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閤素質小學》是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曆年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真題及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
(一)師資力量雄厚
本書是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教資研發團隊,在多年教師資格考試培訓課程的基礎上,推齣的契閤大綱、真題的教師資格考試輔導圖書。
(二)契閤考試大綱
本書依據考試大綱編寫,緊隨考試形式變化,分析命題規律,優化圖書內容,將真題和考點緊密結閤起來。
(三)圖書體係完備
本書整體使用雙色設計,詳細講解重難點,層次分明。並在正文部分穿插真題再現、考題預測、知識拓展等闆塊,對教材要點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於考生鞏固提高。
(四)圖書實用高效
本書設置瞭應試攻略、能力提升訓練,學練結閤,科學備考。
購買本書還將有中公移動自習室助力備考,體驗再現模考及高清視頻復習。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閤素質小學》根據綜閤素質(小學)的考試真題以及考試大綱,構架起以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教師基本能力五個模塊有機結閤的龐大知識體係,是一本針對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綜閤素質(小學)的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考試重點和考試要點齣發,深入淺齣地嚮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能透徹地理解知識點,從而爛熟於心。
目錄
第一章職業理念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
第一節教育觀(1)
考點聚焦(1)
考點梳理(2)
一、教育觀與素質教育觀(2)
二、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要求(5)
三、學校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6)
四、素質教育觀的運用(9)
第二節學生觀(11)
考點聚焦(11)
考點梳理(11)
一、“人的全麵發展”的思想(11)
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12)
三、教育公正與小學生的共同發展(19)
第三節教師觀(21)
考點聚焦(21)
考點梳理(21)
一、小學教師職業的認識(21)
二、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27)
三、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34)
四、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價值(36)
能力提升訓練(38)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41)
第一節教育法律法規概述(41)
考點聚焦(41)
考點梳理(41)
一、教育法概述(41)
二、教育法律關係(44)
三、教育法的淵源(46)
四、教育法律責任(47)
五、教育法律救濟(49)
第二節我國主要教育法律法規解讀(51)
考點聚焦(51)
考點梳理(51)
一、教育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51)
二、教育單行法(61)
三、教育法規與政策(92)
第三節教師的權利與義務(104)
考點聚焦(104)
考點梳理(104)
一、教師的權利(104)
二、教師的義務(107)
第四節學生的權利保護(110)
考點聚焦(110)
考點梳理(110)
一、法律法規關係中的學生(110)
二、學生的權利與保護(111)
能力提升訓練(118)
第三章教師職業道德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22)
第一節小學教師職業道德(122)
考點聚焦(122)
考點梳理(122)
一、教師職業道德(122)
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125)
三、《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129)
第二節教師職業行為(130)
考點聚焦(130)
考點梳理(130)
一、教師職業行為規範解讀(130)
二、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處理好的幾大關係(132)
能力提升訓練(136)
第四章文化素養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9)
第一節曆史文化素養(139)
考點聚焦(139)
考點梳理(139)
一、中國古代史(139)
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144)
三、世界曆史(149)
能力提升訓練(152)
第二節科學文化素養(153)
考點聚焦(153)
考點梳理(153)
一、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153)
二、我國近現代科技成就(156)
三、外國主要科技成就(157)
四、生活中的科學常識集萃(161)
能力提升訓練(171)
第三節傳統文化素養(173)
考點聚焦(173)
考點梳理(173)
一、傳統思想文化(173)
二、古代教育(175)
三、古代稱謂(177)
四、神話故事與曆史典故(178)
五、其他文化常識(179)
能力提升訓練(181)
第四節文學素養(183)
考點聚焦(183)
考點梳理(183)
一、中國文學名傢名篇(183)
二、外國文學名傢名篇(188)
能力提升訓練(192)
第五節藝術素養(193)
考點聚焦(193)
考點梳理(193)
一、文字和書法(193)
二、繪畫(194)
三、雕塑(197)
四、建築(197)
五、音樂(198)
六、中國戲麯(201)
七、電影(202)
能力提升訓練(203)
第五章教師基本能力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5)
第一節信息處理能力(205)
考點聚焦(205)
考點梳理(206)
一、Word文字處理軟件(206)
二、Excel電子錶格(215)
三、PowerPoint演示文稿(221)
能力提升訓練(225)
第二節邏輯思維能力(226)
考點聚焦(226)
考點梳理(226)
一、概念(227)
二、簡單命題及其推理(229)
三、復閤命題及其推理(233)
四、智力推理(236)
五、類比推理(242)
六、圖形推理(244)
七、數字推理(246)
能力提升訓練(247)
第三節閱讀理解能力(251)
考點聚焦(251)
考點梳理(251)
一、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51)
二、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53)
三、篩選並整閤圖錶、文字、視頻等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256)
四、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259)
五、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261)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262)
能力提升訓練(271)
第四節寫作能力(273)
考點聚焦(273)
考點梳理(273)
一、寫作能力概述(273)
二、議論文寫作(275)
三、記敘文寫作(278)
四、素材積纍(279)
五、曆年真題及範文(282)
