚拢为社群 174
Part 7离粉丝越近,市场之路开拓越宽
粉丝经济已经融入市场的方方面面,当企业的CEO也开始像明星一样大量曝光、大量吸引粉丝的时候,市场机遇会悄然到来。不论是产品生产,还是产品营销,借助粉丝的力量,走个性化之路,企业的未来将一片坦途。
7.1 可乐是如何被“冰峰”击败的 180
7.2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做手机 186
7.3 当企业CEO开始成为网红 192
7.4 如何让粉丝受益时接受产品 197
7.5 给粉丝什么,决定粉丝的数量和质量 202
Part 8留住“死忠粉”比“拉新”更重要
庞大的粉丝群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忠实的粉丝时刻簇拥,庞大的粉丝群体也是一盘散沙。不管怎样,请给你的粉丝一个留下来的理由,让他们成为你的“死忠粉”“铁杆粉”。让他们为你带来无尽的粉丝和用户,产生滚雪球效应。
8.1 给粉丝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211
8.2 社群如何让粉丝养成习惯,不想离开 217
8.3 拒绝高冷,以落地真性情“发声” 223
8.4 “粉丝价”往往比促销更有用 228
8.5 新粉丝都是“死忠粉”带来的 233
8.6 对症下药,塑造粉丝经济生态链 239
社群的力量:连接、赋能与价值共创的商业新范式 一本深度剖析现代商业生态中“人”的价值重塑,探索如何从零构建、精细化运营,并最终实现商业闭环的实战指南。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传统的“产品中心论”正加速瓦解。新的经济驱动力不再仅仅是卓越的研发或庞大的资本,而是围绕品牌核心建立起来的、具备高度粘性和信任基础的“人际网络”。本书将带你深入商业活动的核心——社群,揭示其作为新时代生产力工具的巨大潜力。 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汇编,而是基于大量一线案例、严谨的模型构建和可复制的操作流程,旨在为渴望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占据先机的企业、创业者以及品牌运营者提供一张清晰的路线图。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将分散的受众转化为具有共同身份认同的紧密社群,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价值的指数级增长。 --- 第一部分:基石——理解社群经济的底层逻辑 1. 告别“流量焦虑”:从单向传播到双向连接的范式转移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厘清当前商业环境的痛点:高昂的获客成本与极低的客户终身价值(LTV)。社群经济的兴起,正是对这种“流量焦虑”的根本性解药。我们将剖析社群的核心价值在于“信任杠杆”和“关系资产”的积累。深入探讨“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的本质区别,并阐述为何只有在低摩擦、高信任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用户留存与高频互动。 核心模型解析: 价值交换矩阵——如何平衡社群提供的“情感价值”与“实用价值”,确保用户持续投入时间与精力。 案例聚焦: 分析传统媒体转型社群运营的案例,看它们如何利用既有影响力构建高价值付费圈层。 2. 身份构建与归属感的设计:让你的社群拥有“灵魂” 一个成功的社群,绝不仅仅是一堆聊天记录的集合。它必须具备清晰的“集体身份”和“独特文化”。本章将指导你如何提炼品牌的“社群主张”(Why),设计出独特的社群“仪式感”(Rituals)和“符号系统”(Symbols),使用户因“我是谁”而愿意加入,而非仅仅因为“我能得到什么”而停留。 实操工具: 社群文化DNA提炼法,以及如何设计“新人破冰”流程,快速嵌入文化认同。 深度分析: 探索亚文化社群(如硬核玩家、专业垂直领域)的粘性来源,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商业领域。 --- 第二部分:搭建与激活——从冷启动到持续增长的运营体系 3. 社群的“选址”与“圈层”:精准定位你的核心成员 错误的社群定位是资源浪费的开始。我们将教授如何运用“最小可行社群”(MVC)概念,精准找到第一批愿意为你发声和付费的核心种子用户。这不仅仅是用户画像的细化,更是对用户潜在需求深度的挖掘。同时,探讨如何设计合理的社群层级(如新手区、进阶区、专家区),实现不同需求用户的有效分流与体验优化。 关键指标: 如何衡量社群的“活性”而非仅关注人数,重点关注“对话率”和“参与深度”。 技术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如问卷、机器人)在早期筛选和识别高价值用户。 4. 内容驱动的引擎:打造“自传播”的价值流 在社群中,内容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共同创作”与“即时反馈”的循环。本章聚焦于如何设计引发讨论、鼓励分享、并能直接转化为行动的内容策略。我们将详细拆解“痛点刺激型内容”、“知识共建型内容”和“成就展示型内容”在社群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实践指南: 建立“内容共创激励机制”,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者,大幅降低运营压力。 危机公关初探: 在高互动社群中,如何快速识别负面情绪并进行有效引导,将危机转化为展示专业性的机会。 --- 第三部分:价值转化——实现商业变现与长期共赢 5. 商业闭环的设计:社群的价值变现路径 社群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本书将系统梳理社群变现的五大主流模式:会员订阅、知识付费、定制服务、供应链整合以及品牌孵化。我们特别强调“先给予,再索取”的原则,并提供详细的定价策略和价值锚定方法,确保用户感觉付费是合理的“升级”而非“剥削”。 精算模型: 如何计算社群的“平均用户付费价值”(APPU)与“边际变现成本”。 案例拆解: 分析一个垂直领域的付费社群,其从免费用户引导至高客单价产品的完整路径。 6. 赋能成员:从消费者到合伙人的角色跃迁 社群经济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其“去中心化”的协作能力。本章引导读者探索如何识别并赋能社群内的“超级用户”(Super Users)和意见领袖(KOLs)。通过给予他们特定的权限、资源或分成,让他们深度参与到产品的迭代、服务的交付乃至社区的治理中。 治理框架: 如何设计一套透明的“社群合伙人”激励与退出机制,维护生态的健康。 长期视角: 探讨如何利用社群反馈,指导产品研发(Co-creation),实现“用户驱动型创新”。 --- 结语:面向未来的商业心法 本书最后将总结社群运营的核心心法:真诚、耐心与持续迭代。社群不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的“工具箱”,而是一种需要精心培育的“生态系统”。它要求运营者从“推销者”转变为“连接者”和“服务者”。掌握了这些法则,你将不再依赖变幻莫测的外部平台,而是拥有一个稳定、忠诚且能自我增长的商业核心资产。 掌握社群的玩转法则,就是掌握了未来商业的底层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