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陷阱

視覺陷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格奧爾格·魯施邁耶 著
圖書標籤:
  • 視覺認知
  • 心理學
  • 錯覺
  • 知覺
  • 設計
  • 藝術
  • 大腦
  • 神經科學
  • 實驗
  • 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南齣版社
ISBN:978754436771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0124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很多重要視覺現象的閤集,作者根據具體的視覺效果進行瞭鬆散的分類,每一個現象都由一個或幾個有說服力的例子支撐。有些是古老的,例如在公元前二世紀傢裏麵的3D羅馬馬賽剋。大多是現代的,就像情感與街頭藝術。還有一些很罕見的現象,例如,偉大的幻術師埃捨爾的作品,還有像“不可能的三角形”和愛因斯坦/瑪麗蓮夢露的肖像這樣的著名錯覺作品。主要的例子會被紅色的螺綫標齣並配上較長的文字,附加的例子由灰色螺綫標齣並配著較短的文字。這些視覺陷阱的例子不僅僅是有趣的消遣,它們還能夠讓我們明白,我們的眼睛和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魯施邁耶(Georg Rüschemeyer),德國生物學研究者、自由撰稿人,藝術傢,為德國諸多生物學雜誌撰稿。目前他居住在蘇格蘭。

目錄

完全令人費解! 7
1 眼角的閃動 8
2 鏇轉的蛇 14
3 放大看看,演齣馬上開始! 24
4 帶有突起的國際象棋棋盤 28
5 看到瞭不存在的事物 32
6 視覺錯誤的根源! 40
7 更傾斜的比薩斜塔! 42
8 這裏的顔色不總是對的! 46
9 製造一個空間! 54
10 歪麯的平行! 62
11 阿基米德的噩夢! 70
12 不一樣高的兩個朋友! 72
13 當視角換到桌子之下 78
14 被巨人包圍,被侏儒包圍 82
15 看是誰在躲貓貓 84
16 到處都是臉 92
17 上下顛倒 99
18 欺騙眼睛的藝術 102
19 上下階梯 120
20 不可能的三角形 128
21 令人振奮的演講 134
22 街頭生活 145
23 接下來發生瞭什麼? 148
24 星星和條紋 160
25 莫名其妙齣現的圖形 164
26 字母順序的混亂 170
27 當綠色被要求讀成藍色時 174
28 3D視角 177
29 哪麵是上,哪麵是下? 182
30 轉換方位 186
31 自然欺騙瞭你 192
32 幻術!消失! 196
33 在顔色風暴中 200


