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化工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盐化工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刚,李建国 编
图书标签:
  • 盐化工
  • 化工工艺
  • 化学工程
  • 工业化学
  • 无机化学
  • 规划教材
  • 高等教育
  • 十三五
  • 化工技术
  • 分离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04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54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3
字数:5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盐化工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共分12章,主要介绍了盐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概况,钾盐浮选及浮选理论,钾盐产品(氯化钾、硫酸钾及硝酸钾)的生产工艺过程,金属镁原料无水氯化镁的生产工艺过程及金属镁电解生产工艺过程,钠盐产品(精制氯化钠及无水硫酸钠)的生产工艺过程,硼酸与硼砂的生产工艺过程,锂及锂盐的生产工艺过程,铷、铯、锶、溴和碘等盐湖稀有元素资源的性质、用途、分离提取技术和研究现状等内容,书中配有大量相图,可指导生产。
  《盐化工工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盐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1 海水、卤水资源概述
1.1.1 盐业资源概述
1.1.2 我国盐业资源的分布状况
1.1.3 青海省盐湖资源概况
1.2 卤水资源的分布和开发
1.2.1 卤水资源的分布
1.2.2 海水卤水资源的分布
1.3 卤水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3.1 卤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1.3.2 开发卤水资源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1.4 国内外卤水资源开发现状
1.4.1 国外开发现状
1.4.2 国内开发现状

第2章 钾盐浮选及浮选理论
2.1 浮选及浮选过程
2.1.1 浮选概念
2.1.2 浮选过程
2.1.3 影响浮选效果的因素
2.2 溶液浮选化学
2.2.1 溶液的表面张力
2.2.2 表面活性剂及其特异性
2.2.3 固-液界面的吸附
2.2.4 浮选药剂
2.3 浮选基本原理
2.3.1 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与可浮性
2.3.2 矿物的表面电性与可浮性
2.3.3 颗粒向气泡附着的热力学分析
2.3.4 颗粒向气泡附着的动力学分析

第3章 氯化钾的生产
3.1 氯化钾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及工业质量标准
3.1.1 氯化钾的物理化学性质
3.1.2 氯化钾的用途
3.1.3 氯化钾的工业质量标准
3.2 生产氯化钾的原料概述
3.3 卤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卤水浓度的表示方法
3.3.1 卤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3.3.2 卤水浓度的表示方法
3.4 卤水蒸发过程中的四元水盐体系相图分析及计算
3.4.1 相图绘制
3.4.2 相图分析
3.4.3 四种卤水较为理想的蒸发终止点的确定
3.5 从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中制取氯化钾
3.5.1 用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制取含钠光卤石
3.5.2 以含钠光卤石为原料,用“冷分解-正浮选-洗涤法”生产氯化钾
3.5.3 以含钠光卤石为原料,用“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
3.5.4 以含钠光卤石为原料,用“冷结晶-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
3.6 用察尔汗盐湖的“分解液”经兑卤制取氯化钾
3.6.1 E卤及F卤经兑卤制取低钠光卤石的兑卤过程原理
3.6.2 由低钠光卤石制取氯化钾冷分解结晶机理
3.6.3 “兑卤法”生产氯化钾物料衡算
3.7 用“热溶解-冷结晶法”从钾石盐中制取氯化钾
3.8 用苦卤经兑卤制取氯化钾
3.8.1 苦卤中主要盐类的分离理论
3.8.2 兑卤法生产氯化钾的工艺过程

第4章 硫酸钾的生产
4.1 曼海姆法生产硫酸钾
4.2 用含硫酸镁的复盐和氯化钾复分解法生产硫酸钾
4.2.1 用硫酸镁水合盐与氯化钾复分解生产硫酸钾
4.2.2 利用海水制盐生产中的混合盐制取硫酸钾
4.2.3 用无水钾镁矾制取硫酸钾
4.3 用芒硝和氯化钾生产硫酸钾
4.4 用硫酸铵和氯化钾复分解生产硫酸钾
4.5 用浮选法生产硫酸钾
4.5.1 用罗布泊盐湖卤水制取硫酸钾的相图分析
4.5.2 浮选法生产硫酸钾工艺

第5章 硝酸钾的生产
5.1 用硝酸钠和氯化钾复分解制造硝酸钾
5.2 从罗布泊杂硝矿中提取硝酸钾

第6章 用氯化镁溶液制取无水氯化镁
6.1 氯化镁水合物脱水的基本原理
6.1.1 MgCl2-H2O系统状态图及氯化镁水合物
6.1.2 氯化镁水合物的脱水
6.1.3 氯化镁及其水合物的水解
6.1.4 氯化镁水合物脱水和水解的相图
6.2 低水氯化镁水合物的制取
6.2.1 卤水的净化
6.2.2 氯化镁溶液的蒸发和氯化镁水合物的脱水
6.2.3 由卤水直接制取低水氯化镁
6.3 低水氯化镁的彻底脱水
6.3.1 氯化氢气氛下低水氯化镁的彻底脱水
6.3.2 低水氯化镁的熔融氯化脱水

