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再生骨料
  • 透水混凝土
  • 行业标准
  • 混凝土
  • 建筑材料
  • 路面工程
  • 环保
  • CJJ/T 253-2016
  • 技术规程
  • 水利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88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635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混凝土性能和配合比;6结构组合及构造;7施工;8质量验收;9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湖南顺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湖南顺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北路北国风光,邮政编码:410082)。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原材料
4.1 再生骨料
4.2 其他原材料

5 混凝土性能和配合比
5.1 混凝土性能
5.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 结构组合及构造
6.1 结构组合设计
6.2 构造设计

7 施工
7.1 一般规定
7.2 制备和运输
7.3 模板支设
7.4 铺筑
7.5 接缝施工
7.6 养护与模板拆除
7.7 季节性施工

8 质量验收
8.1 一般规定
8.2 原材料质量验收
8.3 面层质量验收

9 维护
附录A 透水水泥混凝土连续孔隙率试验方法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现代混凝土技术手册》 概述 《现代混凝土技术手册》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与前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著作,旨在为混凝土材料、设计、施工、性能检测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指导。本书系统梳理了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涵盖了从传统混凝土到高性能、功能化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混凝土基本理论与材料 本部分将从最基础的层面深入剖析混凝土的本质。 水泥化学与水化机理: 详细阐述波特兰水泥的组分、熟料矿物相的化学特性,以及水泥与水发生复杂的水化反应过程。我们将深入探讨水化产物的种类、结构及其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的贡献,包括硅酸三钙 (C₃S)、硅酸二钙 (C₂S)、铝酸三钙 (C₃A) 和铁铝酸四钙 (C₄AF) 的不同反应速率和影响。还将讨论不同温度、水灰比对水化进程的影响。 骨料的性质与选择: 深入研究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物理性质(如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纹理、密度、吸水率、坚固性)和化学性质(如碱活性)。详细介绍如何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骨料,包括天然骨料和特种骨料(如轻骨料、重骨料、工业废渣骨料)的适用性分析。阐述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关键性能的影响,并介绍级配优化的方法。 外加剂的功能与应用: 系统介绍各类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原理、作用机制及其在改善混凝土性能方面的具体应用。包括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盐系、萘系、聚羧酸系)的减水保坍机理、早强剂、缓凝剂、膨胀剂、引气剂、抗冻剂、阻锈剂、防水剂等。详细分析不同外加剂的最佳掺量范围、复配原则及其对混凝土最终性能的影响。特别关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 掺合料的特性与作用: 深入探讨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火山灰等活性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详细阐述它们如何通过火山灰效应和成型效应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耐久性(特别是抗氯离子侵蚀和碱骨料反应),并降低水化热。介绍不同等级掺合料的选择依据和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混合料设计: 介绍现代混凝土混合料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包括目标强度设计、和易性控制、耐久性要求等。详细阐述基于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混合料设计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进行调整。讨论各种因素(如骨料含水量、温度、外加剂掺量变化)对混合料设计参数的影响。 水化热控制技术: 深入分析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机制、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能造成的开裂危害。介绍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优化配合比、采用预冷骨料、分层浇筑、设置冷却水管等。 第二部分:混凝土性能与检测 本部分着重于混凝土的性能评价和质量控制。 和易性: 详细介绍和易性的概念,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深入阐述各种测试方法,如坍落度试验、斯氯特稠度试验、V型槽试验、灌浆试验等,并分析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如水灰比、砂率、外加剂使用、温度)。 强度: 详细介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主要强度指标的测试方法(如标准立方体、圆柱体试块),并分析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如水灰比、养护条件、龄期、骨料强度)。探讨高强度混凝土、超高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规律和应用。 耐久性: 深入研究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抗侵蚀性(如硫酸盐侵蚀、氯离子侵蚀、碳化)、抗磨蚀性、抗碱骨料反应等。详细介绍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并提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优化配合比、有效的养护、表面防护等。 体积稳定性和收缩: 探讨混凝土的干缩、自收缩、温度收缩等。分析其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结构裂缝的潜在危害。介绍抑制收缩的技术,如采用低收缩水泥、掺加膨胀剂、控制养护条件、合理设置施工缝等。 渗透性与孔隙结构: 深入分析混凝土孔隙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介绍各种测试方法,如水浸试验、气测法、电阻率法等。阐述如何通过优化配合比和养护来减小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非破坏性检测技术: 系统介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回弹法、超声波法、射水法、裂缝测宽仪、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等。