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拉萨掌故(第2版)
:48.00元
作者:廖东凡 著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802536838
字数:280000
页码:38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kg
编辑推荐
掌故,拉萨的掌故,顾名思义,是掌握的故典,
是老旧拉萨尽在只手掌握之中,
是扳起指头,如数家珍的一一道来;
布达拉宫何以凭山而起, 旧城拉萨何以沉寂,何以再度繁荣;
从布达拉宫到八廓街,从宫殿、寺院到贵族的府邸,以及驻藏大臣衙门;
从人主神王,名门望族到巫祝护法,再到民间底层,
众生相,林林总总,无不纳入掌中,流注笔端,
俨如时间长河的岸边,一幅充实而精妙藏式清明上河图,
历史因之鲜活,风起云涌;往事历历再现,相面而来……
目录
序言马丽华
拉萨的前身叫沃塘
拉萨河,从古远流来
松赞干布兴建沃塘城
拉萨城头三座山
帕奔岗,创制藏文的古堡
拉萨什么时候叫拉萨
金色圣殿大昭寺
雪域座神庙
早建成的八座神殿
两尊佛像换了位
两次可怕的劫难
桑噶尔译师进行修复
蔡巴首领青史留名
宗喀巴大师传召大法会
五世达赖增修和扩建
七世达赖建成政教中心
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新时期重显辉煌
说不完道不尽的布达拉
红山上出现美丽的宫堡
布达拉的灵魂:鲁格夏热圣观音
迎娶尼泊尔公主的盛典
文成公主到拉萨
布达拉为什么叫布达拉
五世达赖兴建白宫
早把布达拉宫告诉世界的人
桑杰嘉措秘修红宫
八位达赖长眠黄金塔
布达拉宫顶层日光殿
六世达赖喇嘛的悲剧
布达拉卫城雪巴村
神宫后面龙王潭
八廓街,拉萨古城街
圣城三条转经路
八廓街,历史之街
八廓街,商贸之街
八廓街,人文之街
八廓街,节日之街
……
拉萨城的大巫和小巫
噶玛厦神庙和神巫
拉萨北山多胜迹
旧时拉萨的民间社团——吉朵
拉萨老房子的故事
贵族的宅院
后记
内容提要
《拉萨掌故(第2版)》讲述掌故,顾名思义,是掌握的故典,拉萨掌故,是老旧拉萨尽在只手掌握之中,是扳起指头,如数家珍的一一道来。布达拉宫何以凭山而起,旧城拉萨何以沉寂,何以再度繁荣;从布达拉宫到八廓街,从宫殿、寺院到贵族的府邸,以及驻藏大臣衙门;从人主神王、名门望族到巫祝护法,再到民间底层,众生相,林林总总,无不纳入掌中,流注笔端,俨如时间长河的岸边,一幅充实而精妙的藏式清明上河图,历史因之鲜活,风起云涌;往事历历再现,相面而来……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廖东凡,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1938年1月8日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横田村。19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远赴世界屋脊西藏高原,从事群众文艺工作和民间文化考察二十四个春秋。1985年调至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任书记处常务书记、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1990年调至统战部,任《中国西藏》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先后在北京、拉萨、香港、台北等地出版藏学和西藏民俗著作三十余部(含合著),其中《西藏民间故事》获全国民间文学一等奖;《雪域西藏风情录》获珠穆朗玛文学奖,上个世纪90年代脍炙人口,极为,是了解西藏民风民俗的佳作;《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和传说》获2005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
|
|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黄色调,搭配上醒目的藏文和汉文标题,立刻就给人一种厚重而神秘的历史感。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偶然在旧书摊上淘到了一个被时间遗忘了的珍宝。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品味,不是那种光滑刺眼的现代纸张,而是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有些章节的插图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那种大而全的图片堆砌,而是精心挑选过的,有的甚至是手绘的草图风格,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拉萨这座古老城市那种深沉的文化底蕴。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体体验是极佳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掌故的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拿出来摩挲一番。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足以体现出版方在文化传承上的用心良苦,绝非敷衍之作。
评分令人赞叹的是,这本书所展现出的那种对地域文化的深沉眷恋和敬意。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拉萨这座城市生命力的赞美,对那里的人们所传承下来的精神世界的体察入微。在我看来,真正的文化写作,一定是带着温度的,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将拉萨仅仅视为一个地理坐标或历史名词,而是将其塑造成一个有呼吸、有性格、有灵魂的鲜活实体。读完之后,我对于那片土地的感情不再是抽象的“向往”,而是具体到了对某条街道、某座佛塔、甚至某种生活仪式的理解和共鸣,这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连接,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
评分阅读这本关于拉萨掌故的文字,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动的历史画卷之中,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讲究节奏感,并非那种干巴巴的年代记述,而是充满了故事的张力。他似乎拥有将冰冷的历史事件转化为栩栩如生场景的能力,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听见”八廓街上转经人的低语,感受到布达拉宫在晨曦中散发出的那种庄严的光芒。尤其是一些关于古老习俗和民间传说的描写,语言凝练却又饱含情感,读起来有一种被带入时空隧道的感觉。我特别喜欢他处理那些模糊不清的传说时的态度,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盲目夸大,而是保持了一种学者的审慎和旁观者的温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韵味。这种叙事技巧,让阅读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和深度。
评分作为一名对西藏文化抱有极大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在“普及性”和“专业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文字表达是如此的清晰流畅,即便是我这种对专业术语并不甚了解的人,也能毫不费力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概念。作者显然在努力消除知识的壁垒,他没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涩的学术语言,而是将严谨的研究成果,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道来。这使得这本书的受众面被极大地拓宽了,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参考需求,又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个非常友好且引人入胜的入门向导。这种对读者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句子和每一个概念的解释上,让人感到作者是在真诚地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知识分享,而非单向度的灌输。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识和对拉萨这座城市的深刻理解,它并非按照时间线索一味向前推进,而是采取了一种“点状辐射”的叙事策略。每一个“掌故”都像是一颗独立闪耀的星辰,但当你深入阅读后,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复杂的星系关联。比如,对某个寺院建筑的考证,会自然而然地引出当时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进而又牵扯到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描述。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思维联想能力,也避免了传统历史著作容易陷入的枯燥和单调。对我来说,这种非线性的探索过程,反而更贴合人类记忆和文化传播的自然规律,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新的连接点,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不同的感悟和新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