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鬱仁存教授,首都國醫名師,知名中西醫結閤腫瘤專傢,從事臨床工作60餘年,特彆在癌癥治療方麵,總結齣一套較為完整的中西醫結閤治療癌癥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用藥經驗。《名老中醫方藥心得叢書:鬱仁存常用抗腫瘤藥對》以鬱老“內虛學說”為依據,“虛、痰、瘀、毒”學術思想為基準,將其臨床中常用有效的中藥藥對進行總結,主要從補益類、理氣類、化痰散結類、活血類、抗癌解毒類、其他類,共6個方麵介紹,其中每一藥對均包括藥對來源、單藥功用、對藥釋義、主治、西醫藥理、鬱老點評等內容。本書列舉藥對較多,基本可涵蓋鬱老從醫中的常用藥物,反映其治療腫瘤的學術思想,且本書鬱老親自對各藥對進行點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名老中醫方藥心得叢書:鬱仁存常用抗腫瘤藥對》可供中醫院校師生、臨床工作人員以及腫癌專業醫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鬱仁存,男,浙江紹興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委員會顧問,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傳統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閤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全國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及經驗傳承指導老師,是我國中醫腫瘤學的創始人。
從事中西醫結閤腫瘤臨床研究工作60餘年,總結瞭中西醫結閤治療腫瘤的原則、途徑和方法,將中醫藥與手術、化療、放療及生物治療相結閤的理、法、方、藥規律化,對扶正培本、解毒抗癌,軟堅散結、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等治療法則的理論有獨到的見解和應用經驗。
公開發錶論文100餘篇,主編、參鯿《中醫腫瘤學》《鬱仁存中西醫結閤腫瘤學》等專著20餘部。其編撰的《中醫腫瘤學》(科學齣版社齣版),是我國第一部中醫腫瘤學專著,在業內享有直譽。
內頁插圖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補益類
生黃芪黨參
生黃芪升麻柴鬍
生黃芪桂枝
生黃芪當歸
黃芪防風
薏苡仁白扁豆
薏苡仁山藥
白術茯苓
炒白術防風
炒白術陳皮
炒白術枳實
甘草大棗
蓽茇良薑
女貞子枸杞子
覆盆子枸杞子
山茱萸補骨脂
山萸肉牡丹皮
補骨脂透骨草
桑寄生川斷
桑寄生杜仲
巴戟天肉蓯蓉
附子乾薑
附子細辛
附子大黃
附子白芍
附子黃柏
黃柏知母
阿膠當歸
阿膠陳皮
阿膠鹿角膠
龜闆膠鹿角膠
紫河車鹿角膠
麥鼕人參(黨參)
麥鼕沙參
麥鼕五味子
生地(熟地)澤瀉
第二章 理氣類
柴鬍鬱金
柴鬍黃芩
柴鬍薑黃
柴鬍香附
柴鬍沙苑子
柴鬍川楝子
柴鬍芍藥
陳皮半夏
陳皮竹茹
陳皮青皮
木香大腹皮
木香厚樸花
枳殼厚樸
木香厚樸
鏇覆花代赭石
八月劄虎杖
八月劄生薏米
砂仁白豆蔻
烏藥川芎
百閤烏藥
第三章 化痰散結類
前鬍杏仁
杏仁橘絡
白前桔梗
桔梗甘草
荔枝核橘核
夏枯草浙貝母
海藻昆布
海藻甘草
海藻浙貝母
白附子浙貝母
白芥子白附子
半夏陳皮茯苓
半夏天南星
瓜萎半夏
瓜蔞浙貝母
瓜蔞枳實
葶藶子大棗
川貝枇杷葉
第四章 活血類
雞血藤莪術
雞血藤首烏藤
雞血藤川芎
川芎桂枝
川芎赤芍
鏇覆花茜草
桃仁紅花
元鬍川楝子
元鬍白屈菜徐長卿
虎杖熟軍
土鱉蟲虎杖
土鱉蟲穿山甲
水蛭大黃
蒲黃五靈脂
第五章 抗癌解毒類
拳參白花蛇舌草
拳參石上柏
黃藥子當歸
牛蒡子黃芩
金蕎麥鼕淩草
腫節風菝葜
半枝蓮白花蛇舌草
半邊蓮半枝蓮
山慈菇浙貝母
海藻大棗
藤梨根虎杖
全蠍蜈蚣
僵蠶全蠍蜈蚣
僵蠶地龍
急性子威靈仙
土鱉蟲木鱉子
白英龍葵
鱉甲穿山甲
生龍骨生牡蠣
第六章 其他類
烏梅木瓜
左金丸血餘炭
石韋大棗
桑白皮地骨皮
白鮮皮地膚子
麻黃石膏
升麻杠闆歸
升麻三七
升麻柴鬍
石菖蒲鬱金
雞內金砂仁
熟地黃砂仁
前言/序言
鬱仁存教授,首都國醫名師,著名中西醫結閤腫瘤專傢,從事臨床工作50餘年,特彆在癌癥治療方麵,總結齣一套較為完整的中西醫結閤治療癌癥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用藥經驗。鬱老用藥,常用辨證論治與辨病施治相結閤的方法治療腫瘤,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本人多年侍診鬱老,以鬱老“內虛學說”為依據,“虛、痰、瘀、毒”學術思想為基準,對鬱老臨床用藥有瞭一些思考和體會。辨證論治,具體錶現在理、法、方、藥的一緻性,既要辨證精確,立法準確,又要用藥妥當,方可收到預期療效;辨病論治,即指針對不同部位、不同時期、不同病理類型腫瘤,應用有針對性的抗腫瘤藥物治療。那麼,中藥的抗腫瘤治療是否僅局限於一些以毒攻毒、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等藥物?是否其他藥物也有類似的作用,如補氣藥、補腎藥?通過臨床觀察及基礎實驗研究,發現一些補益藥物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如黃芪多糖、豬苓多糖、雞血藤黃酮類等均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麵對此類睏惑,鬱老強調,臨床用藥更重要的是辨證論治與辨病施治相結閤。謹遵鬱老抗腫瘤的臨床經驗,並結閤自己的心得體會整理成冊。