讲解各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如何综合运用以评估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破坏性检测与取样分析: 详细介绍现场取芯、试块强度复检、化学成分分析等破坏性检测方法,以及其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混凝土施工与应用 本部分聚焦于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拌合与运输: 详细阐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要求、生产工艺流程,以及预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搅拌时间、温度控制、防止离析等。 浇筑与振捣: 介绍不同类型混凝土(如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早强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技术要点。深入讲解振捣的目的、方法、设备选择以及过度振捣和振捣不足的危害。 养护技术: 强调养护在混凝土性能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详细介绍湿养护、覆盖养护、蓄水养护、养护剂养护等方法。分析不同养护方式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收缩等的影响。 模板与支撑: 介绍各类模板(如木模板、钢模板、组合模板、爬升模板)的选用原则、安装要求和拆除时机。阐述模板支撑系统设计与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特殊混凝土施工: 探讨泵送混凝土的输送压力、管道堵塞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早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滑模、爬模施工技术;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等。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与修复: 系统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详细介绍裂缝的检测、评估方法,以及常用的修复技术,如灌浆、封堵、表面涂层等。 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与寿命预测: 结合现代耐久性理论,讲解如何根据环境条件和结构使用年限进行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介绍基于概率论的寿命预测模型和评估方法。 第四部分:高性能与功能化混凝土 本部分展望混凝土技术的前沿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 (HPC) 与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详细介绍HPC和UHPC的组成、性能特点(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以及其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自密实混凝土 (SCC): 深入探讨SCC的组成设计、流变性能测试方法(如L形槽试验、U形槽试验、坍流度盘试验),以及其在复杂结构、密集配筋部位的施工优势。 纤维增强混凝土 (FRC): 介绍不同种类纤维(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的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抗拉、抗折、抗冲击、抗裂性能的提升作用。 透水混凝土: 深入研究透水混凝土的组成、结构特征、透水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其在海绵城市建设、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等方面的应用。 轻质混凝土: 介绍采用轻骨料(如陶粒、膨胀珍珠岩、泡沫玻璃)制备的轻质混凝土,分析其保温隔热、减轻结构自重等性能,并探讨其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层等方面的应用。 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 重点关注利用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矿渣、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制备绿色混凝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低碳水泥、非水泥基胶凝材料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以及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智能混凝土与功能化混凝土: 介绍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具有自修复能力、导电、保温等特殊功能的混凝土材料,以及其在未来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结论 《现代混凝土技术手册》力求内容权威、全面、深入,图文并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书不仅是混凝土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书,也是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重要教学读物。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混凝土的最新技术进展,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并为推动混凝土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建筑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的出现,感到由衷的兴奋。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而再生骨料和透水混凝土的结合,无疑是这一方向上的一个重要突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系统的技术框架,从再生骨料的预处理、性能检测,到透水混凝土的设计配比、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我们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书中对不同来源和不同处理方式的再生骨料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为我们选择合适的再生骨料提供了依据。同时,对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透水系数、抗压强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的规定,也为我们设定研发目标提供了量化的标准。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耐久性方面的论述,因为再生骨料的性能稳定性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行业标准,它将有力地推动再生骨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

