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燃燒學

高等燃燒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法社,王華 編
圖書標籤:
  • 燃燒學
  • 燃燒
  • 化學動力學
  • 熱力學
  • 傳熱學
  • 流體力學
  • 工程熱物理
  • 能源
  • 環境
  • 燃燒診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0553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869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5
字數:6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高等燃燒學》主要講述燃燒學基礎理論和燃燒技術,重點介紹生物柴油與二甲醚的燃燒,生物質固型燃料基本特性、預處理、燃燒過程及與煤混閤燃燒的特性,生活垃圾及醫療廢棄物的焚燒理論及技術,熔融鹽循環熱載體無煙燃燒理論與技術,燃燒汙染物的生成機理與控製技術和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等內容,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係統性和技術性。結閤每一章所介紹內容,在章節末尾都設計瞭思考題,有助於加強讀者對概念的理解。
  《高等燃燒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和動力工程等專業研究生的基本教材,也可作為其他相關專業的燃燒學與環境汙染控製方麵的研究生專業教材,同時也適閤從事能源動力等相關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學習與參考。

目錄

第1章 燃燒學基礎
1.1 燃燒技術和燃燒科學的發展
1.1.1 燃燒技術的概述
1.1.2 燃燒科學的發展曆程
1.1.3 燃燒技術的應用及研究方法
1.2 化學動力學基礎
1.2.1 化學反應速率
1.2.2 化學反應的分類
1.2.3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2.4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2.5 壓力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2.6 鏈鎖反應
1.3 化學熱力學基礎
1.3.1 反應熱效應與燃燒熱
1.3.2 化學恰當混閤物與化學恰當比
1.3.3 自由能
1.3.4 熱化學定律與絕熱理論燃燒溫度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燃料的著火理論
2.1 燃燒過程的熱力爆燃理論
2.1.1 熱力爆燃理論概述
2.1.2 爆燃感應期(著火延遲區)
2.1.3 弗朗剋-卡門涅茨基失穩分析法
2.2 鏈鎖爆燃理論
2.2.1 鏈鎖爆燃條件
2.2.2 不同溫度時分支鏈鎖反應速度隨時間的變化
2.2.3 鏈鎖反應自燃感應期的確定
2.2.4 著火半島現象
2.3 熱力著火的自燃範圍和感應周期
2.3.1 熱力著火的自燃範圍
2.3.2 各種參數對著火溫度的影響
2.4 強迫著火理論
2.4.1 可燃混閤氣的強迫著火
2.4.2 實現強迫著火的條件
2.4.3 強迫著火的熱理論
2.4.4 常用的強迫著火(點燃)方法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火焰的傳播與穩定
3.1 火焰傳播的基本方式
3.2 火焰正常傳播理論
3.2.1 可燃氣體的火焰正常傳播
3.2.2 幾種火焰傳播的理論
3.3 火焰正常傳播速度
3.3.1 影響火焰正常傳播速度的主要因素
3.3.2 火焰傳播界限
3.3.3 火焰正常傳播速度的測量
3.4 火焰穩定的基本原理
3.4.1 火焰穩定的條件
3.4.2 火焰穩定的特徵
3.4.3 火焰穩定的原理
3.5 火焰穩定的基本方法
3.5.1 小型點火火焰穩定火焰
3.5.2 利用反吹射流穩定火焰
3.5.3 采用鏇轉射流穩定火焰
3.5.4 利用燃燒室器壁凹槽穩定火焰
3.5.5 利用帶孔圓筒穩定火焰
3.5.6 利用流綫型物體穩定火焰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湍流燃燒理論及模型
4.1 湍流燃燒及其特點
4.2 湍流氣流中火焰傳播的錶麵燃燒模型
4.3 湍流氣流中火焰傳播的容積燃燒模型
4.3.1 湍流擴散
4.3.2 湍流容積燃燒模型計算
4.3.3 決定湍流燃燒火焰傳播速度的實驗結果
4.3.4 火焰自湍化理論
4.4 湍流燃燒的時均反應速率和混閤分數
4.4.1 時均反應速率
4.4.2 簡單化學反應係統
4.4.3 守恒量和混閤分數
4.4.4 守恒量之間的綫性關係
4.5 湍流擴散火焰的k-ε-g模型
……
第5章 液體燃料的燃燒
第6章 氣體燃料的燃燒
第7章 煤的燃燒
第8章 生物質固型燃料的燃燒
第9章 生活垃圾及醫療廢棄物的焚燒
第10章 熔融鹽循環熱載體無煙燃燒
第11章 燃燒汙染物的生成及控製
第12章 二氧化碳減排技術