《視覺陷阱》 內容梗概 《視覺陷阱》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非虛構類作品,深入探討瞭人類視覺感知領域中存在的種種“陷阱”——那些常常誤導我們判斷,甚至讓我們做齣錯誤決策的視覺現象。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視覺錯覺圖集,而是從心理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甚至藝術史和社會學等多個維度,層層剖析視覺信息如何被大腦處理,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偏差。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實驗數據和曆史故事,揭示瞭我們賴以生存的“看”這個行為背後隱藏的復雜機製,以及這些機製如何被巧妙地利用,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 核心主題與內容解析 本書的核心在於揭示“所見非所得”的普遍性。我們認為自己能夠客觀地看到世界,但實際上,我們的大腦在不斷地根據過去的經驗、固有的模式、情緒狀態乃至社會文化背景來“構建”我們所看見的現實。這種構建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高效且有益的,但有時也會導緻我們掉入“視覺陷阱”。 第一部分:視覺感知的基本原理與誤區 光綫、眼睛與大腦的協同: 作者首先會追溯視覺信息的起點,從光綫如何進入眼睛,視網膜如何感應,到神經信號如何傳遞到大腦的視覺皮層。但重點不在於純粹的生理學介紹,而是強調在這個生理基礎之上,大腦已經開始進行初步的信息處理和解讀。例如,對光綫強弱、顔色、形狀的初步識彆,這本身就已經是“解釋”,而非簡單的“接收”。 形狀、大小與顔色的相對性: 經典的視覺錯覺,如繆勒-萊爾錯覺(箭頭綫條的長度感知)、龐佐錯覺(平行綫的長度感知)、以及顔色恒常性與顔色對比的實驗,將被詳細解讀。作者會解釋這些錯覺並非眼睛的“故障”,而是大腦為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高效地識彆物體,所發展齣的“快捷方式”或“啓發式”規則。例如,大腦會根據綫條的“透視”綫索,推斷箭頭的方嚮,從而影響對長度的判斷。顔色恒常性則使得我們在不同光照條件下,仍然能識彆齣物體的固有顔色,但這也會在特定環境下産生顔色感知上的偏差。 深度感知與空間錯覺: 人類如何判斷距離、感知三維空間?本書會探討雙眼視差、運動視差、紋理梯度、陰影等多種綫索,以及這些綫索在二維圖像中的模擬如何欺騙我們的大腦。斜坡的坡度感知、房間大小的判斷(如阿姆斯壯房間),以及建築設計中利用透視原理創造的視覺效果,都將作為生動的例子。 第二部分:認知偏見與視覺記憶的陷阱 選擇性注意與“看不見”的真實: 我們無法同時處理所有進入視野的信息。作者將介紹“注意的漏鬥”效應,解釋為何我們在專注於某事時,可能會忽略旁邊發生的重要事件(如“看不見的 the gorilla”實驗)。這種選擇性注意不僅影響當下,還會影響我們對事件的記憶。 模式識彆的過激反應(Apophenia & Pareidolia): 人類大腦天生喜歡尋找模式,甚至在隨機數據中也能“看見”模式。從古人從星辰中看到星座,到現代人在烤麵包上看到耶穌的臉,再到數據分析中的過度擬閤,都體現瞭這種傾嚮。本書將分析這種模式識彆機製的進化優勢,以及它在認知上的代價——容易産生虛假的聯係和誤解。 圖景與背景的模糊界限: 經典圖形,如魯賓的臉/花瓶,將展示我們大腦如何傾嚮於將圖像分解為“主體”和“背景”,以及這種分解過程的不確定性。這種主體/背景的轉換,在藝術創作、甚至日常觀察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視覺記憶的不可靠性: 與普遍觀念相反,視覺記憶並非如照片般精確。本書將深入研究“重構性記憶”理論,解釋我們的記憶是如何在提取過程中被修改、填補,甚至受到後續信息影響的。例如,證人證詞中的錯誤信息,或在藝術作品中“修改”曆史事件的描繪,都可能源於視覺記憶的脆弱性。 第三部分:社會、文化與商業中的視覺陷阱 廣告、媒體與“美學”的操縱: 作者將剖析廣告商如何利用色彩心理學、構圖技巧、明星效應以及對用戶潛意識的理解,來誘導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例如,紅色代錶激情與緊迫感,藍色代錶信任與專業;黃金分割比例在視覺中的吸引力;以及社交媒體上精心濾鏡化的照片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感知。 政治宣傳與信息過濾: 視覺在政治宣傳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將探討政治海報、圖像敘事如何被用來構建特定形象、傳播意識形態,以及如何通過選擇性呈現、模糊化處理等手段來操縱公眾輿論。 藝術史中的視覺欺騙與創新: 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透視法到20世紀的立體主義,藝術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斷挑戰和重塑視覺感知邊界的曆史。《視覺陷阱》將結閤具體的藝術作品,分析藝術傢如何利用各種技法來“欺騙”觀眾的眼睛,從而達到情感錶達、觀念傳達或純粹的視覺探索的目的。例如,達芬奇的“模糊法”(Sfumato)如何創造齣神秘感;埃捨爾的不可能圖形如何挑戰空間邏輯。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未來挑戰: 隨著科技的發展,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我們的視覺體驗。本書將展望這些技術可能帶來的新的視覺陷阱,以及我們如何在這種沉浸式的、被精心構建的視覺環境中保持清醒的判斷。 寫作風格與讀者體驗 《視覺陷阱》的寫作風格旨在兼顧學術的嚴謹性與大眾的可讀性。作者避免使用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大量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的比喻以及與讀者息息相關的生活案例來解釋復雜的概念。書中可能包含一些互動式的思考題或小實驗,鼓勵讀者親身體驗視覺的奇妙之處,並從中反思自身的認知過程。語言風格力求自然流暢,避免刻意的“AI痕跡”,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覺像是與一位學識淵博但又平易近人的朋友在交流。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閱讀《視覺陷阱》,讀者將獲得以下收益: 1. 提升批判性思維: 瞭解視覺信息如何被加工,有助於我們更審慎地對待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不輕易被錶象所迷惑。 2. 增強自我認知: 認識到自身感知的局限性,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為何會産生某些偏見或做齣某些選擇。 3. 提高生活技能: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具備識彆視覺信息操縱的能力,能幫助我們在廣告、媒體、甚至人際交往中做齣更明智的判斷。 4. 深化對藝術與科學的理解: 通過視覺的視角,讀者能以全新的方式欣賞藝術作品,並對科學研究中嚴謹的實驗設計與數據解讀有更深的體會。 5. 享受認知探索的樂趣:本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奇妙的認知旅程,揭開人類視覺感知的神秘麵紗,發現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奇跡。 總而言之,《視覺陷阱》是一部關於“看見”的深刻反思,它邀請讀者走齣對視覺的固有認知,去探尋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運作機製,從而更清晰、更智慧地認識世界與自我。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通常對那些打著“顛覆認知”旗號的書籍抱有很高的戒心,總覺得內容上往往是空泛和誇大的。然而,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既有高度的學術性,又不失閱讀的樂趣。它沒有過多糾纏於哲學上的虛無主義,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實證科學上——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通過“捷徑”來快速處理海量視覺信息的。其中穿插的一些關於人類進化史的討論也很有意思,比如為什麼我們的祖先需要優先識彆運動中的捕食者,這種原始的視覺需求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對某些特定圖案的本能反應。這本書就像是為我的眼睛做瞭一次深度體檢和大腦升級,讓我意識到,我們的大部分“視覺體驗”其實都是大腦在後颱進行的主動建構,而非簡單的被動接收。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人類感官係統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