能力提升訓練(290)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293)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96)"
精彩書摘
1.教育觀
理解國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學校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依據國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評判教育現象。
2.學生觀
理解“人的全麵發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為本”的涵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以學生的全麵發展為本。
運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性彆、民族、地域、經濟狀況、傢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視學生。
設計或選擇豐富多樣、適當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教師觀
瞭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段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理解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價值,具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熱情與決心。
節教育觀
1.本節知識點在曆年考試中大多以客觀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2.在曆年考試中,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實施的途徑與方法是考查重點,考生應加強對此部分內容的理解。
一、教育觀與素質教育觀
(一)教育觀
教育觀是人們對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製約,又受人們對教育要素不同觀點的影響。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係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他事物相互關係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齣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麵的看法。
教育觀的核心是“教育為瞭什麼”,即教育目的。由於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實施的教育活動也不同,從而區分瞭不同社會、不同時期的教育活動,也産生瞭不同的教育結果。
教育觀與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相關。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為培養統治者服務的,這種社會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養少數人的教育。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教育是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務的,是人民的教育。
在同樣的社會政治、經濟製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觀,這是由對教育活動內部的各種關係認識上的差異而産生的。例如,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上,如果強調教育者的中心地位,會産生教師中心的教育觀;如果強調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會産生學生中心的教育觀。再如,在教育內容的德、智、體、美等不同組成方麵的關係上,強調德育的首要地位,會産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觀;強調智育的首要地位,會産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觀。
確立正確的教育觀,需要正確認識教育的發展規律,正確認識教育活動的各種內部關係。違背教育發展規律或不能完整認識教育內部的各種關係,都會導緻錯誤的教育觀,進而導緻錯誤的教育結果。
(二)素質教育觀
1.定義
素質教育觀是與應試教育觀相對的一種教育觀,是把教育活動目的指嚮“素質”——人的全麵素質的教育觀。素質教育觀認為,教育活動應當指嚮人的整體的、全麵的素質發展,使人的整體品質、全麵素質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質及後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的全麵發展。
2.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所有公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國把教育、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因為發展素質教育,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
(2)素質教育是麵嚮全體學生的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受教育機會平等是國傢法律規定的一項基本教育方針。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來說,應當為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對學校和教師而言,要努力使每個班和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麵而健康的發展。基礎教育特彆是義務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打下紮實基礎,為全體適齡兒童少年今後的學習和參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實施素質教育要求麵嚮全體兒童少年,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與這一根本宗旨是一緻的。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教育
全麵發展,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閤,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麵的全麵發展。
全麵發展不等於平均的全麵發展,而是和諧的全麵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識豐富、學有專長、思路寬廣、實踐能力強,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前言/序言
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是由國傢建立考試標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實行“國標、省考”的標準參照性考試。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開展教師資格“國考”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加入全國統考。從考試大綱來看,改革後的教師資格考試,分幼兒園、小學、中學三個學段,考試包括筆試和麵試兩部分。筆試科目及麵試內容如下錶所示:
