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蒼穹中最亮的108顆數學之星

郵票蒼穹中最亮的108顆數學之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易南軒 著
圖書標籤:
  • 數學史
  • 數學人物
  • 數學普及
  • 科學史
  • 科普讀物
  • 數學傳記
  • 人物傳記
  • 數學文化
  • 科學文化
  • 名傢推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040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616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棘手又迷人的數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那一枚枚陳列的郵票,就像一幕幕放映的影像,揭示瞭人類思維的奇跡與輝弘!

內容簡介

從色彩紛呈、各具特色的近兩韆件郵品所敘述的那些傑齣數學傢的生平、事跡中,看到瞭所構建成“數學大廈”的骨架;從那一枚枚排列的無聲郵票中,看到瞭那一幕幕放映的有聲影像,講述著每一位數學傢的故事和奇跡!通過郵品對數學傢的介紹,對於數學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以郵品來演繹數學傢生平事跡的數學書,看到郵品中有如此豐富的數學內涵,不禁會對這些精美的郵品興味盎然;而對於集郵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數學傢專題的集郵書,可從集郵中瞭解到許多數學傢及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可增進對數學的興趣、瞭解和擴大視野.

作者簡介

易南軒,湖南益陽人,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新疆優秀專業技術工者,中學數學特級教師,第四屆“蘇步青數學教育奬”一等奬,新疆有突齣貢獻專傢,所著《數學美拾趣》榮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二等奬.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在《數學通報》《數學教育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70餘篇;齣版專著7部,參編圖書10部.曾被多傢約稿雜誌社稱為“數學科普作傢”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阿拉伯數學傢 1
第2章 愛爾蘭數學傢:哈密頓 29
第3章 比利時數學傢:凱特萊 32
第4章 波蘭數學傢 35
第5章 德國數學傢 52
第6章 俄羅斯數學傢 101
第7章 法國數學傢129
第8章 荷蘭數學傢: 斯蒂文192
第9章 捷剋數學傢: 波爾查諾 196
第10 章 美國數學傢 198
第11 章 挪威數學傢: 阿貝爾 205
第12 章 葡萄牙數學傢: 努內斯209
第13 章 日本數學傢: 關孝和 212
第14 章 瑞典數學傢: 科赫 215
第15 章 瑞士數學傢 218
第16 章 斯洛伐剋數學傢: 赫羅內茨和施瓦茨 228
第17 章 斯洛文尼亞數學傢: 維嘉 231
第18 章 希臘數學傢 232
第19 章 匈牙利數學傢 250
第20 章 意大利數學傢 258
第21 章 印度數學傢: 拉馬努金 303
第22 章 英國數學傢 306
第23 章 中國數學傢336
參考文獻 382



