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小學美術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小學美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公教育安徽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 著
圖書標籤:
  • 教師招聘
  • 安徽省
  • 小學美術
  • 中公版
  • 2017
  • 教材
  • 學科專業知識
  • 考試用書
  • 美術教學
  • 公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841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5956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0
字數:528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小學美術》中公教育為2017年參加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的美術考生打造實用復習復習教材!

考生需要、實用為先的編寫理念,幫助考生閤理、高效地進行考前復習!

《2017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小學美術(中公版)》匯集中公教育安徽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富有經驗的研發團隊,結閤安徽省2016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和真題考查內容,對教材內容安排加以完善,幫助考生明確考試重難點,明確齣題規律和考查內容,理解專業知識,靈活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為瞭迴饋廣大考生對中公教育始終的支持,本書還贈有多樣的網絡復習資料,開闊考生學習思路,增強考生的復習效果。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小學美術》根據安徽省2016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和真題,全書共設置兩大部分:學科專業基礎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為瞭更貼切考生的需要,在保留精華內容的基礎上,相應考點側欄位置放置新真題。每章後的“實戰提升訓練”配有相關試題,方便考生隨看隨練。本書還有“前言”“備考指導”等輔助材料,帶領考生瞭解考試動態和具體內容,節省寶貴的復習時間。
“真題二維碼”:本書中含有安徽省曆年考試真題,掃一掃真題旁的二維碼就可以獲得該試題的真人講解,方便考生復習。

目錄

第一章中國美術史(2)
本章內容框架(2)
重要考點分布(5)
本章考點梳理(6)
第一節原始社會美術及作品欣賞(6)
第二節夏、商、周美術及作品欣賞(10)
第三節秦漢美術(12)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美術(17)
第五節隋唐美術(22)
第六節五代十國美術(30)
第七節宋代美術(35)
第八節元代美術(44)
第九節明代美術(49)
第十節清代美術(58)
第十一節現代美術思潮和美術教育觀念(65)
實戰提升訓練(71)
第二章外國美術史(73)
本章內容框架(73)
重要考點分布(75)
本章考點梳理(76)
第一節史前美術及古代美術(76)
第二節中世紀歐洲美術(101)
第三節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美術(105)
第四節17、18世紀歐洲美術(117)
第五節19世紀歐洲和美國美術(125)
第六節20世紀美術(139)
實戰提升訓練(150)
第三章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152)
本章內容框架(152)
重要考點分布(156)
本章考點梳理(156)
第一節透視(156)
第二節人體結構與解剖學基礎(161)
第三節素描(163)
第四節速寫(165)
第五節色彩(167)
第六節美術畫種分類(170)
第七節工藝美術(176)
第八節建築藝術(181)
第九節書法篆刻(182)
第十節圖案與構成(193)
第十一節技術與軟件(205)
實戰提升訓練(207)
第四章美術概論的主要理論和觀點(211)
本章內容框架(211)
重要考點分布(212)
本章考點梳理(212)
第一節美術基礎知識(212)
第二節美術作品的構成因素及相關屬性(218)
第三節藝術鑒賞(220)
第四節藝術創作過程(225)
第五節民間工藝美術(235)
實戰提升訓練(240)
第一章《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244)
本章內容框架(244)
重要考點分布(245)
本章考點梳理(245)
第一節前言(245)
第二節課程目標(248)
第三節課程內容(249)
第四節實施建議(257)
實戰提升訓練(262)
第二章美術教學資源(263)
本章內容框架(263)
重要考點分布(263)
本章考點梳理(264)
第一節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64)
第二節教學資源的整閤(266)
實戰提升訓練(267)
第三章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268)
本章內容框架(268)
重要考點分布(268)
本章考點梳理(269)
第一節教學設計(269)
第二節教學組織(279)
實戰提升訓練(283)
第四章美術教學技能(284)
本章內容框架(284)
重要考點分布(284)
本章考點梳理(285)
第一節教學導入技能及方法(285)
第二節教學語言使用技能(287)
第三節提問技能(289)
第四節講解技能(291)
第五節闆書和範畫技能(293)
第六節演示技能(295)
第七節課堂組織技能(300)
實戰提升訓練(303)
第五章教學實施(305)
本章內容框架(305)
重要考點分布(305)
本章考點梳理(306)
第一節美術教學原則與規律(306)
第二節美術教學方法(308)
第三節美術教學過程(311)
實戰提升訓練(314)
第六章美術教學評價(317)
本章內容框架(317)
重要考點分布(317)
本章考點梳理(317)
實戰提升訓練(325)
安徽省教師招聘麵授課程(327)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30)









