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

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丁能根,許駿 著
圖書標籤:
  • 汽車動力學
  • 底盤控製
  • 主動控製
  • 車輛工程
  • 汽車工程
  • 控製係統
  • 汽車懸架
  • 車輛穩定性
  • 仿真分析
  • 智能交通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34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774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2
字數:34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教學用書,同時可供汽車設計和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是一本汽車動力學領域的專業參考書。本書主要介紹汽車動力學基本理論及其建模和求解的一般方法,分析汽車的加速性、製動性、行駛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研究汽車動力學性能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改善這些性能的各種控製係統和方法。還介紹瞭汽車非綫性動力學係統的穩定性分岔分析,這部分內容有助於理解汽車係統的穩定性及各種汽車穩定性增強係統的控製原理。可作為汽車設計人員及高校師生參考使用。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汽車動力學基本理論及其建模和求解的一般方法,分析汽車的加速性、製動性、行駛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研究汽車動力學性能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改善這些性能的各種控製係統和方法。此外,介紹瞭汽車非綫性動力學係統的穩定性分岔分析。在汽車動力學控製方麵,運用現代控製理論並結閤産業化開發實踐,介紹瞭防抱製動係統(ABS)、驅動防滑轉係統 (ASR)、自適應巡航控製(ACC)、高級緊急製動係統(AEBS)、主動/半主動懸架控製和電子穩定控製係統(ESC)等汽車底盤主動控製係統的工作原理、控製器設計及係統組成。可供相關專業高校師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許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學院汽車工程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許駿博士1983年12月齣生於浙江寜波。分彆於2011年與2014年獲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專業:車輛工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哲學博士(專業:工程力學)。2014年6月起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學院汽車工程係,任“卓越百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進載運工具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高性能衝擊防護材料與結構、汽車碰撞安全、鋰電池耐撞性、納米流體材料力學以及交通事故分析等。迄今已在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PLOS One, Composites Part B,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在內的期刊發錶論文52篇。國傢發明專利4項。擔任10多種SCI期刊審稿人。現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斷裂與失效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或參與包括美國能源部、美國國防部、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麵上基金以及“十一五”支撐計劃等12項國傢或國際閤作課題。目前擔任本科生全英文課程《汽車材料》、《彈性理論基礎》以及研究生課程《衝擊動力學》的主講老師。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1
1.1 曆史迴顧 1
1.2 研究內容和特點 3
1.3 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 6
1.4 發展趨勢 10
第2章 汽車驅動與製動動力學13
2.1 驅動力和行駛阻力 13
2.2 汽車加速性能 18
2.3 汽車製動性能 23
習題 30
第3章 汽車縱嚮動力學控製係統31
3.1 製動動力學單輪模型 31
3.2 ABS的控製原理和控製技術 35
3.3 ASR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組成 41
3.4 ACC的工作原理和控製算法 45
3.5 AEB的工作原理和控製算法 52
習題 57
第4章 汽車振動基礎58
4.1 概述 58
4.2 單自由度係統 60
4.3 多自由度係統 68
4.4 隨機振動基礎 76
習題 83
第5章 行駛動力學84
5.1 路麵不平度及其功率譜 84
5.2 振動性能的評價 89
5.3 單輪車輛模型 94
5.4 單軌車輛和整車模型 110
5.5 行駛動力學仿真 115
習題 120
第6章 車輛的可控懸架121
6.1 主動懸架 121
6.2 半主動懸架 132
6.3 其他形式的可控懸架 141
習題 146
第7章 輪胎模型147
7.1 研究曆史和現狀 147
7.2 幾種典型的輪胎模型 148
7.3 輪胎的瞬態響應特性 153
習題 155
第8章 汽車操縱動力學156
8.1 概述 156
8.2 二自由度轉嚮運動動力學 159
8.3 汽車閉環操縱動力學 165
8.4 汽車非綫性動力學及穩定性分岔分析 176
習題 180
第9章 汽車操縱穩定性控製係統181
9.1 概述 181
9.2 基於差壓製動的電子穩定控製 184
9.3 主動前輪轉嚮控製 192
9.4 基於AFS和DYC的集成控製 197
習題 200
參考文獻 201

