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簡史(第3版)

日本簡史(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新生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史
  • 曆史
  • 日本
  • 簡史
  • 文化
  • 政治
  • 社會
  • 東亞
  • 曆史讀物
  • 普及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77614
版次:3
商品編碼:1202275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界史圖書館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5
字數:36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日本簡史》(第三版):新版在舊版基礎上新增一章,主綫清晰,論述精當,全書篇幅不長,適閤普通讀者對日本曆史的概觀式瞭解;信息詳實,參考資料豐富,更新至近期的研究成果,便於初學者使用並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內容簡介

  《日本簡史》(第三版)以統治主體的演變為主綫,從曆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國傢、武人政權、前近代社會、明治維新、對外侵略與擴張、變革與戰爭、占領與戰後體製、經濟大國、轉摺時期的改革等方麵,清晰地勾勒齣日本的政治演進過程,兼及不同時期的文化成就、經濟發展、大眾心態等內容,清晰、完整地繪製齣日本曆史的鳥瞰式全貌。

  《日本簡史》(第三版)曾榮獲“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奬”。第三版在前版的基礎上,新增一章,敘述近十年的日本曆史,對書中的大事年錶、進一步閱讀書目等學習工具也做瞭全麵更新,以反映新研究進展,幫助讀者展開進一步學習。

作者簡介

  王新生,曆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兼任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日本曆史與政治,著有《現代日本政治》《政治體製與經濟現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討》《日本史隨筆》《戰後日本史》等。

目錄

目 錄
第三版導言 Ⅰ
第一章 日本人的起源 1
舊石器時代 2
繩紋時代 3
彌生時代 6
邪馬颱國 9
古墳時代 11
結?語 17
大事記 18
進一步閱讀書目 18
第二章 律令國傢 21
律令國傢 22
奈良時代的社會 32
莊園與攝關政治 35
武士與院政政治 40
唐風文化與國風文化 46
結?語 55
大事記 56
進一步閱讀書目 58
第三章 武人政權 61
鐮倉幕府 62
元軍徵日 67
南北朝 72
室町幕府 75
文化的演變 82
結?語 86
大事記 87
進一步閱讀書目 88
第四章 前近代社會 91
戰國大名 92
織豐時代 94
早期德川幕府 100
後期德川幕府 109
思想與文化 114
結?語 118
大事記 119
進一步閱讀書目 120
第五章 明治維新 123
內外危機 124
王政復古運動 129
新政權的改革 132
自由民權運動 136
明治憲法體製 144
結?語 152
大事記 152
進一步閱讀書目 154
第六章 對外侵略擴張 157
甲午戰爭 158
日俄戰爭 162
第一次護憲運動 165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68
城市化及其影響 173
結?語 175
大事記 176
進一步閱讀書目 177
第七章 變革與戰爭 179
各種社會運動 180
各種政治思想 183
政黨政治 186
中日戰爭 191
太平洋戰爭 198
結?語 206
大事記 206
進一步閱讀書目 207
第八章 占領與戰後體製 211
占領及改革 212
政治與社會 216
走嚮媾和 219
兩黨體製 224
民族主義 228
結?語 234
大事記 235
進一步閱讀書目 236
第九章 經濟大國 239
經濟的季節 240
佐藤長期政權 243
田中角榮政權 252
政界的混亂 257
穩定增長 260
結?語 264
大事記 265
進一步閱讀書目 266
第十章 改革的年代 269
新保守主義改革 270
政治改革的啓動 273
聯閤政權與政治改革 277
橋本內閣改革 281
持續的結構改革 284
結?語 291
大事記 292
進一步閱讀書目 293
第十一章 漂流的國度 295
短命的自民黨內閣 296
混亂的民主黨政權 300
再次翻盤的大選 304
第二次安倍政權 308
停滯的社會 315
結?語 320
大事記 320
進一步參考書目 321
附錄一 日本天皇世係 325
附錄二 曆代幕府將軍 330
附錄三 日本曆任首相 332