精彩書摘

  《高等燃燒學》:
  1.1.1燃燒技術的概述
  燃燒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燃燒技術是現代化學發展的主綫,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人類越來越重視能源的利用,通過燃料的燃燒將化學能轉換為熱能,使得燃燒成為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然而燃燒也是大氣環境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更好地瞭解燃燒技術是掌握各種研究的前提與基礎。
  燃燒是燃料和氧化劑兩種組分在空間激烈地發生放熱化學反應的過程,是一種強烈發光放熱的化學過程。燃燒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的綜閤過程,它包括燃料和氧化劑的流動、傳質、傳熱等過程。燃燒學是研究燃料和燃燒過程中混閤、擴散、預熱、著火以及燃燒、燃盡等反應機理的學科。在燃燒理論的指導下閤理地組織燃燒過程的技術稱為燃燒技術。
  1.1.2燃燒科學的發展曆程
  考古學傢發現,人類開始使用和利用火最早在140萬~150萬年以前,火的使用是人類齣現的標誌之一。在我國早有燧人氏鑽木取火、莊子“木與木相摩則燃”、宋代發明的火藥和火箭等,都錶明瞭人類對火早已有研究和使用。而在歐洲産業革命中蒸汽機和內燃機的齣現標誌燃燒技術的一次重大發展。
  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成功促使瞭化學工業的蓬勃發展。分子學說的建立,使得人們開始使用熱化學及熱力學的方法來研究燃燒現象,相繼發現瞭燃燒熱、絕熱燃燒溫度、燃燒産物平衡等燃燒特性。20世紀初期,蘇聯化學傢謝苗諾夫和美國科學傢劉易斯等發現燃燒具有分支鏈鎖反應的特點。20世紀20年代,蘇聯科學傢澤利多維奇,弗朗剋一卡門涅茨基及美國的劉易斯等又進一步發現燃燒過程是化學動力學與傳熱、傳質等物理因素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並建立瞭著火和火焰傳播理論。20世紀中葉,在對預混火焰、擴散火焰、層流火焰及湍流火焰,還有液滴及碳顆粒的燃燒進行深入研究之後,科學傢纔發現主導燃燒過程的不僅有化學動力學,流體動力學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至此,燃燒理論初步完成。
  20世紀50~60年代,航天航空技術的發展使得燃燒學的研究擴展到噴氣發動機、火箭等問題中,美國力學傢馮卡門與中國的錢學森提齣瞭使用連續介質力學方法來研究燃燒問題。另外,許多科學傢運用黏性流體力學和邊界層理論對層流燃燒、湍流燃燒、著火、滅火、火焰穩定和燃燒振蕩等問題進行瞭定量分析,最終發展成為“反應流體力學”。
  20世紀後期,英國科學傢斯堡爾汀等用計算流體力學方法來研究燃燒問題,將燃燒學、反應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力學和燃燒室工程設計有效地結閤起來,開闢瞭研究燃燒理論及其應用的新途徑。之後,激光技術和氣體分析技術開始應用於直接測量燃燒過程中氣體和顆粒的溫度、速度、組分濃度等參數,而這些測量結果加深瞭人們對燃燒現象的認識。隨後,燃燒學開始與湍流理論、多相流體力學、輻射傳熱學和復雜反應的化學動力學等學科交叉滲透,將燃燒理論發展到瞭更高的階段。
  ……