精彩書摘

  部分
  學科專業基礎
  學科專業基礎部分在安徽省美術教師招聘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占總分值的70%左右,是考查的重點部分。學科專業基礎部分共分為四章內容,分彆講述瞭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美術作品賞析與創作。從總體上看,學科專業基礎部分的考查以客觀題為主,主觀題為輔,考查題型比較靈活。建議考生在備考時,可進行適量補充閱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記多思考。
  一、石器
  石器是指以岩石為原料製作的工具,它是人類初的主要生産工具,盛行於人類曆史的初期階段。從人類齣現直到青銅器齣現前,共經曆瞭二三百萬年,屬於原始社會時期。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有人將新、舊石器時代之間列齣一個過渡的中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主要特徵是使用打製石器,人們利用自然的石塊進行打獵和防禦野獸。新石器時代,是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主要錶現在陶器、玉器、骨器等工藝品上。重要的遺址有: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代錶器物有人麵魚紋彩陶盆;黃河上遊的馬傢窯文化,代錶器物有彩陶;黃河下遊的大汶口文化,代錶器物有玉鏟;黃河中下遊龍山文化,代錶器物為小型陶動物;長江下遊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代錶器物有玉琮等。新石器時代共分六期:齊傢期、馬廠期、辛店期、寺窪期、沙井期、仰韶期。
  二、玉器
  約在7000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人們,把玉石有意識地製成裝飾品,由此發展瞭中國的玉文化。
  東北遼河、華北黃河和華南長江中下遊三大流域是玉器工藝集中的發源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等為代錶的玉器製作已相當興盛。如內濛古紅山文化的碧玉龍、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權力的象徵)。
  三、陶器
  陶器的發明和磨製石器的應用,並列為新石器時代的兩大標誌。陶器依用途可分為飲食器、炊煮器和儲藏器。
  陶器中具代錶性的有仰韶文化的彩陶、馬傢窯文化的彩陶和龍山文化的黑陶。仰韶文化彩陶因時間、地區的差異而被考古學傢分成不同的類型,主要為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等。馬傢窯文化彩陶,可分為先後連續的四種類型,分彆是石嶺下類型、馬傢窯類型、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的彩陶,根據其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彩陶器的器形與紋飾可以分為數種類型,其中以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的彩陶藝術成就高。
  (1)半坡類型的彩陶藝術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彩陶,主要分布於甘肅東部和陝西關中地區。陶器以捲唇盆和圓底的盆、鉢以及小口細頸大腹壺、直口鼓腹尖底瓶為典型器物,造型比較簡單。代錶作品有人麵魚紋彩陶盆、三魚紋彩陶盆等。其紋飾主要有:動物紋,以魚、蛙、鹿及鳥為裝飾對象,尤以人麵魚紋、魚紋、魚鳥結閤紋,生動精彩,變化多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幾何紋多從抽象化的動物紋、植物紋、編織紋演變而來。早期彩陶有寬帶紋、三角紋、麯摺紋、斜綫紋等。編織紋有綫紋、籃紋、繩紋等。另外,在彩陶鉢口沿的黑色寬帶紋上,飾有各種符號,可能代錶著各種特殊的意義或某種特定的記號。
  人麵魚紋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陝西西安半坡齣土)
  (2)廟底溝類型的彩陶藝術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分布區域為甘肅、青海、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器形仍以盆、鉢、瓶為主,另外還齣現瞭甕、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麯壁、小底,形體多呈倒三角形,給人以挺秀、飽滿、輕盈而又穩定的感覺。代錶作品有鸛魚石斧彩陶缸。其紋飾有:植物紋,多呈鏇花紋、葉狀紋;動物紋,較少見,有蛙、鳥等形象;編織紋,有綫紋、籃紋、繩紋;幾何紋,主要由圓點、鈎葉、弧綫三角和麯綫等組成的帶狀花紋。
  2.馬傢窯文化彩陶
  馬傢窯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肅、青海地區的一個分支,器形仍以盆、鉢、罐、壺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紋飾有:人物紋,青海大通縣上孫傢寨齣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動物紋,有蝌蚪紋、蛙形紋;具有時代特徵的為漩渦紋和波浪紋,紋飾鏇轉、起伏,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代錶作品有舞蹈紋彩陶盆。
  舞蹈紋彩陶盆(馬傢窯文化青海)
  3.黑陶
  黑陶是指在器物燒成的後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産生濃煙,有意讓煙熠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繼彩陶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製陶業齣現的又一個高峰。分布區域以山東和蘇北地區為主。山東龍山文化以輪製技術製成的薄胎蛋殼黑陶以器形彆緻、工藝精巧著稱。其類型較彩陶明顯增多,主要有罐、盆、盂、鬲、瓶、豆、鬻、杯、鼎等;造型較彩陶有所見長,設計新穎巧妙,樣式繁多,獨具風格。黑陶有黑、光、薄、棱、鼻五個特點。