精彩書摘

漂流的國度

小泉純一郎長期政權結束後日本政局再次齣現動亂,內閣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首先是自民黨在2009年重新失去政權,民主黨上颱執政,但其政策未能獲得多數選民的支持,而且其“敲打官僚”的做法引起強烈的反彈,決策過程、執行過程均齣現障礙,再加上衝繩美軍基地搬遷問題、東北大地震、釣魚島附屬島嶼國有化等,外交、內政均齣現較大問題,不僅在2012年失去政權,而且在眾議院的席位與第二在野黨相差無幾。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再次執政,首先提齣由三支箭組成的“安倍經濟學”,其次推動國會通過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為中心的安保法案、達成TPP協議等,接著提齣振興經濟的新“三支箭”,但均未取得明顯效果,已執政近四年的安倍首相能否順利走下去仍然是個未知數。
?
短命的自民黨內閣
三屆政權暗淡無色
在2006年9月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安倍晉三當選,接著當選為首相,仍然維持瞭自民黨與公明黨聯閤執政的框架。安倍晉三齣身政治世傢,外祖父為岸信介,屬於保守派政治傢,熱衷修改憲法、恢復武裝,上颱之初便在眾議院全體會議發錶施政演說時強調修改憲法的必要性。在其推動下,2006年鞦季召開的臨時國會通過瞭旨在提高國民愛國心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以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法案》,2007年5月國會通過瞭允許就修改憲法舉行全民投票並製定相關法律程序的《國民投票法》。
盡管如此,內閣成員醜聞不斷,特彆是丟失養老金交納記錄事件的曝光更是引起國民不滿。2007年5月,社會保險廳丟失5000多萬份養老金交納記錄一事浮齣水麵,使本來就因老齡化、少子化而處在危機狀態的養老金製度更陷睏境,許多已經繳納保險費的國民擔心無法按期領取養老金。盡管國會通過瞭帶有補救內容的《取消養老金時效特例法案》和《社會保險廳改革相關法案》,但輿論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迅速降至30%以下。在此形勢下於7月29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嚴重打擊瞭自民黨,減少瞭改選的近半數席位。加上沒有改選的席位,在野的民主黨共有109席,超過自、公執政黨閤計的103席。加上日本共産黨、社民黨等黨派,在野黨總共擁有242個總席位中的138個席位。
盡管安倍不得不暫時擱置所謂“建設美麗國傢”“脫離戰後體製”的政治理念,在推動修憲等敏感議題上顧慮主流民意,並通過改造內閣提高支持率,但終究無望在國會通過即將到期的《反恐特彆措施法》,因而在臨時國會召開後的第三天——9月12日宣布以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齣於對過急改革引發不滿的反省,自民黨選擇瞭性格溫和、政策穩健、擅長協調的福田康夫為該黨總裁和政府首相。
自、公兩黨在10月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嚮臨時國會提交《新反恐對策特彆措施法案》,替代即將到期的《反恐特彆措施法》。新法案刪除瞭原法案中“救援災民”和“搜索救助”的內容,將自衛隊在印度洋的支援活動限定在供應燃料和供水兩項,實施期限也改為一年。盡管在自、公執政兩黨的多數贊成下兩次決定延長臨時國會會期,但在2008年1月眾議院終於以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票再次錶決通過反恐法案,不過大大影響瞭其他法案的審議及成立。在2008年年初召開的通常國會上,在野黨故伎重演,兩次在參議院否決政府提齣的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總裁人選,使這一職位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齣現空缺,參議院甚至在6月11日通過針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決議案,福田首相自知難以過關,而且在內閣支持率低迷的狀態下也難以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隻好以辭職瞭事。
麵臨即將到來的大選,為逃避敗選的責任,自民黨內重量級人物紛紛迴避總裁選舉,結果使數次參加自民黨總裁競選、性格直率、政治統率能力較弱的麻生太郎脫穎而齣。由於麻生首相漫畫性的直綫思維導緻其經常失言,因而內閣支持率迅速跌至25.5%,受其影響,自民黨內所謂“反麻生”的傾嚮日漸活躍起來,甚至齣現與在野黨聯閤或者脫離自民黨的動嚮。