從曆年考試真題來看,教師資格考試主要呈現以下特點:(1)考查範圍廣。教師資格考試不僅考查教育理念、教育法律、職業道德和擬任教學科的教育教學知識,還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寫作能力、教學情境分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並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2)考試難度大。教師資格考試理解型題目較多,考查形式多樣,考查角度多變,無形中增大瞭考試的難度。
為幫助廣大考生準確把握教師資格考試,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於2012年推齣瞭適閤考生備考的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備考用書。此後研發團隊不斷研究考試,緊扣考試大綱和真題特點,優化圖書內容,提高課程質量。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教師資格考試主要考查教師資格申請人是否具備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發展潛質。各科考試大綱指明瞭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試捲結構。題型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其中,非選擇題包括簡答題、論述題、解答題、材料分析題、課例點評題、診斷題、辨析題、教學設計題、活動設計題等。
本書編者緊跟考綱考情,深入研究瞭近年來試點省份的真題,依據考試大綱和真題情況,確定瞭圖書內容。本套圖書對考試大綱進行瞭解讀,分析瞭考試的命題原理和考查重點,總結命題規律。從考生角度齣發,對考生的復習方法進行閤理點撥,使考生準確把握考試脈搏,掌握解題技巧,助力考生贏取滿意分數。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秉承兩個標準,即“依據大綱內容”和“緊扣真題考點”,對教師資格考試真題考點進行係統統計,對考點齣現的頻率和難度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梳理考試考點、能力要求和題型類彆,終架構起以考試大綱為中軸綫,閤理串聯重要考點的知識體係。
本書主體內容為雙色設計,考試重點用波浪綫進行標記,以幫助考生快速抓住核心內容。高頻考點後添加瞭真題再現、知識拓展等內容。真題再現闆塊為考生呈現瞭曆年有代錶性的真題,幫助考生準確把握考情;知識拓展闆塊對主體內容進行瞭必要的補充,便於考生理解和鞏固。章後的“能力提升訓練”提供適量的模擬題,方便考生進行自我檢測。
本套圖書為考生提供專業、全麵、細緻的售後服務,以幫助考生盡可能地提升應試能力和實戰水平。本書真題均有高清晰微視頻講解,掃描試題旁的二維碼,即可實現在綫視頻學習,在中公講師的幫助下輕鬆掌握作答方法及相關理論知識。購買本套圖書,還可以登錄移動自習室,激活增值服務,在綫體驗知識拓展練習,模考專項練習和高清視頻講解。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根據每個備考階段的復習特點,推齣瞭筆試教材係列、曆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捲係列、高頻考點速記係列、真題大全係列、全真模考題庫係列、考前衝刺試捲係列和麵試係列圖書。通過理論講解、真題解讀、基礎練習、專項特訓、模擬練習、考前衝刺多種途徑,滿足每位考生各個備考階段的需求。所有習題均由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精心研製,題目難度和知識點設置均與考試真題契閤,講解詳細清晰。相信各位考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定能穩步提高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順利通過考試,早日圓夢三尺講颱,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育學概論:理論與實踐》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本章將深入探討教育的本質、起源以及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演變。我們將追溯教育最原始的形態,分析其與人類生存、繁衍和社會化的緊密聯係。從氏族社會到早期文明,教育如何從非正式的模仿、傳授逐漸演變為有組織的活動,其功能和形式又發生瞭哪些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將考察不同曆史時期,如古代希臘、羅馬、中國以及歐洲中世紀等,在教育思想、教育製度和教育實踐上留下的寶貴遺産。例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哲學傢對教育理念的貢獻,羅馬時期對實用技能教育的重視,中國古代的儒傢教育思想及其對社會秩序的影響,以及中世紀教會對知識傳承的壟斷和大學的興起。理解教育的曆史脈絡,有助於我們把握教育發展的規律,認識當下教育問題的根源,並為未來的教育改革提供曆史藉鑒。 第二章 教育的社會功能與教育目的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存在和發展必然承載著特定的社會功能。本章將係統分析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我們將探討教育如何實現社會成員的社會化,幫助個體融入社會、掌握社會規範與價值觀;教育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作用,如何將人類文明的成果傳遞給下一代,又如何激發新的思想和知識;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經濟需求的高素質人纔,推動科技進步和生産力發展;以及教育在政治穩定和社會公平方麵的意義。 在此基礎上,本章將深入討論“教育目的是什麼”這一根本性問題。我們將審視曆史上和當代各種教育目的的代錶性觀點,包括功利主義教育目的、人文主義教育目的、社會本位教育目的和個人本位教育目的等。分析不同教育目的背後的哲學基礎和社會價值觀,以及它們對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實際影響。我們還將探討在多元化社會中,如何協調和確立更加科學、理性、麵嚮未來的教育目的,以促進個體全麵發展和社會整體進步。 第三章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教育實踐離不開對學習者身心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本章將聚焦教育心理學的核心內容,為理解和改進教學提供心理學視角。我們將考察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發展、情緒發展、社會性發展以及意誌品質的發展特點。例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發展理論,埃裏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等,都將幫助我們理解兒童和青少年是如何學習、思考和與世界互動的。 接著,本章將深入研究學習的理論與機製。我們將係統梳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主要流派。分析這些理論如何解釋學習過程,以及它們對教學設計和學習策略的啓示。例如,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如何應用於行為矯正和技能訓練;認知主義如何強調信息加工、記憶和問題解決;建構主義又如何倡導主動學習、意義建構和知識的個性化發展。此外,我們還將探討動機在學習中的作用,分析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差異,以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驅動力。 第四章 教育學中的教學論 教學論是教育學理論體係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關係到教育活動如何有效展開。本章將係統闡述教學的基本原理、原則、方法和過程。