前言/序言

  火是人類最早發現和應用的自然現象之一,燃燒是一門十分古老的技術和科學。燃燒是物質劇烈氧化而發熱發光的現象,涉及化學、熱力學、傳熱傳質學和流體力學等問題的復雜過程,是能源利用的一種主要形式。動力、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行業及人類日常生活均離不開能源,而能源供應的80%是由燃燒産生的。因此,燃燒的作用非常重要。燃燒學是研究燃燒現象、實踐和理論的科學,是研究著火、熄火、燃燒機理及生成排放機理的學科,也是一門正在迅速發展的一門學科。
  隨著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環境汙染日益嚴重,開展燃料清潔燃燒高效利用技術、燃燒汙染物形成機理的研究,探索通過改變燃燒工藝、精心控製燃燒過程是減少汙染物排放的有效方法。這些需求極大地推動瞭燃燒科學的發展,促使瞭燃燒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的齣現。昆明理工大學在生活垃圾及醫療廢棄物焚燒理論及技術、熔融鹽循環熱載體無煙燃燒理論及技術、生物柴油的燃燒、二甲醚的燃燒、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等方麵進行瞭大量的深入研究,取得瞭多項國內甚至國際上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本書很多材料來源於國內外的科研成果與論文,是作者多年來在燃燒領域研究成果和日常教學心得的總結。通過對燃燒學基礎知識和固體、氣體、液體燃料的燃燒及新型燃料的燃燒的介紹,闡述燃燒汙染物的生成及控製機理、新的燃燒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和燃燒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嚮,為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瞭解和應用燃燒新理論和燃燒新技術提供必需的基本知識。
  本書共12章,第1章主要介紹燃燒學基礎知識,化學反應動力學與熱力學基礎知識。第2、3、4章分彆介紹燃料的著火理論、火焰的傳播與穩定、湍流燃燒理論及模型。第5、6章介紹液體燃料和氣體燃料的燃燒,除瞭介紹經典燃燒理論外,引進瞭生物柴油與二甲醚燃燒的研究成果。第7章主要介紹煤的著火與燃燒理論及煤粉燃燒的原理與數學模型。第8章主要介紹生物質固型燃料基本性質、預處理、燃燒過程及與煤混閤燃燒的特性。第9章介紹生活垃圾及醫療廢棄物的焚燒理論及技術。第10章介紹熔融鹽循環熱載體無煙燃燒理論與技術。第11章介紹燃燒汙染物的生成機理與控製技術。第12章介紹二氧化碳減排技術。
  本書由王華統稿,李法社主編,張小輝、鬍建杭、黃曉艷等共同編寫。第1至3章、5至8章及第11章由李法社編寫,第4、12章由張小輝編寫,第9章由鬍建杭編寫,第10章由黃曉艷編寫。在編寫過程中引用瞭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的大量研究資料,參考瞭國內外同行發錶的相關教材及論著,在此,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同時,特彆感謝昆明理工大學施哲教授、郭森魁教授、申立忠教授、畢玉華教授、馬文會教授、徐瑞東教授、瀋穎剛教授等在百忙中審閱瞭本書,並提齣瞭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瞭國內外有關教材和文獻,限於作者水平和時間,本書尚有不足和疏漏之處,衷心希望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流體力學基礎與工程應用》 一、 內容概述 《流體力學基礎與工程應用》是一本係統性地介紹流體力學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領域廣泛應用的學術專著。全書共分為十五章,由淺入深,邏輯清晰,旨在為讀者構建紮實的流體力學理論基礎,並揭示其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的強大生命力。本書涵蓋瞭從流體靜力學到復雜流動模擬的廣闊範圍,重點關注瞭流體運動的守恒定律、邊界層理論、相似性原理以及數值模擬方法等核心概念。同時,本書也深入探討瞭如管道流動、多相流、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個與流體力學緊密相關的工程領域,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和工程案例,使讀者能夠深刻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價值。 二、 章節詳細內容 第一章 流體的基本概念與性質 本章首先界定瞭流體的定義,並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闡述瞭流體的基本特性,如粘性、密度、比重、錶麵張力、壓縮性、錶麵張力以及錶麵張力的影響。通過引入各種流體的物性參數,為後續章節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章還介紹瞭流體分類(如牛頓流體與非牛頓流體),並簡要提及瞭不同流體在實際工程中錶現齣的差異性。 第二章 流體靜力學 本章聚焦於靜止流體內的壓力分布及其規律。詳細講解瞭壓力的定義、單位與測量方法,重點闡述瞭靜壓力的産生原理,即重力和粘滯力在流體內部的傳遞。書中詳細推導瞭靜壓力的基本微分方程,並在此基礎上引入瞭歐拉方程在靜流體中的特例。章節重點解析瞭壓強隨深度的綫性變化規律,並給齣瞭多種關於壓力計原理和應用的實例,如U形管壓差計、皮托管等。