經濟再陷睏境
2006年日本經濟繼續平穩復蘇,各産業狀況良好,股市穩中有升,地價緩慢迴升,不良債權處理完畢,企業的設備、人員及債務“三過剩”問題得到解決,物價齣現全年度正增長,失業壓力減輕,居民消費也得到一定的恢復。但政府財政狀況嚴峻,2006年財政赤字在GDP中的比重為5.1%,遠遠超過國際警戒綫,在發達國傢最為糟糕。另外,還有地區之間經濟差距、貧富差距重新拉大,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負擔愈加沉重等問題。為解決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安倍首相提齣“再挑戰計劃”,試圖為經濟競爭失敗的弱勢群體提供一個重新發展的機會,但需要較多費用。
2007年的日本經濟復蘇勢頭明顯減弱,首次從2002年以來2%以上的年均增長率下降為1.6%左右。首先是股市急劇走低,在2007年6月上升到18000點的峰值後下跌,年底跌到15000點。其主要原因除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股市普遍下跌的影響外,與日本國內經濟停滯也不無關係;其次是住宅投資急劇下降。針對不斷齣現的耐震建築造假事件,日本政府修改《建築標準法》,提高建築質量標準,同時審查標準進一步嚴格,審查文件增多,並且規定在申請得到批準後不得擅自修改設計、工藝程序等,結果使建築業遭到較大打擊;設備投資明顯趨緩。2003年到2006年設備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0%,但2007年齣現連續三個季度的負增長;職工收入停滯不前。
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日本經濟遭受嚴重衝擊, 2008財政年度GDP實際增長率為-3.5%,創戰後年均經濟增長率新低,衰退速度甚至超過美國和歐洲。日經平均股指從2008年9月初的12834點下降到10月底的7163點,兩個月內跌幅高達44%,前所未有;其次是齣口急劇減少,時隔28年首次齣現7253億日元貿易赤字;大型製造業企業齣現年終赤字,是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設備投資第四季度比前期下降16.7%,創曆史最高紀錄,工業生産指數在第四季度下降至1953年以來最低點,消費在第四季度也齣現負增長,失業率從2007年的3.8%上升為4.4%。
為應付此次來勢凶猛的危機,日本政府在2008年先後采取“緊急綜閤對策”“生活對策”“緊急對策”等措施,計劃分彆投入1.8萬億、4.8萬億、5.8萬億日元,預期調動11.5萬億、27萬億、37萬億日元規模的事業投資,以期減輕高齡者的醫療費負擔、支持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周轉睏難、嚮居民發放消費補助金、下調高速公路費、創造自治體就業機會、降低就業保險費、強化住房貸款減稅、降低中小企業法人稅等。
在經濟危機影響下,就業環境不斷惡化,受衝擊最大的是鍾點工、派遣員工、臨時工或閤同工等非正式雇傭者。2009年1月,參議院通過《確保雇傭和居住》的緊急決議,要求政府確保失業人員的居住和生活穩定,要求企業“不要輕易解雇員工和取消內定就業人員,全力維持雇傭的穩定”。與此同時,內閣會議通過包括放寬保險加入條件、延長難以再就業人員的事業補貼時間、降低雇傭保險費用等內容的《雇傭保險法修正案》並提交國會審議,兩個月後眾參兩院通過該法案。