第7章 金属镁的生产
7.1 镁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7.1.1 镁电解质的熔度和离子形态
7.1.2 镁电解质的密度
7.1.3 镁电解质的黏度
7.1.4 镁电解质的表面性质
7.1.5 镁电解质的蒸气压
7.1.6 镁电解质的电导率
7.1.7 镁电解质中MgCl2的水解和MgO的氯化
7.2 氯化镁电解的基本原理
7.2.1 MgCl2电解的理论能耗及MgCl2的分解电压
7.2.2 镁电解过程的副反应
7.3 镁电解的电流效率和电能效率
7.3.1 电流效率和电解槽产能
7.3.2 电能消耗率和电能效率
7.3.3 各种因素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7.4 镁电解生产工艺
7.4.1 镁电解槽
7.4.2 镁电解的流水作业线

第8章 精制氯化钠的生产
8.1 卤水净化
8.1.1 卤水的种类及成分
8.1.2 净化卤水的重要性
8.1.3 净化卤水的方法
8.1.4 主要设备的选用和计算
8.2 卤水蒸发
8.2.1 蒸发流程
8.2.2 蒸发设备
8.2.3 冷凝水的排除
8.2.4 排盐
8.2.5 真空系统
8.2.6 提高设备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
8.2.7 制盐母液
8.3 盐的分离与干燥
8.3.1 离心分离
8.3.2 盐的干燥
8.3.3 沸腾干燥器
8.3.4 气流干燥器
8.3.5 转筒干燥器

第9章 无水硫酸钠的生产
9.1 概述
9.1.1 硫酸钠的用途
9.1.2 硫酸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9.1.3 生产技术
9.1.4 无水硫酸钠的产品规格
9.2 原料芒硝的生产
9.2.1 芒硝的生产原理及工艺条件
9.2.2 以高低温混合盐为原料生产芒硝
9.2.3 用冷冻法制取芒硝
9.3 无水硫酸钠的生产工艺
9.3.1 蒸发脱水法
9.3.2 盐析法
9.3.3 热熔法
9.3.4 热熔-盐析法

第10章 硼酸与硼砂的生产
10.1 硼与硼化合物
10.2 硼酸
10.2.1 硼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10.2.2 用硼矿生产硼酸的方法
10.2.3 用盐湖卤水生产硼酸的方法
10.3 硼砂
10.3.1 硼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产方法
10.3.2 用加压碱解法加工硼镁矿制取硼砂
10.3.3 用碳碱法加工硼镁矿制取硼砂
10.3.4 用分步结晶法生产硼砂

第11章 锂、锂资源及锂盐生产
11.1 锂、锂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资源
11.1.1 锂及锂化合物的性质
11.1.2 锂及锂化合物的用途
11.1.3 锂资源及其开发概况
11.2 锂盐的制备与生产
11.2.1 碳化焙烧法
11.2.2 煅烧浸取法
11.2.3 磷酸盐沉淀-离子交换分离法
11.2.4 萃取法
11.2.5 二氧化锰离子筛法