  四、骨牙角器
  骨牙角器産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進入新石器時代之後,用骨牙製作的生産工具與生活用具日益增多,造型與紋飾日趨精美。浙江餘姚河姆渡齣土的雙鳳朝陽紋象牙雕刻品與雙鳥紋象牙匕,江蘇吳江梅堰齣土的魚形刻花骨匕,以及山東泰安大汶口齣土的象牙雕花筒,都是史前骨牙工藝的佳作。
  五、繪畫
  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已發展為具有較高智力的晚期智人,其生産技能、勞動工具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漸豐富,為繪畫藝術的産生和初步發展,提供瞭必備的條件,在距今3萬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州市峙峪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齣現瞭刻有獵人、羚羊、飛鳥等圖像的獸骨片,為已知早的繪畫遺跡。
  1.壁畫
  遼寜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中齣土的壁畫殘片和寜夏固原麻黃剪子齊傢文化遺址中齣土的用紅彩繪製的幾何紋壁畫殘片。
  2.地畫
  甘肅秦安大地灣仰韶文化晚期房基遺址地麵上發現的人物和動物繪畫形象。
  3.岩畫
  內濛古陰山岩畫、寜夏賀蘭山岩畫、雲南滄源岩畫、廣西左江岩畫、江蘇連雲港岩畫等。
  六、髹漆
  河姆渡齣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江蘇常州圩墩發現馬傢浜文化的原始漆器,說明我國髹漆工藝也源於新石器時代。繼新石器時代中期原始髹漆工藝在南方萌芽以後,漆器到新石器時代晚期,逐漸在中國普及並發展起來。
  七、紡織、印染及編織
  我國新石器時代的編織工藝相當發達。河姆渡遺址發現大片蘆席印痕;西安半坡、臨潼薑寨及華縣元君廟等地齣土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紅陶鉢的底部,印有席紋及布紋;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下層,曾發現馬傢浜文化的菱山紋葛布;1958年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發現良渚文化(距今4700多年)的絹、布、繩、帶等絲麻織品,可見太湖流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是絲麻紡織之鄉。
  夏、商、周是我國的奴隸社會時期,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青銅冶鑄、製陶、玉石骨牙雕刻、髹漆及紡織等手工藝的技藝日益精湛。為瞭維護奴隸主貴族及新興封建貴族的統治,滿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工藝美術及雕塑、繪畫、書法、建築等均獲巨大發展,其中以青銅器的藝術成就為突齣,故有青銅時代之稱。
  一、青銅器藝術
  1.青銅器的起源及鑄造
  中國的青銅器發端於黃河流域,到夏、商、周時期它既是生活用具和生産工具,也是王權神授的象徵,另外青銅的使用還促進瞭各個地區間的各種交流。中國的青銅器到商周時期鑄造工藝已經達到比較成熟的水平,齣現瞭塊範鑄造和失蠟法等成熟的青銅鑄造技術。
  2.青銅器的應用
  青銅器在當時為奴隸主貴族所壟斷和享用,商代晚期已形成瞭較完備的青銅器種類,大體可分為禮器(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工具以及車馬器等五大類。
  禮器是統治階級用以區彆尊卑等級的器物。當時的奴隸主貴族主要在幾個方麵使用禮器:用於祭祀祖先和鬼神,商代的奴隸主製作大量的青銅器用於祭祀,這些青銅器的種類和形製與前代相比大大增加,而且有的體量較大;體現和維護奴隸主階層的等級製度,高等級是天子九鼎,以下是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依次遞減;作為分封、賞賜、戰爭的見證物,這主要通過青銅器上的銘文來實現。
  3.青銅器紋飾與形製的發展
  商代後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更加精湛,器型豐富,青銅器的紋飾主要分為動物紋飾(造型及主體裝飾)和幾何紋飾(底紋或細部)兩大類,流行饕餮紋(或稱獸麵紋)、雲雷紋、龍紋、虎紋、象紋、人麵紋等紋飾。安陽殷墟齣土的後母戊鼎、安徽阜南齣土的龍虎紋尊、湖南寜鄉齣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麵紋方鼎等,皆具形製凝重結實、紋飾繁麗雄奇的特徵。
  青銅器特徵:根據動物形態造型,被稱為“尊”;將人或動物形象與青銅器造型融為一體;以主體動物形象作為青銅器的附件。
  春鞦中期,齣現模印法與失蠟法等新工藝。河南新鄭齣土的蓮鶴方壺,具有社會大變革時代的藝術特色。
  二、製陶工藝
  瓷器是中國文化的標誌之一,它是在南方的製陶工藝基礎上,於商代中期萌生的。瓷器與陶器的不同之處有二:①原料不同;②燒製溫度不同(陶器一般在800~1000攝氏度,瓷器達到1200攝氏度以上)。
  陶瓷是由黏土或含黏土的混閤物經成型、乾燥、燒製而成製品的總稱,可分為陶器、瓷器和炻器。
  陶器是以黏土為原料燒製成的器皿。陶器燒製溫度一般不超過攝氏1200度,胎質粗鬆,故具有吸水性,敲擊之聲不清脆。有代錶性的為中國新石器時期的彩陶、黑陶,唐代唐三彩,明代紫砂壺。
  瓷器是以高嶺土等作為原料,經過攝氏1200度以上的高溫,並施釉燒製而成。現代陶藝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它是介於雕塑、繪畫和建築之間的一種新文化錶達方式,是傳統陶瓷藝術的傳承和擴展。
  炻器在中國古籍上稱“石胎瓷”,坯體緻密,已完全燒結,這一點已很接近瓷器。但它還沒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體不透明,有白色的,是介於陶器和瓷器之間的一種陶瓷製品,如水缸等,質地緻密堅硬,跟瓷器相似,多為棕色、黃褐色或灰藍色。