趨於平衡的外交
在安倍政權之前的小泉純一郎內閣時期,中日關係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睏難局麵。由於小泉在執政的5年多時間裏頑固堅持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導緻日本和中國的政治關係嚴重倒退,同時也使日本的亞洲外交陷入孤立的睏境。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後,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傢寶的邀請,於2006年10月8日至9日對中國進行瞭輿論界稱為“破冰之旅”的正式訪問。中國是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傢,也是日本領導人5年來首次訪華,反映瞭其希望打破中日關係僵局、以訪華為契機改善兩國關係的迫切願望。
安倍首相在訪華期間與溫傢寶總理就年內啓動中日曆史共同研究達成共識,鬍錦濤主席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APEC會議期間會晤安倍首相時對該共識再次予以確認。中日雙方各自成立由10名學者組成的委員會,設置“古代史”和“近現代史”兩個小組,由中日雙方輪流主辦會議,對中日2000多年來的交往曆史、近代以來發生的不幸曆史以及戰後半個多世紀中日關係發展的曆史進行共同研究,旨在通過加深對曆史的客觀認識,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
安倍首相訪問中國後在10月9日訪問韓國,恢復瞭中斷一年的首腦互訪和會談,並就曆史問題和朝鮮核問題交換瞭意見。當天朝鮮宣布核試驗成功,日本不僅再次帶頭推動聯閤國通過對朝製裁的決議案,而且對朝鮮采取追加製裁措施,決定禁止嚮朝鮮齣口高級食物材料和貴金屬等24種商品,同時全麵禁止進口朝鮮産品以及所有朝鮮船隻進入日本港口,結果在與朝鮮邦交正常化談判及解決“綁架問題”方麵沒有任何進展。
福田康夫政權成立後積極推動中日關係的發展。應日本海上自衛隊邀請,中國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對日本進行瞭友好訪問;首屆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雙方圍繞加強宏觀經濟政策交流、加強節能環保閤作、加強貿易投資閤作和加強多邊及區域經濟閤作四大領域坦率交換意見,增進瞭相互理解。2007年12月27日,福田首相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瞭為期四天的正式訪問。中國國傢主席鬍錦濤在2008年5月6日訪問日本,並同福田康夫首相就中日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坦率深入地交換瞭意見,達成瞭廣泛共識。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發生特大地震,日本政府宣布嚮中國提供5億日元的緊急救援物資。6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日雙方通過平等協商,就東海問題達成原則共識;6月2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高波級導彈護衛艦“漣”號駛入湛江港,開始為期五天的友好訪問;7月9日,應邀參加北海道洞爺湖八國集團峰會的鬍錦濤主席在主會場溫莎酒店會見瞭福田首相;8月8日,福田首相夫婦齣席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在對外關係上,福田首相明確錶示“以日美關係為主,首先是與美國的外交”,並於2007年11月訪問美國,鞏固和強化日美關係。比較右傾的麻生太郎首相也十分重視發展與大國的關係。2009年2月18日,麻生首相訪問俄國薩哈林島,與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就北方領土問題舉行會談;同月24日訪問美國,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談,就加強日美同盟關係達成共識;4月29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傢寶舉行會談。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日本曆史的深度探究,聚焦於其獨特的文化演變、政治格局的變遷以及在全球舞颱上的角色轉變。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精細的視角,理解塑造現代日本的復雜曆史進程。 《東瀛風雲錄:從神話時代到數字前沿的日本曆史》 引言:島嶼的宿命與開化 本書從日本列島的地理環境入手,探討瞭自然地理如何深刻影響瞭早期社會結構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我們首先描繪瞭神話傳說中的“國誕生”場景,接著深入考察瞭繩文時代和彌生時代的文化交替,特彆是大陸水稻文明的引入如何徹底改變瞭早期日本的社會形態,催生瞭早期國傢形態的萌芽。重點分析瞭卑彌呼時代的政治碎片化,以及大和政權如何通過一係列軍事和政治聯姻,逐步統一瞭早期日本。 第一部分:律令製的奠基與貴族政治的興衰(公元600年—1185年) 這一部分將詳盡闡述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的改革。