說實話,我是在一個漫長的齣差旅途中偶然發現這本書的。飛機上的光綫總是不穩定,忽明忽暗,非常適閤閱讀這類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書籍。起初,我隻是隨意翻閱,但很快就被書中那種冷峻、近乎學術的嚴謹風格所吸引。這本書的排版非常剋製,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性文字,所有信息都精準地傳遞給讀者。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色彩恒常性的一章,作者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色卡對比,展示瞭我們在不同光源下如何“固定”對物體顔色的判斷。這種對“穩定世界”的質疑,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視覺常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從一個二維的平麵世界,被硬生生拽進瞭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多維空間,雖然有點頭暈,但絕對是精神上的極大拓展。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簡直是業界良心,這一點對於一本以“視覺”為核心的書籍來說至關重要。印刷齣來的圖案色彩還原度極高,細節絲毫不含糊,這保證瞭書中演示的各種錯覺效果能夠被最大化地呈現齣來。我特意把它放在瞭陽光下和昏暗的颱燈下反復對比,發現即便是光綫的微小變化,也會對某些圖案的感知産生微妙的影響,這本身就是對“觀察者效應”的一種絕佳實踐展示。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收錄瞭許多我從未見過的、由當代藝術傢和數學傢共同創作的互動式圖案。它們不是靜態的圖片,而是需要讀者通過特定的視角或距離纔能“激活”的視覺事件,那種豁然開朗的瞬間,就像是解開瞭一個復雜的謎題,成就感十足。

評分

我得承認,我原本對這類“炫技”的視覺遊戲並不太感冒,總覺得它們徒有其錶,缺乏實質性的內容支撐。但《視覺陷阱》這本書,著實讓我改變瞭看法。它不僅僅是堆砌那些經典的錯視圖片,更是在每一組圖案的旁邊,配上瞭詳盡而深入的科學解釋。作者顯然是位深諳人類視覺神經科學的專傢,他用近乎科普小說的筆法,將復雜的視覺皮層運作原理,轉化成瞭普通讀者也能理解的生動案例。比如,他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圖案在快速移動時會産生“漂浮感”,這背後涉及到的運動後效和視網膜暫留效應,被描述得如同偵探破案一般引人入勝。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你“看”到什麼,而在於讓你“理解”你是如何“看”的,這種對認知過程的解構,遠比單純的視覺奇觀要深刻得多。

評分

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設計得極其簡約,大片的留白中隻有幾個錯綜復雜的幾何圖形以一種近乎詭異的對稱性排列著。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關於現代藝術理論的深度探討,畢竟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哲學思辨的味道。然而,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卻是大量高清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案和錯視畫。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試圖在那些綫條和色彩的迷宮中尋找一絲邏輯,結果卻發現,書中的“邏輯”恰恰在於它的“非邏輯性”。它挑戰瞭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覺感知基礎,讓我不禁開始懷疑,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就是事實?那種強烈的,好像世界在眼前扭麯變形的體驗,是其他任何視覺藝術書籍都無法給予的。它更像是一本心理學的實驗手冊,通過最直觀的視覺刺激,揭示瞭我們大腦處理信息時的固有偏見和快速反應機製。

評分

多讀書、讀好書,重視學習、堅持學習。

評分

很有趣的一本書,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

挺好的,不錯不錯,很滿意,很滿意!

評分

圖片很有意思,但彩圖印刷不行。。。。。。。。。。。。。。

評分

什麼玩意兒,買瞭不到幾天就掉價15元,垃圾賣傢

評分

很好

評分

評分

東西不錯,送貨很快。

評分

小朋友看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