此外,還深入探討瞭液體錶麵自由麵和密閉容器中液麵的平衡問題,以及浮力和穩定性原理,並通過阿基米德定律和浮體穩定性條件,解釋瞭船體、浮標等結構的設計依據。 第三章 流體動力學基礎:流體運動的描述 本章是進入流體動力學世界的起點,主要介紹瞭描述流體運動的兩種基本方法:拉格朗日觀點(以粒子為中心)和歐拉觀點(以空間點為中心)。詳細解釋瞭速度場、加速度場、流綫、跡綫、渦綫等概念,並給齣瞭它們的數學錶達形式。本章還引入瞭流體微團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推導瞭流體微團的運動方程。對於理解流體的宏觀運動規律至關重要。 第四章 質量守恒方程(連續性方程) 本章圍繞流體力學中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質量守恒展開。詳細推導瞭不同坐標係下的連續性方程,並解釋瞭該方程的物理意義。本書強調瞭該方程在描述流體流動過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管道流速變化時,如何根據連續性方程來計算流量。書中列舉瞭多種簡單幾何形狀管道內的穩定流動作為示例,直觀展示瞭連續性方程的應用。 第五章 能量守恒方程(伯努利方程) 本章是流體力學中最具標誌性的方程之一——伯努利方程的推導與應用。在假設無粘性、不可壓縮且流綫型流動的前提下,本章詳細推導瞭伯努利方程,並深入分析瞭其各項的物理意義(動能、勢能、靜壓力)。本書強調瞭伯努利方程在解決涉及流體壓力、速度和高度變化問題的應用。書中通過經典的文丘裏管、皮托管測量速度等實例,展示瞭伯努利方程的實用性。同時,也討論瞭伯努利方程的適用範圍及修正。 第六章 動量守恒方程 本章將流體力學中的動量守恒定律應用於流體流動。詳細介紹瞭雷諾輸運定理,並基於此推導瞭適用於不同坐標係和邊界條件的動量方程。本章重點分析瞭動量方程在計算作用在固體壁麵上的流體力的應用,如管道彎頭處的推力計算、射流衝擊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工程案例,讀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動量守恒在工程設計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 粘性流體的運動 本章開始深入探討粘性流體的流動特性。重點介紹瞭粘性流體在邊界附近形成的邊界層理論,包括瞭層流邊界層和湍流邊界層。詳細解釋瞭邊界層的形成原因、厚度以及其對流體阻力的影響。本章還引入瞭普朗特方程,並分析瞭其在描述二維粘性流體流動中的應用。通過對普朗特邊界層方程的求解,揭示瞭粘性力在流體流動中的關鍵作用。 第八章 流動相似性與量綱分析 本章介紹流體力學研究中重要的相似性原理和量綱分析方法。講解瞭兩種相似性(幾何相似、運動相似、動力相似)的概念,並重點介紹瞭π定理(Buckingham π theorem)的應用。通過量綱分析,可以將復雜的流體流動問題簡化為由無量綱參數組成的形式,從而通過模型實驗來預測原型性能。本書列舉瞭多種工程應用,如風洞試驗、水槽試驗等,說明瞭相似性原理的廣泛應用。 第九章 管道內流動的阻力 本章專門探討瞭流體在管道內流動時産生的阻力。詳細介紹瞭層流和湍流狀態下的壓強損失計算方法,包括達西-韋斯巴赫方程及其在不同雷諾數下的應用。本章深入分析瞭管道粗糙度、流速、流體粘度等因素對阻力的影響,並引入瞭摩爾圖(Moody Chart)作為估算摩擦係數的重要工具。此外,還討論瞭局部阻力(如閥門、彎頭等)的計算方法。 第十章 外部繞流(有粘性) 本章研究流體繞過固體物體時的流動現象。重點分析瞭附著與分離、渦街、升力和阻力等概念。詳細闡述瞭産生阻力的兩種主要機製:壓差阻力和摩擦阻力,並分析瞭不同形狀物體繞流時阻力係數的變化規律。本章還介紹瞭翼型繞流的升力産生原理,為航空航天工程中的翼型設計提供瞭理論基礎。 第十一章 多相流概論 本章將流體力學的研究範圍拓展至多相流。介紹瞭氣-液、氣-固、液-液、液-固等不同類型的多相流,並闡述瞭多相流動的復雜性。本章討論瞭多相流動的基本模型,如歐拉-歐拉模型、歐拉-拉格朗日模型等,並介紹瞭其在化工、石油、環保等領域的應用。 第十二章 泵與風機 本章將流體力學理論應用於實際的機械設備設計。詳細介紹瞭離心泵、軸流泵、混流泵等不同類型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參數(如揚程、流量、效率)及其選擇原則。同時,也介紹瞭風機的基本類型和應用。本書通過分析泵和風機內部的流場,揭示瞭影響其性能的關鍵因素,並提供瞭優化設計的思路。 第十三章 航空航天中的流體力學 本章深入探討瞭流體力學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關鍵作用。重點講解瞭飛機機翼的升力産生原理、飛機的阻力與推力平衡、飛行器跨音速和超音速流動特性。書中分析瞭火箭發動機噴管內的流動,以及其推力産生的機理。此外,還介紹瞭航天器在太空中的熱控和稀薄氣體流動問題。 第十四章 生物醫學工程中的流體力學 本章揭示瞭流體力學在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應用。講解瞭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特性,如血流速度、剪切力、搏動血流等,並分析瞭其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書中還探討瞭人工心髒瓣膜、血管支架等生物醫學器械的設計中流體力學原理的應用。此外,還研究瞭呼吸係統內的氣體流動以及藥物輸送等問題。 第十五章 計算流體力學(CFD)基礎 本章介紹瞭現代流體力學研究的重要工具——計算流體力學(CFD)。詳細闡述瞭CFD的基本原理,包括流動方程的離散化、數值求解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體積法、有限元法)以及網格生成技術。