郵票蒼穹中的璀璨星辰:數學之美的非凡探索 導言:超越方寸的數學宇宙 翻開曆史的長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都伴隨著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渴求。在浩瀚的知識星空中,數學,這門古老而永恒的學科,如同指引方嚮的北極星,以其嚴謹的邏輯和深邃的美感,默默地塑造著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然而,對於許多人而言,數學往往被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定理所籠罩,顯得遙不可及。 本書旨在打破這種刻闆印象,帶領讀者進行一場穿越時空、橫跨文明的數學之旅。我們不聚焦於單一的公式推導或復雜的證明過程,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數學巨匠,以及那些隱藏在日常現象與宏大宇宙中的數學之美。我們將探尋數學思想的起源、演變,以及它如何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與藝術、哲學、乃至自然界的奧秘交織融閤。 我們的旅程將從古代文明的搖籃開始,探尋巴比倫人如何運用早期的數字係統來管理他們的帝國;我們將跟隨古希臘的智者,領略幾何學的優雅與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字本質的哲學思考。隨後,我們將步入中世紀的沉寂與文藝復興的輝煌,觀察阿拉伯世界的數學遺産如何在中歐的學術復興中重新煥發生機。最終,我們抵達近現代的知識高峰,審視微積分如何徹底改變瞭人類對運動和變化的理解,以及非歐幾何如何挑戰瞭我們對空間本身的認知。 這本書將數學視為一門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一種理解宇宙的通用語言。每一章都像一個獨立的觀測站,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數學概念或一個偉大的數學思想傢,試圖揭示其背後的深刻內涵和曆史背景,而不是僅僅羅列其學術成就。我們相信,真正的數學之美,蘊含在其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其邏輯結構的外觀,以及它對人類思維拓展的貢獻之中。 第一部分:古代智慧的奠基:數字的起源與幾何的曙光 一、泥闆上的律法:巴比倫與埃及的實用數學 我們的旅程始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泥土之中。在文明的黎明,數學並非源於純粹的抽象思考,而是源於灌溉、稅收和天文觀測的迫切需求。巴比倫人,以其六十進製的迷人體係,為我們留下瞭最早的代數萌芽。我們不會深入探討他們如何計算復利或解決二次方程的繁瑣步驟,而是著重於他們如何將宇宙的秩序與數字的結構聯係起來。想象一下,在沒有紙張的時代,那些刻在泥闆上的符號,如何承載著早期人類對世界量化描述的雄心。 與此同時,尼羅河畔的埃及人,則將幾何學推嚮瞭實用主義的高峰。金字塔的精確對齊、土地邊界的重新劃分,無不依賴於對直角、麵積和體積的精確掌握。我們將探討他們如何運用繩結來構建完美的直角,這種樸素的方法蘊含著深刻的幾何直覺。 二、希臘的理性之光:畢達哥拉斯的和諧與歐幾裏得的永恒 當時間軸轉嚮愛琴海沿岸,數學的本質開始發生轉變——它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成為瞭哲學探索的一部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萬物皆數”的信念,將數字提升到瞭宇宙創生的核心地位。我們將追溯他們發現無理數(如 $sqrt{2}$)時的震撼與矛盾,這種發現揭示瞭數字世界深層的復雜性,動搖瞭他們世界觀的根基,卻也開啓瞭數學更廣闊的領域。 隨後,我們將進入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構建的邏輯殿堂。這本書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之一,其構建的演繹推理體係,成為瞭後世所有科學研究的典範。我們關注的不是那些定理本身,而是歐幾裏得如何從一組公理齣發,以無懈可擊的邏輯鏈條,推導齣整個幾何學大廈。這體現瞭人類心智對秩序和確定性的終極追求。 第二部分:橫跨歐亞的橋梁:中世紀的傳承與創新 三、絲綢之路上的代數之花:阿拉伯學者的貢獻 在歐洲經曆思想的沉寂時,數學的火種在東方被精心守護和發揚光大。來自巴格達、開羅的學者們,將希臘的幾何學與印度的零、位值計數法完美結閤。我們將重點介紹“代數”(Algebra)這一詞匯的起源及其背後的阿拉伯語根源。他們對綫性方程和二次方程的係統化解法,為後來的歐洲數學傢鋪平瞭道路。 同時,他們的天文學研究,推動瞭三角學的發展,他們編製的星錶和三角函數錶,其精確程度在當時是空前的。我們領略的是一種將理論嚴謹性與實際應用需求完美結閤的數學風範。 四、文藝復興的迴響:斐波那契數列與自然之美 當歐洲重新擁抱知識,數學不再局限於學院的高牆之內。十三世紀的斐波那契,通過他的兔子繁殖問題,無意中將一個看似簡單的數列——斐波那契數列——引入歐洲視野。這個數列及其關聯的黃金比例 ($phi$),以驚人的頻率齣現在嚮日葵的螺鏇、鬆果的排列,乃至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傢的構圖中。 我們將探索這個數列如何成為連接自然界形態、藝術審美與數學抽象之間的橋梁,展示數學如何在最美麗、最有機的事物中找到它自身的投影。 第三部分:近代科學的引擎:從微積分到非凡的空間 五、改變世界的工具: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之爭 十七世紀是人類智力爆發的時代。牛頓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發展齣的微積分,被譽為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微積分的誕生,使我們第一次能夠精確描述“變化”本身。河流的流速、行星的軌跡、瞬時的加速度,這些過去隻能模糊描述的概念,被“極限”與“導數”的工具牢牢掌握。 本書將嘗試以直觀的方式,而非繁復的運算,來描繪無窮小量的概念如何帶來對連續世界深層次的理解。我們關注的焦點是微積分對物理學和工程學的革命性影響,它如何成為瞭現代科學得以飛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六、超越平麵的想象力:非歐幾何的誕生與對絕對真理的質疑 自歐幾裏得以來,“平行公設”被視為幾何學的基石。然而,十九世紀的數學傢們勇敢地挑戰瞭這一公設,並最終創建瞭非歐幾何(如雙麯幾何和橢圓幾何)。這一思想上的突破,其震撼程度不亞於哥白尼的日心說。 它告訴我們,我們眼中所見的歐幾裏得空間並非描述宇宙的唯一可能,不同的公理體係可以導齣同樣自洽的數學結構。這不僅徹底改變瞭純粹數學的格局,更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供瞭必要的數學框架,揭示瞭時空結構本身的彎麯性。 結語:持續演進的數學星圖 從古代的實用計算到近代的宇宙描述,數學的曆史是一部不斷擴展人類認知邊界的史詩。本書聚焦於那些關鍵的轉摺點和那些賦予數學生命力的思想火花,而非冷冰冰的符號堆砌。 數學之星的光芒,永恒地照耀在人類探索求知的道路上。它們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培養嚴謹思維、激發創造力、連接不同學科的共同語言。希望通過這次不落窠臼的旅程,讀者能感受到數學的廣闊、深邃與無盡的美麗,認識到它如何如同蒼穹中的星辰,恒久地指引著我們對真理的追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冊,初翻開時,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混閤著油墨與陳舊紙張的獨特氣味,像是沉睡已久的智慧忽然被喚醒。我記得自己是抱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情去閱讀的,期待能在這文字的海洋中捕獲到那些被時間淘洗得晶瑩剔透的真理碎片。起初的章節,講述的是一些基礎的幾何概念,但作者的筆觸絕非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式敘述。他似乎總有辦法將那些冰冷的數字和定理,編織成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圖景。比如,在論述歐拉公式時,他沒有直接給齣嚴謹的證明,而是通過描繪一個多麵體在三維空間中如何“呼吸”和“演變”,讓我仿佛親眼見證瞭那些抽象的結構是如何在邏輯的熔爐中被鍛造齣來。那種深入骨髓的理解感,遠勝於死記硬背公式所帶來的錶層認知。我尤其欣賞他對曆史背景的穿插,那些關於古希臘哲人、中世紀僧侶,乃至文藝復興時期數學傢的軼事,如同散落在星空中的引力點,將原本孤立的數學分支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宏大而有機的知識體係。這種敘事方式,讓閱讀本身變成瞭一種探險,每翻過一頁,都感覺自己又嚮那片浩瀚的知識天幕邁進瞭一步,盡管我知道,真正的星辰遠不止這百餘顆。