本書整編藥對119對,按照藥物的功能、主治分為補益類、理氣類、化痰散結類、活血類、抗癌解毒類、其他類,共6類。全書藥對的編排順序如下:
(1)藥對及來源:本書所載之對藥,若為前賢之用者,均注明齣文及方劑;若鬱老獨創者,多為臨床經驗所得。
(2)單藥功用:從藥物的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及古代先賢論述等方麵描述,若有重復者從略。
(3)對藥釋義:著重論述藥對的配伍意義,其作用可能是協同作用,也可能是製約作用,有毒副作用者,詳細描述毒副作用的錶現,如何解毒等。同時,該部分也講解瞭鬱老在腫瘤治療中應用該藥對的經驗。
(4)主治:藥對的主治病證。描述該藥對有哪種功效,何時何地運用。
(5)西醫藥理:通過文獻檢索,總結藥對的現代藥理作用,重點描述藥對的抗腫瘤作用。對於抗腫瘤作用不明顯的藥物,描述其他臨床用藥依據(如抗炎、抗過敏、調節免疫等),或者與同類藥物的區彆等。
(6)鬱老點評:鬱老親自對“藥對”進行點評,闡述藥對的應用思路、使用範圍、注意事項等,乃本書點睛之筆。
限於編者的水平。本書還不能全麵反映鬱仁存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用藥經驗,也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中西醫同道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2月1日
《現代腫瘤治療學概論》 本書旨在為臨床醫生、醫學研究人員以及對現代腫瘤學感興趣的公眾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腫瘤學概覽。本書緊扣時代脈搏,聚焦腫瘤治療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前沿理念,力求構建一個係統性的理論框架,幫助讀者理解腫瘤發生的復雜機製,掌握現代腫瘤治療的核心策略,並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一部分:腫瘤學的基石——理解腫瘤的本質 本部分將從最基礎的層麵齣發,帶領讀者深入理解腫瘤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章 腫瘤的生物學基礎: 詳細闡述細胞生長失控的根本原因。我們將從基因層麵入手,深入剖析抑癌基因的失活、原癌基因的激活等關鍵分子機製。重點講解DNA損傷與修復的失衡,以及錶觀遺傳修飾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非編碼RNA的調控。同時,我們將探討細胞周期調控的紊亂,以及細胞凋亡的逃逸如何促使腫瘤細胞的無限增殖。腫瘤微環境的概念也將被引入,包括腫瘤血管生成、免疫逃逸機製以及細胞外基質的重塑,揭示腫瘤作為一個復雜生態係統的特性。 第二章 腫瘤的發生與發展: 循序漸進地描述腫瘤從正常細胞演變為惡性腫瘤的漫長過程。我們將介紹腫瘤發生的“多步突變”學說,以及腫瘤細胞的“生長學特徵”,如自主性生長、侵襲和轉移。重點分析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變化,以及腫瘤細胞如何通過改變錶麵分子、分泌免疫抑製因子等方式逃避機體免疫係統的識彆和殺傷。腫瘤的異質性,即腫瘤內部細胞的遺傳和錶型多樣性,將作為理解治療抵抗和復發的重要因素進行討論。轉移的機製,包括細胞脫離、血管內皮侵襲、循環、血管外侵襲以及在繼發部位定植等過程,將進行詳盡的闡述。 第三章 腫瘤的分類與診斷: 介紹現代腫瘤學中腫瘤的分類原則和主要的診斷方法。我們將概述按組織來源、細胞形態、基因突變譜等對腫瘤進行分類的依據。重點介紹影像學診斷技術,如CT、MRI、PET-CT等在腫瘤早期發現、定性和分期中的作用。細胞學診斷,包括穿刺活檢和內鏡活檢的重要性,以及病理學診斷在腫瘤確診和分型中的核心地位。分子診斷技術,如基因測序、免疫組化等在精確診斷、預後判斷和指導治療中的應用將進行詳細介紹。 第二部分:現代腫瘤治療的策略與實踐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並探討其發展方嚮。 第四章 外科治療的進展: 探討外科手術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適應癥以及最新的技術發展。我們將迴顧傳統手術的局限性,並重點介紹微創手術,如腹腔鏡、胸腔鏡、機器人輔助手術等,分析其在降低創傷、加速康復方麵的優勢。腫瘤的根治性切除原則,包括腫瘤的完整性切除、淋巴結清掃的重要性,以及術後綜閤治療的必要性將被重點強調。對於晚期或無法手術腫瘤的姑息性手術,旨在改善生活質量的意義也將被討論。 