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佛教与中外交流》探讨了中古史中佛教与中外交流的诸多问题,内容包括东亚佛教的“边地情结”和祖谱建构、中古佛教史上几位名人如昙无谶、法藏、智慧轮等的生平事迹考证研究、梁武帝皇宫中的佛教设施和佛教活动、中古译经过程研究、中西佛教互相影响和交流等,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都比较精彩,颇有学术价值。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分析了天台宗四部主要作品——《传述一心戒文》、《睿山大师传》、《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显戒论缘起》——所含括的几件文书。这些文书不是被认定为最澄的“付法文”,就是与后者紧密相关。然而,如我所论无误,这些文书表现了最澄的门徒为重新阐释和合法化最澄所得的密法传承所做的努力。
《传述一心戒文》中包含了一个所谓的“朝廷度牒”,自称由桓武天皇政府颁发给最澄,以证明其宗教成就。然而,仔细观察之下,这件“度牒”的来历颇为可疑,它试图拔高最澄的主要密法导师顺晓,声称他是一位名僧,是印度密法大师善无畏的三代弟子。这种诉求相当引人瞩目。我们在《睿山大师传》与《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中发现了一通“付法文”,据说是顺晓授予最澄的。这一“付法文”也是在日本伪造的,目的在于将最澄导入一有名的法脉。该法脉据称为善无畏所创,并由一新罗僧人义林所传承。该“付法文”说是义林向顺晓传授了密法,而顺晓自己又授法予最澄。它的出现标志着台密法脉构想的正式形成。据此“付法文”,该法脉可追溯至唐中国,乃至印度。
最后,我们在《显戒论缘起》中找到了最澄“付法文”的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的“付法文”对支撑早期天台宗的某些重要的意识形态的形成至关紧要。它将最澄传自顺晓的密法重新阐释为一种“真言—悉地的三重匹配”,并隐含了“三部互糅”的观点。最澄从顺晓那里接受的密法因此被刻画为三部密法(金刚界、胎藏界与苏悉地)的统合。这种说法的目的是为了超越真言宗的密法传统,而后者自称为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法的结合。
由于最澄的嫡系弟子(尤其是光定与真忠)和他的二代弟子(以圆仁为杰出的代表)的持续努力,最澄的密法传统在9世纪中期被牢固确立起来了。然而,尽管当天台宗在与真言宗争夺日本密法的统治地位时,从“付法文2”这样被伪造的文书中获益良多,但天台宗人也会对“真言—悉地三重匹配”这种理论没有任何典据而感到尴尬,他们亟需为这三重配对寻求典据。正是这种宗派因素促成了又一轮伪造———这次是围绕着“悉地三部”而展开的。天台宗将它们伪造成译自梵文的汉文译本。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此三部密典。
……
p0011
评分还可以。。。。。。。。。。。
评分看书名,已经够吸引人,看看古代那些奇特的故事。
评分买来看看佛教传入给我们都带来了什么,特别是茶,糖,椅子这些常见之物
评分这次在京东的购物经历很不错,书是正版的,价格上还算比较实惠,而且品相上还是不错的。此外在送货上,物流比较快,比较及时。因为这个书有时候购买下来有时效的需要,送的及时了,对于使用来说还是挺重要的。所以综上来说,这次还是挺好的,以后也会继续在京东购买。
评分作者论述精密,角度也新颖。讲了很多南北朝至唐译经及佛教活动,不失为一不错的参考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卖家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真理和正义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我们的灵魂只是暂时没有承受的勇气。道理上讲得通的东西感情上未必讲得通,你所思考的与内心想要的并不一样。有时明知最正确的,但是心里却在抗拒,有时明知缺乏合理的,却拼命想将其正当化。互相融合,互相妥协,把不满敲成小碎片,让这些不满嵌在平平淡淡的每一天中,最终我们的灵魂将没有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害怕黑暗的胁迫。但是这一切同时无不在要求,我们必须跳出窗外,然后在坠落的过程中成长。成长,不仅是要乐于接受幸运的馈赠,更重要的是敢于面对磨难的惩罚。
评分哲学·科学·常识森林帝国尹敏志孝经述议复原研究Nassim Nicholas TalebSteven Pink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