从我这个普通读者,同时也是一名对城市规划有着浓厚兴趣的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技术规范。它所传递的理念,对于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讨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种问题,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城市病”,例如热岛效应、雨水径流带来的内涝、以及城市景观的单一化。透水混凝土,尤其是运用了再生骨料的透水混凝土,恰恰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了解到,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结构能够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从而缓解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同时也能起到涵养地下水的作用。而将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变成再生骨料,再用于制作透水混凝土,这无疑是变废为宝的典范。书中对再生骨料的分类、掺配比例、以及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这本书的推广和应用,能够让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再仅仅是建造“硬质”的城市,而是能够创造出更多“呼吸”的绿色空间。尤其是在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长期在建筑施工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一本实用、可靠的技术规程,是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利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的问世,恰恰满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高品质工程中应用再生骨料,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技术指导,导致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顾虑和困难。这本书的出现,将这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书中对再生骨料的选用标准、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以及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预防措施,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例如,书中关于再生骨料的含水率、粒径级配、以及杂质含量的控制要求,对于我们保证再生骨料的质量至关重要。而透水混凝土的搅拌、摊铺、振捣、养护等工序的详细描述,也为我们规范施工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常常会遇到由于施工不当导致的透水性下降或者强度不足等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将大大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我相信,这本书的普及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这是一本真正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业标准。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绿色建筑发展的行业研究者,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的出版,感到十分振奋。这本书填补了再生骨料在透水混凝土应用领域的技术空白,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书中对再生骨料的性能指标、处理工艺、以及如何将其与水泥、外加剂等材料进行科学配比,以获得满足透水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成品,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书中关于不同类型再生骨料对透水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影响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在机理,并进一步优化材料配方。此外,书中对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的详细规定,也为我们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耐久性评估的部分,因为这是再生骨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普遍挑战。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行业标准,它将有力地推动再生骨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建设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混凝土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的工具。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混凝土的环保性,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变成有用的再生骨料,并将其用于透水混凝土的生产。这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堆积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的原材料。书中对再生骨料的性能检测、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的详细规定,为我们规范生产和施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尤其是在搅拌、摊铺、振捣等关键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要求,这对于保证透水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能够将这本书中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推广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做出贡献。这本书,是我学习和工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评分

我一直对环保型建筑材料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有效利用废弃物、减少资源消耗的创新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这本书,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它将再生骨料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环保材料,与透水混凝土这一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技术相结合,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再生骨料的处理工艺的介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评估再生骨料的性能。这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为我们正确地应用这项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耐久性方面的规定,因为这是透水混凝土能否在实际工程中长期发挥作用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那么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城市道路、广场、绿化带等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行业标准,它将有力地推动再生骨料和透水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为建设更加绿色、美好的城市做出贡献。

评分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透水混凝土的特殊结构,使得其在满足透水性的同时,如何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和长期稳定性,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本书对再生骨料的性能评估、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来获得满足规范要求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再生骨料掺量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以及透水性能影响的深入分析。如果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设计方法,那么在未来的工程设计中,我们就可以更放心地使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并对其性能有充分的把握。同时,书中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也为我们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为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那些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苦苦寻求解决方案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带来了一线曙光。我个人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绿色建材的发展,尤其对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这个问题深感忧虑。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要么是占用大量土地进行填埋,要么是单纯的堆砌,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持续的污染。而这本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恰恰提供了一个极具操作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手册,更像是对未来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一种宣言。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详细阐述,从力学性能到透水性能,再到耐久性,每一个参数的设定都经过了严谨的科学论证。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实践者来说,意味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明确的依据,不再是凭经验或模糊的概念去操作。书中对再生骨料的来源、处理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做了详尽的规定,这解决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保证再生骨料的质量,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地转化为高质量的建筑材料。透水混凝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微气候,而结合再生骨料,更是将环保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期待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引领一股新的建筑潮流,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更加可持续。

评分

从一名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绿色的城市未来。我们常常抱怨夏天的闷热,抱怨下雨时的积水,抱怨城市环境的单调。而透水混凝土,尤其是使用再生骨料的透水混凝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了解到,这种材料能够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地表温度,从而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原本被视为废物的建筑垃圾,转化为有价值的建筑材料,这不仅节省了资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这本书,就像一本“城市绿皮书”,它详细地告诉我们,如何将这些“废物”变成“宝藏”,如何建造出既实用又环保的城市基础设施。从再生骨料的收集和处理,到透水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这本书都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我相信,随着这本书的推广和应用,我们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宜居,更加健康,我们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评分

在我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并非仅仅是一本技术性的行业标准,它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城市化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通过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优良的透水性能,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高度尊重和对环境的深度负责。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它详细阐述了再生骨料的来源、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性来设计和生产透水混凝土。从力学性能到水力性能,从耐久性到环保性,这本书都给出了详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想要在工程中应用这项技术的设计师和施工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解决了我们在“如何做”和“做到什么程度”方面的所有疑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让我们的城市不再被冰冷的钢筋水泥所充斥,而是能够呼吸,能够涵养水源,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绵城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