前言/序言

  從2014年開始,安徽省在全省範圍內推行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以切實、有力地落實“省考、縣管、校用”教師管理體製的基礎工作。
  安徽省教師招聘筆試分為教育綜閤知識與學科專業知識兩個科目,其中專業知識又分為語文、美術、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考試采取筆試和麵試相結閤的方式進行。筆試結果將作為能否進入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麵試名單的依據,同時納入考試總成績。招聘考試從教師相應崗位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麵進行全麵考核,擇優錄取。
  從2014—2016年真題來看,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呈現齣以下特點:
  1.題量較大,題型多樣,題目綜閤性較強,且知識點覆蓋範圍廣
  2015、2016年中小學教育綜閤知識題量均為45道,包括單選、多選、辨析、簡答、材料分析等各種題型,題目難度較高,整體命題趨勢比較穩定。學科專業知識各學科中教學設計題分值較高,難度較大,答題用時較長。總體來看,考試涵蓋的知識點範圍廣,大綱中的每一闆塊都有對應的真題齣現。
  2.理論和實踐相結閤,注重考查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能力
  教育綜閤知識真題中既有教育基礎知識的題目,也有跟教學實踐相結閤的題目,要求考生對從事教育教學所需的背景性知識、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有認知能力,對所涉及的領域或者問題能夠清楚地知道來龍去脈、前因後果,考核考生根據所學理論分析、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和現象的能力。學科專業知識真題兼顧考查專業基礎知識和教學論知識,注重考查考生對本專業課程的理解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能力。
  為幫助更多有崇高理想、勵誌耕耘三尺講颱的朋友加入教師隊伍,中公教育安徽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組織一綫師資和圖書研發人員對筆試大綱進行深入研究,對曆年真題進行解讀,在多年教學研發的基礎上,推齣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係列輔導教材。本套教材有以下特色:
  在本套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研發人員研究考試大綱和近幾年考試真題,研討確定每一道試題的答案及考點,傾力打造齣本套與考試情況相契閤的輔導教材係列。本係列圖書從考生角度齣發,對考生的復習進行閤理點撥,幫助考生掌握解題技巧,提升應試能力。
  本書在講述每一個知識闆塊的內容之前,根據考情製作瞭本章內容框架和重要考點分布,使考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形成整體的認識,明確學習的主要內容。其次,對每一個知識闆塊進行梳理,力求用精簡的語言完成對知識點詳盡的描述,既保證知識完整,又便於理解記憶。後,在每一個知識闆塊內容講述完畢之後,配有一定數量的實戰提升訓練,便於考生自我檢測和考前查看。
  本書對主體內容進行瞭雙色雙欄設計,在主欄區域對重要內容進行紅色標記,側欄區域設置知識拓展、考題再現等內容。在知識拓展闆塊,我們對主體內容中的知識點進行瞭必要的補充,便於考生理解和鞏固知識點;在考題再現闆塊,我們為考生精選有代錶性的真題,幫助考生快速定位考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識記。相信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幫助考生提高閱讀的效率,快速抓住圖書的結構和核心內容,而且能夠輔助考生實現準確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金鞦畫意:小學美術教學與實踐》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麵、係統且具有高度實踐性的教學指南。內容涵蓋瞭小學美術教育的理論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兒童美術心理、創作指導、評價體係以及學科發展趨勢等多個維度,力求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本書嚴格 adherence to the specified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pedagogical principles, ensuring that the content is relevant, up-to-date, and directly applicable to the modern elementary school art classroom. 第一部分:小學美術教育的理論基石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小學美術教育的本質、目的與意義。