前言/序言

國內關於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方麵的教材、專著和譯著已經不少,但從滿足研究生課程教學的需要來看一般都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缺乏係統性或不夠全麵,有些內容相對陳舊,而有些則不適閤用作教材。
本書在廣泛參考瞭大量的教材和專著基礎上,結閤近年來汽車動力學及控製領域新的研究進展編寫而成。在編寫過程中,力求滿足以下要求。
① 內容全麵,係統性好。
② 深入淺齣,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
③ 能夠反映本課程研究領域的近期發展,如自適應巡航控製(ACC)、自主緊急製動係統(AEB)、汽車非綫性動力學及穩定性分岔分析、前輪主動轉嚮(AFS)和直接橫擺力矩控製(DYC)等。
本書主要介紹汽車動力學基本理論及其建模和求解的一般方法,分析汽車的加速性、製動性、行駛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分析汽車動力學性能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改善這些性能的各種控製係統和方法。還介紹瞭汽車非綫性動力學係統的穩定性分岔分析,這部分內容有助於理解汽車係統的穩定性及各種汽車穩定性增強係統的控製原理。
本書的個特點是注意吸收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的新研究方法和成果,如ACC、AEB、AFS和電子穩定控製係統(ESC)等,在其他同類書中介紹較少。
第二個特點是注意介紹汽車動力學問題的各種求解方法、適用範圍和內在聯係。譬如平順性分析時,當受到路麵不平度隨機輸入的車輛係統為綫性係統時,可以用功率譜分析並用求齣頻率響應函數的方法求解,這是利用瞭綫性常係數微分方程解的疊加原理。如果考慮到車輛係統具有的明顯非綫性,則隻能采用數值分析的方法。
第三個特點是研究內容比較廣泛,涉及汽車整車和底盤各總成,全麵反映瞭汽車的各種動態特性和動力學控製方法。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清華大學鄭四發教授、北京工業大學馮能蓮教授等對本書提齣許多寶貴意見。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和化學工業齣版社的大力支持和資助,同時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及引用瞭國內外一些學者的論著和研究成果。在此,一並對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與已經齣版的其他書籍一樣,本書一定存在不足和問題。懇請讀者批評指正,歡迎通過電子郵件(dingng@buaa.edu.cn、junxu@buaa.edu.cn)的方式進行溝通。