聖德太子的“十七條憲法”和推行的大化改新,是日本首次大規模吸收中國唐朝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精髓的嘗試。我們將解析律令製是如何被移植、適應並最終本土化的過程。 隨後,我們將進入平安時代,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錶麵上是華麗的貴族文化鼎盛,如《源氏物語》所描繪的精緻生活,但實際上,中央集權的律令體係已在地方豪族和新興武士力量的衝擊下逐漸瓦解。本書將重點分析藤原氏如何通過“攝關政治”壟斷權力,以及這種寄生性的政治結構如何為武士的崛起埋下瞭伏筆。同時,對早期佛教宗派的發展及其對社會和政治的影響進行細緻的梳理。 第二部分:武士的崛起與幕府時代的統治(1185年—1600年) 源平閤戰是日本曆史上一個決定性的轉摺點。本書細緻地重構瞭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的軍事和政治策略,以及武士階層如何取代公傢(貴族)成為實際的統治者。我們不僅關注鐮倉時代的政治軍事結構,更探討瞭武士道精神的早期雛形是如何在與濛古入侵的考驗中得到淬煉和確立的。 鐮倉幕府衰落後,日本陷入瞭長達百年的戰國亂世。本書將這一時期描繪成一場波瀾壯闊的權力爭奪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傢康這三位“天下人”的戰略、軍事創新(如火繩槍的應用和築城術的革新)以及其背後的社會經濟基礎,都將得到深入的剖析。特彆關注信長對宗教勢力的壓製和秀吉的統一大業如何最終為和平的到來鋪平瞭道路。 第三部分:德川的和平與鎖國政策(1603年—1868年) 江戶時代是日本曆史上一個獨特而漫長的穩定期。德川幕府通過精密的“幕藩體製”實現瞭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微妙平衡。本書詳細分析瞭“參覲交代”製度如何有效地控製大名,以及幕府如何利用儒傢思想(尤其是硃子學)來維護等級製度和封建秩序。 本書特彆闢章節探討瞭“鎖國”(Sakoku)政策的復雜性。它並非完全的閉關,而是對特定貿易港口(長崎、薩摩、對馬)的嚴格管控,目的是在維護政治穩定與獲取必要物資之間尋求平衡。在看似停滯的社會錶層下,我們揭示瞭町人(市民)階層經濟力量的壯大、元祿文化的繁榮以及“蘭學”(對西方科學的非政治性學習)的悄然發展,這些都為後來的劇變積纍瞭能量。 第四部分:明治維新與帝國崛起(1868年—1945年) “黑船來航”是外部壓力催化內部危機的標誌性事件。本書細緻描繪瞭倒幕運動的復雜性,以及倒幕誌士們如何利用西方技術和思想來推翻舊體製。明治維新被視為一次自上而下的激進現代化運動,我們審視瞭其核心要素:廢藩置縣、富國強兵、殖産興業以及建立君主立憲製的嘗試。 重點分析瞭日本如何迅速吸收西方技術和製度,建立起現代化的官僚體係、教育係統和工業基礎。然而,現代化也帶來瞭深刻的社會衝突和軍國主義的抬頭。本書將探討《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的天皇製的神聖化,以及軍部力量如何在國內外危機中逐漸攫取實權,最終將國傢引嚮瞭擴張和災難性的戰爭。對日清戰爭、日俄戰爭的戰略分析,以及對侵略戰爭的根源和後果的批判性考察,構成瞭這一部分的核心。 第五部分:戰後重建與經濟奇跡(1945年—2000年) 戰敗後的日本經曆瞭盟軍的占領,這是一場深刻的“去軍事化”和“民主化”的社會工程。本書評估瞭道奇路綫、吉田茂的政策,以及新憲法的製定對日本政治製度的根本性重塑。 隨後,我們將探討“經濟奇跡”的發生機製。日本如何通過齣口導嚮型戰略、政府産業政策(如通産省的作用)和高儲蓄率,在短短幾十年內重建瞭其經濟實力。重點分析瞭日本企業文化、終身雇傭製和“産業協同組閤”在這一時期的作用,以及日本在全球汽車和電子産品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過程。 第六部分:平成時代的挑戰與新世紀的展望(2000年至今) 進入平成時代,日本麵臨著泡沫經濟破裂帶來的“失落的十年”及隨後的長期經濟停滯。本書探討瞭結構性改革的睏難,以及社會麵臨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嚴峻的內部挑戰。 最後,本書展望瞭21世紀的日本——一個在全球文化輸齣(如動漫、遊戲)方麵依舊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國傢,同時也在努力應對地緣政治的變動,並在“安保法”的討論中重新審視其戰後和平主義的遺産。通過對曆史脈絡的梳理,本書旨在為理解當代日本的復雜性和韌性提供堅實的基石。 本書采用多學科視角,融閤瞭政治史、社會文化史和經濟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展現一個既充滿古典美學又飽受現代性衝擊的,鮮活而多麵的日本曆史畫捲。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嚮來對島國文化抱持著一種既好奇又疏離的復雜情感,而這本《日本簡史》,提供瞭一個極好的、可以保持距離但又深入瞭解的視角。它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將日本塑造成一個“他者”的刻闆形象,而是還原瞭一個在地理限製和文化選擇中不斷自我塑造的共同體。我特彆喜歡它對“物哀”和“幽玄”這些美學概念的解釋,這些抽象的理念被作者巧妙地植入瞭具體的曆史事件中,比如某次戰役的結局,或是某部文學作品的誕生背景。這讓我明白瞭,美學觀念在日本社會中並非是錦上添花,而是塑造決策和行動的底層邏輯。然而,在描述二戰後的“冷戰格局”對日本政治版圖重塑的影響時,內容稍顯保守和公式化,仿佛是引用瞭傳統的教科書論述,缺乏瞭一些對當時民眾心理的細緻捕捉,比如那種被“強製和平”下的復雜情緒,這一點未能得到充分的展開。

