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講稿》為樊樹誌教授幾十年講述明史的講稿整理而成。講稿從基本知識講起,既把這一領域zui有quan wei性的觀點介紹齣來,又附帶介紹作者自己的見解。書稿文筆流暢,講解透徹。對明初、明末的特定時期,對黨案、海禁、經濟發展等專題,對從皇帝到大臣乃至當朝百姓的敘述與剖析都頗為到位,有些觀點已經成為學界quan wei觀點。
第一講 明史史料學概說
一 私修與官修的紀傳體明史
二 各種類型的編年體明史
三 《明史紀事本末》及其他
四 起居注、邸報、邸抄
五 《明實錄》
六 《大明會典》及同類書
七 經世文編及同類書
八 地理誌書
九 人物傳記
十 野史筆記
第二講 “以重典馭臣下”:太祖高皇帝與鬍藍黨案
一 “士大夫朝簪紱而暮纍囚”
二 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鬍惟庸黨案
三 李善長的滅門之禍
四 皇權與將權的矛盾:藍玉黨案
五 太祖高皇帝的“免死鐵券”
第三講 建文帝“削藩”與燕王“靖難”
一 “封建的第四次反動”
二 封建的禍患:燕王靖難之變
三 建文帝下落之謎
四 “誅十族”與“瓜蔓抄”
第四講 國傢對戶口和耕地的調查與控製:黃冊與魚鱗圖冊
一 從戶帖到黃冊
二 地籍的攢造:魚鱗圖冊
三 關於明初耕地麵積統計的謬誤:由黃冊引申齣來的問題
第五講 賦稅徭役及其變革:兼論江南官田與重賦
一 稅糧與徭役
二 賦役的貨幣化改革
三 一條鞭法的推廣
四 聚訟紛紜的江南官田與重賦
第六講 海禁朝貢走私倭寇
一 海禁政策與朝貢體係
二 日本的朝貢關係與寜波爭貢事件
三 “嘉靖大倭寇”的真相
四 所謂“倭寇王”王直
第七講 晚明中國的“全球化”貿易:貿易順差與巨額白銀流入
一 葡萄牙與澳門貿易的黃金時代
二 尼古拉一官與“海上馬車夫”
三 西班牙與“馬尼拉大帆船”
四 貿易順差與巨額白銀流人中國
第八講 江南市鎮:多層次商品市場的繁榮
一 近世江南經濟的高水平發展
二 江南市鎮的繁榮
三 絲綢業市鎮的分布及其特色
四 棉紡織業與棉布業市鎮
第九講 輝煌的無奈:《石匱書》文苑傳與儒林傳解讀
一 “卑視一世”的李夢陽
二 康海的名士風度
三 唐寅、祝允明與文徵明
四 徐渭的幕僚生涯
五 陳獻章與王守仁
六 王門後學:王畿、王艮與李贄
第十講 張居正與萬曆新政
一 轉摺年代的鐵腕人物:徐階、高拱與張居正
二 張居正與萬曆新政
三 “不加賦而上用足”:財政經濟改革
四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張居正的悲劇
第十一講 十六世紀末的東北亞: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
一 豐臣秀吉的“大東亞構想”與朝鮮戰爭的爆發
二 明神宗的決策:東徵禦倭援朝
三 關於“封貢”之議
四 戰端再起和它的戲劇性結局
第十二講 東林書院:質疑舊說追究真相
一 “虛和閑止,不關世事”:東林書院的實態分析
二 顧憲成與李三纔:東秫書院如何成為“東林黨”
三 東林非黨論
第十三講 耶穌會士與西學東漸
一 耶穌會士的東來:利瑪竇的前輩
二 利瑪竇神父的“本土化”傳教活動
三 西方科學文化的傳播
四 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
第十四講 魏忠賢閹黨專政的時代
一 市井無賴如何登上權力巔峰?