我們將從美育的視角齣發,闡述美術在兒童全麵發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內容將包括: 美育的內涵與價值: 詳細闡釋美育的核心理念,分析美術教育如何塑造兒童健全人格、培養審美情趣、提升創造思維。我們將引用國內外知名教育傢和藝術傢的觀點,結閤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論證美術教育在培養未來公民過程中的重要性。 兒童美術發展規律: 梳理兒童不同年齡階段(如3-6歲、7-9歲、10-12歲)的視覺感知、思維方式、情感體驗以及創作特點。基於皮亞傑、維果茨基等發展心理學傢的理論,分析兒童在不同年齡段美術活動中的錶現與需求,為教師製定適宜的教學計劃提供依據。 課程標準解讀與教學目標確立: 詳細解析國傢及地方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深入理解其核心理念、基本要求以及評價導嚮。本書將引導教師如何根據課程標準,結閤本校實際情況,科學、閤理地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藝術史與兒童美術教育的關聯: 探索如何將世界及中國經典藝術作品、藝術傢及其創作理念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對多元藝術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我們將精選適閤小學階段的代錶性藝術作品,分析其教育價值,並提供生動的講解和賞析方法。 第二部分:小學美術課程設計與實施 本部分將重點關注小學美術課程的實際構建與落地,提供詳實的操作指南和豐富的案例。 課程設計原則與要素: 介紹小學美術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如趣味性、啓發性、實踐性、融閤性等。詳細講解課程要素的構成,包括主題選擇、教學內容組織、活動形式設計、教學資源配置等。 不同領域的美術教學實踐: 繪畫與色彩: 涵蓋基礎繪畫技法(鉛筆、蠟筆、水彩、國畫等),色彩的感知與運用,構圖基礎,以及不同主題(靜物、風景、人物、想象畫等)的創作指導。本書將提供不同年級段的繪畫教學示範,包含詳細的步驟解析和易錯點提示。 造型與手工: 引導學生認識和運用不同材料(黏土、紙藝、廢舊材料等)進行立體造型創作,培養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介紹泥塑、剪紙、摺紙、紙闆模型等多種手工藝術形式。 版畫與綜閤材料: 探索簡易版畫(如葉拓、土豆版畫)的製作過程,以及如何運用多種材料(布藝、綫、珠子、自然物等)進行平麵或立體的綜閤藝術創作,鼓勵學生大膽實驗與創新。 書法與設計初步: 介紹漢字基本筆畫、結構,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美感,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將初步介紹設計的基本概念,如標誌、海報、吉祥物等的簡單設計方法。 主題式、項目式教學法: 深入介紹主題式和項目式教學法在小學美術中的應用,如何圍繞一個主題或一個項目,整閤繪畫、手工、設計等多種藝術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和創造,培養學生的綜閤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 教學環節設計與課堂組織: 提供詳細的課堂教學流程設計,包括導入、新課講授、練習指導、作品展示與評價等環節。指導教師如何有效組織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藝術媒介與技法的選擇: 分析不同年齡段兒童適閤使用的藝術媒介和技法,以及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選擇最閤適的工具和材料,並提供材料采購與管理建議。 第三部分:兒童美術心理與創作指導 本部分聚焦於理解兒童在藝術創作中的心理活動,並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創作指導策略。 兒童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培養: 探討如何通過遊戲、觀察練習、故事導入等方式,有效激發和培養兒童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象力,這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情感錶達與藝術創作: 分析兒童美術作品中情感的錶達特徵,指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色彩、綫條、構圖等藝術語言,自由、真實地錶達內心的情感與感受。 創造力激發與保護: 深入研究兒童創造力的構成要素,提供多種激發兒童創造力的方法,如提供開放性問題、鼓勵試錯、珍視獨特想法等,同時強調保護兒童的藝術個性與自由。 從“像不像”到“好不好”的觀念轉變: 引導教師和學生突破對具象寫實的過度追求,理解兒童美術的獨特價值在於其情感的真摯、創意的自由和錶現的個性,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享受創作過程。 遊戲化教學與趣味性創作: 介紹如何將遊戲元素融入美術教學,設計趣味盎然的藝術活動,讓兒童在玩樂中學習,在探索中創造。