評分

這本書的真正魅力,可能在於它成功地將“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這兩極在同一本書中完美共存。它嚮我們展示瞭數學如何構建起最堅固的邏輯堡壘,描述瞭宇宙中最精確的運行規律;但同時,它也揭示瞭人類理性自身的邊界,那些我們尚不能觸及、甚至永遠無法完全理解的領域。我讀完之後,最大的收獲不是學會瞭某幾個定理,而是對“未知”産生瞭一種全新的尊重。它不再是一個需要被迅速填補的空白,而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廣闊空間。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心智的輝煌成就,也提醒著我們謙卑。那些“星辰”固然璀璨,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所照亮的,是那片比星空本身更加深邃的、人類思想的穹頂。閱讀結束,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我立刻開始思考,自己下一步該去探索哪些更遙遠的“星域”。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如果用現代審美來看,或許顯得有些樸素,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風格,反而烘托齣瞭內容的厚重感。我記得書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部分,是關於無限的討論。作者沒有迴避康托爾集閤論中那些令人頭皮發麻的悖論和反直覺結論,而是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將“可數無限”和“不可數無限”之間的鴻溝展現在讀者麵前。那種感覺,就像是站在宇宙的邊緣,試圖去理解“有”與“無”的邊界,那種敬畏感是難以言喻的。我甚至覺得,作者似乎在用一種對抗性的姿態,邀請讀者去挑戰自己對現實世界穩定性的固有認知。讀到此處,我已經完全忘記瞭這本書的“數學”標簽,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理性極限的哲學思辨錄。它迫使我跳齣綫性思維的舒適區,去擁抱那些看似矛盾卻又邏輯自洽的真理。每一次閤上書頁,我都會感到一陣輕微的眩暈,那是大腦在短時間內被強行拉伸至極限後留下的印記,是思想被拓展的疼痛,也是成長的代價。

評分

從文學修養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非常老道。它並非一氣嗬成地拋齣所有“明星”,而是巧妙地設置瞭“高潮”與“低榖”。在幾段極其燒腦的抽象代數或拓撲學介紹之後,作者總會穿插一些關於數學傢個人生活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非常直觀的幾何謎題,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這種張弛有度的處理,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閱讀疲勞度。我感受到的不是被知識轟炸,而是一種被精心引導的、循序漸進的知識導覽。舉個例子,在講解某個復雜的證明時,作者會先用一個清晰的比喻將核心思想“投射”齣來,即便讀者暫時無法理解嚴密的符號推導,也能抓住其神韻。這種“先形散,後神聚”的講解策略,體現瞭作者極高的教學智慧。它讓我相信,即便是最深奧的數學殿堂,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隻要有人願意鋪設齣足夠平穩的階梯,普通人也終能抵達一窺究竟。

評分

老實說,我對這種宏大敘事的書籍總是抱有一種審慎的保留態度,生怕它最終淪為一場華而不實的辭藻堆砌。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纔發現這種“星辰”的選取是何等精妙且富有洞察力。它並非簡單羅列那些最耀眼、最容易被提及的數學成就,而是更關注那些看似邊緣卻對整體結構産生決定性影響的“節點”。例如,其中有一段對數論中某個看似晦澀的分支的闡述,作者竟然能用日常生活中采摘漿果的頻率變化來類比素數的分布規律,這種跨領域的類比能力,簡直令人拍案叫絕。這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它教導我如何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周圍的世界——那些看似隨機的現象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套令人敬畏的、由純粹邏輯構築的秩序。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拿起筆,在旁邊的空白處塗畫草圖,試圖重現作者描述的那個邏輯推導過程。那種與作者精神同步、一同在思維迷宮中摸索前行的體驗,是其他任何科普讀物都難以企及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告訴我“是什麼”,而在於它深刻地展示瞭“如何想”的過程。

評分

京都很強大 很好 給力

評分

有趣的內容,不會是枯燥的數字

評分

有趣的內容,不會是枯燥的數字

評分

書質量不錯,是正版,相信京東!

評分

完美完美完美

評分

物流速度快,謝謝

評分

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

評分

京都很強大 很好 給力

評分

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