第五章 放射治療的原理與應用: 闡述放射治療的基本原理,即利用高能射綫殺傷腫瘤細胞。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放射治療,如外照射治療(EBRT)和近距離放射治療(BRT)的應用場景。重點講解三維適形放療(3D-CRT)、調強放療(IMRT)以及質子放療等精確放療技術,分析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腫瘤劑量,同時降低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立體定嚮放療(SBRT)在局部腫瘤控製中的作用,以及放療聯閤化療、放療聯閤靶嚮治療等增敏增效的策略也將被納入討論。 第六章 化學治療的演進與展望: 迴顧化學治療的發展曆程,並深入探討其作用機製和臨床應用。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彆抗腫瘤藥物的作用特點,如烷化劑、抗代謝藥物、拓撲異構酶抑製劑、抗生素類等。討論細胞毒性化療的局限性,如耐藥性和毒副作用。新一代化療藥物的開發方嚮,以及聯閤化療方案的設計原則將進行詳細介紹。化療在術前新輔助治療、術後輔助治療以及晚期腫瘤姑息治療中的作用將得到闡述。 第七章 靶嚮治療的精準打擊: 深入介紹靶嚮治療的理念,即針對腫瘤細胞特異性分子靶點進行治療。我們將重點分析錶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BRAF、HER2等關鍵靶點的作用及其抑製劑。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基因檢測識彆潛在的靶嚮治療受益人群,實現個體化治療。靶嚮治療的優勢,如更高的療效和更低的毒副作用,以及耐藥性的産生機製和應對策略將是本章的重點。 第八章 免疫治療的革命性突破: 聚焦腫瘤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分析其在腫瘤治療領域的顛覆性作用。我們將詳細講解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如PD-1/PD-L1抑製劑、CTLA-4抑製劑)的作用機製,以及其在多種腫瘤中的臨床應用。CAR-T細胞療法作為一種細胞免疫治療手段,其構建原理、適應癥和臨床療效將進行深入剖析。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其他免疫治療策略的研發進展也將被提及。 第九章 綜閤治療與個體化決策: 強調多學科協作(MDT)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性,以及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製定個體化綜閤治療方案的必要性。我們將討論不同治療手段的聯閤應用,以及如何優化治療順序以達到最佳療效。預後評估和療效監測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據療效調整治療方案將是本章的關鍵內容。 第三部分:麵嚮未來——腫瘤治療的挑戰與機遇 本部分將探討腫瘤治療領域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第十章 腫瘤的耐藥性與復發: 深入探討腫瘤耐藥性的産生機製,包括原發性耐藥和獲得性耐藥,以及腫瘤復發的常見原因。我們將分析耐藥性的分子基礎,如腫瘤細胞的基因突變、錶觀遺傳改變、信號通路重塑等。如何通過早期識彆和聯閤治療來剋服耐藥性,以及對復發腫瘤的治療策略將進行討論。 第十一章 腫瘤預防與早期篩查: 強調腫瘤預防的重要性,包括一級預防(如健康生活方式、避免緻癌物暴露)和二級預防(早期篩查)。我們將介紹不同腫瘤的篩查指南和推薦方法,以及液體活檢等新興技術在早期診斷中的潛力。 第十二章 腫瘤學研究的前沿動態: 展望腫瘤學未來的研究方嚮,包括單細胞測序、空間轉錄組學等新技術在腫瘤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腫瘤微環境的深入探索,以及對腫瘤代謝、腸道菌群與腫瘤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將被提及。人工智能(AI)在腫瘤診斷、治療方案製定和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前景將是本章的亮點。 第十三章 腫瘤患者的照護與康復: 關注腫瘤患者的整體照護,包括營養支持、疼痛管理、心理疏導以及康復治療。我們將強調姑息治療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構建全麵的支持體係,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 本書力求語言通俗易懂,同時保持科學的嚴謹性。通過對腫瘤學理論和實踐的全麵梳理,我們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個嚴峻的健康挑戰。本書適閤所有關注腫瘤健康的人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