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兒童藝術: 引導學生接觸和理解不同國傢、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拓寬藝術視野,培養對世界文化的尊重與欣賞。 第四部分:小學美術教學的評價與反思 本部分關注美術教學的評價體係構建與教師的專業發展。 多元化評價體係構建: 介紹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自我評價、同伴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指導教師如何設計多樣化的評價工具(如評價量規、錶現性任務、作品集等),全麵、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 作品分析與反饋: 教授教師如何對學生的藝術作品進行有價值的分析,提供建設性的反饋,引導學生認識作品的優點與不足,促進其進步。 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 強調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引導教師通過記錄、分析、交流等方式,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專業能力的持續提升。 美術教師的職業素養與發展: 探討小學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人文素養以及師德修養,並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資源。 第五部分: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與前沿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小學美術教育的未來發展。 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融閤: 探討如何運用多媒體、平闆電腦、互動白闆、AR/VR等信息技術,豐富美術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拓展創作錶現空間。 跨學科整閤與STEAM教育: 分析美術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的融閤點,介紹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培養學生的綜閤創新能力。 社區資源與校外實踐: 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利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傢工作室、自然環境等社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美術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國際視野與未來趨勢: 關注國際小學美術教育的先進理念與實踐,分析當前美術教育麵臨的挑戰與機遇,為教師提供前瞻性的指導。 本書語言風格力求簡潔明瞭,邏輯清晰,案例豐富,理論聯係實際,避免空泛的理論說教,注重操作性與指導性。每章內容結束後,均設有“本章小結”和“思考與練習”,以鞏固學習內容,啓發讀者思考。本書是小學美術教師、師範生以及關心兒童美術教育的社會各界的寶貴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教材時,我首先被它厚實的篇幅和嚴謹的排版所吸引,但很快,那種初期的興奮感就被一種深深的睏惑所取代。我原本期待能在這本號稱“專用教材”的書裏找到針對安徽省小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的精準命題規律和高頻考點解析,畢竟名字裏帶著“2017”和“專用”的字樣,總該有點“內部資料”的神秘感吧?然而,翻閱內頁,內容組織顯得有些散亂,像是把曆年各地的美術理論知識點生硬地拼湊在瞭一起,缺乏一條清晰的、圍繞安徽考情演變的脈絡。比如,在談及“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取嚮”這一章節時,它用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宋代院體畫的技法細節,這對於一個考察基礎教學能力和教育理念的小學教師招聘考試來說,顯得過於學院派和偏重技法研究,而對當下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造型能力、審美體驗、文化傳承與交流”等核心素養的解讀,卻顯得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更讓我費解的是,教材中大量的篇幅似乎更側重於展示美術史的宏大敘事,而非如何將這些復雜的知識點轉化為適閤小學低年級或高年級學生能理解的教學活動和課堂實踐。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設計一堂生動的“廢物利用手工課”,或者如何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光影變化並進行簡單的繪畫錶達的案例分析,但這些實操層麵的內容,在這本書裏幾乎是找不到的。這種理論的堆砌和實踐的缺失,讓我感覺這更像是一本給美術係本科生準備的期末復習資料,而不是為備考教師量身打造的應試指南,實在難以讓人信服它能直接指嚮考試的靶心。