二 閹黨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
三 “六君子之獄”與“七君子之獄”
四 魏忠賢個人崇拜運動
五 硃由檢:不動聲色逐元凶處奸黨
第十五講 安內與攘外的兩難選擇
一 洪承疇督剿西北,盧象升督剿東南
三 楊嗣昌:“必先安內方可攘外”
三 “滅寇雪恥”成泡影
四 陳新甲:秘密議和的替罪羊
五 王朝的末路:齣徵、南遷、勤王
第十六講 錢謙益:文人從政的悲劇
一 從吳晗的《“社會賢達”錢牧齋》談起
二 黨爭延續與錢謙益“革職聽勘”
三 “丁醜之獄”與溫體仁的垮颱
四 錢謙益與馬士英、阮大铖
後記
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從紙張的質地到油墨的濃淡,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精心打磨的痕跡。初翻開時,那種特有的書香氣息撲麵而來,讓人立刻沉浸在曆史的氛圍中。尤其是那些年代久遠的插圖和地圖,不僅清晰可辨,而且配有詳盡的注解,仿佛能帶領讀者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堅固耐用之餘又不失典雅,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有損壞的顧慮。裝幀的色彩搭配也極具匠心,既能體現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設計的審美。而且,書中的字體選擇和行距處理都非常人性化,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實體書,光是放在書架上,都覺得品味提升瞭不少。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邏輯簡直是嚴絲閤縫,如同一個精密的鍾錶。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沒有那種生硬的跳躍感。作者似乎對整個曆史脈絡有著宏觀的把握,每一個篇章的展開都像是精心設計的棋局,步步為營,層層遞進。讀完整部書後,讀者可以清晰地構建齣一個完整且係統的曆史認知框架。特彆是作者對於曆史分期的處理,既遵循瞭傳統史學觀點,又加入瞭令人耳目一新的獨特見解,為理解這段曆史提供瞭新的視角。對於想要係統學習或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結構安排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它極大地降低瞭知識吸收的門檻。
評分內容詳實到令人咋舌,簡直是史料的寶庫。隨便翻開一頁,都能發現大量首次接觸到的、鮮活的細節信息。作者顯然下瞭海量的功夫,對原始檔案和地方誌進行瞭深入挖掘,挖掘齣瞭許多被主流敘事忽略的側麵。這些細節的補充,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帝王將相,而是充滿瞭煙火氣和真實人性。例如,在描述某一社會現象時,書中引用的民間文書片段,生動地展現瞭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態,這一點是許多宏大敘事的曆史著作所欠缺的。對於追求深度和廣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密度極高,值得反復咀嚼。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是其論述時的那種客觀審慎的態度。在處理那些充滿爭議和不同解讀的曆史事件時,作者沒有急於站隊或下定論,而是將不同的史學觀點並置呈現,並清晰地分析每種觀點的依據和局限性。這種“存疑”和“思辨”的精神貫穿始終,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價值和說服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被潛移默化地引導去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單一的結論。它鼓勵讀者去質疑、去探究,這對於培養曆史研究的嚴謹態度至關重要。這種平衡而又不失洞察力的敘述方式,使人讀來心悅誠服,深感作者的學識與風範。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作者的敘事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她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晦澀難懂的史料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初讀時我還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但很快就被吸引住瞭。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事件時,總能抓住核心矛盾,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進行闡述,避免瞭冗長和拖遝。更令人贊嘆的是,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巧妙地融入瞭對人物性格和時代精神的深刻洞察。讀到關鍵轉摺點時,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與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這種引人入勝的筆法,讓即便是對這段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入門,並對後續情節充滿期待。
評分非常好的明史入門讀物,但是有些史料過於取信民間傳說
評分不錯的明史作品,值得入手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跟書店一樣。。。。。。
評分包裝完整
評分非常喜歡,收貨後一直閱讀,愛不釋手。
評分樊樹誌先生的作品
評分很好!!!!!!!!!!!!!!!!!!!!
評分一直在京東買東西,東西是不錯的。會一直買下去的,就是有時價格會貴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