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叔本华论说文集
作 者:叔本华
I S B N :9787100020565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99年1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1月1日第2次
字 数:字
页 数:711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原 价: 52元
目录
卷 人生智慧
导言
一、论题的分类
二、人格,或“人是什么?”
三、财产,或“人有什么?”
四、地位,或“人在他人评价中的位置”
1.名誉
2.傲慢
3.地位
4.荣誉
5.名声
第二卷 劝诫与格言
一、导言:普遍规则
二、了解自我
三、了解他人
四、人世的命运
五、生命的旅程
第三卷 宗教对话及其他
一、宗教对话
二、略论泛神论
三、论书籍与阅读
四、论观相术
五、心理的考察
六、基督教体系
第四卷 论文学艺术
一、论作者
二、论风格
三、论拉丁文研究
四、论学者
五、论独思
六、论文学形式
七、论批评
八、论荣誉
九、论天才
第五卷 悲观论集
一、论人世的痛苦
二、论生存的虚无
三、论自杀
四、关于灵魂不朽的对话
五、心理的观察
六、论教育
七、论女人
八、论噪音
九、寓言几则
第六卷 论人的本性
一、论人的本性
二、论政治
三、自由意志与宿命论
四、论性格
五、道德本能
六、伦理反思
第七卷 争论的技艺
一、争论的技艺
二、论艺术品的趣味与美的比较地位
三、心理的观察
四、警句:论人生的智慧
五、天才与美德
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
译后记
内容简介
《叔本华论说文集》系德国近代哲学家叔本华用散文形式撰写的关于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思想的较为通俗易懂的七组文章,分别为人生智慧、劝诫与格言、宗教对话及其他、论文学艺术、悲观论集、论人的本性、争论的技艺等。出版后在欧美掀起一股叔本华热,许多普通读者由此了解了这位唯意志论和同性伦理学派创始人的基本思想。
坦率地说,叔本华的思想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略显沉重的基调,但这套文集在呈现其悲剧性视角的同时,却又保持了一种奇特的“中立性”。编辑似乎有意保留了原著中那种近乎冷酷的洞察力,没有过度地进行迎合或美化,使得读者能够直接面对思想的锋芒。阅读过程中,时常会有一种被直击灵魂的震撼感——那种对人类虚妄欲望的无情揭露,对生存困境的深刻剖析。然而,正是这种不加粉饰的真实,才更显出其价值。它迫使你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意义和驱动力,带来一种近乎“思想的洗礼”。这本书带来的不是廉价的慰藉,而是一种深刻的、能够重塑世界观的力量,让人在读完之后,对周遭的一切都能多一分清醒的理解和一份平静的接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米白色的封面对比深沉的标题字体,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又低调的学术气息。商务印书馆的出品,质量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纸张的手感温润而不失韧性,即便是长时间翻阅,指尖也不会感到丝毫的疲惫。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细节的把控,书脊的烫金工艺在光线下若隐若现,透露出一种历经时间沉淀的厚重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就承载了哲人那不为世俗所动的深刻思想。每一次从书架上取下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预示着即将踏入一个深邃而迷人的思想迷宫。这种对物质载体的极致追求,恰恰映衬了内容本身的价值,让人由衷地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就足以提升整个书房的格调,让人在纷扰的日常中,找到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宁静角落。
评分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个金字招牌去的,这代表着一种品质的承诺和学术的严谨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经过专业学者审校、带有权威注释的版本越来越少见,许多所谓的“哲学入门读物”往往在关键术语的翻译上谬以千里。而这套书的出版背景,保证了它在学术规范上无可挑剔。注释部分的处理尤其值得称赞,那些详尽的脚注,不仅解释了晦涩的拉丁文或德文词汇,还常常引入其他哲学家的观点进行参照对比,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深挖研究的线索。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更是一张通往更广阔学术世界的地图,引导读者在哲学的幽径中,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避免了被碎片化信息误导的风险。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套文集所采用的译文质量,可以说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叔本华的德文原著本身就以其犀利、精准而富有哲理的笔触著称,要将其神韵完整地呈现在中文语境下,难度极大。然而,译者团队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他们没有拘泥于生硬的直译,而是巧妙地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融入了流畅且富有文采的表达。尤其是那些关于“生命意志”和“否定之否定”的论述,读起来毫不晦涩,反而有一种如饮甘泉般的通透感。那些原本深奥的哲学概念,被清晰地梳理和阐释,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叔本华思想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脉络。这种‘信’与‘达’兼备的翻译,极大地降低了哲学的门槛,让人在享受思想的深邃时,也能获得愉悦的阅读快感,实属难得。
评分从内容结构来看,这套文集的编排布局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和编辑的用心良苦。它似乎不是简单地将叔本华所有的论说拼凑在一起,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初读时,你会发现它遵循了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思路,先从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入手,迅速将读者带入其形而上学的核心领域,随后再逐步展开到美学、伦理学乃至人生态度的探讨。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对叔本华完整世界观的认知框架。不同篇章之间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使得原本看似零散的观点,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而统一的思想洪流。对于希望系统性掌握这位悲观主义大师思想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安排简直是量身定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晰的航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