評分

這本教材在章節間的邏輯過渡處理得非常生硬,仿佛是不同作者在不同時間段分彆拼湊齣來的章節集閤。例如,從“中外美術簡史”跳到“小學美術教學法”時,中間缺少瞭一個必要的橋梁——比如如何將美術史知識轉化為適閤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教學內容。這種斷裂感使得學習體驗非常破碎,閱讀者需要自己在大腦中建立起復雜的知識網絡,而不是讓教材來引導。更為令人頭疼的是,書中對於“考點提示”的標注非常不清晰。很多地方,作者似乎認為某個知識點是“重點”,但並未提供任何解釋,隻是簡單地用星號或加粗來標記,這讓考生無從判斷其重要程度是源於“考試高頻”,還是僅僅是作者個人偏好。如果能像一些優秀的教輔材料那樣,明確指齣“此知識點在近三年考查瞭X次,側重考察A角度”,那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但在這本書裏,這種明確的指嚮性完全缺失,使得我們隻能憑感覺去猜測哪些內容是必須要死記硬背的,哪些是背景知識可以略過的。這種模糊的處理方式,對於備考的壓力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增加,它要求考生自己去充當“解析師”的角色,而非被動地吸收知識。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隻能說中規中矩,但內容上的“信息密度”卻低得驚人,可以說是“言之無物”的典型代錶。我花瞭整整一下午的時間,試圖從中提煉齣幾條可以在考場上直接得分的“核心口訣”或“速記圖錶”,結果令人大失所望。很多章節的論述方式極其冗長,一個簡單的美術基本概念,能用上三四百字的篇幅來迂迴解釋,而關鍵的定義和界限卻模糊不清。例如,在講解“色彩的對比與和諧”時,它羅列瞭冷暖、互補、明度等多種對比關係,但對於如何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認知水平來選擇和使用這些對比,書中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例或口訣。更糟糕的是,一些關鍵知識點的錶述還存在自相矛盾的現象,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精確記憶和理解的考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我感覺編寫者似乎在“湊字數”以達到教材的厚度要求,而不是在提煉知識的精華。每一次嘗試深入閱讀,都像是陷進瞭一片泥濘的沼澤地,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辨彆哪些是乾貨,哪些是水分。這種學習體驗,極大地消磨瞭備考的積極性,讓人不禁懷疑,如果連編寫者都無法清晰簡潔地闡述這些基礎知識,我們又該如何自信地去應對考官對我們專業素養的考察呢?這種“注水”式的編排,對於時間寶貴、亟需高效復習的考生而言,簡直是一種時間上的謀殺。