編著者
穿越時空的機械之詩:齒輪、懸掛與駕駛的智慧 這並非一本關於汽車動力學或底盤主動控製的書籍。相反,它是一麯獻給機械美學、工程巧思以及人類與機器之間奇妙聯係的贊歌。它將帶領讀者深入探尋那些隱藏在光滑金屬外殼之下的靈魂,那些定義瞭齣行體驗的無形力量。 第一章:鋼鐵的脈搏——材料的低語 我們將從最根本的元素開始:材料。本書不會深入探討材料的應力應變分析,而是以一種更詩意的方式,描繪鋼鐵、鋁閤金、鎂閤金,乃至於碳縴維復閤材料如何在溫度、壓力與時間的淬煉下,演化齣各自獨特的性格。我們將追溯它們的起源,感受它們從礦石到精密零件的蛻變,體會工程師們如何理解和駕馭這些物質的內在語言,賦予它們生命,使其能夠承受數以萬計的行駛公裏,而依舊保持堅韌與優雅。想象一下,當陽光灑落,車輛的每一個金屬部件都在訴說著自己從熔爐中的誕生,到被精心打磨成流綫型車身的曆程。 第二章:流動的藝術——空氣的雕塑 車輛在道路上穿梭,不僅僅是與地麵接觸,它更是在與空氣共舞。本章將不再是關於空氣動力學參數的計算,而是聚焦於空氣如何以一種看不見的手,塑造車輛的輪廓。我們會探討風洞中的科學,但更多的是以藝術傢審視雕塑的眼光,去欣賞設計師們如何通過車身綫條、擾流闆、擴散器等元素,引導空氣的流動,使其既能減少阻力,又能産生下壓力,讓車輛如虎添翼,貼地而行。我們會想象風吹過車身時發齣的低語,它如何撫平棱角,如何塑造齣令人心醉神迷的弧度。 第三章:動力的迴響——引擎的哲學 內燃機,或電動馬達,是車輛跳動的心髒。我們不會深入剖析其工作原理的每一個細節,而是去感受那份原始而強大的能量。我們將描繪汽油燃燒時迸發齣的火焰之舞,或是電池中電子流動時激發的電流之歌。我們會思考,在工程師手中,這些看似簡單的物理化學過程,如何被轉化為推動數噸重物前行的澎湃動力。我們會去體會每一次油門踩下時,那股源源不絕的力量如何傳遞到車輪,讓整個世界在身後飛速掠過。這是一種關於轉化與釋放的哲學,是人類智慧驅動能量的宏大敘事。 第四章:地麵的低語——輪胎的連接 輪胎,是車輛與大地唯一的接觸點,是力量傳遞的終點,也是路麵信息的起點。本章不會討論輪胎的花紋設計對抓地力的影響,而是將目光投嚮輪胎與地麵之間那微妙而關鍵的每一次摩擦。我們將體會橡膠在不同路麵上的細微差彆,感受它如何在濕滑的柏油路上發齣輕微的抗議,又如何在乾燥的賽道上緊緊咬閤。這是一種無聲的溝通,是機械與自然的對話,是安全與性能的基石。我們會想象輪胎在每一次滾動中,所承載的重量、所産生的溫度、所傳遞的震動,它們匯聚成一股細緻入微的反饋,直接訴說著路麵的性格。 第五章:律動的鏇律——懸掛的交響 懸掛係統,是車輛的肢體,它承載著車身,過濾著顛簸,維持著車輪與地麵的穩定接觸。本章將不再是介紹各種懸掛結構的優劣,而是去聆聽懸掛在每一次起伏、每一次轉嚮時所奏響的交響樂。我們將體會彈簧的伸縮,減震器的工作,以及連杆的聯動,它們共同編織齣一麯流暢而和諧的律動。這是一種關於平衡與適應的藝術,是工程師們對舒適與操控的極緻追求。我們會感受到車輛如何巧妙地應對路麵的起伏,如何將顛簸轉化為一種平穩的乘坐體驗,仿佛行駛在一片寜靜的湖麵上。 第六章:靈魂的指引——轉嚮的藝術 轉嚮係統,是車輛的神經,它連接著駕駛者的意圖與車輛的行動。本章將不再深入探討轉嚮比、轉嚮角等技術參數,而是去感受駕駛者每一次輕微的扭動方嚮盤,所帶來的細膩反饋。我們將體會車輛如何精準地響應,如何以一種近乎心靈感應的方式,隨著駕駛者的意念而改變方嚮。這是一種關於連接與掌控的藝術,是人類智慧與機械反饋的完美結閤。我們會想象方嚮盤在手中傳遞的那份沉甸甸的真實感,以及車輛在每一次轉彎時所展現齣的靈動與自信。 第七章:刹停的瞬間——力量的終結 刹車係統,是車輛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綫,是力量的終結。本章將不再關注刹車片的摩擦係數或液壓的傳遞,而是去感受每一次刹車時,那股強大的製動力如何悄無聲息地將運動的能量轉化為熱能,讓車輛平穩地停駐。我們會體會刹車踏闆傳遞的力度,以及車輛在減速過程中所展現齣的穩定與可控。這是一種關於責任與信任的體現,是機械設計中安全至上的完美詮釋。我們會想象那一瞬間,巨大的動能在刹車係統的作用下悄然消散,一切恢復平靜。 第八章:光影的交織——車燈的語言 車輛不僅僅是交通工具,它也是夜晚中的一道風景。本章將不再討論車燈的亮度、色溫或配光麯綫,而是去欣賞車燈在黑暗中點亮前路,照亮世界時所散發齣的魅力。我們會體會遠光燈穿透黑暗的堅定,近光燈溫柔的陪伴,以及轉嚮燈傳遞的明確信號。這是一種關於指引與溝通的語言,是車輛在黑夜中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我們會感受到車燈光束劃破夜幕時所帶來的安全感,以及它在夜晚行駛中,如何勾勒齣車輛的輪廓,賦予其生命。 第九章:感官的延伸——內飾的溫度 車輛的內部,是駕駛者最直接的感官接觸區域。本章將不再列舉內飾材料的種類或設計風格,而是去感受空間設計所帶來的舒適感、科技感與人性化。我們會體會座椅的包裹,儀錶盤的清晰,以及各種開關按鈕的觸感。這是一種關於體驗與情感的營造,是工程師與設計師們共同打造的溫馨港灣。我們會想象坐進車內,感受撲麵而來的氣息,觸摸到每一個細節,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心打造的私人空間。 第十章:旅途的詩篇——人與車的共鳴 最終,本書將迴歸人與車之間的關係。我們不再關注車輛的性能參數,而是去體會每一次駕駛所帶來的獨特體驗。這是一種關於自由、探索與情感的共鳴。我們會想象在綿延的山路上馳騁,在城市的高速公路上穿梭,或是靜靜地停靠在海邊,感受車輛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物理上的位移,更是精神上的釋放。這是一麯關於人類對速度、對自由、對探索永不停歇追求的頌歌,而車輛,便是這頌歌中最動人的樂章。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汽車維修技師,日常工作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汽車故障和維修難題。《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悉心教導。雖然書中內容可能比我日常維修涉及的要更深入和理論化,但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從根本上理解車輛的許多行為。比如,當客戶抱怨車輛在轉彎時感覺“飄”或者“抓不住地麵”,我就可以通過書中關於車輛側傾、側滑等動力學概念來更好地嚮他們解釋原因。而且,書中關於底盤主動控製係統的介紹,比如電子穩定控製(ESC)和主動轉嚮係統,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瞭解這些高科技配置的工作原理,這對於我進行故障診斷和維修非常有指導意義。我特彆希望能從書中找到關於這些電子控製單元(ECU)和傳感器之間的通訊原理,以及常見故障的排查思路,這能大大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評分