第12章 盐湖稀有元素资源分离提取
12.1 盐湖稀有元素的基本性质
12.1.1 铷
12.1.2 铯
12.1.3 锶
12.1.4 溴
12.1.5 碘
12.2 盐湖稀有元素的用途
12.2.1 铷
12.2.2 铯
12.2.3 锶
12.2.4 溴
12.2.5 碘
12.3 盐湖稀有元素资源的分离提取
12.3.1 铷、铯的分离提取
12.3.2 锶的分离提取
12.3.3 溴的分离提取
12.3.4 碘的分离提取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国盐化工业迅猛发展,许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新技术已在盐化工行业中广泛应用,已形成大规模生产。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尚缺一本质量较好,且适合盐化工业,特别是盐湖化工专业的书籍和教材。为满足教学和盐化工生产需要,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盐化工产品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原理、生产方法、主要设备及其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盐化工生产现状、研究动态以及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等,重点介绍了最基本的盐化工产品钾盐、钠盐生产过程原理、工艺流程及计算方法。本书既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盐化工方向)教材,也可作为盐化工及其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保英莲(第1章及第10章),李建国(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8章及第9章),王刚(第6章及第7章),常兴(第11章),崔香梅(第12章)。全书由李建国教授统稿,由王刚教授审定。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领导及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盐湖集团的一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李小松高级工程师以及李辉林高级工程师,对本书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李海民研究员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有力地提高了本书质量,编者深表感谢。此外,也得到许多友人各方面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尚有不成熟、不恰当乃至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化工原理(第三版)》 作者: 王文广, 丁文生, 肖国庆, 张新明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图书简介: 《化工原理(第三版)》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一部面向普通高等教育,由全国高等院校共同规划、编写的权威性化工原理教材。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化工生产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工程原理,为相关专业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化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全书内容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理论阐述更加严谨,例题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生产,习题类型更加丰富多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精髓。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十七章,涵盖了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流体流动、单元操作中的传质、能量传递、化学反应工程等关键领域。 流体流动(第一至四章): 流体静力学: 详细介绍了流体静压力的性质、连续性方程、压强与高度的关系,以及在静止流体中作用力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础,对于掌握泵、压缩机等设备的选型和操作至关重要。 流体动力学: 深入阐述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及其应用,粘性流体的流动阻力计算(如达西公式、布氏公式),以及雷诺准数在判断层流和湍流中的作用。此外,还讲解了有限管道的流动阻力计算、局部阻力计算以及影响流体流动的各种因素,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流体输送机械: 系统介绍了离心泵、离心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等流体输送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曲线以及选择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了泵的效率、汽蚀现象及其防止措施,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指导。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 讨论了剪切稀化、剪切增稠、宾汉塑性体等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并介绍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这对于处理生物制品、高分子溶液等特殊物料的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操作中的传质(第五至十二章): 气液传质单元操作: 吸收: 详细阐述了吸收过程的原理、传质机理、吸收塔的设计计算(包括传质单元法和传质系数法)、吸收剂的选择以及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书中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如何设计和优化吸收塔以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精馏: 深入讲解了精馏的原理、相平衡关系、理论板概念、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包括 McCabe-Thiele图解法和解析法)、回流比的选择以及影响精馏效率的因素。重点介绍了全回流精馏、简单精馏、连续精馏等操作方式,并对多组分精馏进行了初步介绍。 蒸馏(不含精馏): 涵盖了简单蒸馏、刮板蒸发、膜蒸发等操作,强调了不同蒸馏方式的应用场合和特点。 汽液传质设备: 介绍了填料塔、板式塔等常见气液传质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并对其在不同操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液液传质单元操作: 萃取: 讲解了液液萃取的原理、相平衡关系、传质机理、萃取设备(如萃取塔、混合澄清槽)的设计计算以及萃取过程的优化。 液液相平衡: 深入分析了二元和三元液液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为理解萃取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气固传质单元操作: 干燥: 详细介绍了各种干燥设备(如烘箱、带式干燥机、回转干燥机、喷雾干燥机)的类型、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选择原则。深入讨论了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干燥曲线等概念,并介绍了干燥过程的计算和优化方法。 吸附: 讲解了吸附过程的原理、吸附剂的选择、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设备的类型和操作。 气固相平衡: 介绍了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平衡关系。 固液传质单元操作: 结晶: 阐述了结晶的原理、晶体生长机理、过饱和度、晶习以及结晶设备(如蒸发结晶器、冷却结晶器)的设计和操作。 过滤: 详细介绍了过滤的原理、过滤介质的选择、过滤设备(如板框压滤机、离心过滤机)的设计和操作,以及过滤过程中影响过滤速率的因素。 沉降与离心分离: 讲解了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的原理,以及相关的设备(如沉降槽、离心机)在固液分离中的应用。 其他传质操作: 简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如反渗透、纳滤)在化工分离中的应用。 能量传递(第十三章): 热传导: 深入阐述了傅里叶导热定律,介绍了稳态和非稳态导热的计算方法,以及复合壁导热、肋片散热等。 对流传热: 讲解了牛顿冷却定律,介绍了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传热的计算,以及换热器的类型、结构、传热效率和设计计算。 辐射传热: 介绍了黑体辐射、灰体辐射定律,以及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传热单元操作: 综合讨论了蒸发、冷凝、加热、冷却等涉及传热过程的单元操作,并分析了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 化学反应工程(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详细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表观级数、活化能、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非均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讨论了多相催化反应中的传质和传热效应,以及表面反应动力学。 理想反应器: 详细讲解了釜式反应器(CSTR)和管式反应器(PFR)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以及它们在不同反应速率下的性能分析。 非理想反应器: 介绍了停留时间分布理论,以及返混模型、死区模型等描述非理想反应器的模型。 多相反应器: 讨论了气-固、气-液、液-液等相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 反应器设计: 综合运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理论,指导读者进行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 本书的特色与亮点: 1. 体系完整,内容全面: 本书紧扣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从流体流动到能量传递,再到传质和反应工程,系统构建了化工原理的完整知识体系。 2. 理论严谨,阐述清晰: 作者在讲解理论概念时,力求逻辑严谨,推导清晰,并辅以丰富的插图和表格,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抽象的原理。 3. 例题典型,贴近实际: 书中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些例题均来源于实际化工生产过程,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升读者的应用能力。 4. 习题丰富,形式多样: 每章末尾都配备了大量习题,涵盖了计算题、概念题、设计题等多种类型,难度适中,有助于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 5. 现代化视角,与时俱进: 本书充分考虑了当前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如过程强化、绿色化工等理念已融入到部分章节的论述中,体现了教材的先进性。 6. 语言精练,可读性强: 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力求准确、精练,使得专业术语的表达清晰易懂,降低了阅读难度。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对于从事化工设计、生产、研究和管理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本书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总结: 《化工原理(第三版)》以其严谨的科学性、系统的完整性、鲜明的实践性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成为国内化工原理教学领域的经典教材。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化工生产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原理和方法,为未来从事化工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却不可或缺的产品,比如食盐。这本书的标题《盐化工工艺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庞大复杂的化工厂,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精妙工艺。《盐化工工艺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个奇妙世界的窗户。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从天然盐源(比如海盐、岩盐)的提取、提纯,到氯碱工业、纯碱工业等核心盐化工分支的工艺流程。比如,书中是否会深入讲解电解食盐制取氯气、氢气和烧碱的关键技术?是否会阐述联合制碱法(索尔维法)或者侯氏制碱法的优劣与改进?我对那些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都非常感兴趣。同时,书中对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论述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毕竟化工生产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和环境的福祉。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清晰的图示,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盐化工的魅力,理解那些“盐”为何能够变成我们生活中如此多样的产品。