我們將從教學的本質齣發,分析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在教學原則方麵,本章將詳細解讀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普遍性準則,如啓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閤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相結閤的原則等。我們將分析這些原則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和應用。 在教學方法方麵,我們將分類介紹和比較分析各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包括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探究法等。重點將放在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選擇和運用最恰當的教學方法,以及如何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閤,形成高效的教學策略。 此外,本章還將深入探討教學過程的規律性,包括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如引起學習動機、傳授新知識、鞏固新知識、運用新知識等)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聯係。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優化教學流程,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第五章 教育學中的德育理論與實踐 德育,即道德品質教育,是教育的靈魂,也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本章將深入研究德育的理論基礎、目標、內容、方法和途徑。我們將探討德育的本質,分析其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的關係,理解德育在塑造健全人格、培養良好品德方麵的獨特價值。 在德育目標方麵,我們將分析不同社會對德育提齣的不同要求,以及如何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確立科學、適宜的德育目標。例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尊重他人等。 在德育內容方麵,我們將探討道德規範、道德情感、道德意誌和道德行為等德育內容的構成要素。分析如何將抽象的道德原則轉化為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具體行為準則。 在德育方法方麵,本章將係統介紹和分析各種德育方法的特點和運用,包括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陶冶法、習慣養成法、實踐養成法、疏導法、奬勵與懲罰法等。我們將強調德育方法的針對性、說服力、生動性和實踐性,以及如何將多種德育方法有機結閤,形成良好的德育格局。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德育的途徑,包括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課外活動中的德育實踐、傢庭教育中的德育支持以及社會環境對德育的影響。強調傢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重要性。 第六章 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方法 教育評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它旨在瞭解教育活動的效果,為改進教育教學提供依據。本章將係統介紹教育評價的基本理論、原則、類型和方法。 在教育評價理論方麵,我們將探討教育評價的功能(如診斷、預測、反饋、激勵、控製等),分析教育評價的本質,以及評價在教育決策中的作用。 在教育評價原則方麵,我們將學習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全麵性、發展性、時效性等原則,並分析如何在實踐中貫徹這些原則。 在教育評價類型方麵,我們將區分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與預測性評價、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等,並分析它們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在教育評價方法方麵,本章將詳細介紹和分析各種常用的教育評價方法,包括觀察法、訪談法、問捲法、測驗法(如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等)、作品分析法、錶現性評價等。我們將重點分析各種評價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如何根據評價目的和對象選擇閤適的評價工具和技術。 最後,本章將探討教育評價結果的解釋和運用,以及如何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學者和學習者,以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進和學習者的進步。 第七章 當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新的教育理念、技術和實踐模式層齣不窮。本章將聚焦當代教育發展的前沿,探討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未來發展方嚮。 我們將分析信息技術對教育産生的深刻影響,包括在綫學習、混閤式學習、個性化學習平颱、教育大數據分析等。探討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提升教育的公平性、效率和針對性。 我們將討論素質教育的深化和發展,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閤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模式。 我們將探討終身學習的理念及其對教育體係提齣的挑戰和機遇,分析如何構建學習型社會,為個體提供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此外,本章還將關注教育公平與包容性教育的議題,探討如何消除教育壁壘,保障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教育環境。我們還將簡要提及國際教育發展的新動態,為理解全球教育發展趨勢提供廣闊的視野。 第八章 教育研究方法 本章旨在介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則,幫助讀者理解和掌握進行教育研究的途徑。我們將從教育研究的特點齣發,分析其科學性、係統性和實踐性。 我們將詳細介紹幾種主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在定量研究方麵,我們將介紹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相關研究等,並講解其數據收集、統計分析和結果解釋的基本流程。在定性研究方麵,我們將講解案例研究、訪談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並分析其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 此外,我們還將討論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問題的提齣、研究假設的構建、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工具的開發以及研究倫理等。我們將強調研究的嚴謹性、客觀性和可重復性,並指導讀者如何批判性地閱讀和評價教育研究成果。 通過學習本章內容,讀者將能夠初步瞭解教育研究的學科範式,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和開展教育研究奠定基礎。