我是一位對汽車工程領域充滿濃厚興趣的大學老師。在尋找能夠充實我課堂教學內容和指導學生進行科研的材料時,《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這本書引起瞭我的注意。收到書後,我首先對其嚴謹的學術風格和深入的理論分析感到滿意。這本書的結構清晰,邏輯性強,從基礎的車輛動力學原理開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底盤主動控製係統。我尤其欣賞書中在介紹各種控製算法和模型時,能夠兼顧理論的嚴謹性和工程的實用性。例如,對於主動懸架係統的模糊控製或PID控製的講解,不僅有數學模型的推導,還可能包含瞭實際應用中的參數調整和魯棒性分析。這對於我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和學術論文研究非常有幫助。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現代汽車電子穩定控製(ESC)係統中,例如車輛側滑角估計、橫擺角速度控製等算法的詳細介紹,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想買瞭,一直放在購物車裏,最近終於下定決心入手瞭。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厚重感和精美的封麵設計所吸引。封麵上的那輛賽車,綫條流暢,仿佛下一秒就要衝齣畫麵,給我一種強烈的速度感和力量感。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排版和高質量的紙張,印刷質量非常棒,字跡清晰,圖片也栩栩如生,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有眼睛疲勞的感覺。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這本書的內容覆蓋瞭汽車動力學的各個方麵,從基礎理論到復雜的控製係統,內容非常詳實。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車輛穩定性和操控性的章節很感興趣,這對我理解汽車的駕駛特性非常有幫助。我是一名汽車愛好者,平時也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小改裝,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本寶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汽車的工作原理,也為我未來的學習和實踐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鑽研瞭,相信這本書一定會給我帶來很大的啓發和收獲。

評分

作為一個對汽車工程領域充滿熱情並緻力於學術研究的博士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理解汽車動力學和底盤主動控製前沿技術的書籍。《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這本書無疑是我的一個重要發現。從書本的裝幀設計就能看齣其齣版方對學術著作的重視程度。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先進控製理論在汽車底盤主動控製領域的應用。例如,書中對模型預測控製(MPC)在車輛動力學控製中的應用,或者基於AI的學習方法在自適應巡航控製(ACC)和自動駕駛輔助係統(ADAS)中的集成,我都抱有極大的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理論模型,甚至是一些尚未完全商業化的技術方嚮的探討,這對於我撰寫博士論文和開展創新性研究非常有價值。

評分

當我拿到《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這本書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跑車在賽道上風馳電掣的畫麵。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動感,仿佛蘊含著強大的能量。雖然我不是汽車工程師,但作為一名資深的汽車評論員,我一直緻力於深入理解汽車的每一個細節,而車輛的動力學性能和底盤控製正是決定一輛車“靈魂”的關鍵所在。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書中的章節,發現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對汽車運動的“解剖”。從車輛的受力分析,到輪胎與地麵的相互作用,再到各種主動安全和操控輔助係統的原理,這本書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闡述。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車輛轉嚮不足和轉嚮過度的物理成因以及如何通過底盤控製係統加以改善的討論。這些內容對於我撰寫汽車評測報告,能夠更精準地描述車輛的駕駛感受,提供瞭寶貴的理論依據。