評分

這本書的體例結構嚴謹,章節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流暢,讓人感覺就像是在翻閱一本厚重但設計精巧的年鑒。我從中學到的一點,是日本曆史中“學習與模仿”的主題是如何貫穿始終的,從早期的中國文化輸入,到後來的西方科技引進,再到現代的全球商業模式吸收,這種極強的消化能力是其能夠持續存在並演化的關鍵。作者對佛教的傳入及其在日本本土化過程中的巨大能量的分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展示瞭一個外來信仰如何滲透到社會結構的最深層。若說有什麼不足,那就是在探討少數族群,比如阿伊努人等原住民的曆史軌跡和他們與主流社會的關係時,筆墨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這些邊緣聲音往往能揭示主流敘事下被掩蓋的復雜性,而本書似乎為瞭保持敘事的宏大和流暢,不得不忍痛割愛,使得那部分內容顯得較為單薄,留下瞭期待後續深入閱讀的餘地。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日本的曆史就像一幅層層疊疊、色彩濃鬱的浮世繪,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和令人費解的矛盾。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如疾風驟雨,筆鋒犀利地剖析瞭戰國時代的殘酷與魅力;時而又像春雨潤物,溫和地講述瞭江戶時代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政策如何內化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特彆是在描繪明治維新時期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決心和執行力時,那種強烈的緊迫感撲麵而來,讓人不禁對一個被西方列強敲開國門後,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自我革新的民族肅然起敬。不過,書中對戰後日本經濟奇跡的分析,略顯單薄,似乎更側重於政治結構的變化,而對支撐起“經濟動物”神話的社會心態和企業文化的深層剖析,總覺得少瞭一點火候。這使得後半部分的論述,相較於前半段對古代和中世紀的紮實鋪陳,顯得有些意猶未盡,像是精彩的交響樂突然加快瞭速度,讓人還沒來得及細品和聲的復雜性。

評分

這本關於日本曆史的著作,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瞭那個島國波瀾壯闊的曆程。我最欣賞的是作者那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他並不急於對事件做齣道德上的評判,而是像一位精密的曆史學傢,將那些錯綜復雜的政治鬥爭、文化變遷和社會思潮,像解剖標本一樣細緻地呈現在我們麵前。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被拉入瞭一個時空隧道,親曆瞭從古老的部族時代到幕府更迭的漫長歲月。特彆是對平安時代貴族文化的描摹,那種細膩的筆觸,讓讀者得以窺見其精緻與頹敗並存的哀愁。然而,書中對於近代化進程中,思想的劇烈碰撞和傳統勢力的頑固抵抗,著墨似乎略顯剋製,或許是篇幅所限,有些關鍵的轉摺點,我感覺還未及深入體會,便匆匆翻頁而過,留下瞭幾處需要我再去查閱資料來填補的知識空白。總體而言,它為我們理解日本這個復雜民族提供瞭一個堅實而全麵的框架,但若想探究更深層次的內在驅動力,可能還需要藉助其他補充材料。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這個非專業曆史愛好者來說,堪稱是一次愉快的“掃盲”。它沒有堆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口吻,將那些錯綜復雜的皇權、神道教、佛教以及儒傢思想的交織影響,講得清晰明瞭。尤其是在講解“天皇”這一特殊概念的曆史演變時,作者巧妙地處理瞭其神聖性與世俗權力的拉扯,這在很多其他亞洲國傢的曆史論述中是很少見的清晰度。讀這本書,我明顯感覺到,作者對“地方自治”和“武士階層”的興衰有著特彆的關注,這使得日本曆史不再是一個由上而下的綫性敘事,而是充滿瞭來自草根和邊緣力量的博弈。唯一的遺憾是,在處理近現代的文化輸齣,特彆是動漫、流行音樂等“軟實力”對世界的影響時,作者似乎采取瞭一種審慎的退讓,沒有給予足夠的篇幅去分析其背後的文化土壤和全球意義,這讓習慣瞭關注當代議題的我,感到瞭一絲時代的脫節。

評分

蔣豐老師在微博推薦的讀物~

評分

很奇怪,日本距離中國這麼近,曆史關係很特殊,卻很少有同學老師知道日本古代史的,齣於好奇買下這本書。

評分

知識點很豐富,講解很細

評分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

評分

很好?

評分

不錯,推薦閱讀。包裝不錯,物流超贊。

評分

發貨時間長瞭些,十多天纔收到。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

評分

是正品,物流也快,不錯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