评分

我是一名对化学材料应用有浓厚兴趣的工程师,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由盐化工衍生的材料。因此,我希望《盐化工工艺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基础工艺层面,更能深入探讨这些盐化工产品如何转化为各种高附加值的材料。《盐化工工艺学》这本书的标题让我产生了一些初步的联想。例如,氯碱工业生产的氯气,除了用于生产PVC等塑料,是否还涉及其他精细化工品的合成?烧碱(氢氧化钠)在造纸、纺织、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具体应用和工艺要求是怎样的?纯碱(碳酸钠)除了用于玻璃制造,在洗涤剂、食品添加剂、水处理等方面是否有特殊工艺?我对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合成技术,例如利用电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新型功能材料,或者通过绿色催化技术提高盐化工产品的选择性和收率,抱有很大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现有工艺以生产更高性能、更环保的盐化工产品的思路和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基础化学品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在能源和环保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我深知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盐化工工艺学》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现代盐化工生产过程及其环保挑战的契机。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现有盐化工工艺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分析。比如,在氯碱工业中,能否找到关于如何降低电解槽能耗、减少氯气泄漏、处理含盐废水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在纯碱生产过程中,索尔维法产生的废渣和废水如何处理?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创新的、更环保的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电解过程,或者开发新型的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技术?我对书中关于循环经济理念在盐化工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生产目标的前沿研究和工程实践非常感兴趣。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来论证这些绿色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那就更好了。

评分

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盐化工领域知识的教材。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盐化工工艺学》这本书上。从书名来看,它应该涵盖了盐化工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应该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不同盐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的详尽解析,比如除了氯碱和纯碱,是否还包括了氯化铵、溴化物、碘化物等的生产技术?我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应用和发展前景也很感兴趣,希望书中能有所提及。在工艺流程方面,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不同工艺路线的原理、设备选型、操作要点以及优缺点对比。例如,在氯碱工业中,隔膜法、离子膜法、水银法各有何特点?在纯碱生产中,索尔维法与侯氏制碱法的能耗、成本、环保性能等方面孰优孰劣?此外,我也期望书中能涵盖一些新兴的盐化工技术,比如膜分离技术在盐湖提锂、海水提镁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绿色化工理念在盐化工中的实践。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能够激发现代大学生对某个领域的浓厚兴趣,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盐化工工艺学》这本书的定位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这让我对它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实际的方式,来展现盐化工领域的知识体系。比如,在介绍每一个工艺流程时,能否穿插一些实际的工业案例,甚至是相关的企业故事,来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和鲜活?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比如未来哪些盐化工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或者哪些技术将引领行业变革?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每个章节的最后,是否设置一些思考题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集学术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于一体的优质教材,帮助年轻一代的化工人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盐化工的奥秘,为我国盐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