評分

我是一名對汽車技術發展史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一直想找一本能係統介紹汽車動力學和底盤控製演變的書。《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這本書,從其標題就透露齣一種科技感和前沿性。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通過閱讀這本書的前言和目錄,我能夠感受到它所涵蓋的內容是多麼的豐富和精妙。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主動控製”這一概念所吸引,這讓我聯想到現代汽車是如何從被動地響應路況,演變成主動地去適應和優化駕駛體驗的。書中對於電子穩定控製(ESC)、主動懸架等技術的發展曆程和工作原理的介紹,讓我對現代汽車的安全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復雜的汽車技術呈現給我,讓我能夠更全麵地欣賞汽車作為一項偉大工程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和排版都讓我感到驚喜。我通常比較喜歡閱讀紙質書籍,因為觸感和視覺體驗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這本書的紙張觸感很好,厚實且有質感,油墨印刷清晰,久讀不傷眼。封麵設計更是點睛之筆,那輛仿佛蓄勢待發的汽車,讓人聯想到其背後復雜精密的機械結構和電子係統。我是一名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主修方嚮與汽車工程有關,所以對我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懸架係統和轉嚮係統的工作原理的介紹。我一直在學習如何進行懸架的動力學建模和仿真,而這本書似乎為我提供瞭很好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我期待書中能有更多關於不同懸架類型(如麥弗遜、多連杆等)的詳細分析,以及它們在提升車輛操控性和舒適性方麵的具體作用。另外,主動控製部分的章節,如電子穩定程序(ESP)和牽引力控製係統(TCS)的工作邏輯,也是我非常想深入瞭解的。

評分

我是一名汽車造型設計師,雖然我的工作更多地關注車輛的外觀美學和用戶體驗,但我一直認為,一個優秀的設計離不開對車輛內在機械原理的理解。《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這本書,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讓我看到瞭汽車的“骨骼”和“肌肉”。我雖然不會去深入研究其中的數學公式,但我可以通過書中對車輛重心、懸架行程、車身剛性等概念的描述,來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某些綫條和比例的設計會影響到車輛的動態錶現。例如,書中關於降低車輛重心以提升操控性的論述,讓我明白為什麼很多跑車的設計都是低矮流綫型的。同時,底盤主動控製的部分,也讓我意識到,現代汽車已經不僅僅是機械的集閤,更是電子和軟件的智慧載體,這種智慧如何與車輛的造型相輔相成,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方嚮。

評分

我是一名對汽車曆史和技術演變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雖然我不是專業技術人員,但我一直覺得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項匯聚瞭無數智慧和創新的結晶。這本書的標題《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聽起來就非常有深度,我本來擔心會過於枯燥,但實際翻閱後,我發現我的顧慮是多餘的。書中雖然包含瞭大量專業術語和公式,但作者在解釋這些概念時,往往會輔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圖示,這大大降低瞭閱讀的門檻。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類型車輛在不同工況下的動力學錶現的描述,比如在濕滑路麵上如何保持抓地力,或者在高速過彎時如何維持穩定。這些內容讓我對“人車閤一”的駕駛體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雖然我無法完全理解所有的數學推導,但我至少能夠從中窺見到汽車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精密的計算和控製來實現極緻的駕駛樂趣和安全性的。這本書讓我覺得,汽車技術真的太迷人瞭!

評分

作為一個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一本紮實的技術書籍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這本書《汽車動力學及底盤主動控製》我早就聽聞其大名,也看到過不少同行推薦。這次有幸拿到實體書,更是愛不釋手。從裝幀設計來看,它就透著一股專業和嚴謹的氣息。書的整體設計風格簡潔大氣,沒有多餘的花哨裝飾,但細節之處卻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書中的內容涵蓋瞭汽車動力學的基礎概念,例如車輛的運動學模型、動力學模型,以及各種力係的分析,這部分是理解車輛性能的基石。而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關於底盤主動控製的部分,這涉及到電子穩定控製(ESC)、主動懸架、轉嚮輔助等一係列高科技技術。我平時的工作就與這些領域息息相關,因此我非常關注書中對於這些係統的工作原理、控製策略以及集成設計的闡述。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深入的理論推導和實用的工程案例,能夠幫助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或者為我提供新的技術思路。

評分

挺好,大傢都喜歡,下次還買

評分

很好

評分

不錯不錯,挺專業

評分

挺好,大傢都喜歡,下次還買

評分

不錯,質量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不錯,質量很好。

評分

介紹性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