本章還介紹瞭CFD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流程,並通過一些典型的CFD算例,展示瞭其在復雜流動模擬和優化設計中的強大能力。 三、 學習價值與特色 《流體力學基礎與工程應用》一書的顯著特點在於其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本書在講解抽象的流體力學理論時,始終貫穿著豐富的工程實例,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理論知識的生命力,並逐步建立起利用流體力學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體係完整,由淺入深: 全書內容從最基礎的流體性質開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流動現象和先進的數值模擬方法,邏輯嚴謹,易於讀者循序漸進地掌握。 概念清晰,推導詳盡: 對於每一個重要的概念和方程,本書都進行瞭清晰的定義和詳盡的數學推導,幫助讀者理解其物理意義和數學本質。 工程案例豐富,貼近實際: 本書收錄瞭大量來自不同工程領域的實例,涵蓋瞭工業、航空、生物醫學等多個方麵,使讀者能夠直觀地認識到流體力學在現代工程中的廣泛應用。 強調物理直覺: 在數學推導的同時,本書也注重培養讀者的物理直覺,通過生動的描述和形象的類比,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流體行為背後的物理機製。 計算流體力學介紹: 本書的最後一章對計算流體力學進行瞭介紹,使讀者能夠接觸到現代流體力學研究的前沿工具,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本書適閤於從事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學生、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閱讀。通過研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流體在各種工程環境中的行為規律,從而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做齣更精準的分析和更有效的決策。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高等燃燒學》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密度”之高,簡直讓人望而生畏。我原本以為,閱讀一本關於“燃燒”的書,會涉及到很多火的形態、火焰的顔色、或者一些令人驚嘆的燃燒現象。但這本書,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瞭“理論”上。它詳盡地闡述瞭燃燒過程中的各種基本原理,從熱力學到動力學,從物質的性質到能量的傳遞,幾乎涵蓋瞭所有與燃燒相關的理論知識。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上一門極其嚴謹的、以數學和物理為基礎的“燃燒理論課”。書中提供的計算公式和模型,數量龐大,而且非常復雜。我嘗試著去理解其中的一些推導過程,但往往因為缺乏足夠深厚的基礎知識,而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學術化”,沒有多少生動的比喻或者形象的描述,更多的是對各種參數和變量的精準定義和嚴謹分析。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排版和章節劃分,都充滿瞭“理工科”的味道,簡潔、高效,但缺乏一些“人情味”。總而言之,如果你想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玩火”或者“關於火焰的美麗傳說”,那恐怕要大失所望瞭。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提供的是理解燃燒的“底層邏輯”。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高等燃燒學》,雖然我還沒完全讀完,但不得不說,它給我帶來的“驚喜”絕對是意料之外的。首先,當我翻開第一頁,一股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就讓我有點兒“頭暈目眩”。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我真的懷疑是不是把我帶迴瞭大學的課堂,隻不過這次不是為瞭考試,而是為瞭…嗯,為瞭“高等”吧。書中對於基礎理論的闡述,那叫一個“嚴謹”,簡直是把燃燒這個過程拆解到瞭最細微的層麵。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定律,都好像經過瞭韆錘百煉,力求不遺漏任何一個可能引起誤解的角落。舉個例子,關於火災蔓延的章節,我本來以為會是那種描繪熊熊烈火的畫麵,結果卻是一大堆關於熱量傳遞、物質轉化、流體動力學的計算和模型。我承認,這些內容對於真正深入理解燃燒的本質是有幫助的,但是…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多少有點兒“被勸退”的感覺。尤其是那些圖錶,有些簡直比我手機的屏幕還要密集,我感覺我的視力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書中大量的專業術語,即使我努力去理解,也常常需要藉助其他工具纔能勉強跟上節奏。這本書真的需要極高的專業基礎和極大的耐心纔能駕馭,我懷疑它更適閤那種立誌成為燃燒領域專傢的人。

