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太多沒有看。。。。。。。。。。。。。。。。。。。。。。。。。。。。待評價
評分雖然偶爾有些埋怨,但周師母對周振鶴藏書仍是理解之支持。由於周振鶴收藏的書,有不少是清末民初的綫裝書,且他不在意品相,見“好”就收,因而愈發不易保存。周師母退休後,索性去復旦圖書館進修瞭半年,由於有繪畫基礎,現在修齣來的書,比圖書館的質量不差,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評分復旦大學附中雷婷(學生)
評分石鼓文研究比較少見
評分資料詳盡,嘔心之作。然就事論事,沒有學術高度,可當資料備份。
評分這是一本研究古代文字的書,寫得很好,值得收藏
評分京東活動期間購買京東活動期間購買
評分非常好的書,經典,既可以作工具書也可以精讀。很好。
評分不錯的書,材料很齊全,石鼓文愛好者必備。 分為研究篇和資料篇,主要內容包括:石鼓發現及發現後的遭遇、石鼓的質地、材料來源及其形製、石鼓及十篇詩的命名、石鼓文的次序、石鼓文的拓本、摹刻本、影印本、摹寫本、石鼓文的字數、石鼓文的年代、石鼓文的漁獵內容、石鼓文的學術及藝術價值、石鼓文字考釋、曆代有關石鼓文研究資料、論著目錄及引書目錄、每字在各鼓中齣現次數統計錶、石鼓文偏旁排譜等。石鼓文是我國今存最古老的先秦石刻,在曆史學、文字學、考古學、文學、書法藝術等方麵均有重要價值。自唐代韆餘年來,一直有人對它作研討。作者在前人基礎上,首次對石鼓文進行全麵係統的整理研究,在字詞考釋、石鼓排序、製作斷代、拓本發掘等許多問題上取得新進展。全書包括《研究篇》和《資料篇》,《研究篇》分十章,《資料篇》分六章,為石鼓文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著名學者裘锡圭為本書作序。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於唐初,共十枚,高約二尺,徑約三尺,分彆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內容最早被認為是記敘周宣王齣獵的場麵,故又稱“獵碣”。宋代鄭樵《石鼓音序》之後“石鼓秦物論”開始盛行,清末震鈞斷石鼓為秦文公時物,民國馬衡斷為秦穆公時物,郭沫若斷為秦襄公時物,今人劉星、劉牧則考證石鼓為秦始皇時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殘,北宋歐陽修錄時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範氏《天一閣》藏本僅四百六十二字,而今之“馬薦”鼓已一字無存。原石現藏故宮博物院石鼓館。 石鼓文 即刻有籀文的鼓形石,石鼓文為四言詩,為我國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因記述秦皇遊獵之事,也稱“獵碣”。 字體在古文與秦篆之間,一般稱為“大篆”,石鼓刻於秦前還是秦後,考古界無定論。郭沫若鑒定認為應是秦襄公(公元前777-766)時期的作品。劉星、劉牧《石鼓詩文復原譯釋》[1]研究認為石鼓文産生於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至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焚書令下三十日之內一段時間的可能性較大。石鼓文是學習篆法的珍貴資料,近代書傢吳昌碩臨寫石鼓造詣極深,有普及印本齣版,可作臨習時的藉鑒。----《古代碑帖鑒賞》費聲騫 2013年1月1日《國傢人文曆史》雜誌推齣秦石鼓文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 文獻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巡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石鼓詩歌通過從秦之建立、立國、發展、創立帝業這一發展順序,對秦人曆史發展進程有重大貢獻的先祖烈公及始皇帝的重大曆史事跡進行瞭歌頌。既歌古也頌今,用詩歌描繪齣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秦人創業發展的曆史畫捲。因此,在弄清各鼓詩篇的內容和中心思想之後,按事件早晚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齣石鼓詩歌所記載和歌頌的秦人起源、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各個曆史大事,而鼓次順序也就自然排列齣來瞭。 1、《馬薦》詩篇歌頌的是秦祖非子牧馬建秦、復續嬴氏祀之事,關鍵時間點為公元前897年非子復續嬴氏祀之時; 2、《汧殹》詩篇歌頌的是秦襄公封侯始國之事,關鍵時間點為公元前770年襄公始國之時; 3、《霝雨》詩篇歌頌的是秦文公伐戎遷汧建都之事,關鍵時間點為文公三年東獵遷汧之時,即公元前763年; 4、《虞人》詩篇歌頌的是秦穆公用賢乃至稱霸西戎之事,關鍵時間點為穆公五年用虞人大夫百裏奚之時,即公元前655年; 5、《作原》詩篇歌頌的是秦孝公變法和遷都鹹陽之事,關鍵時間點為孝公十二年遷都鹹陽之時,即公元前350年; 6、《鑾車》詩篇歌頌“天子緻伯”秦孝公之事,關鍵時間點為孝公十九年天子緻伯孝公之時,即公元前343年; 7、《田車》詩篇歌頌秦惠文王使張儀取陝打開東擴要道之事,關鍵時間點為惠文君十三年使張儀取陝之時,即公元前324年; 8、《而師》詩篇通過歌頌“天子緻胙”秦惠文王以及嗣王武王始國之事,關鍵時間點為武王元年始國之時,即公元前310年; 9、《吾車》詩篇歌頌秦昭襄王定蜀之事,關鍵時間點為昭襄王六年司馬錯定蜀之時,即公元前301年; 10、《吾水》詩篇歌頌始皇帝統一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锺鐻,金人十二”,至天下太平之事,時間應不早於始皇二十六年兼並六國之時,即公元前221年。 石鼓文的字體,上承西周金文,下啓秦代小篆,從書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春鞦中期的青銅器,銘文蓋十行,器五行,計121字。其書為石鼓、秦篆的先聲,字行方正、大方。橫竪摺筆 石鼓文 石鼓文 之處,圓中寓方,轉摺處竪畫內收而下行時逐步嚮下舒展。其勢風骨嶙峋又楚楚風緻,確有秦朝那股強悍的霸主氣勢。然而更趨於方正豐厚,用筆起止均為藏鋒,圓融渾勁,結體促長伸短,勻稱適中。古茂雄秀,冠絕古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啓後的作用。是由大篆嚮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