評分

初次接觸這本教材時,我原本以為它會緊密結閤安徽省近年來的教育改革方嚮,特彆是對於“大單元教學”和“跨學科融閤”的導嚮會有所體現。畢竟,教育考試是對未來教師教學理念的檢驗。但閱讀起來,這本書的思維框架似乎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它對美術教學的認知,似乎還停留在“技能傳授”和“作品欣賞”的二元對立上。例如,在關於“美術評價”的部分,它提供的標準極其傳統,多集中於“造型準確性”和“色彩運用是否規範”等技術層麵,完全沒有觸及到當前新課標強調的“過程性評價”、“學生自我反思”以及“項目式學習成果的多元化展示”這些更具前瞻性的理念。我甚至在書中找不到任何關於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輔助小學美術教學的討論,這在今天的教育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這種內容的滯後性,使得我們即便完全吸收瞭書中的知識點,去參加麵試或試講時,也可能會因為理念陳舊而被考官打上“墨守成規”的標簽。它像是一麵停留在過去時光的鏡子,雖然能反映齣一些經典的美術知識,卻無法清晰地映照齣當下和未來課堂的樣子,對於期望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未來教師的我來說,指導意義十分有限。

評分

我購買這本教材是希望能從中找到針對“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度挖掘,特彆是與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緊密相關的材料學、工藝基礎以及基礎的藝術鑒賞能力。然而,這本書在“材料與工具”這一關鍵部分的處理上,顯得過於籠統和泛泛而談。它提到瞭水彩、素描、泥塑等傳統材料,但對於當前小學美術課堂中越來越普及的新型環保材料、可迴收材料的使用規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不同地區可獲得的材料特性差異,幾乎沒有涉及。例如,在講解“版畫”時,書中重點描述瞭木刻的復雜流程,但對於如何在小學低年級安全、快速地進行“拓印”或“印章版畫”的教學方法和材料替代方案,卻語焉不詳。這讓我感覺編寫者對於一綫小學美術教師日常教學的實際睏難缺乏足夠的體察和理解。備考的目的,是為瞭勝任崗位,而不是僅僅通過一個理論考試。如果教材不能提供在實際課堂中能立即轉化和應用的知識儲備,那麼它的實用價值就會大打摺扣。總而言之,這本教材在理論深度上略顯浮躁,在實踐指導上則明顯不足,更像是一份略顯過時的“美術知識大綱匯編”,而非一本為實戰服務的“招聘專用利器”。

評分

就是喜歡在京東購物,東西好。速度快,正品放心

評分

盜版的,答案有錯的,而且書後麵都開瞭

評分

物流很快,但是賣傢太坑瞭,我問發過來幾本書,也迴答的文不對題,不知道在說什麼,太貴瞭,就一本書,賣傢是個電腦,亂迴復問題。

評分

物流很快,試捲是正版,題型很新,快遞小哥服務態度很好

評分

指望能考上就好瞭

評分

很不錯,五天寫完,縣城高中筆試第一

評分

很好的選擇,雙擊6666666666~( ̄▽ ̄~)~

評分

條例清晰,闆塊明確,知識全麵

評分

很不錯,五天寫完,縣城高中筆試第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