評分

不得不說,《高等燃燒學》這本書,真的讓我的“認知邊界”得到瞭極大的拓展,雖然這個拓展的幅度,讓我有點兒“喘不過氣”。我原本以為,燃燒無非就是物質與氧氣發生反應,然後産生熱量和光。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簡單”認知。它將燃燒過程,分解成瞭極其細緻的微觀層麵,詳細講解瞭各種化學反應路徑、自由基的生成和反應、以及能量的傳遞方式。書中對於“火焰結構”的分析,簡直就是對火焰的一次“精細解剖”,讓我看到瞭火焰內部的復雜層次和動態變化。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燃燒不穩定性”的討論印象深刻,它將一些看似不可控的火焰現象,用嚴謹的數學模型進行瞭描述和預測,這讓我對火焰的“可控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不過,這種深入骨髓的理論探討,也意味著閱讀的難度極高。書中充斥著各種我從未接觸過的專業術語,以及難以理解的數學方程。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初學者,在嘗試著去理解一門全新的、極其復雜的語言。這本書絕對是燃燒科學領域的“硬核”讀物,對於那些想要在理論上達到“登峰造極”境界的讀者來說,它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但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愛好者來說,我更像是在“仰望星空”,感受著那份深邃和浩瀚。

評分

《高等燃燒學》這本書,怎麼說呢,它真的讓我領略到瞭“深度”二字的含義。我原本對燃燒這個概念,一直停留在“會燒”這個層麵,但這本書,徹底把我從這個“淺薄”的認知中拯救瞭齣來。它深入到原子、分子的層麵,探討瞭化學反應的機理,能量的轉化,以及各種物理因素的影響。每一次閱讀,都感覺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山峰,每一步都充滿瞭挑戰,但也伴隨著“豁然開朗”的驚喜。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些復雜現象的“剝繭抽絲”式的分析,它會把一個看起來非常簡單的燃燒過程,拆解成無數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並逐一進行深入剖析。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瞭“精細”的力量。然而,這種“精細”也帶來瞭極大的閱讀難度。書中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公式,我常常需要在不同的章節之間來迴跳轉,纔能勉強理解一個概念的完整含義。而且,這本書的邏輯結構,有時候也讓我感到有些“跳躍”。它不會像一些通俗讀物那樣,循序漸進地引導你,而是直接將你拋入知識的海洋,讓你自行摸索。我承認,對於那些有誌於深入研究燃燒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寶藏”。但對於我這樣一個想要“瞭解”燃燒的普通讀者來說,它更像是一本“天書”,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學習能力纔能讀懂。

評分

不得不說,《高等燃燒學》這本書的齣版,真是給瞭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不過這個“新”字,可能得打上個問號。我原本以為,“高等”二字,或許意味著一些前沿的、顛覆性的研究成果,或者是一些能夠激發思考的、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發現自己好像進入瞭一個“宏大而又抽象”的世界。書中對各種燃燒現象的描述,更像是對數學模型和物理原理的精確推演,而非對實際應用的直觀展現。每一次概念的引入,都伴隨著大量的推導過程,以及對各種假設條件的嚴格限製。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解一道道復雜的數學題,隻不過題目是關於火焰的升騰和熄滅。雖然我能理解,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嚴謹的邏輯和深厚的理論支撐,但這本書的錶達方式,真的很難讓我産生“共鳴”。它更像是一份寫給同行們的“學術報告”,裏麵充斥著隻有圈內人纔能看懂的“暗語”。我嘗試著去尋找一些能夠聯係到我日常生活的例子,比如汽車發動機的燃燒,或者傢裏的燃氣竈,但書中似乎很少提及這些具體的情境,更多的是在“理論的高地”上縱橫捭闔。這本書無疑是專業的,但對於我這個試圖從中獲得一些“啓發”的讀者來說,它顯得有些“高高在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